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协同生态

搜索文档
新相微子公司新相技术拟对北电数智增资1亿元
智通财经· 2025-09-19 09:10
投资活动 - 公司全资子公司新相技术拟以自有资金1亿元增资北电数智 [1] - 北电数智为北京电控旗下专注于技术与数据双驱动的科技创新AI企业 [1] 战略布局 - 公司通过战略性持股AI领域优质企业构建双向赋能的产业协同生态 [1] - 培育孵化新技术、新产品、新业务及新模式以符合市场方向 [1] - 为公司业务发展及股东创造更多价值 [1]
新相微(688593.SH)子公司新相技术拟对北电数智增资1亿元
智通财经网· 2025-09-19 09:09
投资活动 - 全资子公司新相技术计划以自有资金1亿元人民币对北电数智进行增资 [1] - 北电数智为北京电控旗下专注于原创性、颠覆性、引领性技术的AI企业 [1] - 增资目的为战略性持股AI领域优质企业并构建双向赋能的产业协同生态 [1] 战略发展 - 公司计划通过投资培育孵化符合市场方向的新技术、新产品、新业务及新模式 [1] - 该举措旨在为公司业务发展及股东创造更多价值 [1]
探寻深海机器人“中国造”背后的科技力量
证券日报· 2025-09-12 16:12
行业市场规模与增长 - 2024年全球水下机器人市场规模突破120亿美元 [4] - 中国水下机器人市场规模2021年为31.63亿元 2024年突破100亿元 预计2027年超400亿元 复合增长率达25% [4] - 中国水下基建市场规模2024年约160亿美元 预计未来几年保持20%-25%增速 2027年有望达400亿美元 [6] 技术突破与国产化进展 - 国内水下机器人核心部件进口依赖度从2018年85%降至2025年20%以下 [3] - 深海铺缆机器人实现6000米水下作业能力 核心零部件国产化率大幅提升 [3] - 国产深海机器人单日运维成本从8万元降至3万多元 [6] - 实现深海无线光通信技术突破 传输速率较传统水声通信提升三个数量级 着泥点识别准确率达95% [6] - 深海小型深潜机器人在马里亚纳海沟测试中运动性能媲美实验室环境 [7] 产业链与生态建设 - 国内企业自主研发覆盖动力、控制、传感、导航、防水密封、动力布放六大关键领域 [5] - 除标准件和声学传感器外 电液伺服控制系统、光纤多路复用系统等核心零部件实现自研自制 [6] - 深海铺缆机器人上万种零部件全部国产化 形成完整国产供应链 [6] - 产业从单点技术突破转向系统性创新 竞争重点延伸至标准制定、数据共享和生态协同 [8] 市场竞争格局 - 全球深海机器人第一梯队为欧美企业 中国稳居第二梯队前列 [7] - 国产深海机器人成功进入国际市场 获阿联酋电信集团千万美元级订单 [7] - 中国在中端商业化应用领域占据主导 包括海上风电运维、海底电缆铺设、资源勘查等工业场景 [7] 政策支持与产业地位 - 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首次提及"深海科技" 多地出台真金白银支持政策 [7] - 从技术跟跑发展为局部并跑和个别点领跑 在全球海洋技术竞争中掌握中端商用领域主导权 [7][8] - 产业重塑为向高精尖领域突破奠定基础 具备复制"高铁出海"成功路径的潜力 [8]
做强智能小家电的大市场
经济日报· 2025-08-08 22:00
行业销售表现 - 生活电器、厨房小家电销售额占比较高 腿部按摩器、蒸汽清洁机等小家电销售额同比增长较快 [1] - 今年6月5日至7月24日 电煮锅、茶饮机、擦窗机器人等智能小家电销售额实现倍速增长 [2] 产业发展现状 - 智能小家电行业呈现从规模扩张到质效提升的发展态势 [1] - 智能小家电交互方式愈加人性化 功能实现愈加精准化 场景协同愈加系统化 自主决策愈加前瞻化 [2] - 浙江慈溪成为全球60%小家电的制造源头 [2] 国际市场拓展 - 广东顺德前2个月对美国、欧盟和中东地区进出口分别为65亿元、59.3亿元和40.5亿元 分别增长4.1%、9.1%和5% [3] - 东南亚、非洲、拉美等新兴市场持续开拓 [3] 行业面临挑战 - 产品核心芯片进口依赖度高 算法差距导致精度控制、智能化水平和能耗表现与国际标杆产品存在较大差距 [3] - 同质化竞争导致企业利润下降、市场秩序破坏、消费者信任透支 [3] - 关税壁垒和非关税壁垒层层加码 本地化研发不足 标准制定权缺失 [3] 产业发展建议 - 打造国家级产业集群 强化产业链上下游垂直整合 形成链主企业引领、配套企业协同的共生格局 [4] - 完善公共服务支撑网络 搭建公共技术服务平台 提供低成本检测认证服务 [4] - 健全智能小家电产业标准制定与监管体系 针对细分品类出台差异化标准 [4] - 提升企业研发投入比例 增加研发人员配备 实现核心部件技术突破 [4] - 推动企业进行数字化和绿色化转型 提升产品附加值 [4] - 实施差异化品牌战略 避免同质化竞争 [4] 消费者需求激活 - 培育绿色消费理念 设立智能小家电体验中心 增加消费者认知度和接受度 [5] - 构建透明化智能小家电信息披露体系 强化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 [5] - 精准把握细分消费需求 将价值理念融入品牌形象塑造 [5] - 通过企业让利、政府补贴和优化服务释放下沉市场消费潜力 [5]
构建更具韧性的产业协同生态 上汽领衔车企账期“双承诺”
中国经营报· 2025-06-18 11:20
行业账期改革 - 中国一汽、东风汽车、上汽集团、吉利控股、奇瑞汽车和长城汽车等车企承诺将供应商支付账期控制在60天以内 [2] - 上汽集团成为首个明确不采用商业承兑汇票结算的车企 [2] - 2024年中国车企平均账期高达170-200天,是丰田、奔驰等海外车企(37-65天)的两至三倍 [2] - 截至6月中旬,约20家车企已表态将账期控制在60天内 [4] 行业现状与影响 - 2024年一季度中国汽车行业整体利润率降至3.9%,创近年来新低 [3] - 部分汽车企业延长账期、压价采购汽车板,导致"低价中标"与"压价比拼"的全链条恶性循环 [3] - 之前汽车供应链企业回款周期普遍长达9个月甚至更长,导致中小配套商资金链紧张 [3] - 缩短账期能缓解供应商资金压力,提升经营韧性和创新能力 [3] 政策背景 - 《保障中小企业款项支付条例》于6月1日生效,规定大型企业应在60日内支付中小企业款项 [3] - 车企缩短账期是响应国务院条例要求和国家部委引导的结果 [2] 上汽集团表现 - 上汽集团于6月11日宣布将供应商支付账期统一调整至60天内,并排除商业承兑汇票 [4] - 公司通过整合乘用车和商用车业务、技术创新和组织提效等改革提升效率 [6] - 2025年5月上汽整车批售36.6万辆,同比增长10.2%,新能源销量同比大涨50.3% [7] - 自主品牌累计销量突破108万辆,占比达64%,首次反超合资体系 [7] - 1-4月在欧盟、英国和北欧三国销量位居中国车企第一 [7] 行业意义 - 账期从170多天压降到60天内将倒逼车企寻求高质量发展之路 [5] - "60天账期"标准有助于整车企业树立形象、构建产业生态,加快研发协同 [8] - 专注产品质量、诚信经营的企业将获得更多市场认可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