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处暑养生
icon
搜索文档
处暑节气 一粥一菜加一茶
北京青年报· 2025-08-26 01:12
处暑节气养生原则 - 甘润健脾贴秋膘与酸敛润肺防秋燥为核心养生方向 [1][4] - 需兼顾清除夏季残留湿浊并预防秋季凉燥初袭 [4] - 饮食宜温润平和忌大寒大热或辛辣燥热之物 [4] 推荐膳食方案 - 茯苓红豆莲子山药粥可健脾和胃燥湿 使用茯苓/红豆/莲子/山药慢炖成粥 [1] - 清蒸绿茶鲫鱼可清热利湿生津止渴 采用鲫鱼塞绿茶加料酒葱姜蒸制 [2] - 沙参麦冬玉竹茶可养阴润肺益胃生津 以沙参/麦冬/玉竹各5克冲泡每日3-5杯 [3] 食材功效应用 - 健脾利湿食材包括薏米/赤小豆/茯苓/鲫鱼 [2][4] - 润燥生津食材涵盖银耳/杏仁/蜂蜜/芝麻/沙参/麦冬/玉竹 [3][4] - 健脾益气食材推荐山药/莲子/芡实 [1][4] 起居运动调节 - 早睡早起避免熬夜耗伤阴液 运动宜选太极拳/八段锦/散步微汗 [4] - 需适度春捂秋冻 早晚添衣护颈背足部 午间减衣防热 [4] - 运动后及时补充温水 忌食生冷冰饮及辛辣烧烤类食物 [4]
今日处暑丨暑气散 秋意浓
央视新闻· 2025-08-23 01:23
节气概述 - 处暑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四个节气 标志着炎热结束和暑气消退 [1] - 处暑时间为8月23日4时33分 反映气温变化 气温开始走低 [1][7] 物候特征 - 一候鹰乃祭鸟 鹰感秋气开始捕猎鸟类并陈列祭祀 [3][5] - 二候天地始肃 三候禾乃登 [3] - 处暑时节出现"一场秋雨一场凉"的气候特征 早晚凉爽 [7] 农业活动 - 处暑是农作物收获时刻 呈现"谷到处暑黄"和"家家场中打稻忙"的秋收景象 [10] - 沿海地区开展渔业活动 欢送渔民出海并期盼渔业丰收 [12] 传统习俗 - 食用鸭肉是传统习俗 鸭肉味甘性凉 具有滋阴润燥 补中益气 养胃生津功效 可增强免疫力预防秋燥 [15] - 处暑煎药茶习俗始于唐朝 通过食用苦味食物帮助清热去火 消食润肺 [16] 养生保健 - 处暑养生以养肺润燥为关键 气候逐渐干燥易伤肺津 [18] - 饮食上多食用润肺生津食物 包括百合等具有生津作用的合物 [18]
处暑:润肺解暑,且慢进补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25-08-22 03:35
节气特征与气候影响 - 处暑标志着暑气渐消 天气转向凉爽 呈现典型秋老虎特征 白天炎热早晚清凉 空气日渐干燥 [1] - 今年适逢农历闰六月 暑热天气有所延长 高温叠加湿气形成暑湿交困局面 [1] 健康调养重点 - 着重养护肺脏抵御秋燥 同时注意调理脾胃功能恢复 [1] - 饮食以滋阴润燥健脾和胃为主 兼顾清热解暑 [1] - 推荐食用银耳百合莲子蜂蜜梨等滋阴润肺之物 糖尿病患者需控制糖分摄入 [1] - 山药芡实薏米莲藕有助健运脾胃 消化功能较弱者宜煮至软烂食用 [1] - 绿豆苦瓜黄瓜鸭肉能清热解暑 高尿酸人群食用鸭肉需适量 [1] - 减少辣椒生姜花椒等辛辣刺激食物摄入 避免过度贪凉 控制高盐高脂食物 [1] - 处暑后进补不宜过早 建议白露节气前后暑热完全消退脾胃功能恢复后再开始适度进补 [1] 运动养生建议 - 运动选择轻松平缓适度出汗方式 时间宜在清晨或傍晚凉爽时段 [2] - 晨晚散步促进血液循环增强心肺功能 太极拳八段锦瑜伽等运动有助增强体质 [2] - 运动强度以微微出汗不觉疲劳为宜 [2] - 运动前15-20分钟饮用适量温开水 运动中每15分钟左右补充一次水分 避免猛喝冰水 [2] 情绪调节管理 - 处暑时节秋气通于肺易使人肺气旺盛滋生悲秋情绪 [2] - 推荐每日进行10-15分钟正念冥想专注于当下身心感受 [2] - 记录情绪波动识别触发因素 通过绘画音乐等非语言方式表达情感 [2] - 保持适度社交互动避免自我孤立 [2] - 老年人需格外防范孤独感与悲秋情绪 保持规律社交活动适度接触阳光 [2] - 选择散步太极拳等温和运动有助维护身心平衡 注意关节保暖避免受凉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