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生态产品价值实现

搜索文档
湖北省水利厅专题研究水利投融资体制改革工作
水利部网站· 2025-09-11 07:27
水利投融资改革进展 - 会议听取水利投融资改革及三资管理改革工作进展汇报 [1] - 现阶段改革进入深水区 面临争取政策性资金与资产确权盘活等难点 [1] - 需突破传统思维 加大推进力度攻坚克难 以点带面寻求突破 [1] 三资管理改革方向 - 分类分策做好三资清查 核实可盘活资产数据真实性及完整性 [2] - 结合资产属性与权属分类形成台账 为实现有效融资奠定基础 [2] - 加快构建多元化多层次多渠道投融资体系 推动资源变资产转资本化资金 [2] 创新投融资机制 - 推广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新机制 积极推进水利REITs [2] - 健全水价及用水权市场化交易机制 完善水生态产品价值实现 [2] - 通过创新机制为水利高质量发展提供强有力资金保障 [2]
我省积极探索水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 点水成金
四川日报· 2025-09-04 00:13
水土保持生态产品价值转化交易 - 雅安市雨城区草坝镇大元村转让100亩坡改梯土地三年经营权 交易金额29.6万元 成为雅安首单水土保持生态产品价值转化交易 [1] - 所得资金将用于水土保持功能巩固提升和村民增收共富 推动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双丰收 [8] - 去年成交的7个项目带来国有资产收益超297万元 村集体财产收益613万元 [8] 水权交易发展 - 全国首个省级水权交易服务中心中国水权交易所四川省交易服务中心揭牌 当天达成4宗用水权交易 交易水量8945万立方米 交易金额合计744万元 [5] - 全国首宗长江干流跨省取水权交易:转让200万立方米长江干流取水权 交易金额40万元 [5] - 截至今年8月底 全省完成用水权交易1438单 交易水量超1.9亿立方米 总金额4126万元 交易单数、水量和金额均位于长江流域前列 [6] 河湖治理与生态改善 - 全省推广基层河湖管护"解放模式" 重点改善农村河塘库堰面貌与生态 [2] - 全省203个国考断面水质优良率和285个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连续两年达100% 长江黄河干流水质连续8年达Ⅱ类及以上 [4] - 西厢村通过河湖管护改善水质 建起24个农文旅项目 带动村民收入增长 [2] 滨水文旅开发与价值转化 - 成都锦江猛追湾一带水环境持续改善 带动30余家商铺转型业态提升品质 周边商铺住宅市值明显提升 [9] - "夜游锦江"项目2025年上半年接待游客约200万人次 实现收入约1980万元 周边商户营收持续增长 [9] - 西厢村发展民宿旅游 依托好山好水让村民吃上"旅游饭" [2] 水利投融资创新 - 通过多权同确探索将取水权、工程产权、收费权等整合为特许经营权 累计融资58亿元用于水利工程建设 [7] - 举行4宗"节水贷""取水贷"协议集中签约 共融资16.98亿元 其中3宗"节水贷"金额16.45亿元 1宗"取水贷"金额5300万元 [11] - "节水贷"支持节水基础设施建设、技术改造、非常规水开发利用等节水类项目 [12] 水资源战略地位 - 四川年径流量占长江水系总径流的三分之一 [3] - 在黄河枯水期提供高达40%水量 丰水期提供26%水量 [3] - 拥有大小河流8596条、湖泊417个、水库8109个、渠道5002条、国际重要湿地3个 被称为"千河之省" [4]
今年建设100条(个)以上幸福河湖!广东发布2025年第1号总河长令
南方农村报· 2025-08-30 11:01
政策发布 - 广东省2025年第1号总河长令由省委书记和省长共同签署 正式发布《关于全面推进幸福河湖建设的令》及《广东省全面推进幸福河湖建设实施方案(2025—2030年)》[1][2][3][4][5][6][7][8][9] 建设目标 - 2025年推进100条(个)以上幸福河湖建设 5个以上县开展全域幸福河湖建设[15] - 2027年推进260条(个)以上幸福河湖建设 每个地级以上市不少于1个县开展全域幸福河湖建设[16] - 2030年推进500条(个)以上幸福河湖建设 40个以上县开展全域幸福河湖建设[17] - 展望2035年全省江河湖泊保护治理能力和水平显著提升 全域幸福河湖基本建成[18][19] 覆盖范围 - 以流经城镇等人口密集区域 流域面积5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或水面面积0.1平方公里以上的湖泊为重点建设对象[11][12] - 选取基础条件较好的县(市、区、镇)开展全区域统筹建设[13] 空间格局 - 打造"五江百川 六片全域"建设格局:"五江"指东江 西江 北江 韩江 鉴江五大江河[21][22] - "百川"指重点推进500条(个)以上省级幸福河湖建设[22] - "六片"包括东江流域 西江流域 北江流域 韩江及粤东诸河流域 鉴江及粤西诸河流域 珠江三角洲网河区六大主题片区[23] - "全域"指推动全省所有县(市、区、镇)开展全域幸福河湖建设[24] 重点任务 - 提升河湖安全保障水平:完善水旱灾害防御工作体系 强化河湖治理保护[25] - 维护河湖健康生命:加强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 河湖生态廊道保护与修复 水生生物多样性保护[26] - 实现河湖清洁美丽:推动碧道碧带建设 开展水塘河道清淤 实施城市水系活力提升行动[27][28] - 推动水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打造绿色水经济新业态 推动传统水产业转型升级[29] - 保护传承水文化:挖掘水文化内涵 加强水文化宣传教育[30] - 完善建设管理机制:健全长效管护机制[31] 实施机制 - 省河长制办公室编制全省幸福河湖建设项目清单(2025—2030年)并实行动态调整[32][33] - 每年第一季度提出本年度建设任务清单 实行幸福河湖名录管理并建立退出机制[33][34][35] - 省河长制办公室会同有关部门配套出台全域幸福河湖建设工作方案及相关标准[37][38][39]
拆解浙江水利投资密码:中央资金翻4.5倍,民营经济抢入局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7-31 09:52
水利投资完成情况 - 上半年浙江全省完成水利投资420亿元 创历史同期最高水平 [1] - 重大水利项目投资完成248亿元 水利管理业投资增速达17% 为全省基础设施投资增速最快领域之一 [1] - 省级下达88.9亿元专项资金支持中央资金配套落实 [1] 中央资金支持 - "十四五"以来浙江水利获中央资金支持总额达293.6亿元 [1] - 今年26个项目获中央资金39.25亿元 包括超长期特别国债和中央预算内资金 [1] - 超长期国债支持大中型水库和大型灌区建设 6个项目共获20亿元资金 [2] - 中央预算内资金支持中小河流治理和区域排涝能力建设 20个项目获19.25亿元 金额为去年4.5倍 [2] 投融资创新 - 争取专项债券和金融信贷等211亿元 市场融资比例较去年提升9个百分点 [2] - 信贷规模排全国第一 金融专家团队开展点单式服务 [2] - 长兴县成立全国首个水土保持生态产品培育基金 预计每年新增300万元社会资本投入 [2] - 绍兴汤浦水库REITs项目在深交所上市 为全国首单水利领域REITs [3] 水生态产品价值实现 - 完成水生态产品价值转化83单 总金额41.3亿元 [2][5] - 覆盖9个设区市和23个县市区 包括水资源直接使用类35项 水产融合发展类41项 水权质押类7项 [5] - 安吉县完成全国首单水土保持生态产品价值转化交易 [4] - 累计完成农村集体水库山塘确权登记350座 产生水权交易等价值转化3100余万元 [5] 金融政策支持 - 首次将水生态产品价值转化项目纳入政策性金融支持范围 [5] - 出台专项意见加强用水总量控制和效能提升 深化用水权市场化交易改革 [5] - 鼓励利用河湖水域岸线空间推动水产融合 [5] 项目成效案例 - 义乌上溪镇杜建水库"漫游黄山"项目带动100个工作岗位 每年创造村集体经济收入800万元 [6] - 水治理与区域产业开发相结合 形成可复制的典型案例 [2][6]
广东水经济项目再获亿元级投资,生态绿水“变现”经济活水
搜狐财经· 2025-07-11 00:56
水经济项目投资动态 - 3个环"两山"水经济项目在广州增城签约,计划总投资额超过16亿元,涵盖滨水文旅、水上运动、滨水休闲康养等领域 [1] - 广东发布首批16宗环"两山"水经济储备项目,谋划业态多样,未来将陆续开启招商 [1] - 截至2025年初,广东全省已开展水经济试点项目115宗,包括省级16宗、市级68宗、县级31宗,谋划储备总投资近1000亿元的水经济新业态项目 [1] - 增江游项目计划投资超2亿元,森林海项目计划投资14.53亿元,建设内容涵盖多种休闲娱乐设施 [2] - 2024年广东16宗省级水经济试点项目中已有13宗正式投入运营,新增直接就业岗位超1500个,累计吸引游客2404万人次,实现运营收入8.3亿元 [4] 水经济业态发展 - 水上运动、水系旅游、滨水康养、优质水开发、湖库生态养殖等业态成为广东多地探索推进的水生态"变现"模式 [1][2] - 亲水消费热潮涌起,滨海岛屿、山野漂流和溯溪等成为消费热门,部分项目关注度环比上涨超过100% [3] - 天人山水大地艺术园2024年接待游客50万人次,营收超过亿元,2025年至今营收达6000万元左右,同比稳步上涨 [3] - 源林生态乐园预计初期年度接待量约80万人次,远期可达300万人次,年均净利润预计约2.87亿元 [4] 水权交易机制探索 - 未来突破水资源确权和交易瓶颈是健全水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扩大水经济规模的关键 [5] - 河道资产产权改革是推动水经济发展的关键环节,需探索建立规范流程和制度体系,明晰权属关系 [5] - 江门市鹤山市出台广东首个河道经营管理权改革试点建设工作方案,探索四权关系 [7] - 佛山高明完成广东省首单生态清洁小流域水土保持生态产品价值转化交易,企业以30万元年基本收益加营收提成获得20年开发经营权 [7] - 目前水资源资产化面临有偿使用形式单一、营利空间小、生态管护压力大等问题,建议通过确权登记、扩权赋能等措施打通交易链条 [8]
专家支招!美丽河湖保护与建设资金从哪里来?
中国环境报· 2025-06-30 23:14
美丽河湖保护与建设行动方案 - 生态环境部等部门联合印发《美丽河湖保护与建设行动方案(2025—2027年)》,明确实施路径和重点任务,需统筹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治理,提升河湖生态系统整体健康水平 [1] - 美丽河湖保护与建设治理任务较重、资金需求量较大,需建立多元化的投融资机制,在充分利用财政资金的同时,吸引金融资金和社会资金投入 [1][5] 财政资金支持 - 财政部、生态环境部联合印发通知,采取竞争性评审方式支持符合条件的地级市推进美丽河湖保护与建设,中央财政从水污染防治专项资金中安排资金给予支持,重点支持控源截污、流域保护治理、水生态系统修复等 [2] - 美丽河湖保护与建设项目可申请的其他中央财政资金渠道包括中央预算内投资专项(污染治理、生态保护修复、重点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等专项)和超长期国债 [2][3] - 地方政府可通过一般公共预算、地方政府一般债券以及专项债券支持美丽河湖保护与建设,专项债券主要用于有一定收益的公益性项目,如城镇污水和垃圾处理等 [4] 创新投融资机制 - 通过水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方式筹集资金,采用EOD模式,推动公益性水生态环境治理与关联性强的绿色产业项目一体实施,产业运营收益反哺水生态环境治理资金投入 [6] - 探索推行区域性美丽河湖保护与建设金融支持模式,以河流或湖泊流域范围作为项目实施范围,将重点工程项目打捆实施,争取金融机构的区域性项目整体授信,或采用RCP模式,将水生态环境治理与水资源开发、砂石资源利用等进行组合 [7] - 通过水基金模式吸引社会资本投入,地方政府可推动成立政府引导性基金或市场化水生态环境保护基金,以股权投资、低息贷款等方式支持美丽河湖保护与建设 [8] 资金协同作用 - 美丽河湖保护与建设需要财政资金、金融资金、社会资金发挥协同作用,形成资金拼盘,中央水污染防治专项资金、中央预算内相关投资专项、超长期国债等可引导带动地方资金投入 [9] - 地方政府专项债资金是美丽河湖保护与建设项目实施所需资金的重要筹措渠道,如何发挥财政资金的引导作用撬动金融资金和社会资金投入是关键问题 [9]
福建南平市创新“取水贷” 助水生态产品价值实现
证券日报之声· 2025-06-05 07:14
金融创新模式 - 人民银行南平市分行推出全省首个《南平市取水权抵质押贷款指导意见(试行)》,首次明确将"取水权"作为质押标的,形成"取水证抵质押+双重备案登记"融资模式 [1] - 该模式破解水生态资源"度量难、抵押难、变现难"瓶颈,实现水生态产品权益的市场化定价与交易流通 [1] - 政策出台12天内即落地4950万元授信,并发放首批贷款2000万元支持企业生产线改造 [2] 具体案例实施 - 兴业银行南平分行以福建省大红袍水饮料公司的雷公口水库"取水许可证"为质押,采用双重备案登记模式完成融资 [2] - 贷款资金专项用于更新3条智能包装饮用水生产线,预计年产能达35万吨 [2] - 农发行南平市分行发放1.28亿元"取水贷"支持武夷新区水厂扩建及配套管线项目,采用项目项下取水证质押担保 [3] 银企合作机制 - 农发行南平市分行与南平水务集团签订《"取水贷"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建立高层会晤、专人联络等协作机制 [3] - 通过盘活存量水资源资产,推动形成"水资源集约利用-生态产品增值-金融持续赋能"的良性循环 [2][3] 市场拓展计划 - 南平市现有1647本取水许可证中大部分金融属性未激活 [3] - 人民银行将联合水利局推送取水许可证企业"白名单",引导金融机构开展"一对一"服务,以年取水量和水质评估作为融资增信依据 [4] - 未来计划探索"取水贷+"等生态环境权益类融资场景,进一步激活绿色金融对区域经济的支持作用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