混合类理财产品

搜索文档
近3个月涨幅超10% 股市回暖带动这类理财产品收益率大幅提升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9-16 14:52
近期,权益市场热度维持高位,带动不少含权理财产品收益水涨船高。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多只理财公司发行的混合类产品近1个月年化收益率"飙升"超过10%。 其中,有混合类产品近3个月的区间涨幅超过10%,对应年化收益率更是高达40%。 在业内看来,发展权益投资是理财行业面对利率下行等挑战的必由之路,特别是在当前"长钱长投"号召 之下,理财公司纷纷加码布局权益资产,而兼顾稳健性与灵活性的混合类产品成为众多机构发力的重 点,也是吸引长钱的重要突破口。 联合智评定期发布的理财指数显示,截至9月9日,混合类产品近1个月年化收益率明显抬升,无论是短 期、中短期、中期、长期产品指数的收益表现均是如此。 所谓混合类理财产品,即投资于债权类、权益类、商品及金融衍生品类资产,且上述任一类资产的投资 比例都小于80%的理财产品。此类产品一个明显特点在于,可以根据市场情况,随时灵活地调整各类资 产之间的比例。 多只混合类产品近1个月年化收益率超10% 近1个月来,沪指屡创年内新高,搭乘股市回暖东风,多只混合类理财产品收益率近期明显走高。 以民生理财发行的一款"民生理财银竹混合灵动A股机遇理财产品"为例,该产品近3个月(6月13 ...
7只混合类产品近3月净值涨幅超10%,亚军猛涨19%仍破净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9-15 11:55
数据说明: 在单品收益榜单中,七只产品净值增长率在10%及以上,信银理财"睿赢进取1期"以21.16%的近三月净 值增长率位列第一,汇华理财"汇泽稳进开放式"和"汇泽灵活配置开放式"以19.02%和18.41%的近三月净 值增长率位列第二和第三。 产品统计范围为理财公司3个月以内期限的混合类公募理财,统计截止日期为2025年9月11日,统计区间 为近三月。 榜单排名来自理财通AI全自动化实时排名,如您对数据有疑问,请在文末联系助理进一步核实。 一、整体表现 权益市场近期震荡上行,不少混合类理财产品的净值续创新高。据南财理财通数据,理财公司3个月以 内期限混合类公募理财近三月净值增长率均值和最大回撤均值分别为1.91%和0.39%。该期限混合类公 募产品近三月均录得正收益。 分机构看,汇华理财、杭银理财、民生理财、信银理财、兴银理财、宁银理财该期限混合类产品表现较 好,近三月净值增长率均值在3%以上。 | 4 | 富利兴易智享量化指 墙3个月最短接自期1 | 兴银理财 | 17.06% | 4.74% | 10.47% | | --- | --- | --- | --- | --- | --- | | 름A | ...
银行混合类理财凸显吸引力
经济日报· 2025-09-14 22:37
混合类理财产品核心优势 - 混合类理财产品通过同时投资股票、债券、货币市场工具等多元资产实现灵活资产配置和风险收益平衡 [1] - 产品在牛市增加权益资产配置追求更高收益 在熊市侧重债券等稳健资产控制回撤 [1] - 风险水平低于纯股票型产品 收益潜力显著高于纯债券型产品 特别适合寻求稳健收益的个人投资者 [1] 混合类理财产品市场表现 - 2023年混合类理财产品表现较好 主要受益于股票市场回暖带来的盈利空间 [2] - A股及港股主要指数均有良好表现 多个热门赛道稳健上涨 配置的权益类资产收益可观 [2] - 低利率环境下银行存款分流明显 部分资金流向理财产品 稳定充裕的资金供给有助于投资决策执行 [2] 行业规模与收益数据 - 截至9月11日混合类理财产品存续规模达6578.73亿元 [2] - 截至9月7日混合类理财产品自成立以来平均年化收益率为3.13% [2] - 在存款利率持续下调背景下 混合类产品凭借较高收益潜力和风险分散优势成为机构和投资者重点关注对象 [2] 银行理财行业发展策略 - 银行理财应发挥比较优势 在扎实做好固定收益投资基础上选择性拓展权益投资业务 [3] - 巩固投资稳健、风格稳定、收益稳当的定位 与其他资管机构形成错位竞争格局 [3] - 理财公司应以"委外为主、自建团队为辅"方式稳妥布局股权、商品类资产和另类投资领域 [3] 投资者教育与合规管理 - 市场对兼具稳健性与增长性的理财产品需求不断增长 银行机构需强化合规管理和投资者教育 [4] - 金融机构通过财富小课堂活动为投资者讲解底层资产配置、产品风险与投资方向 [4] - 必须强化理财产品信息披露制度 完善代销全流程管理细则 严查混淆存款与理财行为 严禁保本承诺 [4] 投资建议与风险提示 - 权益市场在政策利好推动下呈现向好趋势 但投资者仍需警惕市场波动带来的短期风险 [4] - 建议投资者分散投资应对短期波动 充分了解产品说明书 明确投资范围、策略和风险等级 [4] - 投资者应结合自身财务状况和目标进行科学配置 避免盲目追涨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