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商业化

搜索文档
业聚医疗2025年中期业绩收入及纯利双双增长 分别达8,360万美元及1,980万美元
格隆汇· 2025-08-18 11:29
业绩表现 - 收入达8360万美元,同比增长5.9% [1][2] - 销量达91.9万件,其中自有产品77.9万件,同比增长8.6% [1] - 公司拥有人应占利润1980万美元,同比上升5.1% [1][2] - 核心经营利润1510万美元,同比增长11.4% [1][2] - 每股基本盈利2.40美仙,高于2024年上半年的2.28美仙 [2] 财务与股息 - 现金及银行结余达2.371亿美元,支持潜在收购及新生产设施建设 [1][3] - 宣派特别股息每股15港仙以庆祝集团成立25周年 [1][3] - 2025年股东合计获派股息每股25港仙,包括末期股息10港仙 [3] 区域市场增长 - 亚太地区收入2730万美元,同比增长14.0%,受印尼市场增长及Scoreflex TRIO在新加坡和马来西亚广泛采用推动 [3] - 欧洲、中东及非洲收入2240万美元,同比增长17.0%,受德国、法国、西班牙等直销市场及英国、斯洛伐克、捷克分销市场自有球囊产品销售强劲推动 [3] - 美国市场收入800万美元,同比增长20.0%,受冠脉普通及刻痕球囊(包括高价产品Scoreflex NC球囊)和外周球囊销量显著上升推动 [3] - 日本市场收入1610万美元,中国市场收入970万美元 [3] 全球布局与战略合作 - 销售网络覆盖逾70个国家及地区,在13个地区设立直销团队并建立全球经销商网络 [3] - 上半年收购一家台湾经销商,计划下半年在比利时及荷兰设立直销团队 [1][6] - 与深圳开立生物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合作,在香港、澳门、新加坡、马来西亚及欧洲4个直销市场(法国、德国、西班牙、瑞士)和6个分销市场分销血管内超声产品 [4] - 与医疗器械同业建立战略合作,丰富产品组合并通过交叉销售创造额外收入 [1][4] 产品创新与注册进展 - 在全球主要司法管辖区拥有逾250项授权专利及已公布专利申请,逾55款获批产品 [4] - Sapphire 3美国临床试验进展顺利,预期2025年第四季度完成病人入组以支持FDA纳入CTO适应症 [4] - JADE PLUS及Teleport Glide获得CE标志,Teleport Glide及Scoreflex QUAD获得PMDA批准,COREPASS模组化微导管获得FDA批准,导引导管获得国家药监局批准 [4] - 就Scoreflex TRIO、Sapphire ULTRA、Sapphire NC ULTRA、Sapphire NC 24、JADE PLUS、Teleport XT及Teleport Glide向国家药监局提交注册申请,并就Vascuaid抽吸导管及大管腔延长导管向PMDA提交注册申请 [4] 研发与产能扩张 - 产品管线包括冠状动脉领域Sapphire PTX紫杉醇药物涂层球囊预计2025年底在日本展开临床研究,外周领域JADE Score球囊预期2026年向PMDA提交注册申请 [5] - 合资企业业聚培福在中国境内展开TricValve临床试验,参与医院数量上升加快病人入组进度,并透过"港澳注册药品及医疗器械进入大湾区计划"推动大湾区医院采用TricValve,2025年7月完成首次在中国境内进行的商业化植入手术 [5] - 在中国深圳、荷兰荷佛拉肯、德国莱茵河畔魏尔设有生产基地,总年产能约210万件球囊及支架 [5] - 2025年8月完成中国杭州研发及生产基地主体结构建设,装修工程预期下半年展开,计划2027年投产新增年产能240万件 [5] 未来展望 - 对2025年下半年前景保持乐观,受新兴市场强劲势头、自研产品成功推出及战略合作推动 [6] - 计划将部分市场由分销模式转为直销模式以强化当地营收能力及市场渗透,欧洲市场通过比利时及荷兰设立直销团队加强影响力 [1][6] - 日本市场藉新产品上市重拾增长动力,中国市场把握政策支持扩大产品覆盖并加速商业化进程 [6] - 美国市场产品交付有望加快随着关税争端缓和 [6]
业聚医疗(06929.HK)2025年中期业绩:收入及纯利双双增长分别达8360万美元及1980万美元 拟宣派特别股息每股15港仙
格隆汇· 2025-08-15 09:35
核心财务表现 - 收入达8360万美元 同比增长59% [1] - 核心经营利润1510万美元 同比增长114% [1] - 公司拥有人应占利润1980万美元 同比增长51% [1] - 每股基本盈利240美仙 较去年同期228美仙增长 [1] 区域市场表现 - 美国市场呈现强劲增长势头 [1] - 亚太地区及欧洲、中东与非洲地区新兴市场持续贡献收入增长 [1] 财务状况与股东回报 - 现金及银行结余达2371亿美元 [1] - 宣派特别现金股息每股普通股15港仙以庆祝成立25周年 [1] - 2025年合计派息每股25港仙 含末期股息10港仙 [1] 战略与竞争优势 - 持续投资创新及全球商业化能力建设 [2] - 通过直销市场覆盖与卓越销售支持提升品牌价值 [2] - 全面的PCI和PTA产品组合强化市场竞争力 [2] - 全球销售网络成功把握多区域增长机遇 [2]
科创板首富朱义:千亿市值只是开始
经济观察报· 2025-06-07 08:45
公司发展历程与战略 - 创始人朱义最初梦想是打造跨国公司而非仅追求千亿市值[1][6] - 公司从仿制药起家转型创新药研发,市值2年增长10倍突破千亿[2][4] - 通过84亿美元ADC药物授权交易确立行业地位[4][15] - 战略定位清晰:仿制药为创新药积累资金,聚焦肿瘤大分子领域[40][63] 核心产品与研发进展 - 明星药物BL-B01D1已开展60多项临床研究,含9项三期临床[15] - 预计2026年年中首个适应症获批,峰值销售潜力达200亿美元[5][41] - 美国独立开发4个ADC药物,中国临床进度更快[15] - 研发策略聚焦"0到1"创新,西雅图团队专注前沿技术突破[48][50] 资本市场与融资规划 - 科创板上市时市值99亿元,现超千亿仍被视作起步阶段[12][13] - 暂缓港股上市转向39亿元A股定增,因港股流动性不足[14] - 未来5年需10亿美元实现MNC目标,资金来源包括BD付款和再融资[35][36] 商业化布局 - 计划组建500-800人销售团队为BL-B01D1上市做准备[20] - 仿制药业务未来将剥离,资源全力投入创新药[57][60] - 全球化供应能力建设应对地缘政治风险[22] 行业生态与竞争格局 - 中国创新药生态已形成,Fast-follow模式优势明显[43][47] - 中美为全球两大生物医药生态,中国0到1创新仍需培育[47][53] - 支付体系、长期资本和人才是生态发展三大短板[53][54][55] 企业管理与文化 - 决策机制强调创始人主导与快速执行[65][70] - 研发团队持续扩张,2025年预计达800人规模[19][20] - 企业文化崇尚极致创新与数据严谨[79][80] - 人才选拔注重数理天赋与专业热情[74][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