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汽车行业洗牌

搜索文档
知名车企官宣:9月复工复产 两年后筹备IPO!新股东背后现“宝能系”身影!
证券时报· 2025-09-06 23:59
公司复工复产计划 - 公司计划9月恢复生产EX5和E5车型 目标年产销1万辆并争取实现2万辆 [1][3] - 温州基地已恢复量产能力 新团队组建143人专业团队包括78名翔飞员工和55名前威马员工 [2][4] - 初期预计投资10亿元用于设备升级、供应链恢复和产品开发等关键领域 [4] 公司发展规划 - 复兴阶段(2025-2026年)计划2026年量产10万辆 并布局泰国KD工厂开拓东南亚及中东市场 [3] - 发展阶段(2027-2028年)目标年销量从25万辆跃升至40万辆 启动IPO筹备工作 [3] - 跨越阶段(2029-2030年)计划2030年挑战产量100万辆和营收1200亿元目标 [3] 产品与技术路线 - 覆盖纯电与增程两大技术路线 未来5年推出超过10款新车型 [3] - 产品涵盖A00级到C级的轿车、SUV、MPV和跨界车等各类别 [3] 资金与政策支持 - 温州市政府成立专项工作组协助复工复产 协调本地供应商合作并解决历史问题 [2] - 新股东正与当地金融机构对接 以股东优质资产作为增信开展融资 [2] - 多方正在恢复公司信用评级及银行信用评级以增强合作信心 [2] 股东背景分析 - 新股东深圳翔飞汽车销售有限公司注册资本1亿元 法定代表人与实控人为黄晶 [5] - 黄晶同时是昆山宝能汽车有限公司实控人 翔飞持有深圳市悠宝佳汽车销售有限公司99%股权 [5] - 宝能汽车具备行业经验 但宝能集团现存70条被执行人信息 被执行总金额超501亿元 [6] 供应链与订单情况 - 已完成与全部供应商联络 绝大多数供应商表态愿意共同发展 [4] - 海外市场已获得明确订单 正在重启经销商网络 [4] - 将按法院批准重整计划按比例清偿供应商货款 [4]
56家资本“围猎”哪吒汽车,“双资质”成香饽饽,破产重整能否激活30万辆产能?
华夏时报· 2025-08-07 10:37
本报(chinatimes.net.cn)记者刘凯 北京报道 哪吒桐乡工厂员工7月份领到全额薪资的消息,在汽车行业圈内悄然传开。对这家曾跻身新势力第二梯 队的车企而言,薪资发放的"满血复活"如同黑暗中的一束光。 要知道,就在今年5月中旬,哪吒汽车母公司合众新能源刚遭遇两天内超10亿元股权被冻结的致命打 击,现金流危机将其推至悬崖边缘;仅一个月后,法院正式受理其破产重整申请,这家曾被视为"最接 地气新势力"的车企一度被认为将淡出历史舞台。如今薪资全额发放的信号,不仅意味着企业运营的阶 段性复苏,更让外界对哪吒汽车能否在破产重整中实现绝地重生充满遐想。 破产边缘的转机 在新能源汽车行业深度调整背景下,哪吒汽车正通过"技术资产+产能底盘+市场网络"的三维价值体系 构建重生路径,其战略重组进程吸引产业资本与跨界投资者密切关注。这家曾创下年销15万辆纪录的新 势力车企,在2025年开年遭遇销量断崖式下跌,1月国内交付量仅110辆,前四月累计销量不足500辆, 同比暴跌97%,暴露出深层次的经营危机。 除稀缺资质外,哪吒汽车三大生产基地总产能达30万辆的规模优势同样引人注目。桐乡基地的智能工厂 配备AGV物流系统与工业机 ...
员工围堵董事长讨薪,车主维修无门,信息疑遭贩卖!哪吒汽车面临“生死”困境
华夏时报· 2025-06-12 11:49
公司危机爆发 - 哪吒汽车董事长方运舟被讨薪员工围堵在办公室,公司要求全员居家办公,总部门禁系统停用 [2] - 公司上海总部突然搬迁,LOGO被拆除,员工爆料欠薪,财务状况急剧恶化 [2] - 讨薪现场视频显示员工情绪激动,要求直接对话,方运舟态度引发不满 [2][3] 经营困境与自救失败 - 公司自2024年10月起陆续曝出裁员、降薪、拖欠货款、停工等负面消息 [3] - 方运舟2024年12月出任CEO后推出裁员、渠道调整、聚焦海外等自救措施,但收效甚微 [3] - 员工薪资无法保障,公司运营陷入更深泥潭 [3] 融资与海外业务受挫 - 债转股方案失败,潜在投资方提出罢免方运舟作为注资前提 [4] - 泰国分公司大规模裁员,团队从50人减至40人,经销商数量从66家锐减至53家 [4][5] - 泰国售后部门失联,门店人去楼空,保养预约系统瘫痪数周 [5] 售后体系崩塌 - 车主反映官方售后网点关闭,质保形同虚设,配件短缺导致维修无限期拖延 [6] - 近百位车主投诉维修难题,官方客服无法接通 [6] - 车主信息疑遭贩卖,第三方维修公司承认接收厂家提供的车主信息 [7] 行业影响与未来展望 - 公司从造车新势力黑马急速滑落,揭示二线新势力在极度内卷市场中的生存挑战 [8] - 行业加速洗牌,淘汰赛进入深水区,资金链紧张或战略失误可能引发致命危机 [8][9] - 公司未来取决于地方政府态度和行动,员工和车主权益保障成关注焦点 [8][9]
哪吒母公司被破产,夹缝中的经销商该如何收拾残局?
齐鲁晚报· 2025-05-19 12:36
公司财务状况 - 哪吒汽车近三年累计亏损超180亿元 [1] - 2024年销量同比暴跌40%,2025年1月国内零售量仅剩110辆 [1] - 母公司合众新能源累计股权冻结达85条,被执行金额超16.5亿元 [1] - 银行抽贷、员工社保断缴、研发团队流失严重等内部危机不断涌现 [1] 经销商困境 - 经销商建店成本高,平均单店亏损200-300万元,部分经销商集团亏损近1000万元 [3] - 2024年9月起车辆交付出现问题,经销商返利款项无法兑现 [3] - 部分经销商因贷款购车陷入银行追债、客户诉讼困境 [3] - 经销商被迫改换门头,部分转型代理其他品牌,仅保留哪吒汽车售后部分 [4] 车主权益问题 - OTA升级停止,车辆无法联网,车主自主安装车载WIFI以维持基本功能 [3] - 智能驾驶辅助功能、路况更新等依赖OTA的功能受影响 [3] - 厂家承诺的终身质保无法兑现,车主需自费修理或依赖保险公司理赔 [4] - 配件供应充足,但成本提高,车主维修费用增加 [4] 库存车与二手车市场 - 库存车价格从七折降至四折五折,部分经销商仍有七八十台库存车辆无法出售 [5] - 二手车商不愿收购哪吒汽车,部分二手车商因收购哪吒汽车亏损2万元以上 [7] - 高合汽车破产后,二手车商收购的准新车亏损7万多元 [7] 行业影响与教训 - 哪吒汽车曾拥有40万用户群体,但因经营策略失误导致融资失败 [7] - 经销商需谨慎选择品牌代理,避免盲目扩张,注重精细化管理 [7] - 哪吒汽车问题并非个案,类似案例包括威马、高合、极越等 [7]
造车黑马被“破产”内幕:烧光228亿,被广告商“500万逼宫”
虎嗅APP· 2025-05-15 11:04
哪吒汽车财务危机 - 母公司合众新能源被上海禹形广告有限公司申请破产重整,暴露三年累计亏损183亿元、拖欠供应商超60亿元债务、228亿元融资灰飞烟灭 [3] - 截至2025年3月账面现金仅剩3.2亿元,而短期债务超20亿元 [13] - 2023年每卖一辆汽车亏损5.3万元左右,累计销量127496辆 [12] 广告商纠纷 - 上海禹形广告有限公司因千万元级别费用长期未支付将哪吒汽车告上法庭,截至去年11月仍有500多万未归还 [6] - 合众新能源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及方运舟因此案被限制高消费 [6] - 公司存在超90条被执行人信息,被执行总金额超1.4亿元 [8] 销量与战略问题 - 2022年以15.2万辆销量登顶新势力销冠,2023年销量下滑至6.45万辆,2025年1月单月销量暴跌97.76%至110辆 [11] - 内部战略撕裂:周鸿祎转向"高端化"路线,张勇坚持"下沉市场" [11] - 产品力不足,营销重于研发,"硬蹭式"营销难支撑长期销量增长 [14] 融资与现金流 - 已融资10轮总额达228亿元,投资机构包括宁德时代、360集团等 [13] - 计划通过战略投资、政府融资和银行贷款达成百亿融资规模,但银行撤走30亿元贷款导致融资缺口达三分之一 [13] - IPO失败后资本输血戛然而止,银行抽贷成为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12] 管理与运营问题 - App断网因"流量欠费"导致远程操控等功能瘫痪,暴露内部管理疏漏 [13] - 网络流传多段经销商代表齐聚桐乡工厂讨债的视频 [11] - 原CEO张勇被曝已在英国,但仍担任顾问为公司融资 [11] 行业影响 - 案例揭示新能源车企盲目扩张风险:没有健康现金流的企业将在淘汰赛中"沉沙折戟" [15] - 对互联网造车模式提出质疑,360集团董事长周鸿祎力推的模式蒙上阴影 [14] - 丰田汽车考虑收购哪吒汽车的传闻被公司否认 [15]
造车黑马被“破产”内幕:烧光228亿,被广告商“500万逼宫”
凤凰网财经· 2025-05-14 13:45
公司财务危机 - 母公司合众新能源被上海禹形广告申请破产重整 暴露三年累计亏损183亿元 拖欠供应商超60亿元债务 228亿元融资灰飞烟灭 [1] - 截至2025年3月账面现金仅剩3.2亿元 短期债务超20亿元 现金流缺口持续扩大 [13] - 存在超90条被执行人信息 被执行总金额超1.4亿元 多条限制消费令和股权冻结信息 [4] 债务纠纷详情 - 上海禹形广告因千万元级别费用长期未支付起诉哪吒汽车 截至去年11月仍有500多万未归还 法院执行陷入停滞 [2] - 长沙广汽东阳汽车零部件与合众新能源合同纠纷案件将于5月19日开庭审理 [6] - 3月供应商大会计划通过百亿融资解决债务问题 但因银行撤走30亿元贷款导致融资缺口达三分之一 [13] 经营状况恶化 - 2022年以15.2万辆销量登顶新势力销冠 但2023年起销量持续下滑 2024年跌至6.45万辆 2025年1月单月销量暴跌97.76%至110辆 [11] - 2023年每卖一辆汽车亏损5.3万元左右 累计销量127496辆 经营亏损67.58亿元 [13] - 5月2日App及官网突发断网 知情人士透露因"流量欠费"导致 暴露内部管理疏漏 [14] 管理层变动与战略分歧 - 原CEO张勇已远走英国 仍担任顾问为公司融资 与原投资人周鸿祎存在严重战略分歧 [7][9][11] - 周鸿祎主张"高端化"路线 张勇坚持"下沉市场" 内部战略撕裂加速崩盘 [11] - 周鸿祎频繁公开批评张勇 从产品命名到演讲能力 张勇曾发微博暗讽周鸿祎 [12] 行业影响与反思 - 案例揭示新能源汽车行业洗牌的残酷真相 对盲目扩张的新能源车企提出深刻反思 [16] - 业内分析认为根本原因是产品力不足 内部把营销看得重于研发 "硬蹭式"营销难支撑长期增长 [14] - 曾融资10轮总额达228亿元 投资方包括宁德时代、360集团等 但造车烧钱速度惊人 [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