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央地财政关系改革
icon
搜索文档
决胜“十四五” 打好收官战|持续深化改革 加快建立现代财税体制
新华社· 2025-08-09 02:48
深化预算制度改革 - 深化零基预算改革打破"基数+增长"的预算固化格局 优化财政支出结构 在安徽 四川 甘肃等多地积极推进 [2] - 2024年安排超长期特别国债3000亿元支持消费品以旧换新 同比增加1500亿元 安排2000亿元用于设备更新 同比增加500亿元 [2] - 中央部门决算公开进入第15年 97个中央部门公开2024年度收支账本 预算公开范围扩展 内容完善 [3] 深化税收制度改革 - 2024年个税汇算享受专项附加扣除人数达1.19亿人 较2020年增长55% 减税金额增长156.5%至近3000亿元 [4] - 绿色税制体系覆盖生产 消费 排放等环节 2021年至2024年6月环境保护税 资源税等绿色税种收入2.5万亿元 相关优惠政策减税降费1.5万亿元 [5] - 现行18个税种中14个已立法 增值税完成专门立法 税收征管法全面修订 发票管理办法及互联网平台涉税信息报送规定出台 [6] 完善央地财政关系 - 2024年起实施《知识产权领域央地财政事权划分方案》 从7方面划分中央与地方权责 [7] - 转移支付制度改革深化 建立高质量发展转移支付激励约束机制 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和公共服务均等化 [7] - 省以下财政体制改革推进 国办印发指导意见规范收入划分 均衡财力分布 强化基层保障 [7]
决胜“十四五” 打好收官战|持续深化改革 加快建立现代财税体制
新华社· 2025-08-08 14:22
深化预算制度改革 - 零基预算改革在安徽、四川、甘肃等多地推进,打破"基数+增长"的预算固化格局,优化财政支出结构 [2] - 2024年"国家账本"安排超长期特别国债3000亿元支持消费品以旧换新(同比增加1500亿元),2000亿元用于设备更新(同比增加500亿元) [2] - 中央部门决算公开进入第15年,97个部门公开2024年度收支账本,预算公开范围扩展至全方位、全过程、全覆盖 [3] 税收制度改革进展 - 2024年个税汇算享受专项附加扣除人数达1.19亿人(较2020年增长55%),减税金额从1160亿元增至近3000亿元(增长156.5%) [4] - 绿色税制体系覆盖生产、消费、排放等环节,2021年至2024年6月环保税、资源税等收入2.5万亿元,绿色税费优惠减税降费1.5万亿元 [5] - 现行18个税种中14个已立法,增值税完成专门立法,税收征管法全面修订并强化新经济业态监管 [5][6] 央地财政关系优化 - 2024年起实施《知识产权领域央地财政事权划分方案》,从7方面明确中央与地方权责 [7] - 转移支付制度改革建立高质量发展激励约束机制,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和公共服务均等化 [7] - 省以下财政体制改革出台指导意见,规范收入划分并增强基层财力保障 [7]
刘尚希:如何实现投资与消费的相互促进? | 宏观经济
清华金融评论· 2025-06-01 13:57
中国宏观经济与财政政策分析 - 文章核心观点:投资与消费是一体两面关系,需协同发展并转向人本逻辑,改革央地财政关系以提升宏观调控效果 [4][5][7][9][10][14][15] 投资与消费关系 - 投资积累物质资本推动经济增长,消费转化为人力资本促进创新,二者相互促进 [7] - 政府支出扩张力度决定总需求实现程度,结构优化次之 [5] - 投资乘数与边际消费倾向正相关,需从整体循环角度理解二者关系 [7] - 当前民间投资增长乏力,政府侧重投资支出,消费刺激多为转移性支出 [5] 人本逻辑转型 - 需从物本逻辑转向人本逻辑,围绕人的需求设计政策 [10] - 城乡二元体制制约农民市民化,户籍放开但公共服务不平等仍存 [11] - 市民化进程滞后反映社会主体流动受限,需深化农村集体经济改革 [12] - 政府投资与消费应聚焦农民市民化需求,推动结构性改革 [13] 央地财政关系 - 地方支出占全国支出85%,基金预算占比达90%,影响宏调效果 [14] - 2024年1-4月中央支出增9%,地方仅增3.9%,地方扩张乏力 [15] - 需提高中央本级支出占比,改革央地财政关系 [15] - 当前存在"三个不等式":地方支出超全国收入/转移支付超中央收入/地方债务超中央债务 [14] 政府支出特性 - 政府支出内生性日益明显,在货币循环中发挥特殊功能 [8] - 公共消费占GDP比重上升,成为经济循环重要组成部分 [8] - 当前存在支出梗阻现象:资金闲置/空间错配/支付义务不确定性等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