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职陷阱

搜索文档
公司要求入职员工上交毕业证,对吗?人社部解答
中国新闻网· 2025-09-18 02:46
公司要求入职员工上交毕业证,对吗?人社部解答 中新网9月18日电 公司要求入职员工上交毕业证,对吗?人社部9月18日通过官方微信公众号作出解答。 不可以,"扣证件"是典型的求职陷阱。《劳动合同法》第九条规定,用人单位招用劳动者,不得扣押劳动者的居民身份证和其他证件。 求职者千万不要将证件原件交付他人,如有需要,仅向有关人员出示即可。如果需要提供证件复印或者影印件,一定记得在合适位置注明具体用途。 图片来源: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微信公众号 来源:中国新闻网 编辑:徐世明 广告等商务合作,请点击这里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中新经纬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关注中新经纬微信公众号(微信搜索"中新经纬"或"jwview"),看更多精彩财经资讯。 ...
求职避坑,5起侵害就业权益案例曝光
第一财经· 2025-09-16 11:45
案例一:山东高联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招转培"案 警惕"高薪招聘""零经验入职""带薪培训"等求职陷阱。 近日,正值高校毕业生求职高峰期,山东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发布5起侵害劳动者就业权益典型案 例,揭开高薪"招转培"、扣证、黑中介、"缩水合同"、收费押金等常见求职陷阱的隐蔽套路,支招毕业 生避坑防诈。 基本案情:山东高联网络科技有限公司通过校园招聘、招聘平台、微信朋友圈等发布信息,通过冒用尚 诚等其他公司名义吸引人员应聘,转而发展成为收费培训对象,缴纳高额学费。 处理结果:经核实,该公司存在虚假招聘,未经许可从事职业中介、职业技能培训,并以职业中介、培 训为名牟取不正当利益的行为。属地人力资源社会保障行政部门依法给予该公司关闭、停止办学、退还 所收费用、罚款52.08万元等处罚。 警示提醒:根据就业促进法、民办教育促进法等法律法规,从事职业中介活动、职业技能培训,应当依 法申请行政许可,取得人力资源服务许可证、职业技能培训许可证。涉案公司通过虚假招聘,擅自开展 职业中介、职业技能培训业务,并以此为名牟取不正当利益,严重侵害了求职者就业权益。此类案件求 职者多为高校毕业生,需高度警惕"高薪招聘""零经验入职"" ...
境外高薪?央企内推?人社部连续曝光十大毕业季求职陷阱
第一财经· 2025-09-06 05:34
从各地公布的案例看,已有多名求职者被骗 人社部提醒广大求职者,对各类网络平台招聘信息要注意甄别,警惕"话术引流",对招聘信息可通过官网官微核实,切勿轻听轻信,以免受骗上当。 "招转培"是常见的骗局。一些中介机构未经许可从事职业中介、职业技能培训,并以招聘为名,打着高薪岗位、名企招人的旗号,引诱求职者投递简历、参 加面试,之后再以"工作能力不足""岗位有从业资格限制"等理由,诱导求职者参加入职培训或职业技能培训等,收取高额培训费,培训结束后往往难以兑现 承诺。 近期,不少"赴他国挣大钱""国央企内推""直签保录取"等招聘信息在社交平台广泛传播,人社部官微连续发文曝光这类求职陷阱,提醒广大求职者保持警 惕。 5日,人社部就业促进司和公安部刑侦局共同发布重要提示称,每逢毕业季和寒暑假期间总有一些陷阱落到了社会阅历不深的高中生和大学生求职者头 上。"出国工作,轻轻松松月入过万""路费全包、免费住宿、高额提成""赴他国挣大钱"……那些"诱惑多多"的"境外高薪"招聘信息,背后可能是犯罪团伙的 诱饵。 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2025年7月,全国城镇16—24岁劳动力失业率(不含在校生,下称"青年失业率")为17.8%, ...
求职必看!警惕这八个陷阱→
蓝色柳林财税室· 2025-09-05 01:04
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 "央国企内推""直签保录取"…… 找工作,请务必提高风险识别意识 警惕这些陷阱! 擦亮慧眼,识破"黑职介" 根据《就业促进法》《人力资源市场暂行条例》等法律法规规定, 从事职业中介活动、网络招聘服务, 应依法向人力资源社会保障行政部门申请行 政许可 。 求职有陷阱,远离"黑职介"。通过中介机构求职应 首先核验其合法证照 ,对其发布 招聘岗位可通过官网官微等多种渠道查询核实 。 如就业权益受到侵害,请及时向当地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投诉反映。 如遇求职诈骗或个人财物、人身安全受到侵害,请立即向公安机关报警。 01 提醒各类中介机构 从事职业中介活动,应依法向住所地人力资源社会保障行政部门 申请行政许可 。 开展职业中介活动,应当 明示营业执照、服务项目、收费标准、监督机关和监督电话 等事项。 接受委托开展求职招聘,应依法 审核用人单位岗位真实性、合法性, 发布招聘信息应当真实、合法。 理性判断,辨明虚假招聘信息 按照《网络招聘服务管理规定》《人力资源服务机构管理规定》等相关规定,开展职业中介活动、发布人力资源供求信息, 应确保信息真实、合 法、有效,并建立健全信息发布审查和投诉处理机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