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仿制药转创新药
icon
搜索文档
孙飘扬复出五年辟创新药出海新路 恒瑞医药市值重回4000亿净利创新高
长江商报· 2025-08-03 23:32
公司战略调整 - 2021年孙飘扬复出后决定战略大调整 砍掉60%仿制药研发项目 将资源全部投向创新药[13][14] - 调整研发方向 避开PD-1等红海领域 押注ADC和PROTAC等前沿技术[15] - 公司运营模式由营销驱动转向研发驱动 推行总部-区域-项目组三级管理模式[16][19] 组织架构与人员调整 - 撤销13个省级办事处 将28个职能部门精简为研发 生产 商业化 国际四大中心[16] - 销售人员从2020年底1.71万人减少至2024年底8910人 降幅48.01%[17] - 研发技术人员从2020年底4721人增长至2024年底5598人 占比从16.33%上升至27.66%[17] 研发投入与成果 - 2024年研发投入82.28亿元 占营业收入比重29.40% 远超行业平均值15%[17] - 2024年创新药销售收入138.92亿元 同比增长30.60%[26] - 推出项目跟投制 研发负责人可个人投资所在项目 成功上市后享受利润分成[21] 财务表现 - 2024年营业收入279.85亿元 归母净利润63.37亿元 同比分别增长22.63%和47.28%[24] - 2025年一季度营业收入72.06亿元 归母净利润18.74亿元 同比分别增长20.14%和36.90%[24] - 公司市值重新回到4000亿元阵营[5] 国际化合作与出海 - 2024年5月将GLP-1产品组合许可给美国Hercules公司 潜在交易价值超60亿美元[27] - 2025年3月与默沙东就Lp(a)口服小分子项目达成协议 交易总对价19.7亿美元[27] - 2025年7月与GSK达成协议 潜在价值120亿美元 刷新创新药出海纪录[3][27] 历史发展轨迹 - 公司起步于仿制药 2020年营业收入277.35亿元 归母净利润63.28亿元 20年分别增长约56倍和96倍[8][11] - 2021年出现上市以来首次业绩下滑 营业收入259.06亿元 同比下降6.59%[23] - 2022年营业收入212.75亿元 同比下降17.87% 进入至暗时刻[23][24]
转战港股上市就大涨的恒瑞,又要开始腾飞?
搜狐财经· 2025-06-09 08:34
公司历史与市场地位 - 恒瑞医药被称为A股医药"一哥",2021年市值超过6000亿元人民币 [2] - 新冠疫情3年期间公司股价最高涨幅达38% [2] - 公司主营抗肿瘤和麻醉剂,与新冠治疗关联度较低,未出现爆破式增长 [4] 财务表现分析 - 2022年收入212.75亿元人民币,2023年增长至228.20亿元人民币,2024年进一步增长至279.85亿元人民币 [6] - 毛利率从2022年83.6%提升至2024年86.2% [6] - 2021年受集采影响利润同比下滑28.41% [4] - 2024年税前利润达71.70亿元人民币,占比25.6%,较2022年39.68亿元人民币显著提升 [6] - 研发开支从2022年48.87亿元人民币增至2024年65.83亿元人民币,占比保持在23%左右 [6] 业务板块构成 - 肿瘤业务始终是核心板块,2024年收入145.87亿元人民币,占比52.1% [10] - 代谢和心血管疾病业务增长显著,从2022年9.75亿元人民币增至2024年17.48亿元人民币,占比从4.6%提升至6.2% [10] - 其他业务类别(可能包括创新药)增长迅猛,从2022年16.47亿元人民币增至2024年38.35亿元人民币,占比从7.7%提升至13.7% [10] 战略转型与国际化 - 公司从仿制药转向创新药战略,创新管线进入收获期 [4] - 在欧美地区启动超20项海外临床试验,产品在40多国商业化 [9] - 2024年5月23日港股上市首日股价涨幅25.20% [7] - 通过港股上市获得国际资金支持,加速国际化战略 [9][12] - 未来3-5年计划有2-3款全球重磅药物上市,目标成为"中国版罗氏" [5] 市场表现与行业定位 - 港股上市后股价上涨超过30%,接近历史最高涨幅38% [11] - 在生物医药个股中有13只港股涨幅超过100%,最高达498% [11] - 公司被视为"医药茅台",以稳定输出和巨大估值获得市场认可 [4] - 需要突破"高投入低增长"困境,加速管线进展和全球化布局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