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梨树模式
icon
搜索文档
黑土生金,天赐粮源!北纬43°的汾酒“粮心”答卷
中金在线· 2025-09-22 09:01
原粮基地布局 - 公司在吉林梨树黑土核心区建立绿色原粮基地 位于北纬43°黄金种植带 拥有十万亩连片高粱种植面积[1][6] - 全国布局140余万亩原粮基地 遵循因地制宜原则 在吉林种植汾酒9号高粱 在山西种植晋粱12号[6] - 2009年起启动自建原粮基地工作 推行酿酒原粮种植产业化、规模化、标准化、组织化发展[10] 原粮品质管控 - 黑土地有机质含量是普通耕地的数倍 降雨量500-600毫米 雨热同期气候特别有利于提升作物品质[4] - 选用粳型专用品种汾酒9号 直链淀粉含量高 壳薄粒大 精准适配清香型白酒发酵需求[6] - 建立全流程追溯体系 在基地设置气象数据和土壤信息自动收集系统 实现保护、种植、品控链条化管理[7] 生产工艺创新 - 积极践行"梨树模式"黑土地保护技术 采用秸秆全覆盖+免耕播种方式 减少风蚀水蚀 为土壤补充有机质[7] - 原粮管控逻辑包含四个关键环节:选适宜种植地 选优质品种 明确科学种植规范 采用合适仓储方式[6] - 通过"走进汾酒第一车间"活动持续五年开展品质溯源 活动足迹覆盖山西沁县、甘肃张掖、河北张北、山西汾阳、新疆奇台等地[11] 品牌价值提升 - 活动邀请农业专家、地理学者、酒业研究者与媒体代表参与田野对话 强化品质背书和文化传承形象[1] - 通过原粮溯源让消费者亲手触摸原粮温度 见证不同风土特色 感受土地对作物的馈赠[11] - 酒业专家评价此为开创性价值 中国白酒的生命力来自种子传承 基地体验能感受最核心价值[11]
吉林:“金色粮仓”扎根黑土地
中国自然资源报· 2025-08-27 01:04
黑土地保护政策与实施 - 习近平总书记2020年7月22日考察吉林省四平市梨树县国家百万亩绿色食品原料(玉米)标准化生产基地核心示范区 强调保护黑土地的重要性[1] - 吉林省划定耕地红线保护面积10944万亩 永久基本农田8201万亩 分别较上一轮增长1844万亩和821万亩[4] - 全省黑土地面积达9811.01万亩 其中7077万亩黑土区耕地被划入永久基本农田实行特殊保护[4] 梨树模式技术成效 - 采用玉米秸秆覆盖免耕种植结合水肥一体化技术 松原市前郭县玉米亩均产量达2600斤以上[3] - 梨树模式使八里庙村玉米亩产2000多斤 每亩纯收入1200元以上[2] - 保护性耕作面积目标达4000万亩 典型黑土区保护面积目标3000万亩 耕地质量提升0.5个等级[5] 合作社经营成果 - 卢伟农机农民专业合作社成员从6户发展到180户 经营土地9000多亩[2] - 合作社户均年收入达7-8万元 通过玉米种植和农机服务实现增收[2] - 黑土地地力恢复使玉米稳定高产 村民收入得到保障[3] 监管体系建设 - 建立县乡村三级网格化监管体系 全省设立4.3万名网格长和网格员开展动态巡查[6] - 颁布全国首部黑土地保护地方性法规《吉林省黑土地保护条例》[6] - 将黑土地保护纳入省纪委监督体系建设试点和粮食安全责任制考核[6] 区域保护措施 - 梨树县将黑土耕地全部纳入耕地保护红线任务[5] - 前郭县细化8项黑土地保护措施 公主岭市实行分区保护策略[5] - 探索东部固土保肥 中部提质增肥 西部改良培肥三大技术模式[4]
保护好利用好黑土地
经济日报· 2025-08-13 22:23
核心观点 - 黑土地保护性耕作"梨树模式"得到重点推广 通过少耕免耕和秸秆覆盖还田技术实现土壤保护和农业稳产增产 [1] - 四平市2024年推广保护性耕作面积达622.9万亩 基本实现适宜地块全覆盖 [1] - 四平市耕地质量综合等级3.76等 高于全国1个等级 高于全省0.7个等级 [2] - 2024年粮食产量98.02亿斤创历史新高 实现21年连丰 正向百亿斤目标迈进 [2] 技术模式 - 梨树模式以减少土壤扰动为核心 具有蓄水保墒 培肥土壤 减少侵蚀三大功能 [1] - 通过农机与农艺融合推进技术升级 2024年重点推动提质扩面和提档升级 [1] 产量表现 - 粮食产量连续21年丰收 2024年达98.02亿斤(约490.1万吨)创历史纪录 [2] - 当前以高标准农田建设为重点 强化黑土地保护力度 [2] 区域优势 - 东北黑土区属世界三大黑土带 被称为黄金玉米带和大豆之乡 [1] - 四平市耕地质量显著优于全国和全省平均水平 [2]
用好养好黑土地,吉林这样做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25-06-16 22:13
现代化大农业发展 - 吉林省以发展现代化大农业为主攻方向,统筹发展科技农业、绿色农业、质量农业、品牌农业 [2] - 吉林坚持"藏粮于地、藏粮于技",不断探索用好养好黑土地 [2] - 2024年吉林粮食播种面积预计超过9000万亩,建设高标准农田1000万亩,推广保护性耕作4000万亩 [10] 黑土地保护技术 - "梨树模式"采用秸秆覆盖地表、免耕少耕的保护性耕作模式,防止风蚀水蚀,抗旱保墒 [4][5] - 采用"梨树模式"的试验田近10年土壤含水量从20%增加到40%,耕层深度0至20厘米的土壤有机质含量增加近13% [6] - 吉林省与中国科学院合作启动"黑土粮仓"科技会战,研制黑土地保护农机装备,建立监测及管控平台 [8] 农业机械化发展 - 吉林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到94.7% [8] - 第七代多功能智能精量播种机采用电驱电控方案,一台机具可代替传统四到五台机具的工作量 [8] - 吉林省优化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印发《2024—2026年农机购置与应用补贴实施方案》 [8] 农产品价值提升 - 公主岭市鲜食玉米经过精细选种、绿色种植、包装加工后,单株价格从不到1元提升至5-10元 [9] - 公主岭市已形成玉米食品、玉米淀粉、玉米油等几十种深加工产品,每年4亿多穗鲜食玉米行销全国和22个国家和地区 [9] - 通过绿色种植、生态养殖,吉林加快农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构建现代乡村产业体系 [10] 农民收益与意识提升 - 采用"梨树模式"后,粮食产量提高三四成,同时节省化肥农药成本 [6] - 农民保护黑土、绿色生产的意识越来越浓厚,粪肥成为抢手资源 [8][9] - 鲜食玉米产业带动周边百余名村民就业 [9]
吉林省首个玉米“银期保”专项项目落地梨树县
证券日报网· 2025-06-04 10:58
项目概述 - 玉米"银期保"种收专项项目正式获批立项,是吉林省首个融合"订单+保险+期货+信贷"模式的项目 [1] - 项目由中粮期货联合多家单位申请,旨在为推广"梨树模式-现代农业生产单元"建设提供全面金融保障 [1] - 项目落地四平市梨树县,覆盖玉米种植面积约3.5万亩,项目金额约4400万元 [1] 项目参与方 - 中粮期货联合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太平洋财险、平安财险等机构参与项目设计 [1] - 新天龙实业与中粮贸易提供订单收购保障,农发行向合作社提供低息贷款支持 [1] - 中国农业大学吉林梨树试验站及当地合作社参与项目调研和设计 [1] 项目创新点 - 创新性地将现代金融工具与"梨树模式"深度融合,构建覆盖玉米全产业链的金融保障网 [2] - 通过"保险+期货"保风险、"订单+信贷"保收益保资金,解决"种粮易、卖粮难、融资贵"问题 [2] - 引入银行和农业龙头企业,为农民构建"种地收入有保障、经营资金不用愁、粮食订单保销售"的全程服务体系 [2] 项目意义 - 为巩固提升"梨树模式"、守护黑土地注入强大的金融动能 [2] - 为完善"现代农业生产单元"建设、实现黑土地保护与现代农业生产体系的高效对接提供坚实支撑 [2] - 通过"粮款直接还贷"机制有效保障信贷资金安全,提升政策性金融服务粮食产业链的质效 [2] 项目优势 - 中粮期货依托中粮集团丰富的农业产业链资源和多年产业服务经验,坚持"金融服务实体"核心主线 [2] - 农民售粮后享有二次点价机会,最大化保障收益,真正做到稳收增收,促进农业提质增效 [2] - 项目通过"订单+期货+保险+信贷"的闭环设计,为合作社提供便捷、低成本的融资渠道 [2]
插上科技翅膀:一块显示屏背后的农业增收密码
证券时报· 2025-04-21 21:59
"农业要振兴,就要插上科技的翅膀。"2025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推进农业科技力量协同攻关,支持发 展智慧农业,拓展人工智能、数据、低空等技术应用场景。 中共中央、国务院日前印发《加快建设农业强国规划(2024-2035年)》中也提及,要促进数字技术与 现代农业全面融合。 近日,证券时报记者在吉林省四平市梨树县采访时了解到,得益于智慧农业的加持,该县农业合作社劳 动生产效率明显提高,单位面积产量提升,水、肥、药等农业投入费用降低,农民收入显著增加。 同时,资金、人才等仍然是现阶段制约智慧农业推进发展的重要因素,这意味着智慧农业的发展还需要 一个较长的过程,并不会一蹴而就。 降本增收重要抓手 清明过后,我国东北地区进入紧张的春耕备耕阶段。梨树县凤凰山农机农民专业合作社(简称"凤凰山 合作社")理事长韩凤香除了组织人员抓紧购置种子、农药、维修农机设备,大部分时间都是坐在办公 室的一块显示屏前,认真观看显示屏上的一组组数据。 "4月下旬开始春耕,我现在根据这套控制系统提供的土壤、水分、温度和湿度等分析数据,合理安排人 手有序平整土地,为即将到来的春耕做好准备。"韩凤香告诉证券时报记者。 韩凤香面前的这套控制系统由吉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