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产业供应链

搜索文档
多个电池项目延期 中资新能源产业供应链发展迎变局
证券时报网· 2025-08-07 04:53
美国新能源产业变局 - 受关税不确定性和"大而美"法案影响,美国新能源产业供应链面临调整,中资企业首当其冲 [1] - 松下推迟美国40亿美元电池工厂全面运营,原计划2026财年末投产,因特斯拉销售低迷 [1] - 远景动力暂缓南卡罗来纳州电池项目,国轩高科缩减美国产能,宁德时代-福特合作项目面临搁置风险 [1] - FREYR、KORE Power等3家取消美国电池设施建设,ABF等5家推迟工厂计划,总产能达19.2GWh [1] - 美国清洁能源协会数据显示,2028年前约21GWh规划电池产能已取消 [1] "大而美"法案核心内容 - 法案将新能源车补贴截止日提前至2025年9月30日,直接影响美国新能源车销量及中资供应链 [2] - 取消IRA法案多项长期税收抵免,通过"受限制外国实体"、股权比例、技术合作等维度限制中国企业 [2] - 中资持股或中国成分超限企业无法获得补贴,导致美企可能拒绝采购中国供应链产品 [3] 对中资企业的影响机制 - 法案从股权投资、技术成分等多维度限制,使中企较竞争对手失去优势,在美业务受重创 [3] - 业务高度依赖美国市场的中资供应链企业受影响最大,如宁德时代、远景动力、国轩高科 [4] - 海辰储能23%营收依赖美国客户,其得州2亿美元工厂面临不确定性,但声明Powin破产不影响经营 [4] 行业应对策略 - 全球储能市场呈现"区域割裂、技术多元、竞争加剧"特征,需差异化布局避免内卷 [5] - 建议深耕美国IRA机遇,同时拓展欧洲、亚洲等新兴市场及细分领域 [5] - 技术层面需强化创新与成本控制,提升智能化水平,供应链需多元化采购和本地化生产 [5] - 商业层面应创新融资模式(如PPA),加强风险评估能力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