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产教评技能生态链
icon
搜索文档
人社部:十四五”期间累计超3100万人次的农民工接受补贴性职业技能培训
中国新闻网· 2025-09-26 08:09
人社部:十四五"期间累计超3100万人次的农民工接受补贴性职业技能培训 二是以构建产教评技能生态链为重点,发挥企业主体作用。构建产业、教学、评价衔接融通的技能生态 链,是提高培训有效性的重要途径。人社部充分发挥企业主导作用,以实施技能强企行动为抓手,打 造"产教评"培训模式,核心就是由龙头企业、链主企业牵头,出岗位、出标准、出师傅,联合产业链上 下游企业、院校、培训评价机构,实现培训内容与企业产业需求紧密融合,做到"产业发展到哪里,技 能标准就跟进到哪里,培训内容就拓展到哪里",努力破解"有活没人干""有人没活干"的结构性就业矛 盾。同时,人社部全面实施企业新型学徒制,积极推进"招工即招生、入企即入校、企校双师联合培 养",大力支持"智改数转"企业以订单培训等方式,加强数字人才培养,为企业量身定制输送技能人 才。 三是以推行"新八级工"制度为抓手,畅通技能人才发展通道。针对技能人才上升空间受限的问题,健全 职业技能等级制度,在原有"五级"基础上,往下补设学徒工,往上增设特级技师和首席技师,延伸拓展 为"新八级工"制度,打破了技能人才成长的"天花板",鼓励"多劳者多得、技高者多得"。"十四五"以 来,累计有44 ...
广东技能人才总量2201万 做强产教评技能生态链
中国新闻网· 2025-09-15 09:16
同时,广东坚持"破四唯""立新标"并举,在职称评审中大力推行代表作制度,向骨干国企下放工程系列 职称评审权,在龙头民企开展职称自主评审试点,让"干得好"的"评得上"。 广东将坚持向用人主体授权、为人才松绑,持续深化职称制度改革,完善职称评价标准条件,优化职称 评审服务,构建以创新能力、质量、实效、贡献为导向的人才评价体系,进一步激发人才创新创业活 力。 广东技能人才总量2201万 做强产教评技能生态链 中新网广州9月15日电 (记者 程景伟)广东省加快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专题会议(高素质人才引育专 场)15日在广州举行,广东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有关负责人称,目前广东技能人才总量2201万,其 中高技能人才827万。 据介绍,广东建成171条产业、教学、评价衔接融通的技能生态链,鼓励技工院校开展"技研合作""引企 入校"。下一步,该省将深入实施"技能照亮前程"培训行动,做优做强产教评技能生态链,推广"技研合 作"人才培养模式,围绕先进制造、现代服务、新职业等开展补贴性培训,强化重点产业高技能人才要 素保障。 广告等商务合作,请点击这里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此外,广东打造"1+12+N" ...
北京首批15条“产教评”技能生态链落地!顺义这家企业入选“链主”名单
北京晚报· 2025-08-06 09:00
入选链主单位 - 公司入选北京市首批"产教评"技能生态链链主单位 为建筑防水行业唯一入选企业 [1] - 全市共15家单位入选链主名单 涵盖智能硬件制造、集成电路、人工智能、智能装备制造、康养服务、生物医药、宠物经济、会属服务、餐饮服务、交通运输、建筑防水、低空技术、绿色旋壤、生态环保等产业领域 [2] 培训体系与资源 - 公司2013年首创标准化施工管理体系 系统性普及标准化施工工法 规范行业标准并提升产业工人技能水平 [2] - 以职业技能培训学校为依托 面向高校和社会推出优质培训课程 提升生态链内部企业吸纳就业能力 [5] - 学校建有2000平方米实训基地 设防水施工、装饰装修、建筑修缮等多个实训区域 [5] - 90%教师具有"全国技术能手"称号、高级技师证书及10年以上项目经验 [5] - 采用70%实践操作+20%跨界融合+10%理论强化的培养体系 [5] 产教融合机制 - 与全国200余家单位建立"培训—认证—就业"闭环合作 聚焦建筑防水领域开展教学 [8] - 学员通过考核后可获得国家职业技能等级证书 实现产业、教学与评价的衔接融通 [8] - 培养环节精准对接市场需求 从职业规划到技能实训再到项目实战形成完整链条 [11] - 为受训合格人员提供精准就业推荐服务 推动"毕业即上岗"模式 [5][8]
北京首批15条“产教评”技能生态链落地
新京报· 2025-07-18 09:00
北京市首批"产教评"技能生态链落地 - 北京市人社局公布首批15家"产教评"技能生态链链主单位 覆盖12个产业门类 包括人工智能 低空技术 生物医药等前沿产业以及康养 餐饮 会展等民生保障领域 [1] - 链主单位包括小米 公交集团 新东方烹饪学校等知名企业 涉及智能硬件制造 数智安全 集成电路 智能装备制造 康养服务 生物医药 宠物经济 会展服务 餐饮服务 交通运输 建筑防水 低空技术 绿色能源 生态环保等行业 [1][4][5] - 生态链采用"岗位需求+技能培训+技能评价+就业服务"四位一体运行模式 由企业出标准 出岗位 出师傅 院校机构出学生 出教师 出教学资源 政府搭平台 出政策 出服务 [1] 技能培训与认证体系 - 首批开发52个生态链特色课程 涉及人工智能训练师 无人机装调 健康照护等27个职业类别 [2] - 支持生态链企业与院校共建企业学院 产业学院 工匠学院 联合开展"订单班""冠名班"培养技能人才 [2] - 开发"技能照亮前程"项目化培训指导目录 包含"北京家政"7个专项职业能力证书和小米MICA质量保证工程师等3条技能生态链企业认证证书 [2] - 试点"专项职业能力证书+企业认证证书"一评双证 技能人才通过一次评价可取得两本证书 [2] 人才培养与评价机制 - 支持生态链企业自主开展技能人才评价 参与开发新职业和相应职业标准 [3] - 链主企业可面向生态链内企业职工提供技能培训评价服务 实现"培训-评价-就业"一体化贯通 [3]
广东四部门出台措施深化产教评技能生态链建设
南方日报网络版· 2025-07-10 08:05
政策框架 - 广东省出台《实施办法》完善产教评技能生态链建设机制 从组链建链、人才培养、评价激励等方面构建支持政策体系 [1] - 政策强调通过市场资源调动实现企业"减负增效" 探索有效市场与有为政府的衔接机制 [1] - 建立技能生态链培育期制度 提供产教对接、校企合作、就业推介等集成化服务 [2] - 实行动态调整机制 明确6类退出情形以强化行业自律 [2] 就业促进 - 政策拓宽学徒制培训对象至高等院校毕业年度学生 形成类似德国"双元制"的就业模式 [2] - 推行"岗位+培训+评价+就业"项目制培训 组织失业人员参加培训后输送至生态链企业 [2] - 通过校企合作将院校人才培养直接对接企业用工需求 以就业作为补贴申领条件 [2] 评价体系改革 - 赋予链主企业技能评价自主权 支持其制定企业评价规范并参与国家职业标准编制 [3] - 链主企业评价范围从本企业扩展至生态链内所有企业 可直接作为生态链评价机构 [3] - 推行"新八级工"制度 将首席技师纳入省高技能领军人才范围享受高层次人才待遇 [3] - 突破学历资历限制 建立以工作业绩为核心的技能等级申报体系 [3] 实施成效 - 广东省已遴选170条产教评技能生态链 覆盖比亚迪、格力等制造业龙头企业 [4] - 带动837家企业培养技能劳动者约13万人次 开展技能评价约11万人次 [4] - 该模式被人社部等8部门纳入《关于推动技能强企工作的指导意见》向全国推广 [4] - 计划选取代表性链条开展三级联动培育 总结典型经验为产业体系提供人才支撑 [4]
北京市举办“迎五一”首都高技能人才联谊活动
新京报· 2025-04-27 11:22
技能人才现状 - 北京市技能人才总量达358万人 其中高技能人才超122万人 [1] - 高技能人才活跃在生产服务和技术创新一线 是推动首都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力量 [1] 人才培养措施 - 北京市启动"产教评"技能生态链建设 推行"岗位需求+技能培训+技能评价+就业服务"四位一体培养模式 [1] - 优化技工院校布局 新增智能网联汽车技术应用等8个专业 服务"高精尖"产业发展 [1] - 全面推行"新八级工"职业技能等级制度 实施高技能领军人才培育计划 [1] 未来发展规划 - 实施高技能领军人才培育计划 开展青年技能提升专项行动 [2] - 打造"产教评"技能生态链 培育首都特色技能品牌 [2] - 实施技能人才激励保障计划 提升劳动者职业素质和技能水平 [2] 活动展示 - 活动现场设置京剧彩唱 民乐演奏 口技等传统京味节目 [1] - 展示长嘴壶茶艺 木偶戏 巧耍花坛等精湛技能 [1] - 包含魔术表演 现场访谈等互动环节 突出技能劳动者主体地位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