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新兴交叉学科
icon
搜索文档
到2027年超85%新增专业瞄准“急需”
新华日报· 2025-09-10 22:57
核心观点 - 江苏省推出高校学科专业设置调整优化实施方案 旨在通过超常规布局急需学科专业 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构建与产业链精准匹配的学科链体系 到2027年新增学科专业点中急需领域占比超85% 理工农医类学位授予点占比超60% 到2030年实现江苏"1650"产业体系所需学科专业全覆盖 [1][2] 学科专业布局调整 - 实施急需学科专业超常布局行动 发布急需学科专业清单 构建超常规设置机制 推动高校设置与设区市主导产业适配的专业 [2] - 开展学科分类发展卓越提升计划 包括顶尖学科筑峰 基础学科筑基 新兴交叉学科筑优 文化传承学科筑源四大专项 [2] - 到2027年围绕集成电路 低空技术等领域打造若干个学科链创新联合体 [2] - 南京大学布局集成电路科学与工程 国家安全学等新兴交叉学科 成立前沿交叉科学研究院和化生医药学科交叉中心 [3] - 苏州大学近5年新增人工智能等6个急需专业 实施"X+"学科赋能计划 建设"人工智能+低空经济""纳米材料+生物医药"交叉创新中心 [3] 人才培养模式创新 - 建设四类新型学院:面向科技产业创新的"江苏学院" 专业特色学院 卓越工程师学院 江苏省导师学院 [2] - 创新复合型拔尖人才培养机制 探索多元融合培养新机制 南京大学开展跨学科"博士+硕士"双学位项目试点 [2][3] - 苏州大学推进"法学学术博士+药学专业硕士""纳米科学与工程学术博士+基础医学学术硕士"等双学位复合型项目 [3] - 健全研究生 本科 高职学科专业协调发展机制 优化高职本科贯通培养模式 [2][4] 专业体系优化机制 - 构建多元多维学科专业评价机制 实施精准分类的特色发展多元评价体系 [2] - 健全学科专业预警和退出机制 扬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近3年累计停撤8个专业 [4] - 高职院校聚焦产业发展急需构建专业体系 扬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新设工业机器人技术 飞行器数字化制造技术等12个急需专业 [4] - 苏州大学实施"学科专业建设三年攻坚行动" 完善"科学统筹—持续发展—精准评价"三位一体治理体系 [3]
武大校长张平文:学校新增15个“数字+”新兴交叉专业
长江日报· 2025-05-15 07:10
数字时代高校人才培养转型 - 核心观点:高等教育需实现"四个转变",包括从知识传授转向能力塑造、单一学科转向信息交叉、教师主导转向自主探索、分数导向转向多元评价[1] - 传统教学模式面临淘汰,学科壁垒分明的院系架构和以考试论文为主的考核方式已不适应发展需求[1] 武汉大学教育改革实践 - 新增15个"数字+"交叉专业和30个交叉实验班,本科阶段开设《人工智能导引》通识课及16门数据科学核心课程[1] - 将数据科学要素全面融入各学科培养方案,实现跨学科知识整合[1] - 成立6大前沿研究机构:武汉数学与智能研究院、前沿交叉学科研究院、人工智能学院、地球与空间科学技术学院、卓越工程师学院、机器人系[1] 2025年学科布局规划 - 新增5个前沿专业:机器人工程、数字经济、智慧城市与空间规划、智慧能源工程、时空信息工程[2] - 推进低空经济双学士学位试验班,建设人工智能、数智创新等4类微专业[2] - 重点服务国家在智能制造、网络安全、新能源等领域的战略需求[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