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消费主导型经济
icon
搜索文档
玩梗出圈的“苏超”,为何能扛起刺激消费的大旗?
虎嗅· 2025-08-13 09:58
苏超赛事背景与定位 - 江苏省共同打造"苏超"作为省级业余足球联赛IP 旨在通过赛事促进文旅体商深度融合[1] - 赛事注册选手516人 其中65%为来自各行各业的普通业余爱好者 突出草根性和大众参与性[5] - 江苏省在6月经济运行调度会议上明确要求发挥足球联赛撬动作用 发展消费主导型经济[1] 传播机制与社会文化效应 - 赛事通过"城市梗"(如徐州宿迁"楚汉争霸"、南京无锡"盐水鸭大战水蜜桃")激活地域身份认同 形成社交媒体传播热点[2] - 官方账号全情参与造梗(如南京"比赛第一 友谊第十四")引发十三城"梗文化大战" 构建全民共享情境空间[4][5] - 短视频平台形成媒介奇观 通过情绪张力与视觉刺激点燃公众讨论热情 实现破圈传播[4] 消费带动成效 - 端午小长假期间带动江苏接待游客1242万人次 实现旅游消费总额46.93亿元[7] - 十三城推出消费优惠组合:常州提供景区免票 南京推出"住宿+购物+观赛"套餐[7] - 省级层面系统联动:文旅厅组织1800余项活动及1300余项惠民措施 商务厅打造50个夜间消费集聚区[8] 行业模式对比与扩展 - 贵州"村超"2023年开赛以来网络浏览量突破1000亿次 2023-2024年累计接待游客1707.03万人次 旅游收入192亿元[8][9] - 村超模式已扩展至云南/广东/四川/湖南等多省签署全国赛协议 苏超模式引发江西/广东/河南等省跟进举办城市联赛[9] - 成功案例均立足本地特色(如黔东南民俗/江苏城市文化) 需避免简单模仿而注重本地化移植与创新[9] 消费趋势演变 - 消费触发点呈现体验化/情绪化特征 消费者愿为参与感/认同感付费(如簪花/英歌舞/游神等民俗活动)[11] - 文旅需求向深度化发展 从"走马观花"转向沉浸式体验 同时"近域微度假"成为新趋势[11] - 地方政府从宣传思维转向运营思维 注重构建"情绪场"实现从流量到消费的转化链条[10][12] 核心成功要素 - 需击中情感痒点或精神需求 通过社媒催化完成"情绪共鸣-消费行动"转化[12] - 具备文化洞察力/情绪设计力/媒介运用力的主体更易在消费场景构建中占据主动权[13] - 轻体量/强参与/高传播的运营模式能有效衔接文旅与商业实现经济转化[13]
玩梗出圈的“苏超”,为何能扛起刺激消费的大旗?
腾讯研究院· 2025-08-13 08:49
苏超现象的核心驱动因素 - 苏超通过融合地域文化梗(如"楚汉争霸""盐水鸭大战水蜜桃")激活集体身份认同,注册选手中65%为业余爱好者,强化草根参与感[4][6] - 社交媒介(短视频、直播、官方账号互动)构建全民共享情境空间,形成凯尔纳所述的"媒介奇观",推动破圈传播[5] - 赛事设计突出娱乐性与包容性,通过"互写家书""拉歌对唱"等非竞技形式强化城市间互动,形成"散装江苏"的独特文化符号[6] 消费提振的运营逻辑 - 端午小长假期间带动江苏接待游客1242万人次,旅游消费达46.93亿元,常州/南京等地推出"住宿+观赛"套餐等联动优惠[8] - 省级层面系统整合1800余项文旅活动+1300项惠民措施,商务厅配套推出50个夜间消费集聚区,形成"白天看球晚上逛街"闭环[9] - 参照贵州"村超"案例,其两年累计吸引游客1707万人次,旅游收入192亿元,助力榕江迈入GDP百亿县行列[9] 跨区域复制可行性 - 江西/广东等省已效仿启动城市联赛,但需差异化定位(如黔东南民族特色vs江苏城市竞争文化)避免同质化[10] - 成功案例(甘肃麻辣烫/淄博烧烤/蟳埔簪花)显示需结合在地文化符号,通过影游联动(如《黑神话·悟空》山西线)实现流量转化[11] - 地方政府运营思维转向"宣传-文旅-电商"全链路整合,从单纯曝光升级为消费场景构建[11] 新兴消费趋势洞察 - 消费者更愿为参与感/归属感付费,文旅需求呈现深度化(簪花/游神等民俗体验)与近域化(市集/菜场改造)两极分化[12] - 情绪价值成为核心驱动力,需通过短视频/直播构建"情绪场",实现从个体共鸣到群体消费的转化[13] - 未来消费场景需融合文化IP(如苏超的足球激情)、数字媒介放大效应及在地化体验设计[14]
经济大省新亮点丨江苏:“足球+”撬动全域消费新增长
新华网· 2025-07-29 05:16
文体旅商融合效应 - "苏超"赛事带动江苏全域消费增长 单场最高上座超6万人 多场景消费超380亿元 [1] - 上半年江苏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23949亿元 同比增长5% 占全国总量9.8% [1] - 前六轮比赛期间 旅游/出行/餐饮/住宿/体育场景合计实现服务营业收入379.6亿元 [2] 消费场景创新 - 13个地市推出差异化服务:常州设宠物托管班 徐州开球迷专列 无锡扬州景点免票 [2] - 打造50个夜间消费商圈 服务业用电量同比增长15.5% 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速提升1.1个百分点 [3] - 露天观赛/夜市等"第二现场"成为消费主战场 银联异地消费同比增长14.62% 游客量增18.86% [3][5] 产业联动升级 - 赛事带动地方特产热销:南通美食搜索量攀升 无锡水蜜桃订单大涨 [4] - 企业借势营销:常州恐龙园推出玩偶预售2万个 南通家纺足球印花夏被成爆款 苏州炒菜机器人亮相 [4] - 文旅融合创新:徐州在客场举办汉风演出 扬州景区对省内免费开放 [4] 经济外溢效应 - 赛事吸引产业投资:深圳创业者借观赛考察盐城/南通 宝马IT研发中心落户南京 [5] - 开放参与机制:全国球员参赛/中小企业投广告/市政停车场开放 形成共治共享模式 [7] - 民间经济活力迸发:烧烤店因赞助商身份走红 文创帆布包日销400单 [7]
这场比赛,将创上座人数新纪录!
第一财经· 2025-06-28 12:28
赛事热度与上座情况 - 苏超第六轮南京队主场对战苏州队比赛将在南京奥体中心体育场举行 球场容量为61000人 这场比赛将创下苏超上座人数新纪录 [1] - 赛事门票统一售价10元 开票不到10秒数万张球票即被抢光 开票前1小时关注人数飙升至接近70万 [1] - 苏超比赛经常出现数十万至上百万人抢票情况 热度持续爆表 [1] 赛事对文旅消费的带动效应 - 连云港队主场赛事期间 当地景区开放免费通道吸引客源 花果山景区停车场"苏H"牌照私家车数量显著增加 [1] - 连岛景区6月27日接待游客超一万人次 较前一日游客量大幅提升 [1] - 南京第三轮比赛期间 全市重点监测商场综合体实现销售额5.34亿元 同比增长22.54% 其中新街口商圈百货类企业销售额达3.66亿元 同比增长28.26% [2] 地方政府对赛事经济的政策支持 - 无锡推出首批40个"足球夜市" 利用商业街综合体11块户外广告大屏及30个特色集市大屏/投影进行推广 [2] - 南通市要求精心办好江苏城市足球联赛主场赛事 策划"啤酒嘉年华""足球夜市"等活动 做强"票根经济"促进消费转化 [3] - 江苏省政府会议强调要发挥城市足球联赛撬动作用 促进文旅体商深度融合 发展消费主导型经济 [3] 赛事经济运作模式分析 - 徐州发布指出成功关键在于深度挖掘赛事流量 精准嫁接本地特色消费资源 通过线上线下融合实现"观赛人流"到"消费留量"转化 [2] - 专家认为苏超效应已外溢至文旅和城市历史文化展现领域 从更大程度上拉动经济发展 [2] - 多地政府将赛事与毕业升学、夏季暑期等消费窗口期结合 联动发展夜间经济、暑期经济 [3]
南京VS苏州比赛将创上座人数新高,苏超效应不断外溢
第一财经· 2025-06-28 10:43
苏超赛事热度 - 苏超比赛出现数十万至上百万人抢票现象 热度持续爆表 [1] - 7月5日南京队vs苏州队比赛将在61000人容量的南京奥体中心举行 预计创上座人数新纪录 [1] - 6月27日门票开售10秒内数万张球票被抢光 开售前1小时关注人数飙升至近70万 [1] 文旅消费带动效应 - 连云港队主场赛事带动景区免费开放 连岛景区单日游客量超1万人次 较前日大幅提升 [1] - 南京第三轮比赛期间全市重点监测商场实现销售额5.34亿元 同比增长22.54% [2] - 新街口商圈百货类企业销售额达3.66亿元 同比增长28.26% [2] 城市经济策略 - 无锡推出首批40个"足球夜市" 利用商业区大屏和特色集市进行推广 [2] - 南通市计划通过"赛事+"模式 组织"啤酒嘉年华"等活动 促进文旅体商融合 [3] - 江苏省政府强调要发挥城市足球联赛撬动作用 发展消费主导型经济 [3] 赛事经济模式 - 徐州发布提出要深度挖掘赛事流量 实现从"观赛人流"到"消费留量"的转化 [2] - 专家指出苏超效应已外溢至文旅和城市文化展现领域 更大程度拉动经济发展 [2] - 无锡计划持续放大苏超效应 发展赛事经济、夜间经济等消费主导型经济 [2]
中美“停战”90天能达成什么交易?
日经中文网· 2025-05-13 07:33
中美贸易谈判核心议题 - 美国将贸易条件、汇率和美国财政状况列为贸易逆差主要原因 其中贸易条件将成为谈判核心议题 [1][2] - 贸易条件涉及结构性问题包括非关税壁垒 美国特别指出中国钢铁和光伏面板产能过剩问题 [2] - 美国认为中国未有效转型消费主导型经济 政府补贴导致过剩产能挤压全球制造业和就业 [2] 谈判具体内容与进展 - 中美达成90天停战协议 暂停超过100%的高关税以稳定金融市场 [1] - 美国要求中国消除产能过剩并扩大美国产品进口 但达成协议存在不确定性 [1][4] - 美国可能要求中国设定新的进口目标 此前2000亿美元进口承诺实际执行远低于预期 [4] 谈判挑战与潜在风险 - 90天谈判期被专家认为过短 通常类似谈判需一年以上时间 [3][4] - 特朗普否认立即提高关税至145%的可能性 但保留大幅上调选项以施压中国 [5] - 汽车等行业关税未被纳入此次谈判范围 日本韩国等期待落空 [5] 历史经验与谈判前景 - 特朗普政府第一届任期内中美谈判曾因推进方式分歧几乎破裂 最终协议规模缩水 [6] - 特朗普暗示此次谈判可能长期化 书面协议需要较长时间达成 [6] - 若谈判无进展 中美重启高关税博弈的可能性仍然存在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