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都市车界|“不给钱不生产”?小米SU7 Ultra被曝强制车主提前付全款
齐鲁晚报·2025-08-06 07:56

小米SU7 Ultra尾款支付争议 - 小米汽车要求SU7 Ultra准车主在车辆未排产情况下7天内支付全部尾款 否则取消订单并没收定金[1][3] - 多名消费者反映未看到实车甚至车辆尚未进入生产序列即被催款 逾期未付则系统自动标记违约且定金不予退还[3][10] - 公司购车协议规定基于车辆生产安排或销售情况可随时要求支付尾款 用户需在7个自然日内付清全款否则构成根本性违约[6][8] 行业惯例对比 - 特斯拉 蔚来等品牌采用车到店验车流程 用户确认无误后再结清尾款以降低资金压力和售后纠纷风险[9] - 比亚迪 吉利等传统车企延续首付加提车时结清尾款方案 大额尾款以实物交付为前提[9] - 汽车行业分析师指出主流车企将车辆实体存在作为付款前提 本质是保障消费者知情权和选择权[9] 公司操作流程问题 - 客服确认存在车辆下线后通知支付尾款流程 但对车未下线即催款情况未予否认[6] - 合同中虽写明交付时付款 但实际操作中只要专员发出付款通知7天内不交钱就直接取消资格[8] - 对于提前付款后如遇质量问题 客服回应语焉不详仅强调提车时可现场检查[6] 财务影响分析 - 若每月3万台订单中有半数被要求提前支付尾款 按每台平均12万元计算公司可提前锁定约18亿现金流[20] - 提前锁定用户尾款可将消费者资金转化为无息贷款 缓解电池采购和生产线扩建等成本压力[17][20] - 定金从早期2万元涨至4万元 尾款金额高达数十万元对消费者资金流动性提出更高要求[13] 市场与战略背景 - 催款逻辑源于现金流压力与打击黄牛囤积 通过限时支付策略筛选真实购车需求[17] - 小米将手机预售逻辑移植至汽车领域 采用7天锁单 定金不退 盲付尾款模式但忽视汽车高价值属性和供应链复杂性[16] - 此前SU7 Ultra因碳纤维机盖虚假宣传 性能参数阉割等问题引发集体维权 加剧用户信任危机[21][23] 消费者权益争议 - 律师分析认为未排产即要求全额付款涉嫌违反先履行抗辩权 未按时支付即违约条款可能被认定为霸王条款[20] - 根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26条 经营者不得以格式条款排除消费者权利[20] - 部分准车主宁愿放弃定金也要退订 公司陷入催款越急退订越多的恶性循环[16][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