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普查

搜索文档
国家统计局:第四次全国农业普查明年开展 新科技助力精准普查
央广网· 2025-09-27 07:38
央广网北京9月27日消息(记者张棉棉 谢元森)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之声报道,记者从国家统计局了解到,第四次全国农业普查将于明年正式开 展,普查将全面摸清新时代我国"三农"家底,客观反映"三农"领域新情况。同时,卫星遥感、无人机、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新装备也将广泛运用,助力普查 精准高效开展。 在江西瑞金举办的"第十六届中国统计开放日"活动现场,记者了解到,我国将于2026年开展第四次全国农业普查。国务院已于今年6月印发了《关于开 展第四次全国农业普查的通知》,正式启动了普查准备工作。据国家统计局农村司农村经济研究处处长孟晓娴介绍,距离上一次农业普查已近十年,这十年 来我国在农业生产现代化、农村环境提升、农民生活改善等方面都取得长足进步,农业普查也紧跟"三农"领域发展不断与时俱进。 孟晓娴表示,第四次全国农业普查与前三次相比,在内容上、方法上都有所创新。在内容上,除了摸清新时代"三农"家底之外,还对多元化食物供给、 农业新质生产力、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等新情况开展调查。在方法上,采取全面普查与抽样调查相结合、长表与短表相结合的方式提高普查工作质效,减 轻基层工作负担。 在江西省瑞金市黄柏乡鲍坊村遥感测量点,无人 ...
明年开展第四次全国农业普查
第一财经· 2025-09-23 11:18
卫星遥感、无人机等参与调查,六方面举措保数据质量 《通知》强调,要始终坚守数据质量第一原则,确保普查数据真实准确、完整可信。为保证本次农业普 查数据质量,孟晓娴介绍将重点采取六方面措施: 时隔十年,第四次全国农业普查将在明年正式开展。随着农业农村发生新变化,此次农业普查将在调查 内容、调查手段、调查方法上有所创新,还将有六大方面措施保证数据质量。 一是科学设计普查方案,增强普查方案的科学性和可行性。二是广泛开展宣传动员,让广大农民朋友认 识普查、了解普查、配合普查。三是扎实做好普查培训,加强诚信诚实统计职业道德教育。四是精心组 织现场登记,准确采集调查对象信息。五是充分运用信息化手段,利用卫星遥感、无人机等技术获取主 要农作物播种面积。六是全程实行质量控制,强化数据质量追溯和问责。普查登记工作结束以后,开展 事后质量抽查,确保普查数据真实准确。 在9月23日举行的第十六届中国统计开放日上,国家统计局农村司农村经济研究处处长孟晓娴介绍,这 十年来我国农业生产更加现代化、农村环境更加宜居、农民生活更加富裕,农业普查也在与时俱进,主 要体现在三个"新"。 一是调查内容新,这次普查在摸清"三农"家底的基础上,对多元化 ...
我省部署做好第四次全国农业普查工作
新华日报· 2025-09-17 21:57
通知明确,要加强普查工作组织领导,省政府设立江苏省第四次全国农业普查领导小组,负责组织全省 农业普查工作,协调解决普查中的重大问题。密切部门协作配合,领导小组成员单位按照各自职能,各 负其责、通力协作、密切配合、信息共享。落实普查经费和人员保障,各地要结合本地区普查工作实 际,对属于本级负担的经费支出作出预算安排,按时拨付到位。坚持依法普查,各地各部门要严格按照 法律法规做好普查各项工作。加强宣传引导。各级普查机构要会同宣传、网信部门,认真做好普查宣传 的策划和组织,提高社会各界对农业普查的知晓度和配合度。 通知指出,做好我省农业普查工作,对于全面摸清新时代我省"三农"家底,科学制定"三农"政策,推进 农业现代化走在前,高水平建设农业强省,具有重要意义。各地各部门要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 决策部署和省委、省政府工作要求,坚持依法普查、科学普查、为民普查,扎实推进农业普查各项工 作。 本报讯(记者吴琼洪叶)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开展第四次全国农业普查的通知精神,近日,省政府发布 关于做好我省第四次全国农业普查工作的通知。 ...
辽宁部署开展第四次全国农业普查工作
辽宁日报· 2025-08-16 00:39
普查概述 - 辽宁省即将开展第四次全国农业普查 旨在全面摸清全省"三农"家底 为制定政策 推进乡村振兴 建设农业强省提供统计支撑 [1] - 普查对象包括农村住户 城镇农业生产经营户 农业生产经营单位 村民委员会 乡镇人民政府 [1] - 普查行业范围涵盖农作物种植业 林业 畜牧业 渔业和农林牧渔服务业 [1] 普查内容 - 普查内容包括农业生产条件 粮食和大食物生产情况 农业新质生产力情况 乡村发展基本情况 [1] - 普查标准时点为2026年12月31日24时 时期资料为2026年年度资料 [1] 组织实施 - 辽宁省第四次全国农业普查领导小组已设立 省统计局 国家统计局辽宁调查总队负责协调具体普查工作 [1] - 省财政厅负责普查经费 省发展改革委负责固定资产投资保障 [1] 数据采集方式 - 采用卫星遥感 无人机和人工智能技术测量农作物播种面积 查清设施农业状况 [2] - 采取网上填报与手持移动终端现场采集相结合的方式 [2] - 采用全面普查与抽样调查相结合的方法提高质效 减轻基层负担 [2] 数据质量要求 - 普查对象需按时如实填报 不得提供不真实 不完整或迟报 拒报资料 [2] - 普查获得的个体识别资料不得对外提供或泄露 不得用于统计以外目的 [2]
北京将于2026年在全市开展第四次全国农业普查,普查对象明确
新京报· 2025-08-15 07:57
普查基本信息 - 北京市决定于2026年开展第四次全国农业普查 标准时点为2026年12月31日24时 现场登记阶段安排在2027年1月至5月[1] - 普查对象包括农村住户 城镇农业生产经营户 农业生产经营单位 村民委员会和乡镇人民政府[1] - 行业范围涵盖农作物种植业 林业 畜牧业 渔业和农林牧渔服务业[1] 普查内容与意义 - 主要内容包括农业生产条件 粮食和大食物生产情况 农业新质生产力情况 乡村发展基本情况和农村居民生活情况[1] - 普查成果将为制定三农政策 推进乡村全面振兴 推动种业之都建设和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数据支撑[2] - 采用卫星遥感 人工智能等现代化调查手段确保工作质效 体现首都特色[2] 组织实施 - 北京市第四次全国农业普查领导小组已成立 由市政府领导任组长 成员包括市统计局 国家统计局北京调查总队等部门[2] - 普查经费由市 区政府共同负担并列入年度财政预算[2] - 普查情况纳入统计督察 对统计造假等违纪违法行为依法处理并加大通报曝光力度[2]
“三农”摸底新变化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25-06-30 22:59
农业普查背景与意义 - 中国将于2026年开展第四次全国农业普查 这是每十年一次的周期性普查 尾数逢6的年份为普查年度 [2] - 农业普查与经济普查、人口普查并列为中国三大周期性普查项目 1996年首次开展 2006年、2016年分别实施第二次、第三次 [2] - 第三次农业普查动员近400万名普查人员 调查60多万个村、2.3亿住户和200多万个单位 是全球规模最大的农业普查之一 [4] - 第三次普查结果显示 2016年末农业经营单位204万个 较十年前增长4174% 温室占地面积334千公顷 增长3126% [5] - 2026年普查将全面摸清新时代"三农"家底 反映农业发展新情况、乡村建设新面貌、农民生活新变化 [5] 普查内容与创新 - 普查对象包括农村住户、城镇农业生产经营户、农业生产经营单位、村民委员会和乡镇人民政府 [6] - 行业范围涵盖农作物种植业、林业、畜牧业、渔业和农林牧渔服务业 [7] - 新增多元化食物供给调查 包括肉蛋奶等畜产品及林产品、水产品 同时聚焦农业新质生产力如智慧农业等 [7][13] - 首次在第三次普查中应用遥感技术测量农作物播种面积 使用无人机和手持移动终端采集数据 [8] - 第四次普查将加强卫星遥感、无人机和人工智能等现代信息技术应用 提升数智化水平 [8] 组织实施与时间安排 - 普查标准时点为2026年12月31日24时 时期资料为2026年年度资料 [10] - 分4个阶段实施:2025-2026年为准备阶段 2027年1-5月现场登记 2027年6-12月数据处理 2028-2029年资料开发 [11] - 采取全面普查与抽样调查相结合、长表与短表相结合的方法 减轻基层负担 [11] - 国务院设立领导小组 涉及发改委、财政部、农业农村部等近20个部门 [10] - 山西等地已启动遥感测量试点 包括农作物种植用地和设施农业用地调查 [11]
全面摸清“三农”家底 服务农业强国建设
新华社· 2025-06-05 13:32
普查背景与意义 - 第四次全国农业普查将于2026年开展 每10年进行一次 尾数逢6的年份为普查年度[1] - 普查旨在全面摸清新时代"三农"家底 反映农业发展新情况、乡村建设新面貌、农民生活新变化、农村改革新成效[2] - 普查结果对科学制定"三农"政策、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农业强国具有重要意义[2] 普查对象与范围 - 普查对象包括农村住户、城镇农业生产经营户、农业生产经营单位、村民委员会、乡镇人民政府[3] - 行业范围涵盖农作物种植业、林业、畜牧业、渔业和农林牧渔服务业[4] 普查核心内容 - 农业生产条件:农业从业人员、土地利用和流转、农业社会化服务等[5] - 粮食和大食物生产:粮食和经济作物 肉蛋奶等畜产品 林产品、水产品等[5] - 农业新质生产力: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现代设施农业、智慧农业等[5] - 乡村发展基本情况:乡村产业发展、乡村建设以及乡村治理等[5] - 农村居民生活情况:农户家庭情况、生活质量等[5] 普查创新点 - 内容创新:新增多元化食物供给、农业新质生产力、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等调查[6] - 方法创新:采取全面普查与抽样调查相结合、长表与短表相结合的方法[6] - 技术赋能:应用卫星遥感、无人机和人工智能等现代信息技术[6] - 数据应用:打造农业普查数据"一张图" 促进普查成果共享[6] 普查时间安排 - 标准时点为2026年12月31日24时 时期资料为2026年年度资料[8] - 准备阶段(2025-2026年):组建机构 研制方案 开展试点 落实经费物资[8] - 现场登记阶段(2027年1-5月):普查登记 数据上报 比对复查[8] - 数据处理及发布阶段(2027年6-12月):质量抽查 审核汇总 发布数据[8] - 资料开发应用阶段(2028-2029年):建立数据库 出版资料 开展分析[8] 组织实施 - 国务院设立普查领导小组 统计、发改、财政、农业农村等部门为成员单位[9] - 地方各级政府设立相应普查机构 负责本地区普查实施[9] - 充分发挥县、乡、村作用 动员社会力量参与配合[9]
十年减逾27万户 柬农业户数量持续减少
商务部网站· 2025-05-27 08:44
经济结构转型 - 柬埔寨农业户总数从2013年的213万户减少至2023年的185万户,十年间减少28万户,降幅达13% [1] - 农业户占全国家庭总数的比例从2013年的较高水平降至2023年的54.2% [1] - 农业种植面积显著增加,木薯园面积从29.4万公顷增至42万公顷,腰果园面积从7.1万公顷增至37万公顷 [1] 农业用地变化 - 每户平均土地面积从2013年的1.5公顷增至2023年的1.7公顷,约70%农户土地面积不超过2公顷 [1] - 短期生长作物(如稻米)种植面积达270万公顷,长期生长作物(如腰果、木薯)种植面积为62.6万公顷 [1] - 63%农户每年只种1季作物,30%种2季,仅6%农户栽种3季 [1] 农民人口特征 - 农民平均年龄为31.8岁 [2] 农业基础设施 - 水利灌溉系统仅覆盖约20%的柬埔寨农村地区 [3] 数据收集与支持 - 2023年农业普查动员6000名调查人员,覆盖全国25个省份的1.2万个村庄 [3] - 联合国粮农组织(FAO)提供技术援助,此次普查为柬埔寨历史上第二次农业普查 [3] - FAO表示普查数据将有助于制定农业政策、推动精明投资及经济可持续发展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