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外卖

搜索文档
北京日报社区小板报 | 本周后期“雷暴哮喘”注意防护
北京日报客户端· 2025-09-11 00:12
天气与健康防护 - 北京今日白天阴有轻雾或雾 西部北部有阵雨转多云 最高气温29℃ 夜间多云转阴 西部地区有雷阵雨 最低气温20℃ 能见度较差需注意交通安全[1] - 雷暴天气引发"雷暴哮喘"现象 花粉浓度达最高等级5级已持续15天 建议花粉症或哮喘患者关注天气预报和花粉浓度预报[3] - 北京市启动流感疫苗接种 面向60岁以上京籍老年人 中小学校学生 重点行业一线工作人员及重大活动应急保障人员[5] 城市管理与安全监管 - 北京朝阳区开展电动自行车专项执法 重点整治解限速 更换超标电池及非法拼改装问题 后续将追溯涉事门店并处罚[7] - 北京市全域为无人驾驶航空器管制空域 任何飞行需报备 未经批准即属"黑飞" 近期查处2例违法行为[19] 商业与文旅动态 - 首钢园服贸会开幕首日吸引入园客流10.78万人次[9] - 环球度假区北侧群芳综合交通枢纽拟本月投用 配套酒店含三层户外花园可举办草坪婚礼[11] - 隆福寺文化消费地标9月17日全面开业 二期引入演艺 市集 运动等多元业态 多家首店亮相[15] 新兴服务模式 - "体育外卖"模式通过手机下单提供上门教练服务 受青少年 上班族及银发族欢迎 但存在教练资质核实 场地限制及安全保障等问题[21]
这个暑期,“体育外卖”有点儿火
中国青年报· 2025-08-13 22:30
薛锐(右)在山东曲阜的一个小区内做上门体育教练。受访者供图 这个暑假,"体育外卖"的授课方式正在一些城市兴起:不少青少年上体育培训班不用接送,家长们从手 机上下单,教练带着器材上门,最近的场地可能就在自己家楼下。 扛器材挤地铁送"体育外卖",对于在杭州工作的00后刘晨来说不算什么,做上门教练以来,根据课程需 要,他带过跨栏、障碍桶、弹力带、哑铃等工具。这让他常常惹人注目,在不同小区之间转场总有人来 问联系方式;小区上课现场,也有家长先是在远处观望,再来咨询:"能不能拼团(课)?" 这种新型体育培训模式吸引着一些年轻人投身其中。石家庄一家上门体育机构负责人孙文表示,目前不 到30人的教练团队跑不完全市的上门课程,所以公司还在持续招人,每天近百人通过招聘网站向他求 职,但可能只筛出一两个合适的教练。 他们带着器械上门教体育 刘晨是一名前摔跤运动员,他所在的杭州市临平区是2021年才成立的,离市中心较远,不少双职工父母 自己都很难有空锻炼,更没有时间陪着孩子去其他区的大机构进行体育培训,但孩子的体育锻炼却"拖 不得"——肥胖、体能差、视力弱问题困扰着不少家长,"有的孩子下楼去买个东西,可能回来都会气喘 吁吁"。灵活 ...
“跑楼小孩”貌似小赢实则多输
北京商报· 2025-08-04 15:57
行业现象分析 - 深圳华强北等地出现未成年人以"跑楼小孩"身份承接外卖配送的"最后垂直百米"任务 每单收费1—2元 这些孩子多为10—14岁的暑期放假学生 [1] - 未成年人成为外卖员的"平替" 主要因其熟悉楼宇地形且收费低廉 能帮助外卖员规避因写字楼复杂地形导致的超时风险 [1] - 该现象表面形成多方"小赢"局面:家长认为孩子既能锻炼身体又能体会赚钱不易 孩子通过劳动获得零用钱 外卖员提升送餐效率 [1] 运营模式特点 - "跑楼小孩"模式在外卖服务链条中属于新增环节 缺乏商业协议和法律规范 形成服务责任真空 [2] - 配送过程中涉及未成年人从外卖员手中抢单以及彼此竞争 给未成年人带来身心压力 [1] - 该模式突破了传统外卖服务中平台-商户-骑手的责任链条 导致消费者权益保护出现漏洞 [2] 法律合规问题 - 该活动涉嫌违反未成年人保护法 因涉及交通风险和陌生人接触等安全隐患 [2] - 缺乏明确的安全责任主体 一旦发生意外事故 责任归属模糊 [2] - 服务过程中可能出现错送、晚送、餐品损坏等问题 但缺乏有效的追责机制 [2] 社会影响评估 - 现象引发社会对未成年人实践安全性的高度关注 核心争议在于被低估的安全风险 [3] - 虽然锻炼孩子社会适应能力等初衷良好 但实际运营中存在权责边界模糊和监管盲区 [3] - 涉及未成年人的商业活动需要优先确保合法性、安全性和规范性 [3]
【西街观察】“跑楼小孩”,貌似“小赢”实则“多输”
北京商报· 2025-08-04 14:30
核心现象描述 - 深圳华强北等地出现未成年人以"跑楼小孩"身份承接外卖配送"最后一百米"任务 每单收费1-2元人民币[1] - 参与者多为10-14岁暑期放假学生 因熟悉楼宇地形且收费低廉成为外卖员的替代选择[1] - 该模式通过节省配送时间提升送餐效率 同时让孩子通过劳动获得报酬[1] 运营模式分析 - 孩子从外卖员手中承接订单 在写字楼复杂环境中完成末端配送[1] - 配送过程中存在抢单和竞争行为 给未成年人带来身心压力[1] - 家长多在附近做生意 认可这种既能锻炼身体又能体会赚钱不易的暑期实践方式[1] 法律合规性问题 - 涉嫌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中不得组织未成年人进行可能危及人身安全活动的规定[2] - 代送服务涉及交通风险和陌生人接触等安全隐患[2] - 缺乏商业协议和法律规范 造成权责边界模糊和监管盲区[2][3] 消费者权益影响 - 外卖服务链条中插入新环节可能导致错送、晚送或餐品损坏等问题[2] - 原有平台、商户、骑手责任体系被打破 消费者权益保护出现真空[2] - 配送质量问题追责机制缺失 服务标准无法保障[2] 社会争议焦点 - 安全风险被低估 包括道路交通、楼宇穿梭等潜在危险[2][3] - 虽有益于锻炼社会适应能力和劳动价值体会 但合法性与安全性应优先考虑[3] - 需平衡实践教育目的与未成年人保护要求[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