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国家自主贡献(NDC)
icon
搜索文档
新一轮国家自主贡献落地:2035年风光装机36亿千瓦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9-25 14:34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雷椰 北京报道 实现"双碳"目标,能源是主战场。9月24日,我国宣布了新一轮国家自主贡献(简称NDC),明确提出,到2035年,非化石能源消费占能源消 费总量的比重达到30%以上,风电和太阳能发电总装机容量达到2020年的6倍以上、力争达到36亿千瓦。 多位业内人士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实现2035年NDC需多措并举,要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强化源网荷储协同与灵活 性资源(如储能)建设;同时需深化市场机制改革,推动绿电绿证交易与碳电市场协同,以合理溢价激励消费侧用能转型。此外,坚持核电、 水电等清洁能源的多元化发展策略,并在技术上攻关电网稳定与输送瓶颈,以确保巨量新能源的并网消纳与能源安全。 2035年非化石能源消费占比超30% 国家自主贡献(简称NDC)是《巴黎协定》中各国根据自身情况设定的减排目标,每五年更新一次以符合全球气候目标。中国作为负责任的 大国,始终积极履行承诺,持续推进NDC的制定与落实。 回顾我国提交NDC的历史,2015年、2020年两份NDC都于当年的《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缔约方大会上提交。两份NDC都基于二氧化碳 强度制定减排目标,2020年提 ...
新一轮国家自主贡献目标落地:2035年风光装机36亿千瓦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9-25 14:15
实现2035年NDC新目标需多措并举,要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强化源网荷储协同与灵 活性资源(如储能)建设。 实现"双碳"目标,能源是主战场。9月24日,我国宣布了新一轮国家自主贡献(简称NDC)目标,明确提 出,到2035年,非化石能源消费占能源消费总量的比重达到30%以上,风电和太阳能发电总装机容量达 到2020年的6倍以上、力争达到36亿千瓦。 多位业内人士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实现2035年NDC新目标需多措并举,要构建以新能源为主 体的新型电力系统,强化源网荷储协同与灵活性资源(如储能)建设;同时需深化市场机制改革,推动绿 电绿证交易与碳电市场协同,以合理溢价激励消费侧用能转型。此外,坚持核电、水电等清洁能源的多 元化发展策略,并在技术上攻关电网稳定与输送瓶颈,以确保巨量新能源的并网消纳与能源安全。2035 年非化石能源消费占比超30% 国家自主贡献(简称NDC)是《巴黎协定》中各国根据自身情况设定的减排目标,每五年更新一次以符合 全球气候目标。中国作为负责任的大国,始终积极履行承诺,持续推进NDC目标的制定与落实。 回顾我国提交NDC的历史,2015年、2020年两份NDC都于当 ...
美媒记者:在南海渔船上望去,我看到清洁能源在中国迎来丰收时代
搜狐财经· 2025-09-12 12:38
中国清洁能源发展现状 - 风力发电机和太阳能电池板装机量创历史新高 推动温室气体排放量下降 [5] - 中国领先的清洁技术公司加速"出海" 出口电力设备并在海外建厂 [5] - 青海、甘肃等地太阳能电池板与风力发电机规模庞大 延伸至地平线尽头 [1] 电力系统与能源结构 - 2024年7月全社会用电量达10226亿千瓦时 同比增长8.6% 首次突破万亿千瓦时 [6] - 今年夏季用电峰值较去年增加约100吉瓦 相当于英国所有发电厂总发电量 [6] - 电力系统依靠煤电、气电保供 水电、风电、光伏等清洁电源发挥重要作用 [7] - 上半年新装太阳能电池板数量超过德国、法国和西班牙历史累计装机量总和 [9] 国家战略与目标 - 中国提前实现2030年气候目标 二氧化碳排放力争2030年前达峰 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 [5] - 预计本月向联合国提交2035年气候目标 明年3月发布新五年规划 [10] - 国家自主贡献目标将展示碳中和实现路径 为经济发展方向提供清晰指引 [11] 国际比较与影响 - 美国电力需求激增导致电网压力陡增 科技巨头自行投资建设发电厂 [6] - 中国可再生能源生产与装机规模过去十年超过世界其他国家总和 [11] - 清洁能源技术出口推动全球减排进程 成为纽约气候周及COP30热议话题 [6][11] 发展挑战与应对 - 需加大输电线路与储能投入 确保无日照无风时可再生能源供电 [10] - 仍建设燃煤电厂弥补风电光伏出力不足 推进中俄"西伯利亚力量-2"天然气管道 [9] - 能源转型注重电价低廉、供应充足稳定 支撑人工智能、先进制造业等增长领域 [10]
中国新气候目标定了!2035年覆盖全经济范围及所有温室气体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7-25 13:45
中欧气候联合声明核心内容 - 中国将在COP30前提交覆盖全经济范围及所有温室气体的2035年国家自主贡献目标(NDC),符合《巴黎协定》1.5℃温控要求 [1][3][7] - 中欧明确七大气候合作方向,包括加速可再生能源部署、绿色技术流动、碳市场协作等,为COP30提供"压舱石"作用 [9][10][11] 中国NDC目标演变 - 历史NDC目标:2015年提出2030年碳达峰,2020年更新为"双碳"目标(2030年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降65%+,非化石能源占比25%+,风光装机12亿千瓦+) [3] - 2035年NDC突破点:首次覆盖全经济领域(钢铁/水泥/铝冶炼已纳入碳市场,下一步扩展至石化/化工/航空)及非二氧化碳温室气体(甲烷/氟化气体等) [4][6] 行业影响与转型要求 - 企业层面:需从被动减排转向主动转型,在产品设计阶段嵌入低碳理念,开发碳足迹追踪系统以应对欧盟CBAM机制 [6][11] - 地方政府:需建立分行业碳核算体系,产业布局需将全温室气体管控作为硬约束,淘汰"先污染后治理"模式 [5][6] 技术与管理挑战 - 数据短板:当前缺乏系统化温室气体排放数据体系,需在2035年前建立覆盖全行业的计量标准 [4][5] - 负排放技术:需加速碳捕获、森林碳汇等技术应用以应对2024年全球气温已突破1.5℃的紧急情况 [7][8] 国际合作进展 - 中欧绿色金融协作:可持续金融分类目录已建立,未来需细化碳信用互认、产品碳足迹核算等规则 [12] - 绿色技术壁垒:中欧主张打破技术流动限制,与发展中国家共享清洁能源技术 [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