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封装光学

搜索文档
A股单日成交额突破2万亿元,牛市还有多少上涨空间?
华夏时报· 2025-08-13 13:28
市场表现 - 上证指数收涨0.48%至3683点,突破2024年10月高位,创2021年12月中旬以来新高 [1] - 深证成指涨1.76%至11551点,创业板指大涨3.62%至2496点,沪深300指数涨0.79%至4176点 [2] - A股全天成交额达2.17万亿元,较前一日放量2700亿元,为年内次高且首次突破2万亿元大关 [2] 行业板块表现 - 通信、有色金属、电子板块涨幅居前,分别上涨4.91%、2.37%、2.01% [4] - 银行、煤炭、食品饮料板块跌幅居前,分别下跌1.06%、0.81%、0.42% [4] - 热门概念中兵装重组、液冷服务器、PEEK材料等涨幅领先,中韩自贸区、煤化工等跌幅较大 [4] 个股表现 - 全市场上涨个股2700余只,其中100只涨停;下跌个股2400余只,其中5只ST股跌停 [5] - 长城军工股价连涨13个交易日,累计涨幅超400%,市值达491亿元创纪录 [5] - 工业富联股价涨停报43.68元/股创历史新高,市值8600亿元,7月以来累计涨幅超110% [5] 市场趋势与驱动因素 - 自2024年"924行情"以来,上证指数累计涨34%,深证成指涨42.9%,创业板指涨63% [6] - 两融余额重返2万亿元以上,反映投资者信心回升,A股总市值突破100万亿元 [6] - 微观流动性持续改善、市场热点不断及政策重视资本市场构成"慢牛"行情核心支撑 [7][8] 机构观点与展望 - 沪深300指数历史牛市高位在5300-5900点,若牛市持续则仍有较大上涨空间 [1][7] - 企业盈利周期触底回升,基本面驱动增强,市场有望进入更稳定持续阶段 [9][10] - 人民币汇率稳定升值、筹码结构优化及板块节奏分化支撑"系统性慢牛"格局形成 [8]
秋田微(300939.SZ):目前未涉足共封装光学相关业务
格隆汇· 2025-07-30 07:02
公司业务范围 - 公司主要从事液晶显示及触控产品的研发、设计、生产和销售 [1] - 公司目前未涉足共封装光学相关业务 [1]
2025年中国光电子器件行业市场前景预测研究报告
中商产业研究院· 2025-06-26 01:45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未提及 报告的核心观点 光电子器件通过技术升级与需求爆发双重驱动,重塑多行业格局,未来随着硅光集成、CPO等技术成熟与国产化替代推进,中国光电子器件行业有望在全球市场占据更核心地位,为数字经济与智能制造提供关键基础设施支撑[1]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光电子器件的定义及分类 光电子器件是利用电 - 光子转换效应实现光信号与电信号相互转换的功能器件,广泛应用于通信、能源、医疗及智能制造等领域,根据功能与结构可分类[3] 光电子器件行业发展政策 中国政府将光电子器件行业纳入战略性新兴产业,通过《电子信息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实施方案》等政策,明确支持光电子器件的技术创新与产业化[5][6] 光电子器件行业发展现状 1. **产量**:2024年中国光电子元器件产量达18479.7亿只,较上年增长28.51%,预计2025年产量将超20000亿只[9] 2. **市场占比**:有源光器件市场占比约为83%,无源光器件占比约为17%[11] 3. **细分领域** - **光通信器件**:2024年中国光芯片市场规模约为151.56亿元,较上年增长10.13%,预计2025年达159.14亿元;2024年中国光模块市场规模达606亿元,同比增长12.22%,预计2025年接近700亿元[13][15][16] - **光显示器件**:2024年全球显示面板市场规模达到1.3万亿元,较上年增长9.41%,预计2025年达1.4万亿元;2024年LCD显示技术市场规模占比56.25%,OLED显示技术市场占比14.51%[17][20] - **激光器**:2024年中国激光器市场规模达到1455亿元,同比增长20.25%,预计2025年达1528亿元[21] 4. **企业注册量**:现存光电子器件企业数量达49.29万家,2023年企业注册量最多,达9.8万家,企业主要分布在江苏省、湖北省、浙江省、广东省[25] 5. **最具发展潜力企业**:报告列出了2025年中国光电子器件行业最具发展潜力企业TOP15,包括华为元电子、三安光电、华工科技等企业,介绍了其核心业务领域、主要产品与技术、竞争优势和潜力亮点[28] 光电子器件行业重点企业 1. **三安光电**:2025年一季度营业收入为43.12亿元,同比上升21.2%,归母净利润为2.12亿元,同比上升78.5%;2024年LED外延芯片收入60.37亿元,占比37.48%,集成电路产品收入28.57亿元,占比17.74%,LED应用产品收入26.04亿元,占比16.17%[30] 2. **华工科技**:2025年一季度营业总收入33.55亿元,同比增长52.28%,归母净利润4.10亿元,同比增长40.88%;2024年光电器件系列产品收入39.75亿元,占比33.95%[34] 3. **中际旭创**:2025年第一季度营业收入66.74亿元,同比增长37.82%,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5.83亿元,同比增长56.83%;2024年光通信收发模块收入228.9亿元,占比95.91%,汽车光电子收入7.619亿元,占比3.19%,光组件收入2.145亿元,占比0.90%[38] 4. **光迅科技**:2025年一季度营业总收入22.22亿元,同比上升72.14%,归母净利润1.5亿元,同比上升95.02%;2024年数据与接入产品收入51.01亿元,占比61.67%,传输产品收入31.02亿元,占比37.50%[41] 5. **晶方科技**:2025年一季度营业收入2.91亿元,同比增长20.74%,归母净利润6535.68万元,同比增长32.73%;2024年光学器件收入2.928亿元,占比25.91%[45] 光电子器件行业发展前景 1. **政策层面**:中国政府将光电子器件行业视为战略性新兴产业核心,通过多层级政策体系推动其高质量发展,加速国产替代进程,构建全产业链协同创新体系[50] 2. **技术层面**:技术升级是行业发展核心驱动力,材料科学、器件、制造工艺等方面取得进展,头部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推动器件向更高速度、更低功耗、更小体积方向发展[51] 3. **应用领域层面**:光电子器件应用场景加速拓展,通信、消费电子、医疗、工业等领域需求增长,新兴应用成为新增长点,拓宽行业边界[52]
共封装光学,达到临界点
半导体行业观察· 2025-06-04 01:09
共封装光学器件(CPO)技术概述 - 基于CPO的网络交换机已商业化,支持太比特级信号路由,但面临光纤-PIC对准、热管理和光学测试等制造挑战 [1] - CPO将光电转换靠近GPU/ASIC交换机,带宽密度达1 Tbps/mm,相比可插拔模块功耗从15 pJ/bit降至5 pJ/bit(预计<1 pJ/bit) [1][6] - 当前数据中心采用可插拔光收发器通过PCB电连接交换机,存在信号损耗和能效瓶颈 [1][2] 技术优势 - 缩短电信号传输距离至100µm,信号损耗从>20dB降至1-2dB,SerDes组件需求降低 [7] - 硅光子IC采用DWDM技术,单个光纤端口带宽扩展10倍,器件微型化推动与计算节点集成 [6] - 典型配置中计算芯片被4-8个硅光子IC收发器包围,激光器因可靠性问题单独封装 [6] 制造挑战 光纤对准 - 单模光纤(8-10µm)与SOI波导(500x220nm)尺寸差异导致模式失配,需0.1µm精度对准 [8][9] - V型槽无源对准实现最低损耗,可拆卸方案每个接口增加约1dB损耗 [8] - 光纤阵列对准需3D调整,自动化系统通过光反馈优化多通道耦合效率 [10] 热管理 - 1°C温度变化导致0.1nm波长偏移,DWDM架构下热稳定性要求更严格 [11] - 激光器可靠性是最大缺陷来源,多波长激光器将提高测试要求 [13] - 需选择热界面材料并部署传感电路,保持PIC在>105°C环境下的性能 [11][13] 可靠性设计 - 采用Telcordia GR468和JEDEC标准测试,硅光子器件故障率低于1 FIT [14][16] - 冗余设计包括备份激光器阵列和容错架构,支持自动切换降低停机时间 [15] - 集成监控/BiST功能实现自校正,晶圆级测试对复杂多芯片组件至关重要 [15][16] 封装架构 - 2.5D方案中EIC与PIC通过硅中介层互连,可集成波导/光栅等光学特性 [17] - 3D堆叠允许EIC用先进CMOS节点、PIC用硅光子平台,但增加TSV/HBI成本 [18] - 单片集成简化散热但限制IC工艺节点,3.5D方案结合EMIB实现最优性能 [18] 行业应用前景 - CPO为AI数据中心提供带宽和能效突破,光子IC性能达传统收发器10倍 [7][20] - 技术依赖精密对准、热管理及测试方法,需内置冗余保障高可靠性运行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