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可持续性

搜索文档
易纲:商业可持续性是动员金融机构和社会资本服务普惠金融的关键,也是金融机构创新的前提
经济观察网· 2025-09-25 08:54
易纲强调,"普惠金融具有较强的社会效益,政府部门往往会提供一定的政策和财务支持,这是普惠金 融发展的重要助力,要把支持性的资金配置向最需要支持的普惠方向。例如,财政政策通过财政贴息、 贷款损失分摊机制、政策性融资担保公司等,激励金融机构扩大弱势群体金融服务。结构性货币政策是 中央银行通过建立激励相容机制,运用优惠利率再贷款或激励资金,激励和引导金融机构将金融资源配 置到特定领域。在政策支持方面,最核心的问题是如何把握好政策支持的力度,有效防范道德风险,确 保市场仍然发挥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 经济观察网9月25日,中国金融学会理事会会长、中国人民银行原行长易纲在"2025中国普惠金融国际论 坛"上表示,普惠金融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与实践,从20世纪30年代的信贷合作社到现代的金融体系 改革,普惠金融一直是国家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为各社会阶层提供可负担的金融服务,特别是对 普通老百姓日常生活的(如存、贷、汇、移动支付等)金融服务,以及支持"三农"、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 户。商业可持续性是动员金融机构和社会资本服务普惠金融的关键,也是金融机构创新的前提。 ...
突出普惠定位、坚守商业属性 城市商业医疗险新规提升产品商业可持续性
上海证券报· 2025-07-31 23:03
金融监管总局推动城市商业医疗险高质量发展 政策核心内容 - 金融监管总局下发《通知》规范城市商业医疗险(惠民保),强调普惠定位与商业属性结合,推动可持续发展[1] - 要求保险公司遵循市场化原则自主经营,避免低价无序竞争,保障保费与保障程度适配[6] - 强化产品管理,要求基于年龄、性别、健康状况等因素差异化定价,提升产品公平性和适配性[4][5] 惠民保市场现状 - 参保人次达1.68亿,超90%产品包含特定高额药品理赔责任,覆盖160个创新药品和89个适应症[2][4] - 商业健康保险近10年累计赔付2.6万亿元,长期责任准备金超2.5万亿元[2] - 全国总参保率仅约5%,承保风险把控难度大,存在"死亡螺旋"风险[3] 产品优化方向 - 要求纳入医疗新技术、新药品、新器械,扩大保障范围[4] - 推动精准定价,细分群体风险差异,提高健康群体参保率以扩大覆盖面[4] - 未来产品供给将更丰富多样,定价与风险更匹配以实现可持续经营[5] 行业影响 - 重申商业属性减少销售误导,引导消费者自愿参保[6] - 保险公司需平衡普惠性与商业可持续性,避免过度竞争[6] - 专家认为惠民保有效补充医保体系,减轻个人自付费用和医保支付压力[2]
普惠金融迎来五年发展施工图,持续加大民企信贷资源投入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6-27 13:01
普惠金融政策框架 - 金融监管总局与央行联合发布《实施方案》,提出未来五年基本建成高质量普惠金融体系的目标,包含六大方面16条措施 [1] - 政策强调构建多层次、广覆盖、差异化、可持续的普惠金融机构体系,首次明确将体系分解为服务/信贷/保险三大板块 [2] - 政策新增支持民营经济内容,要求保障民营企业金融公平交易权等合法权益,并加强贷款资金流向监测 [4] 普惠信贷发展 - 方案要求提升小微企业信贷质效、加强三农领域信贷供给、加大脱贫地区信贷帮扶 [4] - 当前普惠信贷存在大银行过度下沉、中小银行经营困难、定价与风险背离等问题 [6] - 专家建议通过大数据风控和自动化审批降低小微客群服务成本,建立银保联动机制分担风险 [9] 普惠保险建设 - 普惠保险当前处于起步阶段,内涵定义与考核机制尚不清晰,是政策重点补齐的短板 [3] - 方案要求大型保险公司按可持续原则配置资源,在体制机制/产品供给/服务质量等方面明确方向 [3][6] - 普惠保险可通过风险补偿功能降低银行小微企业贷款不良率,支撑信贷可持续性 [9] 可持续发展路径 - 方案5次提及"可持续",要求建立成本可负担的商业长效机制,贯穿机构体系/信贷管理/保险资源配置等环节 [6] - 专家指出需平衡社会效益与商业可持续性,解决金融机构掐尖竞争与风险定价矛盾 [6] - ESG视角显示政策通过优化资源配置促进社会公平,打破传统金融机构的"金融隔离"现象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