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半固态电池技术商业化
icon
搜索文档
上汽MG4半固态电池版定价9.98万元
高工锂电· 2025-08-30 10:41
上汽集团半固态电池商业化策略 - 新款MG4车型搭载半固态电池版本限时补贴后售价为9.98万元人民币 显著低于市场对同类新技术的普遍预期 [2] - 上汽清陶合资公司通过引入固态电解质材料将电解液比例降至5% 从根本上降低电池热失控风险并提升本征安全性 [3] 上汽清陶股权结构调整 - 华域汽车以2.06亿元人民币收购上汽集团持有的上汽清陶49%股权 交易后股东身份从整车厂转变为零部件供应商 [3] - 股权结构调整有助于明确固态电池零部件属性 是推动电池供应链中性化的关键一步 避免外部客户因上汽系身份产生顾虑 [4] 清陶能源技术布局与产能规划 - 上汽集团及旗下产业投资基金累计向清陶能源投资超过29亿元人民币 间接持有约15.29%股权 为第一大产业投资人 [5] - 计划2025年底建成首条全固态电池生产线 一期规划产能0.5GWh 技术路线从半固态向全固态稳步推进 [5] 清陶能源产业链协同与市场拓展 - 与上海先惠技术组建联合研发团队 共同开发固态电池先进生产工艺与核心装备以缩短技术研发到市场应用周期 [5] - 内蒙古乌海年产5万吨固态电池专用材料项目进入试生产阶段 并在当地中标4.4亿元人民币储能电站项目 单位成本约0.55元/Wh [5] - 客户结构持续扩大 包括为南京依维柯和北汽福田旗下商用车供应半固态电池 [5]
行业首个半固态电池车型“杀”进10万级!南京江北“智”造全新MG4正式上市
扬子晚报网· 2025-08-29 10:55
产品上市与市场表现 - 全新MG4于8月29日正式上市 定位为纯电智趣大两厢车型 旨在重构纯电两厢市场价值标杆 [1] - 新车预售24天订单超过45000台 强势锁定月销过万爆款地位 [1] 核心配置与性能优势 - 拥有39项同级领先配置 21项同级最优配置及6项越级配置 [1] - 得房率达93.8% 配备三层立体后备厢 提供超大空间利用率 [1][3] - 电耗水平为10.4kWh/100km 同级最长续航达530km [3] - 低温环境(-7℃)续航达成率75% 较行业平均水平高20% [3] - 支持20分钟快速补能(30%电量至80%) [3] - 标配120kW六合一电机 0-50km/h加速3秒 0-100km/h加速7.2秒 [3] - 麋鹿测试成绩达74.2km/h [3] 智能化与安全特性 - 搭载高通骁龙8155芯片 兼容华为/苹果/安卓等主流手机系统 [3] - 支持语音控制备车功能(空调/座椅加热/方向盘加热等) [3] - 集成14项主动安全配置 含后向自动紧急制动和开门碰撞预警 [4] - 配备AI后视镜补盲系统 提升雨天及夜间行车安全性 [4] 技术创新与行业突破 - 全球首个批量搭载半固态电池的车型 已通过工信部公告 [6] - 半固态电池通过三向10针穿刺实验无冒烟 解决低温性能与安全瓶颈 [6] - 采用行业首创铝稀土合金材料(含镧/铈元素) 熔点超630℃ 抗拉强度达200MPa [6] - 应用同级唯一CTB电池车身一体化技术 车身扭转刚度31000N.m/deg 超越竞品50%以上 [6] - 相关技术已申报3项国家专利 [6]
半固态电池迎2.8GWh订单,需求、成本两大维度“拆解”
高工锂电· 2025-08-12 10:57
半固态电池技术商业化突破 - 南都电源斩获2.8GWh独立储能项目订单,采用自主研发的314Ah半固态电池,标志着半固态电池技术从概念验证转向规模化商业部署[2] - 该项目将采用"氧化物固液混合技术"和"高熔点聚合物隔膜"两项创新技术,提升安全性与性能,应用于深圳和汕尾的独立储能电站[2] - 此前半固态电池商业化落地主要围绕机器人、基站储能等小规模市场,示范意义大于商业价值[2] 储能市场商业模式转变 - 中国储能市场从强制配套模式转向独立储能模式,储能电站可作为独立盈利资产参与电网调度和市场交易[4] - 独立储能电站收入来源包括峰谷电价差套利、调频辅助服务和容量租赁费用[5] - 商业模式转变促使投资者从关注初始投资转向评估全生命周期成本,为半固态电池等高安全性技术创造商业化机会[5] 半固态电池的经济优势 - 半固态电池的高安全性可简化热管理和消防系统,降低辅助设备成本[5] - 更高安全性允许更紧凑的布局,提升土地利用效率,在深圳等土地资源紧张地区价值显著[5] - 低火灾风险资产更受金融机构和保险公司青睐,可获得更优惠的保险费率和融资条款[5] 广东市场的示范效应 - 广东省峰谷价差达约1.3元/kWh,为充放电套利创造巨大收益窗口[6] - 汕尾地区丰富的海上风电资源需要高性能储能平抑波动[6] - 南方电网报告显示广东独立储能电站项目内部收益率可超过10%[6] 半固态电池制造挑战 - 314Ah大容量电芯制造面临均匀性、电化学稳定性和热管理三大挑战[8] - 卫蓝新能源采用"卷绕+高效原位固化"工艺生产314Ah电芯,能量密度180Wh/kg,循环寿命7000次[9][10] - 叠片工艺可将良率提升至99.5%以上,极片利用率从卷绕的约65%提升至95%以上[10] 生产工艺创新 - 卫蓝广东工厂采用全自动装配线效率12ppm,通过原位热固化实现电解质转化[10] - 先导智能新型高速"Z"型切叠一体机效率达每片0.075秒[10] - 半固态电池生产需要深度改造产线设备,包括涂布、辊压、叠片和检测等环节[11][12][13][14] 系统层级挑战 - 半固态电池需要开发新型BMS系统,传统基于液态电池的模型无法准确描述其电化学行为[16] - 半固态电池老化模式不同,需要新算法监测固-液界面阻抗增长和锂损失[17] - 南都电源CenterLUltra系统集成AI技术,可提前24小时预测热失控风险[18] 未来市场展望 - 半固态电池在动力与储能领域将遵循不同渗透逻辑,储能市场将成为技术多样化舞台[19] - 半固态/固态锂电池将在2-8小时中短时储能领域占据重要地位[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