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优质睡眠
icon
搜索文档
失眠星人救星来了,“精准调节”助力解锁优质睡眠
新京报· 2025-09-23 12:54
受老龄化、不良生活习惯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中国失眠人数呈现不断增长的趋势。睡眠健康是健康中国 战略的主要行动指标之一。9月21日,在北京举行的"见证优质睡眠的力量"2025年中国睡眠医学发展论 坛上,多位院士、学科领军者与国际学者齐聚一堂,发布多项失眠治疗的新数据、新方法、新举措,旨 在促进国民睡眠健康,共筑健康中国新格局。 失眠易醒,何以解忧? 根据中国睡眠研究会《2025年中国睡眠健康调查报告》,中国18岁及以上人群睡眠困扰率为48.5%,主 要症状表现为入睡困难、夜间易醒、早醒等。"失眠和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癌症都密切相关,长 期失眠也会增加痴呆的风险。65岁以上老年人应睡够5-6小时,成年人则要睡够7-8小时。"中国科学院 院士陆林教授表示。 一类名为"双食欲素受体拮抗剂(DORA)"的药物,获得了指南的一线推荐(高级证据)。早在1998 年,斯坦福大学教授伊曼纽尔·米格诺特就在昏睡症的研究中发现,由下丘脑分泌的食欲素对人类睡眠/ 觉醒有极为关键的调控作用,这一发现让米格诺特获得了2023年"科学突破奖"。 通俗来说,大脑中的食欲素系统是掌管觉醒的关键"开关":正常情况下,食欲素水平在白天升高维持清 ...
探索睡眠新实践 中国睡眠医学发展论坛举办
人民网· 2025-09-23 02:51
9月21日,由中国睡眠研究会主办的"见证优质睡眠的力量"2025年中国睡眠医学发展论坛在北京举办。多位院士、学科带头人与国际学者齐聚一堂,一 系列失眠治疗的新数据、新方法、新举措发布,旨在促进国民睡眠健康,助力健康中国新格局。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医疗技术的进步,人们对"优质睡眠"的理解正不断深化:它不仅关乎夜间休息的质量,更直接影响白天的精神状态、工作效率和 生活体验;失眠治疗目标已从单纯追求"睡得着",转向"睡得好+白天精神好"。"我们一直在为患者寻找同时改善夜间睡眠和日间功能、又兼顾疗效与安全性 的抗失眠药物。"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薛蓉说。 "1998年,食欲素系统被发现,助力了神经科学、睡眠科学的巨大进展,这可能是近30年来十分重要的发现之一。"中国睡眠研究会理事长、复旦大学特 聘教授黄志力在主题报告中系统回顾了食欲素系统自发现以来对睡眠科学的推动作用。他提出"失眠的本质是觉醒过度"的观点,认为双食欲素受体拮抗剂通 过抑制过度觉醒,能够恢复自然睡眠—觉醒节律,帮助实现"白天有说有笑,晚上睡个好觉"的健康目标。 2025年,国家卫健委将每个地市至少有一家医院提供"睡眠门诊服务"列入全系统为民服务八件实事之 ...
三人行必有“失(眠)”?专家呼吁关注和重视睡眠问题
环球网· 2025-09-22 10:04
睡眠问题现状与影响 - 我国有失眠症状人群占比30%-48% 每周出现≥3次失眠症状的患病率为16%-21% 伴有明显日间功能损害的失眠症患病率为9%-15% [2] - 睡眠障碍呈现年轻化趋势 约68%焦虑症和45%阿尔茨海默病首诊原因为睡眠障碍 [2] - 人类约26年时间在睡眠中度过(按我国平均寿命计算) 现代生活方式导致"该睡不想睡、想睡睡不着"问题突出 [1] 失眠诊断标准 - 入睡困难标准为卧床超过30分钟无法入睡 夜间觉醒≥2次且难以再入睡 早醒30分钟以上 [2][3] - 伴随白天嗜睡 记忆功能下降 焦虑抑郁及情绪易怒等症状 [2][3] - 症状每周出现≥3次且持续3个月以上需前往睡眠门诊 精神心理科或神经科就诊 [3] 失眠治疗进展 - 双食欲素受体拮抗剂(如达利雷生)疗效确切且安全性良好 能改善患者日间功能 [4] - 国际提倡"按需服药"概念 新型药物为持续用药提供解决方案 [4] - 失眠药物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类似高血压等慢性病管理方式 [4] 优质睡眠标准 - 成人推荐6-8小时睡眠时长 过长睡眠会增加老年人心血管疾病和糖尿病风险 [5] - 睡眠效率要求避免非睡眠时间卧床 保持睡眠与床的强关联性 [5] - 建议晚9点-11点入睡 保持规律作息(包括周末) 白天户外活动并控制兴奋物质摄入 [5] - 需维持白天足够觉醒度 控制打盹频次以保证夜间睡眠质量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