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体医融合
icon
搜索文档
北京小汤山医院联合多家单位发布运动干预指导手册
新京报· 2025-09-23 09:15
北京小汤山医院党委书记张金霞介绍,作为首都卫生健康系统医艺融合试点单位,北京小汤山医院探索 体医融合、医艺融合的实践途径,依托医院独特优势,目前已建立一整套集温泉水疗、森林康养、中医 养护、药膳食疗、运动干预、物理治疗、艺术疗愈等于一体的全要素自然疗法体系。 活动期间发布的运动干预指导手册由北京小汤山医院联合多家单位,集临床医学、康复医学、运动科 学、营养学等多学科专家之力编撰而成。手册介绍了运动处方的基本知识和冠心病、高血压、糖尿病、 超重肥胖等慢性病的运动干预方法,列举了匹克球运动、北欧越野行走、水中运动等特色运动项目对健 康的促进作用,提供了运动损伤的防治方法。该手册的发布旨在帮助公众通过科学运动实现健康目标, 为医务工作者提供指导科学运动的实用工具。 新京报讯(记者张秀兰)9月23日,记者从北京小汤山医院了解到,在近日举办的"体医融合.健康同行"主 题学术活动期间,由医院联合多家单位编写的运动干预指导手册发布,旨在帮助公众通过科学运动实现 健康目标。 北京市卫生健康委健康促进处处长汤伟民表示,"体医融合"作为从"以治病为中心"向"以健康为中心"转 变过程中一项创新性举措,正逐步成为慢性病防控、健康促进 ...
运动健康风险评估专委会揭牌成立
人民日报· 2025-09-18 20:47
行业动态 - 北京健康文化促进会运动健康风险评估专业委员会成立 来自体育和医疗领域的专家学者及相关部门负责人参与 [1] - 专业委员会致力于构建科学系统的运动风险评估与健康促进体系 推动从被动医疗向主动健康转变 [1] - 已推出运动风险检测评估服务 涵盖五大维度45项指标的精准评估体系 包括运动功能与疼痛评估、动态心肺功能与血流动力学综合监测 [1] 发展计划 - 将持续推广运动风险防控知识科普 实施全民运动风险筛查与干预 [1] - 辅助优化群众性赛事安全监管 降低运动损伤发生率 [1] - 构建医院—社区—企业—场馆体医融合服务网络 实现风险保障全覆盖 [1]
以体育为引擎 激活文旅消费新动能
齐鲁晚报网· 2025-09-16 07:29
"体育+"融合模式催生文旅消费新业态。意见倡导"深化行业融合发展",推动体育与旅游、文化、健 康、科技等产业复合经营。这种融合不是简单的业态叠加,而是深层次的价值重构与创新。例如,"体 医融合"催生的运动健康中心、康养旅游目的地;"体旅融合"打造的沉浸式体育消费场景、体育主题公 园;"体育+科技"孕育的智能化、定制化体验项目等。这些新业态打破了传统产业边界,满足了消费者 日益增长的复合型需求,延长了产业链,提升了价值链,使得体育成为串联文旅消费各环节的核心纽 带,极大地增强了消费的韧性和吸引力。 此次《意见》的出台,意味着体育被赋予了激活文旅大消费的新使命。通过赛事引流、场景创新、业态 融合三大路径,有效地将体育的"活力"转化为消费的"动力"。未来随着各项政策的细化落地,一个以体 育为引擎,文旅为舞台,消费为内核的发展新格局将加速形成。这不仅将壮大体育产业本身,更将为构 建新发展格局、推动经济持续回升向好提供坚实支撑。 户外运动与低空经济拓展文旅消费新空间。意见着重部署"发展户外运动产业",推动建设高质量户外运 动目的地,推出一批精品线路,并促进低空体育消费。这极大地拓展了文旅消费的物理边界和业态内 涵。以自 ...
我运动 我快乐 我精彩(新时代画卷)
人民日报· 2025-08-07 22:40
核心观点 - 中国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数比例从28.2%攀升至37.2% 增幅达9个百分点 反映全民健身事业快速发展 [17] 群众赛事活动 - 苏州工业园区"苏超"足球赛吸引60396名观众 创中国业余足球赛事上座纪录 [4][19] - 群众赛事呈现地域特色与情感纽带 包括海南"村排"、浙江"浙BA"、龙舟竞渡及草原那达慕等活动 [21] - 广东佛山通过龙舟赛带动龙舟制造和水上表演产业链延伸 [21] - 贵州榕江"村超"赛事重启后展现文体旅商融合发展动能 [21] 公共服务体系 - 2024年国家补助3050个公共体育场馆推动免费或低收费开放 [22] - 2024年中国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3.0平方米 "15分钟健身圈"基础设施完善 [22] - 开展超1.3万场全民健身志愿服务活动 累计约371万名社会体育指导员提供专业指导 [22] 健身健康融合 - 第六次国民体质监测新增健康指标并推广个性化运动处方 [24] - 2024年中国人均预期寿命达79岁 居民健康素养水平达31.87% [24] - 推进学校体育强化、运动设施无障碍改造及残健融合赛事实现全龄友好 [24]
怎么看9个百分点的攀升
人民日报· 2025-08-07 22:40
群众体育参与度提升 - 中国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数比例从28.2%攀升至37.2% 实现9个百分点增长[1] 群众赛事发展 - 业余足球赛事"苏超"创60396人上座纪录刷新国内业余赛事记录[3] - 群众赛事呈现地域特色与情感纽带特征 包括海南村排 浙BA 龙舟竞渡及草原那达慕等活动[4][5] - 佛山通过龙舟赛带动龙舟制造和水上表演产业链延伸[5] - 贵州榕江"村超"重启展现文体旅商融合发展动能[5] 体育基础设施完善 - 2024年国家补助3050个公共体育场馆推进免费或低收费开放[6] - 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3.0平方米 形成"15分钟健身圈"布局[6] - 开展超1.3万场全民健身志愿服务活动[6] - 累计约371万名社会体育指导员提供专业指导[6] 健康融合发展 - 第六次国民体质监测新增健康指标并推广个性化运动处方[7] - 2024年人均预期寿命达79岁 居民健康素养水平达31.87%[7] - 推进学校体育 无障碍设施改造及残健融合赛事等多维度措施[7]
体育产业人才缺口催生就业新蓝海
中国青年报· 2025-06-13 11:49
体育装备研发与校企合作 - 安踏与北体大联合研发的举重鞋助力中国举重队在巴黎奥运会斩获五金,采用碳板位置、后跟高度等参数微调技术,最优方案需进行上百种排列组合测试[1] - 北体-安踏运动科技研发中心成立3年,每年百余位学生参与研究,十余名毕业生入职安踏,其中博士进入企业博士后工作站攻关大众跑鞋技术[3] - 校企合作模式中,学校负责动作技术分析和参数验证,企业聚焦工艺实现和市场洞察,直接对接奥运备战或市场需求[2] 体育人才培养与就业趋势 - 北体大推动"以体为本"教育改革,运动人体科学专业毕业生从高校/科研院所流向安踏、荣耀、小米等企业,复合型人才需求激增[2] - 康复物理治疗专业首届毕业生47名,实习采用"9个月连续实习"模式,学生参与全周期康复流程,部分进入医院或深造[5] - 体育产业新增就业方向包括运动装备研发、体育大数据分析、电竞等,灵活就业和自主创业比例提升[6] 体育科研产业化应用 - 北体大中国运动与健康研究院通过生物力学测试设备推动健康场景创新,如"运动与睡眠研究"支撑床垫设计,"防摔倒研究"服务老年人[3] - 康复物理治疗专业培养体医融合人才,目标填补老年康复和院内急性期康复领域缺口,加强与国际接轨[4] - 运动康复领域面临职业认证不完善挑战,"运动康复师"未列入国家职业分类大典,影响就业岗位释放[6] 政策与市场需求驱动 - "健康中国"战略和体育产业发展双引擎下,运动康复人才缺口显著,医院主动招聘人才加强慢病康复、产后康复等领域[6] - 体育装备市场爆发式增长,企业对既懂运动科学又具产品思维的复合型人才需求激增[2] - 体育产业细分催生社区运动健康中心、康养社区、体育自媒体等新业态,就业场景多元化[6]
上海杨浦创新探索健康保障新模式:打造健康商业保险新产品
新华财经· 2025-06-10 11:02
健康保障新模式 - 上海杨浦建设"全国防控重大慢病创新融合试点高质量健康管理区域" 推出创新健康商业保险产品"沪动保" 构建"科学运动+风险兜底+健康激励"保障体系 [1] - "沪动保"针对参加"三高共管"项目的居民 是一款普惠型健康保险 覆盖高血压 高血脂 高血糖人群 [1] - 杨浦区推动1个区域医疗中心 联动2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覆盖3家以上定点零售药店 构建健康管理联合体 [1] 多方合作与临床研究 - 汇聚钮曼医疗 上海健康医学院 杨浦区中心医院 市东医院 上海市第一康复医院 开展针对"五高"人群的运动干预临床研究 [1] - 通过"政 校 企 医"四方力量联手 为慢性病防控提供循证依据和社区运动干预方案 [1] 数字化健康管理 - 基于千万级海量运动健康数据 构建覆盖"筛-诊-治-管"全流程的数字化智能管理闭环 开发运动处方大模型 [2] - 利用AI智能筛选干预对象 协同社区运动健康师开具个性化运动处方 结合物联网与AI动作识别技术实现全周期动态监测 [2] 项目扩展与专家支持 - 杨浦区社区运动健康师项目已覆盖健康医保 体育健康 医疗健康 运动科技等领域 [2] - 成立"杨浦区社区运动健康师试点工作专班"专家顾问库 汇聚医疗健康与运动健康领域综合力量 [2]
儿童青少年时期体重管理应该注意哪些事项?专家建议
人民网· 2025-05-20 09:20
儿童青少年肥胖判断标准 - 成人肥胖判断采用固定BMI值 BMI≥24为超重 BMI≥28为肥胖 [1] - 儿童肥胖判断依据年龄性别BMI百分位 85-95百分位为超重 >95百分位为肥胖 [1] - 儿童肥胖多为营养性肥胖 伴随高脂血症 高尿酸血症 脂肪肝 高血压 糖尿病等并发症 [1] 儿童肥胖管理措施 - 生活方式改善核心为"管住嘴 迈开腿" 需均衡饮食而非单纯节食 [2] - 饮食建议摄入优质蛋白(鱼虾) 新鲜蔬菜 适量瓜果坚果奶制品 减少油脂及含糖饮料 [2] - 3-5岁学龄前儿童需大量户外活动 6-17岁需每日≥60分钟中高强度体育活动 [2] - 体医融合模式中体育机构提供运动指导 医疗机构进行医学监测 制定个体化方案 [2]
北京今年将举办200项(次)马拉松、乒乓球赛等群众赛事
新京报· 2025-04-28 08:27
全民健身赛事活动规划 - 北京市今年计划举办马拉松、乒乓球公开赛、社区杯足球赛等群众广泛参与的赛事活动200项(次)[1] - 针对职工、农民、青少年、中老年等不同受众以及民族、社区、健身俱乐部等不同群体开展全民健身赛事活动[1] - 重点推广三大球、群众冰雪活动和新兴时尚体育项目[1] 全民健身硬件设施建设 - 2025年将持续增加全民健身场地设施供给,改扩建4个体育公园[1] - 新建或更新60处足球、篮球等群众身边的运动场地[1] - 推进"国球进公园""国球进社区"活动[1] 国民体质监测与体重管理 - 今年将组织开展北京市第六次国民体质监测,体重、身体成分检测是必测项目[1] - 体育局将指导各区为市民提供体重及体重指数的解读[1] 体医融合合作框架 - 市体育局联合市卫生健康委计划签订体医融合合作框架协议[2] - 探索将运动干预纳入社区健康管理,为超重、肥胖人群提供"运动+医疗"综合服务[2] - 计划打造2个以上体医融合试点单位,设立"运动健康门诊"[2] 运动处方与专业培训 - 由医生开具运动处方,体育部门提供专业健身指导(如适宜运动类型、强度、频率)[2] - 对慢性病肥胖患者,结合药物、饮食和运动制定个性化干预方案[2] - 计划培训450名医护人员,进一步完善体医融合专业骨干队伍[2] - 全年培训800名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中增设体重管理专项课程[2]
丽之健:“体医融合”护航“科学锻炼”
搜狐网· 2025-04-23 03:38
文章核心观点 丽之健体育用品有限公司举办“体医融合·科学锻炼”启动会,探索“体医融合”新模式,从单一体育用品制造商向全康服务商转型,为健康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可复制样本 [1][3][10] 会议信息 - 4月19日丽之健体育用品有限公司在郑州国际会展中心举办“体医融合·科学锻炼”启动会,胡振民、马文普等领导嘉宾及全国5000余名加盟商代表参加 [1] 公司理念与模式 - 吕万亮总经理阐释“体医结合”创新理念,公司将以智能运动设备为载体,联合医疗机构研发个性化运动处方,打造“数据监测—科学干预—健康管理”闭环体系,推动全民从“被动治疗”向“主动预防”转型 [4] 领导评价与期望 - 马文普高度评价丽之健12年发展成果,认为“体医融合”模式打通产业壁垒,构建“大健康”生态链,期待企业在社区健康驿站、智慧养老等领域持续发力 [6] - 马文普强调企业应坚定“自信、坚强、发展”信念,以技术创新突破行业壁垒,勇担健康产业升级重任 [7] 领导关怀与企业转型 - 胡振民赠予“体医融合 科学锻炼”八字墨宝,勉励丽之健深化体医协同创新,助力健康中国建设 [10] - 丽之健通过“体医融合”创新模式,正加速从单一体育用品制造商向全康服务商转型,为健康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可复制样本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