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股抵债

搜索文档
王健林突发,万达超200亿元交易落地
搜狐财经· 2025-08-28 03:28
资本运作与债务化解 - 大连万达集团通过成立总出资额224.29亿元的私募基金"苏州宽遇股权投资基金合伙企业"化解债务危机 参与方包括太盟 腾讯 京东等13家企业 [1] - 腾讯通过两家子公司累计向宽遇私募出资99.59亿元 持股比例达44.4% 其中深圳市小薯商业管理有限公司出资88.53亿元持股39.47% 腾讯科技(上海)有限公司出资11.07亿元持股4.93% [3] - 万达分别与腾讯 京东成立合资企业 其中深圳智薯投资合伙企业规模160.76亿元 万达商管持股55% 腾讯持股45% 北京泓睿潘达管理咨询合伙企业出资额80.53亿元 万达商管持股54.97% 京东持股45% [6][7] 战略合作与资产重组 - 合作模式被分析人士视为"以股抵债" 可能通过将万达广场资产注入合资公司抵偿腾讯和京东此前投资的利息 有助于万达保留经营性现金流 [7] - 腾讯自2018年起多次投资万达 包括100亿元参与万达商业H股退市收购14%股份 以及20亿元入股万达电影成为第二大股东 [3] - 2023年7月腾讯通过控股的上海儒意以22.62亿元收购北京万达投资49%股权 延续对万达系资产的投资布局 [5] 资产处置与转型方向 - 近两年已出售多个万达广场 新华保险 阳光保险 大家人寿等险资成为主要收购方 [8] - 资本运作同时王健林现身新疆考察文旅项目 引发市场对万达可能转向文旅产业布局的关注 [7] - 引入战略投资者有助于优化资产结构 推动公司向轻资产运营模式转型 平息债权人诉求 [7]
48座万达广场收购案落地?或“以股抵债”
凤凰网· 2025-08-28 00:14
交易概览 - 腾讯 京东 万达等13位合伙人共同出资成立苏州宽遇股权投资基金 出资额224.29亿元[1] - 万达与腾讯在深圳成立合伙企业 出资额160.76亿元[1] - 万达与京东在北京成立合伙企业 出资额80.53亿元[1] - 三家企业合计出资金额达465亿元 与三个月前500亿元收购计划高度吻合[1] 交易结构 - 苏州宽遇基金中腾讯系两家关联公司合计持股约44.04% 京东间接持股22.2% 其余包括阳光人寿 太盟和万达等机构[3] - 深圳智薯投资合伙企业中大连万达商管间接持股约55% 腾讯间接持股约45%[9] - 北京泓睿潘达管理咨询合伙企业中大连万达商管间接持股约54.97% 京东间接持股约45%[9] - 腾讯和京东通过旗下香港公司持股 实际控制权掌握在两家互联网巨头手中[9] 历史背景 - 2018年腾讯控股投资100亿元持股4.12% 京东投资50亿元持股2.06%参与万达商业港股私有化[4] - 腾讯与京东在苏州宽遇中的出资额与2018年投资规模相近 腾讯约100亿元 京东约50亿元[4] - 融创于2024年1月要求万达支付95亿元股份回购款 苏宁于2024年10月要求支付50.41亿元股份回购款[5] - 万达选择出售48个重资产万达广场或是为偿还融创与苏宁近150亿元债务[7] 战略意义 - 该交易被视为对2018年万达商管Pre-IPO投资退出机制的重构[4] - 腾讯和京东继续参与并购基金可锁定未来上市升值空间 同时帮助万达完成资产变现[8] - 万达能够避免直接支付大量现金 保留经营性现金流 腾讯和京东则获得优质资产股权[9] - 合作能帮助万达平息债权人诉求 优化资产构成 推动向轻资产运营模式转型[11] 资产标的 - 48家目标公司对应北京 广州 成都 杭州 南京 武汉等多个一二线城市的万达广场重资产项目[4] - 交易可能通过将万达广场资产注入合资公司的方式抵偿京东和腾讯此前投资的利息[9] 架构设计 - 腾讯 京东境外主体多为香港SPV 可直接结汇入境缩短审批流程[10] - 香港SPV未来通过QFLP或QDII等通道退出可享受5%预提所得税及避免双重征税[10] - 如项目在境外上市可直接在离岸市场减持[10]
腾讯、京东与万达成立合伙企业,王健林500亿交易落地?
财联社· 2025-08-27 02:47
资本合作概况 - 腾讯、京东与万达等13位合伙人共同出资224.29亿元成立苏州宽遇股权投资基金 专注于股权投资和资产管理活动 [1] - 万达与腾讯在深圳成立出资额160.76亿元的合伙企业 万达与京东在北京成立出资额80.53亿元的合伙企业 [2] - 三家企业合计出资465亿元 与三个月前太盟、腾讯、京东等拟以约500亿元收购万达48家公司股权的交易金额和股东名单高度吻合 标志交易资金端实质性落地 [2] 股权结构与历史背景 - 苏州宽遇基金中腾讯系关联公司合计持股44.04% 京东间接持股22.2% 其余出资方包括阳光人寿、太盟和万达等机构 [4] - 腾讯与京东出资规模与2018年参与万达商业港股私有化时相近 腾讯出资100亿元持股4.12% 京东出资50亿元持股2.06% [6] - 当前合作被视为对2018年万达商管Pre-IPO投资退出机制的重构 以锁定未来上市升值空间并帮助万达完成资产变现 [6][11] 资产处置与债务化解 - 太盟、腾讯、京东等机构拟收购万达商管旗下48家公司全部股权 对应北京、广州、成都等多地万达广场重资产项目 [6] - 出售48个重资产万达广场或为偿还融创95亿元股份回购款和苏宁50.41亿元股份回购款 合计近150亿元债务 [8][10] - 合资企业架构可能通过注入万达广场资产抵偿腾讯和京东此前投资的利息 避免直接支付现金并保留经营性现金流 [13] 战略转型与架构设计 - 合作帮助万达平息债权人诉求 优化资产构成 推动公司向轻资产运营模式转型 [16] - 腾讯与京东通过香港SPV持股 可缩短外汇审批流程 享受5%预提所得税及避免双重征税 便利未来境外市场退出 [15] - 万达在出售商业资产同时考察新疆文旅项目 引发市场对业务转向文旅产业的关注 [16]
腾讯、京东与万达联手成立合资公司,或“以股抵债”
凤凰网· 2025-08-27 02:33
资本合作与交易结构 - 苏州宽遇股权投资基金合伙企业成立,出资额224.29亿元,由腾讯、京东、万达等13位合伙人共同出资,经营范围为股权投资、投资管理、资产管理 [1] - 万达与腾讯在深圳成立合伙企业,出资额160.76亿元,万达与京东在北京成立另一家合伙企业,出资额80.53亿元,三家企业出资金额合计465亿元 [1] - 三笔合作与三个月前太盟、腾讯、京东等组成私募基金拟以约500亿元收购万达48家公司股权的交易金额、股东名单高度吻合,可视为交易在资金端的实际性落地 [1] - 苏州宽遇基金中腾讯系两家关联公司合计持股约44.04%,京东间接持股22.2%,其余出资方包括阳光人寿、太盟和万达等机构 [3] - 万达与腾讯成立的深圳智薯投资合伙企业中大连万达商管间接持股比例约55%,腾讯间接持股约45% [8] - 万达与京东成立的北京泓睿潘达管理咨询合伙企业中大连万达商管间接持股比例约54.97%,京东间接持股约45% [8] - 两家合资公司虽由万达持股55%,但实际控制权掌握在腾讯和京东手中,且后者均通过旗下香港公司进行持股 [8] 历史投资与退出机制 - 腾讯与京东在苏州宽遇中的出资额与其2018年参与万达商业港股私有化时的投资规模相近,腾讯出资约100亿元,京东出资约50亿元 [4] - 2018年1月29日腾讯控股、苏宁、融创、京东与大连万达集团签署战略投资协议,以340亿元入股万达商业,收购大连万达商管在香港退市时引入的投资人持有的约14%股份,其中腾讯控股投资100亿元持股比例4.12%,京东投资50亿元持股比例2.06% [4] - 融创、苏宁分别于2024年1月以及2024年10月向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提起对万达集团的仲裁,融创要求万达支付95亿元股份回购款,苏宁要求万达支付50.41亿元股份回购款 [5] - 相关股权冻结直接阻碍万达600亿元股权重组,造成近几年来国内最大的外商投资迟迟无法落地 [5] - 腾讯、京东在万达商管Pre-IPO轮投入的资金仍未退出,继续参与并购基金可锁定未来上市升值空间,同时帮助万达完成资产变现 [7] 交易背景与战略意义 - 投资被视为五月份500亿元收购计划的落地,太盟投资集团联合腾讯、京东、阳光人寿等机构设立的合营企业拟收购大连万达商管旗下48家公司的全部股权,48家目标公司分别对应多个一二线城市的万达广场重资产项目 [4] - 外界普遍将这一安排视作对当初万达商管Pre-IPO投资的退出机制重构 [4] - 电商巨头与商业地产龙头的牵手被视为探索线上线下融合新消费模式的大胆尝试 [5] - 万达选择出售48个重资产万达广场或是为了偿还融创与万达近150亿元的债务 [7] - 合作可能是一种以股抵债化解危机的方式,未来可能通过将万达广场资产注入合资公司的方式抵偿京东和腾讯此前投资的利息 [8] - 操作模式优势在于万达能够避免直接支付大量现金保留经营性现金流,腾讯和京东则获得了优质资产的股权 [8] - 腾讯、京东境外主体多为香港SPV持有美元或离岸人民币,可直接结汇入境缩短审批流程,在税务与退出方面香港SPV未来通过QFLP或QDII等通道退出可享受5%预提所得税及避免双重征税,如项目在境外上市更可直接在离岸市场减持 [9] - 出售核心资产引入战略投资者成为缓解资金压力的关键举措,合作能帮万达平息债权人诉求,还能借助合资结构优化资产构成推动公司向轻资产运营模式转型 [10] - 大量出售商业地产之后万达是否将再度转向文旅产业布局成为新的关注焦点 [10]
消失两年强势回归!孙宏斌清偿680亿巨债,会再出手救王健林吗?
搜狐财经· 2025-08-23 05:39
公司债务重组进展 - 境外债务重组计划获得超过七成债权人签字支持 债务清零后公司将彻底摆脱680亿外债负担 [3] - 公司选择以股抵债方式将所有境外债务转为股权 使债权人成为公司股东 从账面上剔除债务 [5] - 债务重组方案相比破产清算对债权人更有利 破产仅能收回10%成本 而股份转换保留未来股价回升填平亏损的可能性 [5] 公司历史债务危机成因 - 公司因大规模扩张导致负债率一度飙升至89% 半年内豪掷900亿买地 [3] - 房地产行业转冷后公司销售额暴跌77% 现金流断裂导致2022年美元债利息未能兑付 [3] - 680亿外债压力导致公司股票被迫停牌 管理层承受巨大压力 [3] 公司现有资产与业务亮点 - 上海壹号院项目第四次开盘两小时内售罄 今年累计销售额超过170亿元 成为上半年单盘销售冠军 [9] - 2019年公司向清华捐款10亿投资康养中心 并在多地打造产业园项目布局大健康产业 [5] - 男-养护细分市场被认定为百亿级赛道 2023年全球市场规模突破240亿美元 预计2027年达430亿美元 [6] 行业竞争格局变化 - 房地产行业经历急速收缩 多家大型企业陷入债务困境 [1] - 公司成为行业中少数实现债务重组突破的企业 最早爆雷却率先翻身 [1][3] - 昔日交易伙伴万达财富缩水九成 清仓八十多座万达广场后仍负债缠身 [10] 公司发展战略转型 - 从依赖速效刺激转向长期稳健的状态管理 注重减少身体负担感 [8] - 通过优质地产项目展示回暖能力 同时布局第二产业寻求新增长点 [5][9] - 管理层对行业走势保持乐观态度 认为最困难时期已经过去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