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统一

搜索文档
新华社权威速览丨总书记部署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
新华网· 2025-09-16 02:14
新华社权威速览 总书记部署 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 9月16日出版的第18期《求 是》杂志发表中共中央总书记、 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 的重要文章《纵深推进全国统一 大市场建设》。 文章强调,建设全国统一大 市场,是党中央作出的重大决 策,不仅是构建新发展格局、推 动高质量发展的需要,而且是赢 得国际竞争主动权的需要。我国 作为全球第二大消费市场,必须 把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好,增强 我们从容应对风险挑战的底气。 "五统一、一开放" 文章指出,纵深推进全国统一 大市场建设,基本要求是"五统 一、一开放"。 "五统一": · 统一市场基础制度,特别是实 现产权保护、公平竞争、质量标准 等制度的统一; · 统一市场基础设施,打通物 流、资金流、信息流,健全现代商 贸流通体系; "一开放": · 持续扩大开放,实行对内对外 开放联通,不搞封闭运行。 六个着力点 文章指出,要聚焦重点难点. 下决心清除顽瘴疯症。 第一,着力整治企业低价无序 竞争乱象。"内卷"重灾区,要依 法依规有效治理。更好发挥行业协 会自律作用,引导企业提升产品品 质。推动落后产能有序退出。 第二,着力整治政府采购招标 乱象。重点整治最低价中标、以 ...
怎么理解纵深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
搜狐财经· 2025-09-15 10:16
怎么理解纵深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 《求是》杂志编辑部 当今世界,市场是最稀缺的资源。超大规模市场是我国经济发展的显著优势,也是参与国际竞争可依靠的战略资 源,必须充分利用和发挥这个优势,不断巩固和增强这个优势。 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全局和战略高度作出的重大决策,是构建高水平社会主 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内在要求,是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保障。习近平总书记多次作出重要论 述,为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提供了重要遵循。2022年3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 意见》,明确了总体要求、主要目标和重点任务,既是"路线图",也是"施工图"。党的二十大进一步强调要构建 全国统一大市场,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进一步部署了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的重大改革举措。当前,全国统一大市 场建设取得积极成效,统一大市场的规模效应和集聚效应不断彰显,但仍面临一些领域制度规则不完善、要素资 源市场发育相对滞后、地方保护和市场分割屡禁不止等问题。有效破解这些难题,对全面推动我国市场由大到强 转变,具有重要意义。 《纵深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一文,是习近平总书记2025年7月1日在二十届中央 ...
《纵深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全文)
搜狐财经· 2025-09-15 08:40
纵深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 习近平 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是党中央作出的重大决策。近年来,我们相继出台《关于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意 见》及系列配套措施,推动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取得积极成效。但总体来看,这项任务仍很艰巨,全国统一大市 场建设面临不少困难和阻力。 第三,着力整治地方招商引资乱象。要制定全国统一的地方招商引资行为清单,明确鼓励和禁止的具体行为。建 立健全规范的财政补贴政策体系。加强招商引资信息披露。对违规行为查实后要严肃处理。 第四,着力推动内外贸一体化发展。畅通出口转内销路径,提高国内国际标准一致性,建设内外贸一体化综合服 务平台,培育一批内外贸优质企业,开展"外贸优品中华行"活动。 第五,着力补齐法规制度短板。修改完善招标投标法、价格法等法律法规,强化制度标准的刚性约束。持续开展 规范涉企执法专项行动。健全有利于市场统一的财税体制、统计核算制度和信用体系。 纵深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基本要求是"五统一、一开放"。"五统一",就是统一市场基础制度,特别是实现 产权保护、公平竞争、质量标准等制度的统一;统一市场基础设施,打通物流、资金流、信息流,健全现代商贸 流通体系;统一政府行为尺度,地方在 ...
《求是》杂志发表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文章《纵深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
证监会发布· 2025-09-15 08:04
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背景与意义 - 党中央重大决策 推动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取得积极成效但任务仍艰巨面临不少困难和阻力 [3] - 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是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需要 更是赢得国际竞争主动权的需要 [5] - 中国作为全球第二大消费市场 必须建设好全国统一大市场以增强应对风险挑战的底气 [5] 市场建设基本框架 - 纵深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的基本要求是五统一一开放 [5] - 统一市场基础制度 包括产权保护公平竞争质量标准等制度的统一 [5] - 统一市场基础设施 打通物流资金流信息流 健全现代商贸流通体系 [5] - 统一政府行为尺度 规范地方招商引资行为 明确能干与不能干的规矩 [5] - 统一市场监管执法 明确行政处罚裁量基准 实现一把尺子量到底 [5] - 统一要素资源市场 促进自由流动高效配置 减少资源错配和闲置浪费 [5] - 持续扩大开放 实行对内对外开放联通 不搞封闭运行 [5] 重点整治领域 - 着力整治企业低价无序竞争乱象 依法治理内卷重灾区 发挥行业协会自律作用 [8] - 引导企业提升产品品质实行优质优价 反对低价劣质 推动落后产能有序退出 [8] - 线上线下一体治理 实现市场动态出清 [8] - 着力整治政府采购招标乱象 重点治理最低价中标以次充好利益勾连等问题 [8] - 规范政府采购招标投标 加强中标结果公平性审查 健全企业申诉渠道 [8] - 着力整治地方招商引资乱象 制定全国统一行为清单 明确鼓励禁止行为 [8] - 建立健全规范财政补贴政策体系 加强信息披露 严肃处理违规行为 [8] 制度与体系优化 - 着力推动内外贸一体化发展 畅通出口转内销路径 提高国内国际标准一致性 [8] - 建设内外贸一体化综合服务平台 培育内外贸优质企业 开展外贸优品中华行活动 [8] - 着力补齐法规制度短板 修改完善招标投标法价格法等法律法规 [9] - 强化制度标准刚性约束 持续开展规范涉企执法专项行动 [9] - 健全有利于市场统一的财税体制统计核算制度和信用体系 [9] 考核与执行机制 - 着力纠治政绩观偏差 完善高质量发展考核体系和干部政绩考核评价体系 [9] - 对违规招商引资地方保护新官不理旧账等行为及时批评纠正 性质恶劣的严肃追责 [9] - 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是攻坚战也是持久战 需中央地方政府企业加强协调配合形成推进合力 [9]
“五统一、一开放”是什么?
中国经济网· 2025-08-07 11:15
【图解全国统一大市场】 "五统一、一开放"是什么 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六次会议指出,纵深推进全国乡 一大市场建设,基本要求是"五统一、一开放"。 会议强调,纵深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要聚焦雪 点难点。"五统一、一开放"是什么?全国统一大 市场建设的重点难点有哪些? 依法依规治理企业低价无序竞争,引导 1 企业提升产品品质,推动落后产能有序 退出 规范政府采购和招标投标,加强对中标 2 结果的公平性审查 规范地方招商引资,加强招商引资信息 B 披露 着力推动内外贸一体化发展,畅通出口 4 转内销路径,培育一批内外贸优质企业 持续开展规范涉企执法专项行动,健全 5 有利于市场统一的财税体制、统计核算 制度和信用体系 引导干部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完善 6 高质量发展考核体系和干部政绩考核评 价体系 | 统- | 市场基础制度 | | --- | --- | | 统- | 市场基础设施 | | 统· | 政府行为尺度 | | 统- | 市场监管执法 | | 统- | 要素资源市场 | | | 持续扩大对内对外开放 | 重点难点 基本理求 【责任编辑:齐琪 编辑:郭艳丽】 内容来源:新华社 ...
破除内卷,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成重要抓手?
搜狐财经· 2025-08-05 10:50
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步伐又迎来提速。8月1日,国家发展改革委体制改革综合司司长王任飞在新闻发布会上透露,我国将研究制定纵深推进全国 统一大市场建设行动方案,落实好各项部署。 王任飞表示,近年来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成效显著,今年1~4月份,全国省际贸易销售额占全部销售收入的比重为40.4%,较上年同期提高0.6个百 分点。上半年全国跨省区交易电量同比增长了18.2%,占市场化交易电量的比例同比提高2.6个百分点。这些数据反映出市场的交易成本在降低、 资源要素在更大范围内实现优化配置。 "四梁八柱"已基本建立 来自不同领域的多项数据均印证了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的积极成效:沿海港口和长江干线主要港口铁路进港率超90%;2024年我国社会物流总费 用与GDP比率为14.1%,比2023年下降0.3个百分点,市场循环效能有效提升;市场准入负面清单事项缩减至106项,制造业外资准入限制全面取 消…… 王任飞强调,下一步,我国将研究制定纵深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行动方案,围绕总体推进、抓制度建设、抓重点领域、抓问题整治等内容, 落实好纵深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各项部署。 "五统一、一开放" 我国当前的经济总量达到近140万亿元, ...
时报访谈丨徐晓明:“五统一、一开放”是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系统工程
搜狐财经· 2025-07-07 00:44
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 - 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战略基石,核心框架为"五统一、一开放":统一市场基础制度、基础设施、政府行为尺度、监管执法、要素资源市场,持续扩大对内对外开放 [2] - "五统一、一开放"需政府主导顶层设计、企业适应新规则、社会支持改革,协同推动政策落地 [3] - 市场基础制度统一需标准化立法(如全国统一负面清单)、强化法治保障(知识产权保护)、建设数据共享平台 [5] 基础设施与数字技术应用 - 基础设施统一需统筹交通、通信、物流建设,吸引社会资本参与,结合5G、北斗技术打造智能化运输体系 [7] - 数字技术(大数据、AI)可优化市场监管,通过跨区域信息共享打破数据孤岛,提升治理透明度 [5][7] 政府行为与监管改革 - 统一政府行为尺度需中央制定执行标准,规范招商引资,将市场建设成效纳入政绩考核 [9] - 监管执法统一需建立全国框架(如食品安全、环保标准),加强跨部门协同,引入第三方评估机构 [11] 要素资源市场化配置 - 要素市场统一需突破土地(集体建设用地入市)、户籍(放宽流动限制)、资本(多层次市场建设)等制度约束 [14] - 绿色要素(碳交易、新能源)成为新焦点,需探索全国统一碳市场以引导低碳产业投资 [14] 高水平对外开放 - "一开放"需优化营商环境(缩减外资负面清单)、推进自贸试验区建设,参与WTO改革及数字贸易规则制定 [16] - 2025年前5个月高技术产业吸收外资1090.4亿元,电子商务服务业外资增长146%,航空航天制造业增长74.9% [18] 产业链与数字经济 - 2025年前5个月装备制造业出口占总额58.3%,工业机器人、电动汽车等绿色产品引领增长 [27] - 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占GDP达10%,跨境电商与智慧物流提升供应链响应速度 [19]
破立并举 纵深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
期货日报网· 2025-07-04 00:43
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 - 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六次会议明确提出"五统一、一开放"的基本要求 包括统一市场基础制度 统一市场基础设施 统一政府行为尺度 统一市场监管执法 统一要素资源市场 持续扩大对内对外开放 [1] - "五统一、一开放"是对纵深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的精准指引 也是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举措 [1] - 统一大市场建设是大国崛起的必由之路 美国通过铁路网络打破各州贸易壁垒 欧盟通过统一货币和市场规则实现资源高效配置 [1] 历史经验与当前挑战 - 中国改革开放四十余年的实践表明 市场范围的扩大与统一始终是释放经济潜力的关键 从价格双轨制并轨到加入WTO融入全球市场体系 每一次市场统一程度提升都带来生产力巨大解放 [1] - 当前面临企业低价无序竞争 招商引资恶性让利 "唯GDP论"导致的地方保护主义等新挑战 [2] - "五统一"针对顽疾开出制度处方 通过规则一致性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 实现破立并举 [2] 具体措施与实施路径 - 统一市场基础制度 在产权保护 市场准入等基本规则上实现全国一体化 [2] - 统一市场基础设施 重点突破数据要素和物流断点的硬件障碍 [2] - 统一政府行为尺度 打破"各自为政"的行政分割 [2] - 统一市场监管执法 建立跨区域协同机制 整合监管碎片化 [2] - 统一要素资源市场 聚焦劳动力 资本 技术等要素的自由流动 [2] 内外协同与乘数效应 - "五统一"与"一开放"协同变革产生几何级乘数效应 对内打破区域封锁和行业垄断 对外更高水平融入全球经济 [3] - 着力推动内外贸一体化发展 是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必然要求 [3] - 长三角跨区域产业协同发展基金促进要素流动 形成优势产业集群 粤港澳大湾区规则衔接创新实践解决"一国两制"下三币三区融合问题 成渝地区统一市场监管体系实现市场准入异地同标 [3]
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走向纵深,依法依规治理企业低价无序竞争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7-02 10:24
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政策升级 - 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六次会议提出"五统一、一开放"新要求,包括统一市场基础制度、基础设施、政府行为尺度、监管执法、要素资源市场,持续扩大对内对外开放 [1][2] - 政策从"五统一、一破除"升级为"五统一、一开放",战略重心从破除壁垒转向开放赋能,体现从内部整合向内外协同的系统性转变 [3] - 新要求强调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市场,助力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制度型开放成为关键 [3][4] 政府行为尺度统一 - 会议重点聚焦统一政府行为尺度,涉及规范政府采购招标、地方招商引资、涉企执法专项行动等领域 [5][6] - 法治政府评估显示70%城市存在政府采购歧视性条款,如设定不合理资格条件或地域限制 [6][7] - 司法部推动规范涉企执法专项行动,民营经济促进法5月20日施行强化法治基础 [7] 内外贸一体化发展 - 1-5月全国出口维持韧性,对欧盟出口增12%、对非洲增33%,但需畅通出口转内销路径 [8][9] - 商务部强调推动内外贸一体化是双循环关键,将培育优质企业并打通内销通道 [8][9] - 需通过跨境电商等新业态拓展海外市场,避免内贸企业价格战 [9][10] 行业竞争治理 - 汽车、电商等领域"内卷式"竞争受关注,会议要求治理低价无序竞争并淘汰落后产能 [11] - 发改委点名炼油、钢铁等行业需淘汰低效产能,防止煤化工、氧化铝盲目新建 [11] - 专家建议通过技术研发和兼并重组解决新能源、光伏行业过度竞争问题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