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制造强省
icon
搜索文档
“安徽军团”展现焕新动能
新华网· 2025-09-17 01:06
中国企业500强榜单总体情况 - 2025中国企业500强入围门槛为479.6亿元 较上年提高5.79亿元[1] - 营收超千亿元企业数量达267家 较上年增加14家 占比53.4%[1] - 500强企业总营收规模达110.15万亿元 保持增长态势[1] - 平均研发强度提升至1.95% 连续8年增长[1] - 国企和民企入围数量基本均衡 分别为251家和249家[1] 安徽省企业上榜情况 - 安徽省10家企业上榜 较2024年8家有所增长 首次达到两位数[2] - 上榜企业包括奇瑞控股 铜陵有色金属 安徽海螺集团 安徽建工集团 淮北矿业 阳光电源 安徽省交通控股集团 淮河能源控股集团 蔚来控股 安徽楚江科技新材料[2] - 上榜企业营收绝对值普遍增长 多家企业排名显著提升[3] - 皖北地区大型企业仍有增长空间 需促进区域均衡发展[6] 重点企业表现分析 - 铜陵有色排名109位 海螺集团排名193位 均为数千亿级营收规模的支柱企业[3] - 阳光电源从2023年未上榜跃升至2025年第318位 较去年335位提升17位 为全球光伏逆变器和储能系统龙头企业[3] - 蔚来控股首次上榜即位列367位 体现新能源汽车领域全产业链布局成果[4] - 楚江新材排名455位 作为精密铜带领域细分市场龙头 产品对接新能源和汽车电子需求[4] 产业结构特征 - 安徽省上榜企业均属制造业或制造业相关领域 契合制造强省战略定位[4] - 传统资源型企业和新兴科技企业形成双轮驱动格局[4] - 铜陵有色 海螺 淮北矿业 淮河能源等传统企业担任压舱石角色[4] - 阳光电源 蔚来等高端制造和新能源企业成为增长极[4] - 国有企业拥有制造业实力积淀 民营企业活力韧性持续提升[4] 发展动能与前景 - 蔚来和楚江新材作为近10年新生代企业代表首次上榜 显示新动能活跃[3] - 集成电路 人工智能 生物医药等前沿领域持续突破 有望增加500强企业数量[5] - 安徽省经济呈现稳中有进 结构优化 动能焕新的高质量发展特征[4]
51家粤企上榜500强 3家深企跻身前十
南方都市报· 2025-08-29 23:12
全国民营企业500强榜单核心数据 - 2025年榜单入围门槛提升至270.23亿元 营业收入总额43.05万亿元 较上年增长2.72% [4] - 105家企业迈入千亿俱乐部 11家企业营收突破5000亿元 [4] - 净利润合计1.80万亿元 同比增长6.48% 资产总额51.15万亿元 同比增长2.62% [11] - 361家企业收入实现增长 380家企业资产较上年增加 [11] 地区分布格局 - 浙江109家 江苏83家 广东51家 山东51家 四省合计299家企业上榜 占比接近六成 [4][6] - 广东51家企业入围 同比增加1家 总数位列全国第三 [4][6] - 深圳25家 广州8家 佛山7家 惠州4家 东莞和珠海各2家 江门中山云浮各1家 [6] 头部企业表现 - 华为 比亚迪 腾讯分列全国第四 第五和第六位 营收均超过6000亿元 [6] - 广东千亿俱乐部企业达12家 包括美的 顺丰 格力 TCL科技 TCL实业 神州数码 海大 唯品会 温氏股份等 [6] - 腾讯以591.87亿元纳税额位居全国民营企业纳税榜首 [9] 产业特征与新增企业 - 制造业企业占比66.40% 营业收入29.63万亿元 同比增长7.66% [11] - 广东新入榜企业包括德赛集团 邦普循环 点金贵金属 盈峰集团 美涂士控股 达道工业科技 珠海万达商管 [7] - 深圳突出信息通信新能源互联网 佛山东莞依托装备制造和家电 惠州崛起新能源和电子信息 温氏股份代表农业突破千亿 [6] 研发创新投入 - 500强研发费用总额1.13万亿元 研发人员115.17万人 平均研发强度2.77% [8][11] - 有效专利72.16万件 同比增长8.23% 国内专利增长12.42% [8] - 研发投入前十强中深圳占三席:华为全球有效专利超15万件 腾讯专利申请超8.8万件 比亚迪聚焦电池电驱动智能驾驶 [8] 经济与社会贡献 - 500强企业合计提供1109.12万个就业岗位 比亚迪员工超77万人为全国最大制造业用工企业之一 [9] - 超七成企业参与万企兴万村行动 近八成参与慈善捐赠 全年捐赠总额104.76亿元 [9]
浙江制造精品名单再扩容 山区海岛县表现亮眼
中国新闻网· 2025-08-12 12:41
核心观点 - 浙江省公布322项"浙江制造精品"名单 数量创历史新高 涵盖高端新材料 新能源汽车核心部件 现代纺织等多元领域 体现制造业向高技术 高附加值方向升级的战略布局 [1][2] - 精品名单与"415X"先进制造业集群战略高度契合 主导产业产品占比超40% 来自省级特色产业集群核心区的产品占比达76.7% 凸显集群化 高端化发展导向 [2] - 杭州 台州 宁波三大工业强市产品合计占比42% 单项冠军和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产品数量占比达70% 显示优质企业的标杆示范效应 [2] - 山区海岛县有45项产品入选 占比达推荐区县的28.9% 反映区域平衡发展取得进展 通过产业梯度转移助力缩小发展差距 [3] - 浙江累计培育制造精品2396项 通过强化品牌产品培育 壮大品牌企业方阵 优化品牌集群布局持续提升制造业核心竞争力 [3] 产品结构分析 - 高端新材料和新能源汽车核心部件包括盐酸羟胺 零跑C10智能电动SUV等 [2] - 现代纺织与服装领域涵盖宇航级特种锦棉面料 双面印花丝巾等特色精品 [2] - 民生消费领域包含多功能智能晾衣机 保温容器冰包等日用优品 [2] - 申报领域从9个扩展至16个 新增智能物联 人工智能 高端船舶等前沿领域 [2] 区域分布特征 - 核心城市引领显著:杭州占比16.8% 台州占比14.0% 宁波占比11.2% [2] - 山区海岛县表现亮眼:青田县青山钢铁的高碳马氏体不锈钢凭借高强度 高硬度特性入选 [3] - 产业集群区域集中度高:76.7%产品来自省级特色产业集群核心区协同区 [2] 企业构成分析 - 优质企业主导:70%产品来自单项冠军和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2] - 企业类型多元:覆盖大型企业和创新型中小企业 [2] 战略意义 - 强化品牌建设是提升产品附加值的倍增器 吸引技术 资本和人才向高附加值环节集聚的关键路径 [1] - 通过厚植品牌意识 优化竞争策略 整合政企资源等多措并举 支撑打造"制造强省" [3] - 推动传统产业焕新升级与新兴产业培育壮大 加速冲破价值链中低端锁定 [1]
从“一酒独大”到“多极共振”!2025年上半年川股“变阵”:2.88万亿元市值版图正被重构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7-25 07:22
板块总览 - A股川军板块总市值达2.88万亿元,较2024年末增长6.27%,跑赢主要股指 [1] - 178家四川上市公司呈现产业变迁与价值重估趋势,从"一酒独大"转向多元化格局 [1] - 工业、新一代信息技术成为新增长引擎,市值结构更均衡 [1] 产业结构变迁 - 日常消费行业市值占比从54.63%降至25.55%,降幅29.08个百分点 [2] - 工业板块市值占比提升10.26个百分点,总市值达0.6万亿元,涵盖军工、环保装备等传统优势赛道 [3] - 可选消费和材料板块市值占比分别提升4.67和4.17个百分点 [3] - 上半年涨幅居前公司集中在材料(金时科技+132.69%)、信息技术(国光电气+123.67%、乐创技术+98.96%)、可选消费(成飞集成+101.96%) [3] 资本市场格局 - 主板企业100家,总市值2.1万亿元,为核心承载 [5] - 创业板46家,总市值4037.52亿元,聚焦信息技术和医疗健康 [5] - 科创板21家,总市值3102.27亿元,支持"硬科技"企业 [5] - 北交所11家,总市值397.63亿元,服务中小制造业和专精特新企业 [5] 地域分布特征 - 成都、宜宾、泸州、绵阳、射洪五城市市值占比87.06% [6] - 五粮液占宜宾上市公司市值96.27%,泸州老窖占泸州91.62%,天齐锂业占射洪71.48% [6] 财务质量与治理 - 四川上市公司权益乘数3.10,低于Wind全A的6.09,显示更低财务杠杆 [7] - 近一年112家公司分红146次,累计分红683亿元,股息率2.38%,高于市场平均水平 [7] - 63家公司实施211次回购 [7] 企业生态 - 地方国企市值占比43.8%,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8.22%) [8] - 民营企业市值占比40.81%,为创新主要策源地 [8] - 四川前10%上市公司市值占比55.9%,低于全国66.31%,显示更均衡的头部集中度 [8] 未来发展方向 - 加快新质生产力企业上市,提高证券化率 [11] - 推动上市后高质量发展,落实国家战略部署 [11]
广东去年奖励优秀产业承接平台2000亩用地指标 | 链博会
中国经营报· 2025-07-23 14:54
广东省制造业支持政策 - 广东省2023年和2024年每年安排1万亩用地指标支持15个产业有序转移主平台建设 [1] - 2024年用地指标中专门拿出2000亩奖励考核优秀的5个主平台 [1] - 对投资5000万元以上的先进制造业项目给予用地指标单列保障 省级将专项支持地方无法解决的用地需求 [1] 广东省制造业政策体系 - 广东省2023年出台《关于高质量建设制造强省的意见》 提出实施五大专项行动共22项重点任务 构建"20+5"战略性产业集群发展体系 [1] - 颁布《广东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促进条例》 形成"1+1+X"政策体系 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法治保障 [1] 广东省产业布局 - 在珠海 汕头 佛山 中山 江门 湛江 肇庆等地布局建设7个大型产业集聚区 [1] - 在粤东 粤西 粤北10个市及惠州 江门 肇庆三市 每市支持建设一个承接产业有序转移的主平台 [1] - 全省建设106个省级产业园区 推动产业集聚集约发展 [1] 广东省制造业发展现状 - 2024年广东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4.2% 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达19.4万亿元 位居全国首位 [1] - 规模以上工业利润超过1万亿元 工业对全省GDP贡献超过50% [1] - 2024年1至5月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3.5% [1] 广东省创新能力 - 区域创新综合能力连续8年排名全国第一 [2] - 全省高新技术企业约7.7万家 居全国首位 [2] - 知识产权综合发展指数连续10年全国第一 有效发明专利量和PCT国际专利申请量分别连续13年和22年全国首位 [2] - 拥有6家国家级制造业创新中心 位居全国前列 [2]
奋力建设“五个强省” 推动高质量发展实现重大进展
河南日报· 2025-06-29 23:11
农业强省建设 - 河南粮食产量占全国近十分之一 小麦产量超四分之一 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稳定在1300亿斤以上 [3] - 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和现代食品产业集群规模超万亿元 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65.7% [3] - 实施千亿斤粮食产能提升任务 确保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1.6亿亩以上 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 [4] - 构建现代种业体系 做强农机装备产业集群 推动农机装备全链条数字化转型 [5] - 发展县域富民产业 推动一二三产融合 创新订单生产/股份合作等利益联结机制 [6] 制造强省建设 - 河南拥有41个工业大类 形成装备制造/食品加工/新材料等万亿级产业集群 [9] - 制造业存在大而不强问题 需推动传统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改造 [8][11] - 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 布局量子信息/氢能储能/类脑智能等未来产业 [11] - 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 推动产学研用深度融合 加快科技成果转化 [10] - 优化产业园区布局 推动绿色低碳发展 提升园区产业集聚效应 [12] 数智强省建设 - 河南数字经济核心产业企业达15.1万家 从业人员158.5万人 营收13412.2亿元 占二三产企业营收8.5% [14] - 5G网络实现乡镇全覆盖 数字基础设施水平全国领先 [14] - 聚焦电子信息制造/软件服务等领域 培育龙头企业 突破关键技术 [15] - 推广智能工厂/数字孪生技术 打造智慧社区/医院/校园等应用场景 [16] - 构建数据交易平台 加强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人才培养 [17] 交通强省建设 - 郑州机场货邮吞吐量突破80万吨 国际货运量全国第5 [21] - 建成全国首个"米"字形高铁网 51条国道贯穿全境 [21] - 推进交通基础设施数字化转型 加强人工智能/物联网技术应用 [22] - 发展多式联运 推广"铁海直运"模式 完善"一单制"标准体系 [22] - 推动运输结构绿色转型 加快新能源车替代 提高重型车绿色替代率 [23] 文旅强省建设 - 2024年接待游客超10亿人次 旅游综合收入首破万亿元 [26] - 打造中华文化传承创新中心 推出古都游/探源游/红色游等精品线路 [27] - 发展旅游装备/演艺演出/文创潮品等新业态 构建"文旅+百业"融合体系 [27] - 擦亮"行走河南·读懂中国"IP 打造殷墟甲骨文世界级文化地标 [28] - 完善文旅设施配套 构建细分化定制化服务体系 [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