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弹

搜索文档
策略深度报告:A股主升初期调整后的应对策略
华鑫证券· 2025-09-17 06:42
核心观点 - 报告认为A股主升初期回调已基本到位 本轮回调持续6个交易日 全A指数调整2.35% 热门行业回撤28.5% 接近历史平均调整幅度 随着成交缩量至2万亿和非银触底 资金开始承接 市场将开启震荡整固 蓄力冲击前高[5] - 建议关注三大投资主线:降息交易相关行业(TMT、非银、有色等)、PPI止跌受益行业(有色、化工、机械、电力设备及消费板块)、成长轮动机会(AI硬件、创新药、国防军工等)[5][8] A股主升初期回调复盘 - A股主升行情伴随居民存款加速入市 7-8月社融数据显示居民存款减少1万亿 非银存款增加3.32万亿 存款搬家趋势明显 2025年1-8月非银存款累计增加5.87万亿 创历史同期新高[13][17][18] - 主升初期加速攀升阶段平均持续2.3个月 全A指数平均上涨28.43% 其中2014-2015年上涨52.6% 2016-2017年上涨12.89% 2019-2021年上涨19.81%[23][26][27] - 主升阶段首次回调平均持续11个交易日 全A指数平均回调幅度4.86% 回调原因包括宏观数据疲软、监管冲击、流动性收紧及重要节点前集中止盈[6][29][32] - 止跌特征表现为成交地量见低价 非银金融板块率先触底 回调后期有资金承接 反弹后指数均突破前高 2015年因杠杆资金助推上行斜率陡峭 2017和2020年上行斜率放缓[6][42][44] 回调前后风格行业规律 - 2015年回调前后成长风格全程占优 前期领涨的一带一路板块(建筑、交运)领跌 科技成长(TMT、军工)反弹领涨[7][37][40] - 2017年风格从周期切换至消费 前期领涨的供给侧改革行业(钢铁、煤炭)和金融领跌 消费板块(食品饮料、家电)反弹居前[7][52][55] - 2020年风格从成长切换至周期和消费 前期领涨的TMT板块领跌 周期(有色、化工)与消费(食品饮料、汽车)接力上行[7][66][67] - 风格切换取决于基本面 水牛行情(如2015年)中成长风格延续 业绩牛行情(如2017、2020年)向消费、周期切换[7][92][93] 后续A股策略应对展望 - 本轮回调动因包括融资交易偏热(融资买入额占比临近+2σ)、TMT成交占比超过40%、外媒新闻利空冲击及93国庆阅兵前集中止盈[8][95][98] - 止跌条件已基本具备:全A成交额缩量至2万亿(缩量37%)、非银金融触底、ETF和融资再度净买入 行业主题ETF资金从光伏、AI转向新能源、机器人、黄金等热点[103][105][109] - A股大势展望内外宏观叙事共振 三大再平衡(海外弱美元、国内反内卷、资产荒缓和)支撑震荡慢牛格局 中枢有望逐步上移[113][114][116] - 风格难有切换 PPI转正任重道远 水牛行情中科技成长占优 反弹阶段通信、电子、电力设备等成长行业领涨[8][117][118]
A股:行情明牌了!是出货还是吸筹?会酝酿新一轮上涨了
搜狐财经· 2025-06-20 05:52
市场节奏与机构策略 - 当前行情由机构主导 银行等红利股先拉升 随后轮动至白酒 证券 地产等成长股反弹 大盘指数呈现震荡向上趋势 [3] - 大资金赛道如白酒在急跌后通常出现月线级别30~50%反弹 下跌趋势中盈利机会优于游资赛道上升趋势 [3] - 银行板块作为大资金赛道呈现持续创新高特征 下跌后仍能快速恢复 [3] 资金流向与板块分化 - 核心资产获机构增持回购 而中小盘科技题材股遭大股东减持 形成市场行为反差 [3] - 权重股持续吸引增量资金 其上涨直接推动大盘指数上行 [5] - 量化基金上半年收益率达两位数 多数机构重仓股上涨 但散户亏损比例较高 [5] 市场阶段与趋势判断 - 当前处于吸筹阶段 大金融与大消费板块拉升可能预示指数牛市来临 [3] - 6月底前或出现新一轮拉升 与中期业绩排名时间窗口重合 [5] - 指数短期情绪砸盘不影响整体上升节奏 市场维持震荡向上格局 [5] 投资逻辑与市场认知 - 盈利取决于对市场节奏的把握 需跟随机构资金动向而非主观判断 [3][5] - 银行股上涨阶段散户参与度低 反映认知差异导致的机会错配 [7] - 市场不存在绝对对错 关键在于识别并顺应主流资金流向 [5][7] 板块轮动特征 - 机构偏好呈现明显周期性 银行→白酒→证券→地产的轮动链条已形成固定模式 [3] - 大消费与大金融联动上涨是指数走强的重要信号 [3] - 核心资产与中小盘题材股持续呈现资金跷跷板效应 [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