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汽车营销乱象
icon
搜索文档
“公布订单总数达1亿” 车企“营销通胀”何时休?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9-24 12:50
每经评论员裴健如 "如果按照大家公布的订单数(统计),都有1亿了。我们没有参与这个'通货膨胀'。现在车企晒订单已经 变得偏营销,不利于产销的匹配,容易'自己给自己挖坑'。"日前,蔚来董事长李斌在"2025蔚来日(NIO Day)"上的这番表态,如同一面镜子,照出了当下汽车行业存在的"订单注水"乱象。 订单"注水"虽然能在短期内为车企制造声量,长期来看却危害深远。这种饮鸩止渴式的营销策略,不仅 会对车企的品牌价值造成不可逆的伤害,更不利于汽车产业实现高质量、可持续的健康发展。 具体来看,其危害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第一,虚假营销会严重误导消费者决策,用虚假的热销信息干 扰用户判断,可能导致用户买到并不适合自己的产品,损害消费者权益;第二,虚高的订单数据会误导 车企的排产计划,容易造成库存积压和生产资源错配,增加企业的运营成本;第三,诚信企业的生存空 间会被挤压,形成"劣币驱逐良币"的恶性循环,破坏行业正常的竞争秩序;第四,这种虚假营销会不断 消耗行业公信力,当"爆款车型"频频在交付环节遭遇"见光死",消费者对车企公布的任何数据都会逐渐 失去信任,最终影响整个行业的发展根基。 值得庆幸的是,监管部门已经开始亮剑,着 ...
蔚来李斌吐槽:若按公布的订单数 大家订单有1亿了!车企“营销通胀”何时休?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9-23 17:45
行业订单注水现象 - 车企普遍存在订单数据夸大现象 蔚来公司表示未参与此类营销 行业订单统计数已达1亿但实际销量存在巨大差距[1] - 小订或盲订转化率极低 某新能源车企披露转化率仅10% 一款对标特斯拉Model Y的车型宣称72小时订单破3万辆但至今总交付量仅5万辆[2] 订单注水驱动因素 - 营销绑架与从众心理导致车企通过刷单制造热销假象 新能源赛道高度同质化背景下销量即声量成为共识[3] - 小订数据成为向上管理工具 既是给消费者的信心指数也是给投资者和内部高管的成绩单[3] - 行业被迫随大流压力 投机取巧者通过低成本话术抢占市场份额 由于数据不公开难核实注水行为几乎无法律风险[3] 订单注水负面影响 - 虚假营销误导消费者决策 以虚假热销信息干扰用户判断可能导致选择不适合产品[4] - 影响排产计划造成库存积压与资源错配 挤压诚信企业生存空间形成劣币驱逐良币恶性循环[4] - 损害行业公信力 当爆款在交付端见光死会导致消费者对企业公布数据持普遍怀疑态度[4] 监管与行业应对措施 - 监管部门开展专项整治行动 六部门联合印发通知决定进行为期3个月汽车行业网络乱象整治 重点打击夸大和虚假宣传等行为[4] - 部分车企主动去泡沫 拒绝公布小订数据转而强调锁单率交付目标等实质指标 有高管公开批评注水现象呼吁行业回归产品本质[4] 行业竞争本质与发展趋势 - 汽车行业竞争本质是技术产品与服务竞争而非数字游戏 消费者愈发理性与监管趋严将压缩注水订单生存空间[5] - 车企需聚焦真实用户需求提升产品力与服务体系 才能在新能源下半场淘汰赛中站稳脚跟[5]
“公布订单总数达1亿”,车企“营销通胀”何时休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9-23 12:01
每经评论员裴健如 "如果按照大家公布的订单数(统计),都有1亿了。我们没有参与这个'通货膨胀'。现在车企晒订单已经 变得偏营销,不利于产销的匹配,容易'自己给自己挖坑'。"日前,蔚来董事长李斌在"2025蔚来日(NIO Day)"上的这番表态,如同一面镜子,照出了当下汽车行业存在的"订单注水"乱象。 近年来,新车发布伴随"订单捷报",已成为行业标准动作。从"1小时破万""72小时破10万",到订单量 以分秒计,在款款皆爆品的外衣之下,华丽的数据令人眼花缭乱,仿佛中国消费者"买车如买菜"。即便 是动辄几十万元的汽车,消费者也能在未见实车的情况下轻松下单,中国车市俨然进入"秒光时代"。然 而,现实却往往与之形成鲜明反差,由虚假繁荣堆砌的营销泡沫一戳就破。 据媒体报道,有业内人士统计,自年初至今,中国乘用车小订数已突破5000万辆,其中80%都是在新车 发售72小时内完成的。作为参考,根据中国汽车流通协会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分会公布的最新数据,今 年1—8月,全国乘用车累计批发销量约1793.4万辆,累计零售销量约1469.8万辆。两者之间的差距一目 了然。 不仅如此,小订或盲订的转化率也相对较低。某新能源车企董事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