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给去化

搜索文档
牧业:供给去化,改善可期
2025-08-05 03:20
**行业分析** **行业概况** - 牧业是一个周期性行业,奶价波动主要受牛的生长周期影响(小牛到育成牛约13个月)[1] - 行业规模化趋势明显,2008年食品安全事件和2014年环保新政推动散户退出,2020年规模牧场占比达43%[2] - 行业竞争格局仍较分散,头部企业悠然牧业(375万吨)和现代牧业(300万吨)市场份额均不足4%[2] **奶价影响因素** - **供给端**: - 进口大包粉价格差影响替代效应(国外大包粉便宜时替代生鲜乳)[3] - 政策(环保收紧或放松)和盈亏(奶价持续下跌导致牧场退出)影响存栏量[4] - 饲料成本占原奶销售成本的70%(玉米、苜蓿草价格上涨推高成本)[5][10] - **需求端**: - 人口基数、人均乳制品消费量(受收入和健康关注度影响)[5] **历史周期回顾** 1. **2008-2013年**:三聚氰胺事件导致需求受损,奶价下跌;2009年底供给收缩后奶价回升[6] 2. **2013-2018年**: - 供给端承压(新西兰奶粉进口受限、口蹄疫爆发、牛肉价格上涨),奶价快速上升[7] - 2014年后进口大包粉增加导致奶价下行[7] 3. **2019年至今**: - 2019年环保政策收紧,散户退出,存栏下降,奶价上行[8] - 2021年上游产能释放(小牛养殖周期约2年),供给过剩导致奶价进入下行通道[9] **当前周期与展望** - **现状**:奶价持续磨底(最新数据3.203元/公斤,周环比降0.01元),90%牧场亏损[9][10] - **下半年趋势**: - 供给端:夏季奶牛减产(10%-20%)、后备牛去化效果显现[11] - 需求端:乳制品消费旺季、生育补贴(3600元/年/婴幼儿)和新国标(禁用复原乳)提振需求[12] - **2026年展望**:前期扩产影响消退+低产牛淘汰(青年牛需2年体现),奶价上行确定性较强[24] --- **企业分析** **悠然牧业** - **业务模式**: - 有机奶(成本加成定价,利润稳定)和优质奶(占比提升增强利润弹性)[13] - 奶价上涨4%可提升毛利率6个百分点,涨幅20%以上则毛利率改善超10个百分点[14] - **优势**: - 大股东伊利股份采购占原料奶收入95%,未来采购量有提升空间(当前占伊利总采购30%)[16] - 特色奶占比高(占原料奶收入30%),差异化优势显著[16] - 产业链一体化(饲料种植到养殖全流程),服务200万头奶牛(自有60万头),规模效应降本[17] - 种牛业务龙头(市场份额30%,信控中心市占率50%),快速扩产能力[18] **现代牧业** - **业务模式**: - 下游加工业务(三只小牛子品牌),权益法入账贡献年利润几千万[22] - 全产业链覆盖,解决方案业务规模28亿元(饲料+数据平台)[22] - **成本优化**: - 2025年成本同比下降16.7%,精准饲喂和智慧养殖降本[21] - 主动淘汰低产牛,存栏下降但单产提升(原奶销量同比增10%)[19][20] **共同点** - 背靠头部乳企(悠然-伊利,现代-蒙牛),需求稳定[23] - 奶价上行周期中利润弹性大(历史PB中枢1.2-1.5倍)[24] --- **其他重要信息** - **政策支持**:奶业振兴政策推动规模化养殖[8] - **肉牛价格**:2023年上涨15%-20%,加速低效牧场退出[11] - **青贮采购压力**:中小牧场资金压力大(8-9月采购期)[11]
蒙牛乳业(02319):供给去化,周期反转
海通国际证券· 2025-04-16 14:05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维持“优于大市”评级 [1][2][6][13] 报告的核心观点 - 原奶价格底部盘整,上游牧场产能持续去化,预计25年三季度原奶价格迎来拐点 [3][11] - 奶价反转对蒙牛盈利能力有正向催化,可实现销售价格良性上移、大包粉减值明显减少、联营公司利润增加 [4][12] - 公司盈利能力逐年向好,OPM提升逐年兑现,且注重股东回报,未来派息率仍存在扩大空间 [5] - 预计公司2025 - 2027年营业收入和归母净利润均有增长,给予公司2025年20xPE,对应目标价为27.6港元,维持“优于大市”评级 [6][13]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公司基本信息 - 证券代码2319 HK,现价HK$19.76(2025年04月16日收盘价),目标价HK$27.60,市值HK$77.38bn / US$9.98bn,日交易额(3个月均值)US$76.01mn,发行股票数目3,916mn,自由流通股75%,1年股价最高最低值HK$22.15 - HK$12.02 [2] 供给去化 - 主产区生鲜乳价格维持在3.07元/kg,环比微幅下跌,底部横盘半年,原奶价格已下行近4年,创14年新低,导致上游牧场产能持续去化 [3][11] - 截止25年2月,全国奶牛存栏为611万头,累计减少5.8%,较24年3月累计减少38万头,预计590万头左右达到供需平衡,原奶价格将触底回升 [3][11] - 25年上半年行业产能将继续去化,有望在三季度看到原奶价格拐点 [3][11] 周期反转 - 原奶下行周期对蒙牛毛利率有提振,但正面影响被大包粉减值及牧业联营亏损抵消,受益程度低于中小乳企 [4][12] - 若原奶周期反转,可实现销售价格良性上移、大包粉减值明显减少、联营公司利润增加 [4][12] 盈利能力与股东回报 - 公司24年/2024H1/2024H2经营利润率同比+1.9/+0.6/+3.3pct,OPM超预期,2022 - 2024年OPM分别提升34/40/193基点 [5] - 24年公司将剔除相关减值净影响后的利润作为分红基础,提升分红比例至45%,同比提升5pct,派发期末股息每股普通股人民币0.509元,合计拟派发现金股利约20亿元 [5] - 24年资本开支35.8亿元,同比 - 14%,未来派息率仍存在扩大空间 [5] 盈利预测与投资建议 - 预计公司2025 - 2027年营业收入分别为914.4/958.2/1013.0亿元,同比增长3.1%/4.8%/5.7% [6][13] - 预计2025 - 2027归母净利润为54.1/58.1/64.2亿元,2026 - 2027年同比增长7.3%/10.6% [6][13] - 预计EPS分别为1.38/1.48/1.64元,给予公司2025年20xPE,对应目标价为27.6港元,维持“优于大市”评级 [6][13] 财务报表分析和预测 - 2025 - 2027年营业收入、营业毛利、净利润等指标均呈增长趋势,盈利能力指标如毛利率、净利润率、净资产回报率等也有所提升 [10] - 偿债能力指标方面,资产负债率呈下降趋势,流动比率、速动比率和现金比率呈上升趋势 [10] - 经营效率指标方面,应收账款周转天数和存货周转天数保持稳定,总资产周转率和固定资产周转率略有变化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