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街观察】“跑楼小孩”,貌似“小赢”实则“多输”
北京商报·2025-08-04 14:30
核心现象描述 - 深圳华强北等地出现未成年人以"跑楼小孩"身份承接外卖配送"最后一百米"任务 每单收费1-2元人民币[1] - 参与者多为10-14岁暑期放假学生 因熟悉楼宇地形且收费低廉成为外卖员的替代选择[1] - 该模式通过节省配送时间提升送餐效率 同时让孩子通过劳动获得报酬[1] 运营模式分析 - 孩子从外卖员手中承接订单 在写字楼复杂环境中完成末端配送[1] - 配送过程中存在抢单和竞争行为 给未成年人带来身心压力[1] - 家长多在附近做生意 认可这种既能锻炼身体又能体会赚钱不易的暑期实践方式[1] 法律合规性问题 - 涉嫌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中不得组织未成年人进行可能危及人身安全活动的规定[2] - 代送服务涉及交通风险和陌生人接触等安全隐患[2] - 缺乏商业协议和法律规范 造成权责边界模糊和监管盲区[2][3] 消费者权益影响 - 外卖服务链条中插入新环节可能导致错送、晚送或餐品损坏等问题[2] - 原有平台、商户、骑手责任体系被打破 消费者权益保护出现真空[2] - 配送质量问题追责机制缺失 服务标准无法保障[2] 社会争议焦点 - 安全风险被低估 包括道路交通、楼宇穿梭等潜在危险[2][3] - 虽有益于锻炼社会适应能力和劳动价值体会 但合法性与安全性应优先考虑[3] - 需平衡实践教育目的与未成年人保护要求[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