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文化传承发展
icon
搜索文档
《习近平的文化情缘》《习近平经济思想系列讲读》在港澳多家主流媒体播出
新华社· 2025-09-29 08:33
新华社香港9月29日电 在庆祝新中国成立76周年之际,由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制作的专题片《习近 平的文化情缘》和大型专题节目《习近平经济思想系列讲读》,9月28日、29日起分别在澳门、香 港地区多家主流媒体播出。 电视专题片《习近平的文化情缘》精选习近平主席深入思考文化传承发展的重大命题,亲自擘画 和推动文化保护的生动故事,展现习主席的深厚民族感情和深沉文化情怀。节目实地探访习近平 工作或调研过的地方,通过珍贵影像资料和平实朴素的叙事风格,立体呈现新时代中国在文明探 源、文化遗产保护等方面的实践努力,生动诠释"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的价值理念。 作为系统阐释习近平经济思想的电视专题节目,《习近平经济思想系列讲读》精心选取"高质量发 展是新时代的硬道理""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等习近平主席重要论述,结合 100多个基层实践案例与40多位观察员的解读,生动阐释习近平经济思想的时代特征、理论价值和 实践伟力,有力彰显习近平主席大党大国领袖的卓越政治智慧、宏阔历史视野、鲜明人民立场。 电视专题片《习近平的文化情缘》9月28日起在澳门广播电视股份有限公司的澳视澳门频道、澳门 有线电视股份有限公司的互 ...
山河共织千载梦 薪火相传焕新颜
新华社· 2025-09-21 10:12
文化遗产保护与考古发现 - 青海玛多县发现2200多年历史的尕日塘秦刻石 反映秦代对青藏高原的探索 保护工作已启动并将开展区域性考古调查[5][6] - 西夏陵进入预防性保护阶段 监测中心全面覆盖遗产本体 环境 管理和游客动态 确保遗产变化可监测 风险可识别 保护可持续[7] - 布达拉宫使用1000多个传感器24小时监测建筑环境温度 墙体与立柱倾斜角度等数据 以支持建筑稳定性监测[13] 文物修复与数字化技术应用 - 三星堆博物馆利用AI技术辅助实现2号青铜神树数字复原 30多件青铜残片重组为2.88米高数字神树 未来将借助3D打印技术重现器物立体原貌[10][12] - 敦煌研究院发布数字藏经洞数据库平台 集纳9900多卷敦煌文书经卷和60700多幅图像 推动流失海外文物在数字世界重聚 初步搭建敦煌千年数字图书馆[21] 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创新 - 《玛纳斯》通过传统演唱与摇滚版等创新形式传承 在2024年春晚与《江格尔》《格萨尔王》同台展示 共同唱响对中华民族英雄的崇仰和团结奋斗精神的传承[15] - 贵州黎平县侗族乐器制作非遗传承人工坊收入从第一年不到3万元增长至去年36万余元 通过改良工艺让传统琵琶演奏多曲风歌曲[23] 文旅融合与经济效益 - 贵州肇兴侗寨2025年前8个月接待游客人次和旅游综合收入同比分别增长48.85%和49.9% 文旅融合使当地居民收入显著提升[25] - 丽江古城恒裕公民居博物馆以150年老宅为场景开发写真拍摄和研学旅游产品 实现从下车观光到深度参与的旅游模式转变[28] 红色文化传承与教育 - 延安宝塔山景区升级解说系统 采用快板 陕北说书等形式让革命故事走进机关 学校 社区 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和抗战精神[16][17] - 重庆红岩革命历史博物馆使用多曲面融合投影 全息影像等技术复现革命历史场景 强化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18] 文化展览与体验创新 - 敦煌莫高窟推出寻境敦煌VR展览 使飞天 雷公 雨神等神话人物实现触手可及的沉浸式体验[20] - 三星堆博物馆设立文物保护修复馆 游客可直观目睹出土文物修复现场 并通过动画视频了解文物修复历程[9][10]
新时代中国调研行之文化中华丨山河共织千载梦 薪火相传焕新颜
新华社· 2025-09-21 03:16
编者按: 大河发源地,文明衍千年;丝路纵横间,薪火永相传。 以习近平文化思想为指引,文化传承发展气象万千。新华社开设的"新时代中国调研行之文化中华"栏目进入调研第四阶段,记者走进陕西、甘 肃、宁夏、青海、新疆、重庆、四川、云南、贵州、广西、西藏等西部11个省区市。 从秦兵马俑到敦煌飞天,从丝绸之路驼铃到茶马古道蹄印,从延安窑洞里的星星灯火到桂林山水间的"文化抗战"……每一座山川都镌刻着文明 印记,每一条江河都奔涌着创新活力。 让我们以大地为卷、以奋斗为笔,在探寻文明根脉中守护历史记忆,在赓续红色血脉中淬炼精神信仰,在激活文化基因中筑牢精神家园,共同 谱写文化强国建设的新篇章。 在中国辽阔的版图上,山河壮美的西部地区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源地,历史遗存璀璨夺目,各民族文化交融共生。 如今,广袤西部活力无限。传统文化融入现代生活,千年文韵赋能高质量发展,习近平文化思想的生动实践正在西部大开发的壮阔征程中纵深 铺展,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注入源源不断的精神力量。 探寻文明根脉 守护民族瑰宝 秋日的青海玛多县扎陵湖,风景如画。 这是2025年7月25日在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玛多县扎陵湖畔拍摄的"尕日塘秦刻石"所在地(无人机照 ...
千年古刹 今朝新篇——习近平总书记在洛阳白马寺考察回访记
河南日报· 2025-05-21 00:06
宗教中国化与文物保护 - 白马寺始建于东汉,是佛教传入中国后由官方营造的第一座寺院,距今已有近两千年的历史,被称为"中国第一古刹" [1] -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白马寺见证了佛教传入、发展并不断中国化的进程,历史证明坚持我国宗教中国化方向是完全正确的 [1] - 白马寺坚持我国宗教中国化方向,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增进宗教界人士和信教群众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 [10] 白马寺历史与建筑保护 - 1961年白马寺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寺内现存建筑为元、明、清时所留,体现了中国宫殿式建筑的传统 [2] - 寺内保存历代碑刻40余方,是研究白马寺历史沿革和碑刻艺术的珍贵实物资料 [2] - 新中国成立后白马寺先后多次进行保护性修复,1979年对外开放,1990年齐云塔院得到扩建 [2] 文物保护工程进展 - 2018年洛阳市编制了《白马寺文物建筑保护工程勘察设计方案》 [5] - 2020年国家下达文物保护专项经费用于白马寺文物保护维修工程 [5] - 2021年国家文物局同意对白马寺多处建筑屋面及寺院东围墙实施抢险修缮工作 [5] - 2022年洛阳市启动白马寺文物保护维修工程,目前已施工完毕 [5] 文旅融合发展 - 白马寺博物馆正在规划建设中,将运用创新思维理念,注重历史肌理和历史建筑展示 [6] - 博物馆将统筹展示东汉、魏晋、隋唐、宋元等多个时期的白马寺肌理格局、建筑风貌 [6] - 洛阳正加快推进白马寺片区项目建设,统筹实施释源广场改造提升、白马寺新山门和博物馆建设、交通路网提升等工程 [8] 国际文化交流 - 白马寺见证了中华文明与不同文明交流互鉴的脉络,如今不同文明依然在白马寺碰撞、共融 [11][12] - 随着过境免签政策优化,古都洛阳吸引越来越多外国游客,历史文化遗产成为促进国际交流的重要载体 [12] - 法国游客表示白马寺保存完好的古代建筑和碑刻见证了中国悠久厚重的历史,感受到中华文化的灿烂 [12]
奋力谱写中原大地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新篇章 牢记嘱托 阔步向前
河南日报· 2025-05-21 00:06
高质量发展 - 河南需夯实实体经济根基,以科技创新引领,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提升现代化产业体系支撑能力[10] - 推动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转变、中国产品向中国品牌转变[11] - 把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作为主攻方向,加强重大基础设施建设,融入共建"一带一路",打造内陆开放高地[11] 生态保护 - 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优化产业和能源结构,打造绿色低碳循环经济体系[13] - 加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治理,保障黄河长治久安,促进全流域高质量发展[14] - 推进南水北调工程沿线污染防治和生态环境保护,加强水源涵养[14] "三农"工作 - 粮食生产需落实耕地、水利、科技、政策等关键点,实现高基点突破[15] -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进农业供给侧改革,建设高标准农田,保障粮食安全[15] - 加强良种技术攻关,延伸现代农业产业链,以城乡融合带动乡村振兴[15] 文化传承发展 - 推进黄河文化遗产系统保护,挖掘黄河文化时代价值,坚定文化自信[18] - 中医药学是中华民族健康养生理念的瑰宝,需传承发展[19] - 推动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打造支柱产业、民生产业[19] 高效能治理 - 乡镇需结合改进作风、增强党性、办实事提升群众工作能力[20] - 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提高基层社会治理能力[20] - 推动资源、服务、管理下沉,确保社会治理工作全面覆盖[20]
文脉传承激荡隽永“中华韵”
新华社· 2025-05-13 13:52
文化保护与考古发掘 - 泉州多元文化融合特征显著 府文庙 清净寺 关帝庙比邻而居 闽越遗风拍胸舞等民俗活态传承[2] - 北京琉璃河遗址入选2024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 揭示西周初期北京融入中原文明的关键转变[5][6] - 中国国家版本馆杭州分馆完成23批次4万册(件)藏品消杀和上千件古籍 拓片 契约文书修复[8][9] 非遗传承与教育实践 - 孔子博物馆开设15项特色研学课程 包括儒学课程 汉服体验 非遗研学等[10] - 海南黎族传统纺染织绣技艺传承人达2万多名 全省100多所中小学开展黎锦技艺实践课[12] - 平津战役纪念馆通过读书日活动 红色艺术沙龙等形式创新革命历史教育[14] 文旅融合与经济赋能 - 河北山海关景区五一假期接待游客51.14万人次 同比增长7.61% 推出实景演出《长城战鼓》[15] - 江苏五一期间接待游客人次和消费总额同比分别增长15.62%和14.79% 平江街区苏式生活体验受追捧[20] - 上海中共一大会址结合VR设备 汉字解码等互动技术增强红色文化传播[18][19] 文化创新与城市发展 - 广东清远江心岛书院融合传统学术职能与现代文化对谈 探索书院可持续发展路径[16] - 泉州文旅集团强调遗产保护与生活融合 古老建筑与现代生活方式相得益彰[4] - 杭州良渚港畔中国国家版本馆采用分级分类保护技术 按百年乃至千年标准存放藏品[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