府院联动

搜索文档
常州老牌饲料企业2亿债务危机四个月逆转,“府院联动+大数据”创破产重整“常州速度”
扬子晚报网· 2025-09-26 05:03
从生产线全面停工,到机器轰鸣、订单回流,常州大江饲料有限公司在经历4个月的生死博弈后重获新 生。这家拥有33年历史的老牌企业曾因2亿元债务濒临破产,但在常州新北区法院、属地奔牛镇人民政 府及专业机构的协同救治下,不仅化解了1.6亿元债务,更实现职工零下岗、各项工作稳中有进的发展 势头。这场"府院联动"与大数据赋能的破产重整实践,成为全国优化营商环境的"常州样本"。 2亿债务压顶,老牌名企命悬一线 成立于1992年的常州大江饲料有限公司,曾是常州农业领域的金字招牌。"常大"商标连续多年蝉联常州 市知名商标,其饲料产品辐射整个华东市场。然而自2020年起,多重危机接踵而至:债务违约引发连环 诉讼,法定代表人涉案失联,资产接连被查封。至2024年破产受理前,企业自行统计的对外债务已高达 2亿元,如同一艘即将沉没的巨轮。 当常州新北区法院裁定受理破产清算时,承办法官敏锐捕捉到一线生机——"常大"商标知名度仍在,生 产许可证尚未失效,厂区毗邻奔牛港的区位优势突出。一场与时间赛跑的拯救行动迅即展开。常州新北 区法院与大江公司所在地的新北区奔牛镇政府建立分工协作的府院联动机制,实现法院与政府相关部 门"互联互通、信息共享、 ...
常州老牌饲料企业债务危机四个月逆转
江南时报· 2025-09-23 06:25
为得到全体债权人的认可,在投资人提交了关于重整投资的承诺函后,在法院的指导下,管理人拟定重 整计划草案,并与奔牛镇政府共同研究,三易其稿,最终确定草案。依据重整计划草案,大江公司的抵 押债权100%清偿,税收债权100%清偿,普通债权清偿比例为17%。最终选定股权转让模式即存续式破 产重整,使得大江公司在主体延续的同时,企业的优质资产和具有重整价值的资源予以保留在企业,保 留原企业的主体资格,通过引入战略投资人,免除超额债务。这不仅有助于减轻企业的负担,还能使资 源得到更有效的配置,促进企业的长期发展。 从生产线全面停工,到机器轰鸣、订单回流,常州大江饲料有限公司在经历4个月的生死博弈后重获新 生。这家拥有33年历史的老牌企业曾因2亿元债务濒临破产,但在常州新北区法院、属地奔牛镇政府及 专业机构的协同救治下,不仅化解了1.6亿元债务,更实现职工零下岗、各项工作稳中有进的发展势 头。这场"府院联动"与大数据赋能的破产重整实践,成为全国优化营商环境的"常州样本"。 常州法院创新破产重整机制,为企业提供司法保障 2亿债务压顶,老牌名企命悬一线 成立于1992年的常州大江饲料有限公司,曾是常州农业领域的金字招牌。"常 ...
扬州广陵法院“执破一体化”护航经济发展,两起企业破产重整案获评全省典型案例
扬子晚报网· 2025-09-19 10:08
9月19日,扬州法院"媒体看法院"活动第二站走进广陵法院,聚焦该法院"执破一体化"工作相关举措及成效。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采访了解到,广陵法 院积极构建"执破一体化"工作格局,发挥执行程序和破产程序的叠加优势,助推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2022年以来,共审结破产案件234件、公益清算案 件264件,化解不良债权72亿元,释放房地产资源8.4万㎡,妥善安置职工600余人,超3年以上未结破产案件实现动态"清零"。扬州某实业公司破产重整 案、扬州某旅行社公司破产重整案被评为全省法院破产审判典型案例。 据介绍,该院"执破融合"案件简易程序适用率93%,平均审理天数55天,有效提升此类破产案件的办理效率。法院建立"终本"执行案件台账,对符合"执 转破"条件的企业,根据其履行能力、"终本"案件数、标的额实行"红、黄、蓝"分类管理。对蓝色等级企业,督促履行义务,保障申请执行人合法权益; 对黄色等级企业,约谈被执行人,告知破产风险;对红色等级企业,就财务状况、资产负债情况等因素识别评估,按符合重整、庭外和解、强制清算、破 产清算等情形分类施策,畅通市场主体救治和退出渠道。 据了解,该院与政府职能部门就破产企业招商引资、职工社 ...
全省法院启动执行工作“百日攻坚”专项行动
辽宁日报· 2025-09-19 01:33
法院执行工作关乎胜诉当事人合法权益。为进一步促进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行,依法保障胜诉当事 人合法权益,日前全省法院正式启动执行工作"百日攻坚"专项行动,围绕执行质效提升、执行工作信息 公开、交叉执行、执破融合等6项主要任务,针对重点问题、重点案件、重点地区精准发力、集中攻 坚,让更多"纸上权益"加速兑现为"真金白银"。 专项行动开展期间,全省三级法院将进一步强化"府院联动","立审执"协调配合,做实交叉执行、 执破融合。持续聚力攻坚小标的案件,通过交叉执行,化解一批涉农民工工资、劳务纠纷、赡养费、抚 养费、扶养费、交通事故人身损害赔偿等小标的涉民生长期未执结案件,"小切口"破解"执行难"问题, 促推执行质效整体提升;通过执破融合处理一批"僵而不死"的终本案件,加速"僵尸企业"破产出清,通 过破产重整、破产和解等方式助力危困企业焕发新生。 执行规范化是执行工作高质量发展的"牛鼻子"。为进一步健全执行制度、规范执行行为、提升执行 队伍素质,在专项行动中,省法院组织全省执行条线业务骨干在深入调研基础上,编写执行工作指引, 在对照最高人民法院出台的相关规范和标准的基础上,结合全省执行实务工作热点难点问题,总结形成 执行 ...
辽宁:开展执行工作“百日攻坚”专项行动
人民网· 2025-09-14 01:31
同时,辽宁高院出台《执行案件主要流程节点进度公开指引》,要求全省法院主动向当事人公开执 行立结案、财产查控、案款管理等关键节点进度信息,以公开促公正树公信,在自觉接受监督下严格规 范执行程序,提升执行效率和水平。 来源:人民法院报 本报讯(记者 黄艳辉 严怡娜 通讯员 黄绘如 马志鹏)9月12日,记者从辽宁省高级人民法院执行局 获悉,即日起至年末,辽宁高院组织全省法院开展执行工作"百日攻坚"专项行动,围绕执行质效提升、 执行工作指引编写、执行工作信息公开、交叉执行、执破融合、薄弱法院帮扶等6项主要任务,针对重 点问题、重点案件、重点地区精准发力,集中攻坚,力求做实做优执行工作,让更多"纸上权益"加速兑 现为"真金白银"。 专项行动开展期间,辽宁法院将进一步强化府院联动,"立审执"协调配合,做实交叉执行、执破融 合,持续聚力攻坚小标的案件,通过交叉执行,化解一批涉农民工工资、劳务纠纷、赡养费、抚养费、 扶养费、交通事故人身损害赔偿等小标的涉民生执行积案,"小切口"破解"执行难"问题,促推执行质效 整体提升;通过执破融合处理一批"僵而不死"的终本案件,加速"僵尸企业"破产出清,通过破产重整、 破产和解等方式助力危 ...
“谈破色变”如何转向“破中求生”——上海探索破产审判优化营商环境调查(下)
解放日报· 2025-09-11 01:48
记者 王海燕 王闲乐 刘雪妍 从濒临拍卖到"可以安心做生意",从停工停产到全面复产,从简单拍卖到整体盘活,破产制度成为 企业纾困、资源再生的重要法治路径。 在上海,破产审判不仅关乎个别企业的生死,更承载着优化资源配置、激发市场活力的深层使命。 然而,破产重整实践背后,依然充满艰难的制度跨越与理念转变。府院联动如何从文件走向常态? 预重整制度如何真正降低门槛?公众观念又如何从"谈破色变"转向"破中求生"?这不仅关系到企业的命 运,更考验着一座城市的营商环境与法治成色。 筑牢根基:强化管理人保障规范 在破产程序中,管理人和法官一样,也扮演着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作为破产程序的主要推动者和 破产事务的具体执行者,管理人办理案件的情况直接关乎营商环境的优劣。每一宗破产案件的顺利审 结,都离不开管理人的专业能力、道德勇气与不懈努力。 "每一个破产案件,都是独一无二的复杂系统,管理人是穿越复杂局面的'破局者'。"上海市破产管 理人协会会长季诺说,管理人往往需要面对多方主体的不同诉求:从金融机构到中小供应商,从企业职 工到税务社保部门,甚至购房人、抵押权人等多类债权人,他们须在法律框架之下,精准识别各类群体 的利益诉求,综合 ...
河南睢县:“活封活扣”巧执行,护企纾困促双赢
中国发展网· 2025-07-25 08:07
执行模式创新 - 睢县人民法院推行"活封活扣"柔性执行模式,2025年以来促成执行和解案件同比增长35%,涉企案件实际执行到位金额提升40% [1] - 建立"活封"甄别机制,综合评估企业资产状况、行业前景、还款意愿及持续经营可能性,优先挽救有价值企业 [2] - 对维系生产必需的生产资料采取"活封",允许企业在监管下继续使用,非核心资产则依法传统查封 [2] 风险管控措施 - 构建动态监管体系,要求企业定期报告经营及查封财产使用情况,引入第三方审计抽查核实 [3] - 设置专用资金共管账户,强制销售回款打入共管账户,优先保障工资、税费及生产支出 [3] - 落实风险预警与熔断机制,发现高风险行为立即转为"死封"并追究责任 [3] 多方协同机制 - 在执行关键节点嵌入和解引导程序,法官搭建沟通平台促成债务重组方案 [4] - 依托"府院联动"机制协调政府支持,为困难企业提供政策扶持、信用修复等帮助 [4] - 对积极履行协议的企业出具《自动履行证明书》,依法屏蔽失信信息助力商誉重塑 [4] 模式成效与展望 - "活封活扣"模式在司法权威与企业生存间实现平衡,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 [5] - 通过灵活施策、多方联动等措施保障债权人权益同时为企业提供发展空间 [5] - 未来将继续完善该机制,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司法保障 [5]
千亿级企业浴火重生记
人民网· 2025-07-13 01:41
公司战略转型 - 磷化工股份斥资23亿元建设电子新材料项目,实现从传统"矿—电—磷"向新能源、新材料等高附加值领域战略跃迁 [1] - 公司曾面临退市风险,三重困境包括复杂股权架构、交错债务关系及多元化产业结构 [1] - 通过司法重整方案实现资产负债结构根本性改善,恢复持续经营能力和盈利水平 [4] 债务重组方案 - 采用"执行﹢破产和解"模式,通过拍卖处置控股股东股权,破解股权结构调整难题 [3] - 创新"庭外重组与庭内和解相衔接"机制,设置6个月庭外重组缓冲期,提前暴露问题并形成多数一致 [3] - 方案系统性化解债务危机,解决大股东资金占用等历史遗留问题 [4] 府院联动机制 - 建立"法院专班"与"政府专班"常态化联动机制,分管市领导牵头配套纾困政策 [6] - 政府专班负责信访维稳、行政审批,法院专班主导重组设计和负债清理 [6][7] - 金融债权人委员会在"管理真空期"作为临时指挥枢纽,协调金融机构一致行动 [7] 市场化招募策略 - 采用"拆分招募"方案,按产业板块分别匹配投资人,实现债权人清偿率及产业资源价值最大化 [9] - 引入专业投行作为中间人,通过线上平台+线下推介精准触达战略投资者 [9][10] - 磷化、石化、房地产三大板块分别由行业龙头企业接盘,吸引36.69亿元专项投资基金 [10] 区域经济影响 - 江阴法院连续两年举办资产推介会,与阿里资产、京东资产共建重整投融资平台 [10] - 牵头组建"澄心招商·司法护航"联盟,整合政策资源提升招商效能 [10] - 破产案件办理成为地方政府招商引资和产业升级的新引擎 [11]
菏泽一审行政案件收案降幅全省居首
齐鲁晚报· 2025-07-09 21:23
行政审判工作成效 - 2024年全市一审行政案件收案1578件,同比2023年2435件下降35.2%,收案降幅位居全省首位 [2] - 行政案件涉及32个行政管理领域,案由占比高的包括行政处罚、行政强制、行政确认和政府信息公开 [2] - 法院通过数据会商、专项推进会、发改案件分析会等方式提升审判质效,并编写《类案裁判规则》促进案件高效办理 [3] 争议化解机制 - 聘请专职和解员,引入人大代表、公职律师等参与调解工作,加大行政案件调解和解力度 [3] - 建立行政审判和行政应诉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引导当事人优先选择行政复议渠道化解纠纷 [3] - 细化出庭应诉工作流程,明确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的具体情形,提升依法行政水平 [3] 府院联动与法治建设 - 制定府院联动重点工作任务清单,建立协同配合、多元共治新模式 [4] - 针对行政执法共性问题发送司法建议,开展"送法进机关"活动15次,同堂培训10余场,旁听庭审90余场次 [4] - 持续规范执法行为,强化责任担当,深化府院联动,探索行政争议实质化解新路径 [5]
园区企业信用修复“一网通办”
苏州日报· 2025-07-05 00:39
信用修复机制创新 - 苏州工业园区法院启动重整和解企业信用修复"一网通办"平台 通过数字化整合纳税 金融 司法等多类信用修复流程 实现一站式办理 [1] - 传统信用修复规则针对正常企业设计 对重整和解企业适用性不足 可能导致错失救治机会 园区法院联合多部门制定差异化修复规则 [1] - 具体创新措施包括:被吊销营业执照企业可恢复经营资格 凭法院裁定核销欠税并参照"新设企业"重评信用等级 金融机构在数据库中标注重整和解信息以规避历史不良记录影响 [1] 流程优化与效率提升 - 此前企业信用修复需跨部门多次办理 存在规则 制度 文书不统一导致的"多头修复""重复修复"问题 [2] - 新平台支持七大类场景修复(如经营异常移出 纳税信用修复 失信解除) 单次申请即可触发多部门协同办理 流程从"多头跑"简化为"一网办" [2] - 法院联合市场监管 税务等部门形成府院联动机制 通过数据共享破除信用修复壁垒 [2] 制度目标与社会价值 - 信用修复机制旨在帮助困境企业快速重返市场 提升破产重整质量并释放企业价值 [2] - 法院将持续推进信用修复机制改革 以破产重整制度功能服务经济高质量发展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