替代数据

搜索文档
新加坡媒体:美劳工统计局局长被解雇后,美政府数据真实性遭质疑
环球时报· 2025-08-31 23:02
政府数据独立性受挑战 - 美国总统特朗普解雇劳工统计局局长并提名保守派经济学家E J 安东尼 后者曾提出暂停发布就业数据[1] - 劳工统计局拥有庞大专业团队和多重数据检查机制 局长无法单方面伪造数据[2] - 政府采取系列措施逐步削弱经济数据质量与独立性 包括解雇官员和更换负责人[1][2] 关键经济数据面临缺失风险 - 就业数据作为核心经济指标 反映每月新增或流失岗位数量 若缺失将影响数百万人评估经济状况[1] - 因大规模裁员导致8000多个政府网页和数百个数据集消失 学术界启动"数据拯救项目"保全数据[3] - 政府预算削减导致员工裁减 调查样本减少和更新放缓 数据准确性下降却反被政府指责不可靠[3] 替代数据应用存在局限性 - 部分对冲基金使用卫星图像数据预测企业业绩 如通过沃尔玛停车场汽车数量预测季度销售额[4] - 卫星数据在原油等数万亿美元市场已替代政府数据 但对其他宏观经济领域覆盖有限[4] - 替代数据获取成本高昂 仅限财力雄厚投资者使用 造成市场公平性问题 且短期内无法取代传统统计数据[4] 数据公共属性遭受侵蚀 - 劳动力市场 通货膨胀和GDP等关键数据作为公共产品原由政府收集发布[3] - 高质量数据对政策制定至关重要 如美联储依据就业和通胀数据制定利率政策[3] - 数据消失导致公共资源流失 而替代数据无法面向全体公众开放共享[3][4]
Jinqiu Select | Physical Intelligence 联创:AI训练的真实数据不可替代
锦秋集· 2025-07-22 15:04
核心观点 - 过度依赖替代数据源会严重限制AI模型的最终能力 真正的技术突破必须建立在真实数据基础之上 [1] - 当前AI研究面临"勺叉困境":试图用模拟器 人类视频或手持设备等廉价替代方案训练机器人 结果导致模型在真实场景中表现不佳 [1][3] - 机器学习的铁律是训练数据必须与测试条件相匹配 替代数据无法完全替代真实数据在物理世界中的实践 [10] 权宜之计的替代方案 - **模拟训练**:通过sim-to-real方法在模拟环境中训练机器人 但最佳模拟往往不是精确复现现实 而是编码机器人需要应对的各种变化 [3] - **人类视频学习**:需定义人机对应关系 但需弥合人类动作与机器人动作在动力学和外观上的差异 [3] - **手持夹爪设备**:让人们使用模仿机器人夹爪的设备收集数据 但仍受限于设备的工作空间和运动学差异 [3] 替代方案的局限性 - 替代数据将模型限制在三个条件的交集中:系统有效行为 能用替代方法实现的行为 不会暴露领域差异的行为 [4] - 模型越强大 越能区分替代数据与真实数据 导致交集缩小 任何扩大交集的尝试都会削弱模型能力 [6] - 替代数据优化针对特定场景 无法保证在新场景下的匹配度 模型的泛化能力反而成为推广到新场景时的累赘 [7] 真实数据的重要性 - 构建机器人基础模型必须依赖真实数据 才能实现像LLM和VLM在虚拟世界中的广泛泛化能力 [11] - 替代数据应作为辅助知识源 用于了解"世界可能发生什么" 而非"智能体该怎么做"的直接指令 [12] - 在大量真实机器人经验基础上 加入人类数据或模拟数据等多样化来源 比完全回避真实数据更有效 [11] 勺叉现象的普遍性 - "勺叉"现象不仅存在于数据替代方案 还包括混合系统 手工约束学习系统等方法 都试图用人工设计应对训练不充分问题 [13] - 手工设计的归纳偏置会成为性能瓶颈 违背机器学习通过数据驱动获取能力的核心优势 [13]
关于机器人数据,强化学习大佬Sergey Levine刚刚写了篇好文章
机器之心· 2025-07-22 04:25
大模型训练数据挑战 - 训练大模型难度随规模扩大和应用领域拓展而增加,需要海量数据[2] - 不同类型模型对数据需求差异显著:LLM依赖文本、VLM需图文结合、VLA要求真实机器人行动数据[3] - Agent训练需带行动标签的真实交互数据,成本远高于网页文本/图像采集[4] 替代数据方案探索 - 研究者尝试通过仿真、人类视频、手持夹爪设备等低成本方案替代真实数据[8][10][12][13] - 仿真方案通过人为设计训练环境并引入随机变化提升鲁棒性,但高度依赖预设条件[11] - 人类视频方案需建立人体-机器人动作映射,受限于动力学差异和预设策略[12] 替代数据局限性 - 所有替代方案本质是妥协,会削弱模型本应具备的泛化能力[14] - 模型能力越强,越容易识别替代数据与真实领域差异,导致有效策略空间缩小[19][23] - 信息隐藏手段(如限制观察空间)会损害模型整合复杂信息的关键优势[20][21] 真实数据不可替代性 - 替代数据仅在特定假设场景有效,无法像真实数据那样揭示世界运行机制[33][34] - 机器人基础模型要具备物理世界泛化能力,必须依赖真实世界数据[36] - 替代数据应定位为辅助知识来源,而非主要训练数据[37][38] 通用AI研发启示 - "叉勺"式方案(如混合系统、人工约束)虽能降低数据需求,但会成为性能瓶颈[41][43] - 人工设计的归纳偏置会限制自主学习系统的扩展潜力[42][44] - 当前替代数据方案使机器人学习人类解决方式,而非发展自主策略[26][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