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人工智能通识教育
icon
搜索文档
从试水到普及,AI 通识课全面爆发
36氪· 2025-09-24 00:07
今年以来,AI 在教育中的角色不断引发争论。 开年 DeepSeek 的出世,让「人人可用的 AI」成为社会话题。暑假里,学生用 AI 写作文、解题的现象频频登上热搜:有的孩子用它生成整篇作文,有的 直接拿来当解题工具。家长担心孩子因此丧失学习能力,老师担心课堂秩序被打乱。一个核心问题开始反复被提及:AI 究竟该如何进入学校的课堂? 「人人可用」并不意味着「人人会用」。AI 的普及正在制造新的教育分野:会用的学生,把它当作学习加速器;不会用的学生,只能在焦虑中被甩开。 缺乏规范的使用,更容易让孩子陷入「抄作业式」的捷径,能力并没有真正提升。要想把 AI 从「工具」转化为「素养」,只有学校教育能提供公平的起 点、统一的规范和系统的培养路径。 这个九月,新学期的课程安排里已经出现了这样的尝试。九月开学,AI 相关课程在通识教育中有了更广泛的展开。各地做法不尽相同:有的写进了正式 课程方案,有的作为跨学科探究的载体出现,也有不少学校以讲座、活动周的形式切入。 这意味着,AI 教育已经不再局限于信息技术课堂或少量试点学校,而是逐渐进入通识教育的公共空间。不同地方的推进方式各异,但共同指向一点:AI 不再是课外的「新鲜 ...
央视重点报道杭州人工智能通识教育试点 飞象星球助力学校解决卡点
央广网· 2025-09-15 03:19
去年教育部公布了184个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基地,其中浙江有六所学校,春晖小学正是其中之一,同时该校还是浙江省人工智能助理教育教学改革学 校。目前,春晖小学教育集团旗下的春晖小学、西兴实验小学、科创小学等,一到六年级已全面开展飞象星球人工智能通识课。 今年5月,教育部正式发布了《中小学人工智能通识教育指南(2025版)》,对人工智能技术在中小学教育中的应用提出一系列规范性要求。指南指 出,推进中小学人工智能通识教育,旨在提升学生人工智能素养,是加快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和科技强国的战略路径。指南同时提出,要构建一个教 育新生态及政府统筹,学校主导,家庭协同,产业联动的协同机制。 教育部义务教育信息科技课程标准专家组组长、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熊璋在报道中表示,"人工智能教育其实是一种公平教育的机遇。双师体制把全 国的小朋友放在一个起跑线上,是中国教育强国建设的一个重要的追求。"田冰冰此前在接受浙江日报采访时表示,人工智能通识教育不仅是一门新课程, 更是面向未来的育人方式变革系统工程中的一部分,而"双师课堂可以帮助学校全员开展人工智能教育通识课程"。 9月12日,中央电视台《新闻1+1》栏目深度报道并探讨了"人工 ...
新闻1+1丨人工智能走进中小学 怎么教?怎么学?
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5-09-12 23:51
熊璋:人工智能教育通识教育成为一个基础性的课程的时候,它和传统的课程不一样,一个是为了让我 们的小朋友适应未来的社会发展模式,他要有适应力,他就必须在现在这个阶段开始理解人工智能,懂 人工智能,知道怎么和人工智能打交道。它不是一个传统的学科、一门课程,它其实是跨学科的,是让 学生有对人工智能的综合认知,使用人工智能的能力。从这个角度来讲,他的基础性反映在我们的小朋 友,一要学,二是为未来的发展而学,有可能成为我们小朋友终身学习、终身发展的一种基础能力。 人工智能通识课和语数外等基础课程之间是什么关系? 从今年秋季新学期开始,全国多地新增中小学人工智能通识课,北京183万中小学生新学期实操AI,杭 州中小学全面开展AI通识课,人工智能通识课,要学什么?又该怎么教?家庭协同拓展育人场景,社 会企业深化产教资源融合,究竟如何提升学生人工智能素养?《新闻1+1》本期节目连线北京航空航天 大学教授、教育部义务教育信科课程标准专家组组长熊璋,带来分析解读。 "AI+教育"会给孩子的成长带来什么样的影响? 熊璋:语数外更多是强调专门的学科、知识的掌握;人工智能的通识课更加宏观: 第一它是从育人的角度为未来培养人才。 第二它 ...
呈现智慧教育新生态,服贸会教育服务专题亮相首钢园
新京报· 2025-09-10 22:43
展会概况 - 2025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教育服务专题于9月10日在首钢园启幕 主题为"智启未来 融合创新" [1] - 展会集中展示55家境内外知名机构在教育服务贸易领域的前沿成果与创新实践 [1] - 展期从9月10日至14日 由北京市教委牵头 北京市国际教育交流中心和北京科技教育促进会联合承办 [3] 智慧教育展示 - 编程智能小车 AI墨水屏 教育新地图 虚拟智能体等智慧教育装备集中亮相 [1] - 猿编程首发星瀚智能套装 通过具身智能工具箱中的传感器和控制器 青少年可在家完成编程机器人作品 [2] - 新东方等企业展示编程机器装置 包括能自动完成倒车入库的编程智能小车和运输小球的智能轨道装置 [2] - "京小壮"智慧操场无感识别系统已覆盖北京52所学校 可精准掌握学生跑步里程和配速 实现精准健康管理 [1] 人工智能教育 - 北京市将于2025年秋季学期起正式全面开展人工智能通识教育 [2] - 北京师范大学未来教育高精尖创新中心 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 飞象星球等多家服务商展示人工智能通识教育方案 [2] 双向留学服务 - 新东方积极拓展来华留学业务 提供从咨询 语言指导 申请方案到安置 入学 就业指导的全链条服务 [3] - 北京工商大学 北京青年政治学院 北京联合大学等首都高校展示国际化教育项目 [3] - 展会设立传统文化手作体验区 非遗传承人现场教学漆扇 螺钿 京剧脸谱等传统技艺 [3] 配套活动 - 展会期间将举办教育服务专题开幕式 人工智能赋能教育论坛 双向留学产业合作论坛 [3] - 展会将发布多项主旨报告 [3]
南大“AI试炼场”发布 无缝对接人才培养和教育教学
环球网资讯· 2025-07-07 03:50
人工智能通识教育研讨会 - 会议主题为"人工智能通识教育:创变与守正",聚焦人才培养与科技变革的深度融合路径 [1] - 来自全国高校、企业等领域的200余名专家学者参会 [1] - 南京大学"AI试炼场"平台在会上正式发布 [1] 南京大学"AI试炼场"平台 - 平台定位为AI智能体资源库与应用平台,面向南京大学师生 [1] - 主要功能包括:AI算力、模型、工具与智能体、教学科研AI知识库 [1] - 平台由南京大学联合超星、阿里云共同打造 [1] - 平台特色:丰富的AI智能体矩阵、强大的智能体开发平台、安全可靠的云端算力、深度融入教学科研的AI知识库 [1] - 平台目标:推动AI时代通识教育从重知转向知行合一 [1] 人工智能人才培养理念 - 中国科学院院士吕建提出人才培养应贯通知识、思维、创造、知行、做人五个维度 [2] - 强调需要平衡教育的慢变量和人工智能的快变量 [2] - 南京大学本科生院院长王骏提出需要顶层设计与深耕实践相结合 [2] - 计划建立产学研跨界交流机制,培育人工智能通识教育"最佳实践案例" [2]
教育部发布两条新规 助力AI时代中小学教育
经济观察报· 2025-05-15 07:12
人工智能教育政策发布 - 教育部发布《中小学人工智能通识教育指南(2025年版)》和《中小学生成式人工智能使用指南(2025年版)》,旨在科学规范推进人工智能全学段教育 [2] - 指南以素养培育为核心,构建螺旋式课程体系:小学阶段注重兴趣培养,初中阶段强化技术原理,高中阶段注重创新实践 [2] - 推动人工智能教育从局部试点转向全域覆盖,构建科学完备的人工智能通识教育体系 [2] 人工智能教育内容与目标 - 人工智能通识教育目标包括普及技术原理、应用场景和伦理安全,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核心素养 [3] - 将"伦理安全"作为核心教学内容,引导学生理解技术背后的规则并培养批判性思维 [3] - 各学段差异化应用:小学阶段在教师家长帮助下使用,初中阶段分析生成内容逻辑性,高中阶段评估社会影响 [3] 防止技术依赖的措施 - 明确禁止学生直接复制人工智能生成内容作为作业或考试答案,限制创造性任务中滥用人工智能 [4] - 强化教师引导职责,通过分析生成文本的逻辑缺陷、价值倾向及文化偏差培养学生质疑精神 [4] - 要求教师开展批判性思维训练,提升学生信息处理的自主性和甄别能力 [4] 教师培训与资源整合 - 将AI教学能力纳入教师培训体系,鼓励跨学科教研,弥补AI素质储备师资的稀缺 [5] - 邀请企业工程师进课堂,利用AI工具辅助备课,让教师成为合格的"AI引导者" [5] - 鼓励企业开放实验室、研发教学工具,与学校合作开发课程,整合产业前沿技术和教育资源 [5] 人机协同教学体系 - 生成式人工智能可为教师提供教学准备、课堂实施、课后辅导及教学研究的全面支持 [4] - 智能体可作为"助教"或"学伴",协助教师设计分层任务、提供实时反馈并生成定制化学习资源 [4] - 利用AI的精准分析与内容生成能力优化资源配置,提升教学精准度与学生学习效果 [4]
教育部发布两项指南,人工智能与中小学教育教学深度融合加速
北京商报· 2025-05-12 07:22
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发展再次提速。5月12日,北京商报记者从"微言教育"微信公众号获悉,近日,教育部 基础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正式发布《中小学人工智能通识教育指南(2025年版)》(以下简称《指南》) 和《中小学生成式人工智能使用指南(2025年版)》(以下简称《使用指南》)。其中,《指南》提出, 构建分层递进、螺旋上升的中小学人工智能通识教育体系,培养学生适应智能社会的核心素养。两项指南 的落地实施,将有助于提升中小学生的人工智能素养,推动人工智能与中小学教育教学深度融合。 构建科学完备的人工智能通识教育体系 《指南》提出,构建分层递进、螺旋上升的中小学人工智能通识教育体系,培养学生适应智能社会的核心 素养。通过知识、技能、思维与价值观的有机融合,形成四位一体的人工智能素养,培育科技创新思维、 批判性思维、人机协作能力、人工智能素养及社会责任意识。 针对培养目标,教育部基础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负责人表示,小学阶段注重兴趣培养与基础认知,初中阶 段强化技术原理与基础应用,高中阶段注重系统思维与创新实践,通过知识、技能、思维与价值观的有机 融合,培育四位一体的人工智能素养。 具体而言,小学阶段以体验和兴趣培养为主,通 ...
张钹院士:人工智能时代,要培养个人的人工智能基础素养
环球网资讯· 2025-04-13 03:42
人工智能通识教育政策推进 - 教育部2018年印发《高等学校人工智能创新行动计划》提出开展普及教育并支持高校资源对外开放[3] - 教育部2024年11月印发通知明确2030年前在中小学基本普及人工智能教育[3] - 北京市教委2025年秋季起要求全市中小学每学年开展不少于8课时人工智能通识教育[3] - 广东省推出"2素养1纲要"方案通过通识课提升学生人工智能核心素养[3] 教育机构布局与课程体系 - 清华大学成立AIGE研究中心整合学术资源培养人工智能时代建设者[4] - 北京邮电大学教授指出需解决教学方案设计、教师培养、人才选拔体系等复杂问题[5] - 清华大学发布"大中小学人工智能通识课程体系"及系列读本[5] 教育目标与实施挑战 - 中国科学院院士张钹提出教育目标包括正确理解AI技术、培养问题解决能力、合理使用AI[3] - 行业面临跨领域协作难题需整合科学家、教育专家、商业机构等社会力量[4][5] - 技术快速迭代对教师知识更新和教学质量评测提出挑战[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