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新能源汽车预售模式
icon
搜索文档
都市车界|“不给钱不生产”?小米SU7 Ultra被曝强制车主提前付全款
齐鲁晚报· 2025-08-06 07:56
小米SU7 Ultra尾款支付争议 - 小米汽车要求SU7 Ultra准车主在车辆未排产情况下7天内支付全部尾款 否则取消订单并没收定金[1][3] - 多名消费者反映未看到实车甚至车辆尚未进入生产序列即被催款 逾期未付则系统自动标记违约且定金不予退还[3][10] - 公司购车协议规定基于车辆生产安排或销售情况可随时要求支付尾款 用户需在7个自然日内付清全款否则构成根本性违约[6][8] 行业惯例对比 - 特斯拉 蔚来等品牌采用车到店验车流程 用户确认无误后再结清尾款以降低资金压力和售后纠纷风险[9] - 比亚迪 吉利等传统车企延续首付加提车时结清尾款方案 大额尾款以实物交付为前提[9] - 汽车行业分析师指出主流车企将车辆实体存在作为付款前提 本质是保障消费者知情权和选择权[9] 公司操作流程问题 - 客服确认存在车辆下线后通知支付尾款流程 但对车未下线即催款情况未予否认[6] - 合同中虽写明交付时付款 但实际操作中只要专员发出付款通知7天内不交钱就直接取消资格[8] - 对于提前付款后如遇质量问题 客服回应语焉不详仅强调提车时可现场检查[6] 财务影响分析 - 若每月3万台订单中有半数被要求提前支付尾款 按每台平均12万元计算公司可提前锁定约18亿现金流[20] - 提前锁定用户尾款可将消费者资金转化为无息贷款 缓解电池采购和生产线扩建等成本压力[17][20] - 定金从早期2万元涨至4万元 尾款金额高达数十万元对消费者资金流动性提出更高要求[13] 市场与战略背景 - 催款逻辑源于现金流压力与打击黄牛囤积 通过限时支付策略筛选真实购车需求[17] - 小米将手机预售逻辑移植至汽车领域 采用7天锁单 定金不退 盲付尾款模式但忽视汽车高价值属性和供应链复杂性[16] - 此前SU7 Ultra因碳纤维机盖虚假宣传 性能参数阉割等问题引发集体维权 加剧用户信任危机[21][23] 消费者权益争议 - 律师分析认为未排产即要求全额付款涉嫌违反先履行抗辩权 未按时支付即违约条款可能被认定为霸王条款[20] - 根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26条 经营者不得以格式条款排除消费者权利[20] - 部分准车主宁愿放弃定金也要退订 公司陷入催款越急退订越多的恶性循环[16][20]
买车,不安全了?
搜狐财经· 2025-06-02 01:55
新能源汽车行业投诉激增 - 2025年第一季度"汽车及零部件"投诉量达10738件 同比上升50.24% 位列商品投诉量第六位 [2] - 投诉激增主因并非质量问题 而是"营销和售后服务"环节问题 [2] - 行业投诉集中表现为三类:车型更新引发老车主不满 预售模式退款纠纷 宣传承诺优惠未兑现 [7] 比亚迪经销商乾城集团运营危机 - 山东核心经销商乾城集团旗下4S店暂停营业 涉及济南/潍坊/泰安/德州等地超20家门店 [3] - 该集团2022年单次车展售出1152辆比亚迪 占品牌当地总销量1300辆的88.6% [3] - 危机源于经销商政策调整致现金流压力 叠加银行融资困难 自2024年12月起拖欠工资 [4][5] - 争议焦点为"三保费用"预付模式 消费者预付12500元三年保费后无法获得返款 [5] 行业销售模式变革与风险 - 预售模式被普遍采用 消费者基于有限信息"盲订" 车企借此锁定客户/抢占市场 [8] - 预售合约常转嫁风险 约定意外情况由消费者承担损失 [8] - 行业呈现快消品化趋势 销售话术和模式日趋激进 [9] 车企与经销商关系动态 - 比亚迪否认政策调整导致经销商危机 归因于该集团"盲目急速扩张加杠杆运营" [6] - 部分4S店已被当地其他经销商收购 拖欠工资问题已解决 但消费者退款问题仍待处理 [6] - 经销商深度捆绑单一品牌策略存风险 乾城集团曾坚持"只做比亚迪"包括乘用车/叉车/光伏等业务 [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