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普惠型家财险
icon
搜索文档
半个多月覆盖深圳逾30000家庭,家财险能否成为新蓝海
南方都市报· 2025-08-16 09:08
深圳普惠型家财险市场发展 - 深圳地区强降雨推动家庭财产保险市场升温,"深圳惠家保"上线半月保费突破200万元,覆盖3万多户家庭,接报案11起,赔付金额集中在1000-3000元区间 [2] - "深圳惠家保"由深圳保险行业协会牵头23家财险公司开发,基础保费58元,最高保额180万元,覆盖房屋主体(150万)、室内装潢(5万)、室内财产(5万)及第三者责任(各10万) [2] - 产品保障范围包括13种自然灾害(台风、洪水等)、意外事件(高空坠物等)及第三者伤亡责任,政策背景源于2022年银保监会和2023年金融监管总局对普惠家财险的鼓励文件 [3] 全国普惠型家财险布局 - 深圳并非首例,成都2022年7月推出全国首款普惠家财险"蓉家保",后续上海"沪家保"、北京"京城好房保"(保费128元起,保额365万元起)等超20款产品在全国落地 [3][4] - 北京产品首次将新市民收入损失纳入保障,基础保费和保额均高于深圳 [4] 深圳保险业整体表现 - 深圳保险业总资产7.3万亿元居全国第一梯队,2023年赔付支出685亿元(同比增20%),2025年上半年原保费收入1213.07亿元(同比增91.4亿元),其中财产险收入272.6亿元(同比增13亿元) [5] 非车险市场趋势与挑战 - 传统车险利润压缩促使险企转向非车险蓝海,家财险成为新赛道,预计2030年市场规模超2000亿元 [5] - 非车险面临产品设计周期长、风控要求高等挑战 [5]
家财险悄然升温 多地推出普惠型产品
新华网· 2025-08-12 05:49
家财险需求升温 - 多地暴雨灾害推动消费者对家庭财产保险关注度显著提升 需求端呈现明显增长态势[1] - 北京市民案例显示 家财险被视作为房屋配置"意外险" 仅需一顿饭钱成本即可获得安心保障[1] - 供给端除传统商业家财险外 多个城市近期推出定制普惠型家财险产品 形成家财险版"惠民保"模式[1] 产品结构与定价特征 - 家财险主要保障范围涵盖房屋主体 室内附属设备 室内装潢 家具家电等财产 并包含水暖管爆裂 盗抢和责任险[2] - 保费门槛较低 年度保费从几十元到数百元不等 500万元保额对应保费普遍在200-300元区间[2] - 遵循补偿性原则 按实际损失赔偿 超额投保部分不予赔付 且不承保地震海啸损失及小产权房[2] 普惠型产品创新 - 上海推出"沪家保"普惠型产品 普惠版年保费89元/户对应120万元保额 城市版年保费189元/户对应230万元保额[3] - 产品保障范围扩展至家庭财产 人身意外 第三者责任和生活服务等综合领域[3] - 2022年7月成都率先试点普惠型家财险 今年7月升级版"蓉家保"由18家保险公司组成共保体共同经营[3] 市场发展数据 - 家财险保费收入2020年和2021年均为90多亿元 2022年达164亿元 同比增长67% 成为财产险公司增速最快险种[4] - 行业渗透率仍处于较低水平 但非车险财险业务发力推动市场潜力持续释放[4] 政策支持与行业趋势 - 2022年3月两部门发文要求加强新市民金融服务 明确推广家庭财产保险以增强抗风险能力[5] - 2022年9月相关部门提出多方联动加强宣传 鼓励险企创新保障方案 并通过试点方式推动行业发展[5] - 未来发展方向包括投保流程便捷化 产品责任差异化 理赔流程简化 以及产品升级 增值服务和渠道整合优化[5]
普惠家财险为住宅撑起防护伞
经济日报· 2025-08-10 22:02
灾害理赔响应 - 北京极端强降雨导致2.4万间房屋受损 承保公司立即启动暴雨理赔专项小组并支付赔款 [1] - 怀柔区案例显示线上远程查勘定损使赔款在报案当日完成支付 大幅简化传统流程 [1] 普惠型家财险推广模式 - 近3个月济南/桂林/百色等多城市密集落地普惠家财险 采用"政府指导+保险行业共保体承保"模式 [1] - 保障范围覆盖自有房屋业主与租客 包含财产损失(火灾/暴雨/盗抢等)及第三者责任损失 [2] - 部分产品扩展至高空坠物/宠物责任/新市民收入损失保险等新型风险保障 [2] 产品服务创新 - 厦门产品提供房屋体检服务(电路检测/管道排查)及家电清洗/维修等9类日常居住保障 [3] - 政府强调通过市场化手段以"小保费撬动大保障" 应对城市化与极端天气带来的家庭财产风险 [2] 消费者投保指引 - 建议投保时重点关注赔偿比例/限额/免赔额及楼层楼龄等特殊要求条款 [3] - 出险后需及时申请理赔 资料类型根据损失原因差异化配置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