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腾讯、京东与万达联手成立合资公司,或“以股抵债”
凤凰网·2025-08-27 02:33

资本合作与交易结构 - 苏州宽遇股权投资基金合伙企业成立,出资额224.29亿元,由腾讯、京东、万达等13位合伙人共同出资,经营范围为股权投资、投资管理、资产管理 [1] - 万达与腾讯在深圳成立合伙企业,出资额160.76亿元,万达与京东在北京成立另一家合伙企业,出资额80.53亿元,三家企业出资金额合计465亿元 [1] - 三笔合作与三个月前太盟、腾讯、京东等组成私募基金拟以约500亿元收购万达48家公司股权的交易金额、股东名单高度吻合,可视为交易在资金端的实际性落地 [1] - 苏州宽遇基金中腾讯系两家关联公司合计持股约44.04%,京东间接持股22.2%,其余出资方包括阳光人寿、太盟和万达等机构 [3] - 万达与腾讯成立的深圳智薯投资合伙企业中大连万达商管间接持股比例约55%,腾讯间接持股约45% [8] - 万达与京东成立的北京泓睿潘达管理咨询合伙企业中大连万达商管间接持股比例约54.97%,京东间接持股约45% [8] - 两家合资公司虽由万达持股55%,但实际控制权掌握在腾讯和京东手中,且后者均通过旗下香港公司进行持股 [8] 历史投资与退出机制 - 腾讯与京东在苏州宽遇中的出资额与其2018年参与万达商业港股私有化时的投资规模相近,腾讯出资约100亿元,京东出资约50亿元 [4] - 2018年1月29日腾讯控股、苏宁、融创、京东与大连万达集团签署战略投资协议,以340亿元入股万达商业,收购大连万达商管在香港退市时引入的投资人持有的约14%股份,其中腾讯控股投资100亿元持股比例4.12%,京东投资50亿元持股比例2.06% [4] - 融创、苏宁分别于2024年1月以及2024年10月向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提起对万达集团的仲裁,融创要求万达支付95亿元股份回购款,苏宁要求万达支付50.41亿元股份回购款 [5] - 相关股权冻结直接阻碍万达600亿元股权重组,造成近几年来国内最大的外商投资迟迟无法落地 [5] - 腾讯、京东在万达商管Pre-IPO轮投入的资金仍未退出,继续参与并购基金可锁定未来上市升值空间,同时帮助万达完成资产变现 [7] 交易背景与战略意义 - 投资被视为五月份500亿元收购计划的落地,太盟投资集团联合腾讯、京东、阳光人寿等机构设立的合营企业拟收购大连万达商管旗下48家公司的全部股权,48家目标公司分别对应多个一二线城市的万达广场重资产项目 [4] - 外界普遍将这一安排视作对当初万达商管Pre-IPO投资的退出机制重构 [4] - 电商巨头与商业地产龙头的牵手被视为探索线上线下融合新消费模式的大胆尝试 [5] - 万达选择出售48个重资产万达广场或是为了偿还融创与万达近150亿元的债务 [7] - 合作可能是一种以股抵债化解危机的方式,未来可能通过将万达广场资产注入合资公司的方式抵偿京东和腾讯此前投资的利息 [8] - 操作模式优势在于万达能够避免直接支付大量现金保留经营性现金流,腾讯和京东则获得了优质资产的股权 [8] - 腾讯、京东境外主体多为香港SPV持有美元或离岸人民币,可直接结汇入境缩短审批流程,在税务与退出方面香港SPV未来通过QFLP或QDII等通道退出可享受5%预提所得税及避免双重征税,如项目在境外上市更可直接在离岸市场减持 [9] - 出售核心资产引入战略投资者成为缓解资金压力的关键举措,合作能帮万达平息债权人诉求,还能借助合资结构优化资产构成推动公司向轻资产运营模式转型 [10] - 大量出售商业地产之后万达是否将再度转向文旅产业布局成为新的关注焦点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