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浮动管理费率改革
icon
搜索文档
公募新规下对港股配置影响几何?
格隆汇APP· 2025-05-15 02:56
公募基金港股持仓现状 - 截至2025年一季度 共有2875只公募基金持有港股 总规模达8592亿港币 占南向资金持仓18.7% 占港股自由流通市值3.7% [1] - 专注投资港股的基金共114只 规模1615亿港币 其中主动管理规模不足150亿 被动基金占比超90% [2] - 同时投资A股和港股的基金对港股超配比例达5.9% 超配规模约1053亿港币 占自由流通市值约0.5% [2] 证监会新规影响分析 - 推行浮动管理费率改革 基金费率将与业绩比较基准挂钩 分为基准档/低档/升档三档 [1] - 调整基金经理考核机制 三年以上业绩权重不低于80% 业绩低于基准超10个百分点将削减绩效薪酬 [1] - 新规可能促使公募基金行业配置向基准指数靠拢 中长期缩小行业分布差异 [1] 港股行业配置结构 - 传媒/电子/商贸零售板块存在超配情况 [3] - 银行/非银金融/交通运输板块呈现低配状态 [3] 机构投资观点 - 华泰证券认为技术性减仓不改变港股积极前景 非基本面调整提供价值修复机会 [3] - 加入港股可优化组合风险收益比 恒生港股通或恒生科技指数搭配沪深300表现更优 [3] - 交银国际看好三大投资主线:科技创新(半导体/新能源/人工智能)/高股息(银行/公用事业/电信)/政策红利(券商/保险/消费龙头) [4]
公募管理新规如何影响港A股?买银行股、卖港股?
格隆汇APP· 2025-05-12 08:11
核心观点 - 中国证监会发布《推动公募基金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 提出25条改革举措 重点包括浮动管理费率改革和调整基金经理考核机制 推动公募基金投资行为向基准指数靠拢 可能带来低配行业的增量资金 [1][2][3] 公募基金改革举措 - 推动浮动管理费率改革 产品实际业绩符合同期业绩比较基准适用基准档费率 明显低于基准适用低档费率 显著超越基准适用升档费率 [1] - 调整基金经理考核机制 逐步更侧重长周期考核 三年以上业绩权重不低于80% 薪酬与业绩直接挂钩 三年以上业绩低于基准超10个百分点则绩效薪酬明显下降 [1] 基准指数使用情况 - 沪深300和中证800是公募基金最常用业绩基准 合计占全市场主动型公募62% [3] - 主动公募2025年一季报显示超配行业集中在科技制造 低配行业集中在金融基建 医药行业2020年以来平均超配4.3% 电子行业超配3.4% 非银金融低配7.9% 银行低配6.9% [3] 投资行为变化趋势 - 主动权益基金向基准靠拢是大势所趋 公募基金整体换手率可能下降 管理人更从容应对短期回撤 市场下挫后积极加仓 [4] - 公募基金可能更加重视低波高分红产品及股票配置 对高分红尤其银行长期低配 未来配比可能回升 [4] - 公募基金行业配置与基准指数差异可能缩小 对银行、非银、公用事业等行业低配比例较高 配比存在回升可能 [4] 港股市场影响 - 港股通产品需在港股内部做行业调整 横跨AH两地投资产品可能偏离业绩基准要求 [5] - 主动型产品港股超配水平约5.5% 477只10亿以上净值规模、以沪深300为基准的主动型产品存在调仓可能 [7] - AH两地配置主动型基金一季度增配较多港股标的 后续调仓可能对港股整体流动性带来影响 [6] 指数产品布局 - 公募基金公司可能进一步加大指数产品布局 强化被动化投资大趋势 [4] - 被动指数型产品行业偏离问题较小 表中列出34只港股相关指数基金 规模最大为富国中证港股通互联网ETF 规模399.5亿元 [6]
永赢基金:以投资者最佳利益为核心,共筑公募高质量发展新生态
搜狐财经· 2025-05-12 06:32
行业政策与改革方向 - 证监会印发《推动公募基金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被视为行业迈向高质量发展的纲要性文件,旨在通过机制创新与监管升级推动行业从"规模驱动"向"回报驱动"转型 [1] - 浮动管理费率改革打破传统"旱涝保收"模式,将管理费与业绩深度绑定,差异化费率设计(如业绩低于基准则少收管理费)推动基金公司提升主动管理能力 [1] - 长周期考核体系以三年以上业绩为核心,重塑薪酬激励机制,强化从业者与投资者利益一致性,引导基金经理立足长期价值投资 [1] 产品与服务优化 - 快速注册机制加速权益类基金创新,开发中低波动含权产品、资产配置型产品等多元工具,适配居民财富管理需求 [2] - 搭建机构投资者直销服务平台,推动投顾业务规范化,打通业务阻点并引导中长期资金入市 [2] 监管与合规建设 - 强化"长牙带刺"监管措施,完善流动性风险防控机制,提升行业治理水平和抗风险能力 [2] - 倡导"五要五不"金融文化,为行业声誉管理和可持续发展提供价值引领 [2] 公司战略响应 - 永赢基金表示将坚守金融工作的政治性、人民性,以长期稳健收益增强投资者获得感,聚焦投研专业化、服务精细化及运营数字化 [2] - 深化合规文化建设与长期价值投资理念,履行服务实体经济和居民财富管理的双重使命 [2][3] 行业生态展望 - 行业将加速构建"投资者利益优先"新生态,通过利益捆绑与持有人利益为核心赢得公众信任 [3] - 公募基金通过服务实体经济、助力居民财富增值的使命,在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中发挥桥梁作用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