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易效率

搜索文档
最高60%!适用10至50港元股票和衍生品 港股交易最低报价即将下调
第一财经· 2025-07-31 03:30
港交所最小报价单位调整 - 港交所自8月4日起分阶段调整证券市场最小价格变动单位 首阶段涉及10至50港元区间证券及相关产品[1][2] - 10至20港元证券最低报价单位从0.02港元降至0.01港元(下调50%) 20至50港元证券从0.05港元降至0.02港元(下调60%)[1][2][5] - 第二阶段将调整0.5至10港元证券 最低报价单位从0.01港元降至0.005港元(下调50%)[2][5] 市场流动性背景 - 2025年上半年港股日均成交额达2402亿港元 较去年同期1104亿港元增长118%[1][3] - 此次调整是2023年成立促进股票市场流动性专责小组后的系列举措之一 包括恶劣天气维持交易等安排[1][3] 预期积极影响 - 缩小价差可降低交易成本 使订单更易在预期价格内成交 提升价格发现效率[1][4] - 高频交易冲击成本降低 有利于量化资金参与 可能吸引新量化机构入场[1][4] - 配合股份交收费用结构调整 小额交易成本大幅下降 进一步提升市场活跃度[4] 技术实施与系统支持 - 部分券商认为订单数量增加可能导致延迟套利风险 对模型校准产生挑战[7] - 另有机构表示现有系统支持三位小数报价 无需额外开发即可适应新规[7] 潜在市场结构变化 - 依赖微小价差套利的"爬格仔"投资者可能因利润空间压缩而退出市场[1][7] - 此类投资者约占市场10%份额 其撤离可能短期影响市场深度[7]
明码标价重构交易效率(念念有余)
证券时报网· 2025-06-25 15:14
定价模式与商业效率 - 电动自行车行业长期缺乏明码标价传统,交易依赖讨价还价,九号公司通过明码标价推动行业进步 [2] - 传统商贸市场交易效率低下,买卖双方需多次博弈才能达成价格共识,过程耗时且成本高 [2] - 熟人社会的小店采用固定定价以维持合理利润和客户黏性,而陌生商贩交易仍保留议价习惯 [4][5] 价格透明化趋势 - 电商平台规模扩张的核心优势在于价格透明化,消费者可快速比对并完成交易 [6] - 九号公司电动自行车定价策略减少交易摩擦,使消费者更易比较产品价值 [2][6] - 新房市场依赖公示价格建立公信力,而二手住宅交易仍需议价消弭信息不对称 [6] 定价模式的适用场景 - 大宗商品交易(如农产品收购、宅基地转让)需个性化议价以应对非标品估值难题 [5][6] - 建筑行业招投标中标准化定价难以满足定制化需求,导致围标等乱象 [6] - 价格透明化在标准化商品中提升效率,但复杂交易场景仍需保留议价机制 [6] 定价模式的经济学意义 - 定价模式选择本质是交易成本最小化的体现,符合张五常交易费用理论 [6] - 价格透明化进程从田间地头延伸至智能制造,推动商业文明底层逻辑重塑 [6][7] - 信息时代确定性定价兼具风险对冲和价值创造双重作用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