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权

搜索文档
“平等、人权和包容性发展”主题边会在日内瓦举行
新华网· 2025-09-24 00:32
新华社日内瓦9月23日电(记者石松)在联合国人权理事会第60届会议期间,中国民间组织国际交流促 进会22日在瑞士日内瓦万国宫同中国少数民族对外交流协会、普遍权利组织等国内外机构合作举办"平 等、人权和包容性发展"主题边会。近百名中外人士齐聚一堂,深入探讨民间组织在完善全球人权治 理、推动包容性发展方面的作用和贡献。委内瑞拉、印度、西班牙等国代表、多国非政府组织负责人和 专家学者参会。 与会嘉宾从不同角度深入分享了尊重和保护人权的实践和思考。中国民间组织国际交流促进会代表以移 动手术车和远洋医疗船项目为例,介绍了中国社会组织推动国际民间合作、保障发展中国家民众健康权 的实践。普遍权利组织代表认为,将发展权置于国际议题中心对全球南方国家具有重要意义。中国少数 民族对外交流协会代表分享了社会组织在尊重和保障少数民族发展权方面的积极作为。香港九龙城区区 议员分享了中国香港地区尊重和保障人权的具体实践。瑞士国际人权和社会发展协会代表表示,全球治 理倡议为解决当前全球人权治理中的不对称问题提供了可行方案。中华职业教育社代表强调职业教育对 实现发展权的重要意义,并分享了相关工作经验。锡克教人权组织代表讲述了民间社会在促进包 ...
构建中非命运共同体 携手实现发展权
人民日报· 2025-08-24 22:40
中非人权研讨会核心观点 - 首届中非人权研讨会于埃塞俄比亚举行 聚焦发展权与中非命运共同体构建 来自40余个非洲国家及中国的200余名代表参与讨论 [1] - 与会方高度肯定中国在人权领域的成就及对非洲人权事业发展的贡献 强调发展权应立足本国国情和文化特色 [1][2] - 会议呼吁中非携手探索符合国情的人权道路 推动全球人权治理向更公平包容方向发展 [1][3] 中国发展权实践与成就 - 中国坚持以生存权和发展权为首要基本人权 将人权普遍性原则与本国实际结合 形成创造性人权观 [2] - 中非合作通过基建、农业技术等项目实质推动非洲发展权 例如蒙内铁路降低肯尼亚物流成本40% 对GDP贡献率超2% 创造7.4万个就业岗位 [2] - 中国在卢旺达推广现代化农业技术(卫星监测与智能灌溉)提升玉米产量 在坦桑尼亚试种耐旱杂交水稻显著提高粮食自给率 [2] 非洲国家对合作模式的评价 - 非洲学者认为中国项目是"实实在在的人权工程" 通过消除贫困、保障粮食安全实现人权实质性进步 [1][2] - 非洲国家积极借鉴中国以发展促人权的模式 并结合本地实际创新 刚果(金)学者指出中国行动助力保障非洲人民生存权和发展权 [2] - 非盟官员强调中国方案提供"独立解题的方法论" 体现南南合作精髓 非中合作基于主权平等和互不干涉内政原则 [2][3] 未来合作方向与倡议 - 中非应深化合作使非洲成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实践区 通过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和中非合作论坛推动务实合作 [3] - 构建中非人权话语体系 拓展合作路径领域 强化民生保障与安全根基 推动高质量可持续发展 [3] - 中非高水平人权合作将为全球人权治理体系注入智慧力量 开创更美好生活 [3]
首届中非人权研讨会在埃塞俄比亚举行—— 构建中非命运共同体 携手实现发展权
人民日报· 2025-08-24 21:57
中非人权合作核心观点 - 中非围绕发展权开展人权合作 强调脱离发展谈人权是无根之木 主张通过消除贫困 保障粮食安全实现人权实质性进步 [1][2] - 中国通过基建 农业技术等项目助力非洲发展 包括蒙内铁路降低肯尼亚物流成本40% 对GDP贡献率超2% 创造7.4万就业岗位 [2] - 非洲国家借鉴中国以发展促人权模式 肯定中国方案提供独立解题方法论 非盟官员称此为南南合作精髓 [2] 合作项目成果 - 中国在卢旺达推广卫星监测与智能灌溉技术提升玉米产量 在坦桑尼亚试种耐旱杂交水稻推动粮食自给率显著提高 [2] - 肯尼亚研究员指出中国项目让非洲母亲不必为孩子挨饿哭泣 青年可通过技能培训改变命运 称为实实在在的人权工程 [2] 合作理念与机制 - 中非合作基于主权平等和互不干涉内政原则 通过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和中非合作论坛推动务实合作 [3] - 构建中非命运共同体需以理念为先构建人权话语体系 以发展为要拓展合作领域 以民生为本保障健康安全 [3] 发展模式特点 - 中国坚持以生存权 发展权为首要基本人权 将人权普遍性原则同实际相结合形成当代中国人权观 [2] - 中非达累斯萨拉姆共识强调发展道路需立足本国国情和本土文化特色 体现双方共同意愿 [1]
总台记者观察丨中非携手共绘发展权新篇章
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5-08-24 07:12
会议核心成果 - 首届中非人权研讨会于埃塞俄比亚首都召开 中国与非洲44国200余名代表参会 围绕构建中非命运共同体及发展权实现达成共识[1] - 发布《中非发展权亚的斯亚贝巴共识》 确立发展权作为不可剥夺人权的核心地位 强调发展是解决人权问题的关键基础[3] 共识核心条款 -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 保障发展成果公平惠及各国人民[3] - 推动可持续高质量发展 强化《联合国宪章》及《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作用[3] - 尊重各国主权与发展利益 反对将人权问题政治化及工具化[3] - 反对单边主义与霸权主义 构建相互尊重公平正义的国际关系[3] - 推进发展权融入联合国议程 完善全球人权治理体系[3] - 发挥中非合作论坛与一带一路机制作用 全面推进人权事业发展[3] 中非发展权合作实践 - 中国通过中非高校20+20合作计划为非洲培养专业人才 提供政府奖学金名额支持留学深造[8] - 肯尼亚蒙内铁路安全运营3000天 降低当地40%物流成本 创造7.4万个就业岗位[8] - 在非实施超百个清洁能源项目 包括肯尼亚加里萨光伏电站 南非德阿风电项目及乌干达卡鲁马水电站[8] - 中国提出全球发展倡议 以不让任何国家掉队为原则推动南南合作[5] 非洲对西方模式的批判 - 西方对非援助存在结构性缺陷 附带压制性政治条件服务于地缘经济利益[9] - 美国《非洲增长与机遇法案》将关税待遇与人权法治条件挂钩 通过经济手段施加政策影响[9] - 非洲国家反对西方霸权主义人权观 强调人权定义需基于本国国情自主决定[9][10] 中非合作模式优势 - 中国方案基于平等尊重 与非洲联盟《2063年议程》自主发展愿景高度契合[10] - 亚吉铁路 蒙内铁路等项目助力非洲将发展蓝图转化为现实成果[10] - 合作形成非洲有规划 合作有对接 发展有实效的良性循环[10] - 阿尔及利亚及毛里塔尼亚代表肯定中国支持非洲发展的高效性与坚定性[10][11]
首届中非人权研讨会在埃塞俄比亚举行
新华社· 2025-08-22 21:43
会议概况 - 首届中非人权研讨会于埃塞俄比亚首都亚的斯亚贝巴举办 参会人员包括超过200名来自中国和40余个非洲国家的人权领域官员 专家学者 社会组织 企业 智库及媒体代表 [1] - 会议主题为构建中非命运共同体 携手实现发展权 [1] - 会议由中国人权研究会 浙江师范大学 埃塞俄比亚政策研究所共同主办 是落实《中非合作论坛-北京行动计划(2025-2027)》的机制性对话平台 [2] 中方观点 - 中国人权研究会常务副会长蒋建国强调 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是推进现代化进程的基础 中非人民以真实亲诚之心共谋发展 [1] - 中方建议通过持续发展 共同安全 人文交流和实践行动保障人权 [1] - 中国驻埃塞俄比亚大使陈海表示 中国作为最大发展中国家 非洲作为发展中国家最集中大陆 双方理念相通 深化人权合作大有可为 [1] 非方观点 - 埃塞俄比亚政策研究所所长费卡杜·策加指出 研讨会是推进中非命运共同体建设的里程碑式平台 有助于塑造人权治理未来 [2] - 利比里亚外交部副部长杰迪·莫布雷·阿马强调 利比里亚致力于南南合作 推动建设以包容 赋权与和平为特征的中非命运共同体 [2] 会议成果 - 与会人员共同发布《中非发展权亚的斯亚贝巴共识》 [2] - 会议被视为加强中国与非洲国家在人权领域交流合作的机制性对话平台 [2]
国际观察丨中拉为全球人权治理贡献“南方智慧”
新华网· 2025-07-28 01:01
中拉人权圆桌会核心观点 - 第二届中拉人权圆桌会在巴西圣保罗举办,主题为"中拉命运共同体与人权事业发展",130余位官员、学者及社会组织代表参会 [1] - 会议认为中国以人民为中心的人权理念和实践为拉美国家提供借鉴,中拉合作为全球人权治理贡献"南方智慧" [1] 中国人权实践对拉美的启示 - 中国以发展促人权的理念为面临贫困反弹、经济增长乏力等问题的拉美国家提供参考 [3] - 中国脱贫攻坚战被拉美学界视为世界人权领域最重要成就之一,使贫困地区获得新发展机遇 [3] - 中国不干涉政策和互利共赢合作模式为拉美探索主权前提下的发展权提供启示 [4] - 中国环境治理成效显著,拉美可借鉴其在政策协调、环境科技应用及清洁能源投资的经验 [4] 中拉人权合作成果 - 中拉通过"一带一路"、金砖机制等平台合作推进基建、绿色能源转型和数字化建设等民生项目 [7] - 中拉合作模式区别于西方附加政治条件的做法,强调相互尊重与互不干涉 [7] - 双方已在政治、经济、文化、法律等多维度构建全方位合作框架 [7] 全球人权治理新范式 - 中拉主张突破西方人权"话语霸权",构建多元平等的人权治理体系 [8][9] - 联合国人权理事会通过中国主提的"发展对享有所有人权的贡献"决议,标志全球南方探索新路径 [11] - 拉美学者批评西方以人权为名实施干预和制裁的行为属于"新殖民话语霸权" [11]
全球发展倡议推动人类发展理论和实践转型与创新(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原创性概念标识性概念纵横谈)
人民日报· 2025-07-17 22:02
全球发展倡议的核心观点 - 全球发展倡议旨在凝聚促进全球发展的共识,培育全球发展新动能,推动世界各国共同进步 [1] - 倡议强调坚持发展优先、以人民为中心、普惠包容、创新驱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行动导向 [2] - 倡议倡导构建全球发展命运共同体,系统回答发展为了谁、发展依靠谁等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 [2] 全球发展倡议的理论创新 - 打破全球发展"施舍—依附"的陈旧逻辑,主张发展机会均等化、成果普惠化、模式可持续化 [3] - 转变全球发展"纸上谈兵"的困局,坚持行动导向,加大发展资源投入 [4] - 强调普惠包容绿色的发展方式,主张公平获得发展机会、尊重各国发展权利、推动绿色发展 [5][6] - 激活创新引擎,坚持创新驱动,打造开放公平的科技发展环境 [7] 全球发展倡议的实践成果 - 推动发展成为全球议程的核心议题,主张各国聚焦发展,落实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 [9] - 形成全球发展崭新的"认识论—价值论—方法论"体系,实现发展范式革新和价值逻辑重构 [10] - 开创国际发展合作新模式,倡导构建全球发展伙伴关系,注重发展中国家需求 [11][12] 全球发展倡议的具体行动 - 搭建合作平台,设立全球发展倡议项目库,动员近200亿美元发展资金,开展1100多个项目 [14] - 推进互联互通,通过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助力共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 [15] - "授人以渔",为发展中国家举办2000多期能力建设项目,提升自主发展能力 [16]
新华时评丨中国以减贫重新定义“发展权”
新华社· 2025-07-11 16:22
中国减贫实践与理论创新 - 报告总结了中国在消除绝对贫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过程中的创新实践、理论探索和显著成效 [1] - 中国特色反贫困理论体系展现出更强的科学性与普遍性 减贫治理理论框架不断丰富 方法路径持续优化 [1] - 中国减贫不仅改善经济指标 更是对"什么是发展""如何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等命题的创造性回应 [1] 减贫理念与模式创新 - 以人民为中心的减贫理念超越西方"保障基本生活"范式 从"生存权保障"到"发展权赋能" [1] - 通过"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志智双扶""开发式扶贫"等核心理念 为全球减贫提供新思路 [2] - 减贫不仅是数字清零 更是文明形态跃升 消除贫困是人民群众追求美好生活的新起点 [2] 国际影响与全球价值 - 中国减贫模式从"中国特色"迈向"全球共享" 成为人类文明进步的思想财富 [2] - "精准扶贫"理念为发展中国家提供可操作标准和实践指南 获国际社会广泛认同 [2] - 中国减贫重新定义"发展权" 使发展中国家成为现代化进程中的平等共创者 [2]
结果来了,差500美元!按新标准,我国离高收入经济体仅一线之隔
搜狐财经· 2025-07-02 03:40
世界银行收入标准调整 - 2025年7月新标准将高收入经济体最低人均GNI从14005美元下调至13935美元,降幅70美元 [3] - 低收入经济体标准为≤1,135美元,中低收入1,136-4,495美元,中高收入4,496-13,845美元 [2] - 2024年标准中高收入门槛为4,516-14,005美元,新标准门槛略有下降 [2] 中国人均GDP现状 - 2025年中国名义GDP达318758亿元人民币(约44420.49亿美元),人均GDP13445美元 [3] - 人均GDP与人均GNI差额约0.5%,可用人均GDP近似替代人均GNI [3] - 当前离高收入门槛仅差500美元(约3450元人民币),相当于每日人均需多创造9.5元价值 [4] 人民币汇率影响 - 人民币处于缓慢升值通道,IMF预测未来12个月有3%-5%升值空间 [4] - 若人民币兑美元升值3.7%,即使不考虑经济增长也可自然跨越13935美元门槛 [6] - 人民币升值将显著降低中国迈入高收入国家的难度 [6] 全球经济影响 - 中国加入将使高收入经济体人口从13.2亿翻倍至27亿,全球占比从16%跃升至35% [6] - 中国将成为人类历史上人口规模最大的高收入经济体 [6] - 3-5年内中国预计超越美国成为全球最大单一消费市场 [9] 产业与文明影响 - 中国在工业革命中首次成为规则制定者,如车联网V2X标准影响德国车企生产线改造 [7] - 中国发展路径证明高收入不等于西方化,展现多元现代化发展模式 [9] - 中国经验为第三世界国家提供新范式,如智慧农业提升赞比亚咖啡溢价 [9] 未来发展展望 - 迈过高收入门槛后目标将转向"繁荣、富强、民主的发达经济体" [10] - 人均13935美元是统计里程碑,更是发展模式升级的起跑线 [9] - 中国发展证明文明进步无固定模板,为人类发展权实现提供新路径 [9]
“促进和保护发展权”主题边会在日内瓦举行
人民日报· 2025-06-21 21:47
全球发展权挑战 - 实现发展权面临国际经济秩序不平等、发达国家履行国际义务不充分、发展赤字加剧、全球治理体系失能等障碍 [1] - 美国政府把贸易和关税武器化、政治化,其关税政策严重阻碍发展中国家工业化、脱贫和经济振兴进程 [1] - 全球安全紧张局势严重制约实现发展权 [1] 中国在全球发展中的作用 - 中国秉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确保人民成为发展的参与者、促进者和受益者 [1] - 中国在实现自身发展的同时积极同国际社会分享中国方案,提供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全球发展倡议等全球公共产品 [1] - 中国的举措助力全球南方国家实现共同发展 [1] 国际社会应对措施 - 国际社会应重温联合国成立初心,坚持真正的多边主义,将发展权置于全球议程的核心位置 [2] - 各国应共同抵制单边制裁和贸易保护主义等损害别国经济主权和发展权的做法 [2] - 应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更加开放、包容、普惠、均衡的方向发展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