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科创区

搜索文档
城记|经济密度沪上第一的黄浦 缘何既有“事业心”又有“幸福感”?
新华财经· 2025-08-27 15:14
核心经济指标 - 2024年底地区生产总值达到3344亿元 区域经济密度达163亿元/平方公里 保持全市首位和全国前列 [1] - 区级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年均增长6%以上 [1] - 全区新落户人才超过1.5万人 [1] 外商投资与总部经济 - 外资独立法人机构近3000家 投资来源地覆盖全球70多个国家和地区 [2] - 跨国公司地区总部83家 研发中心8家 [2] - 外资盈利企业数占比连续三年全市第一 外资企业对区域经济贡献占比常年保持在40%以上 [2] - 实施"1+7+N"新一轮产业支持政策 推出精准高效监管和帮办服务等创新举措 [2] 金融业发展 - 金融业增加值规模达1286亿元 占全区GDP的38.5% 占全市金融业比重接近1/6 [3] - 金融市场交易总额2024年达2601万亿元 占全市比重超70% [3] - 成功举办外滩大会和外滩金融峰会 获批建设全市首批股权投资集聚区和金融科技集聚区 [3] 科技创新体系 - 构建"1+N+1"产业体系 以金融科技为核心 未来产业赛道为突破 科技服务为支撑 [3] - 机器人产业基地和脑机接口创新中心揭牌成立 市级孵化平台和科创载体逐年增加 [3] 人才服务与保障 - "十四五"期间吸引近18万各类人才安家创业 [4] - 为高端人才筹措人才公寓7700套 与社会企业合作筹措社会房源超3000套 [4] - 通过外滩国际人才服务中心 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 海归科创园等平台提供全方位人才服务 [4] 金融服务与创业支持 - 在九江路69号打造"外滩FTC"生态 建设互联网优质内容创作集聚区和金融科技生态社区 [5] - 依托外滩大会和长三角金融科技创新与应用全球大赛等平台为企业提供一站式服务 [5] 养老服务体系建设 - 60岁以上户籍老人占比达44.8% [5] - 打造"五边颐养"服务体系 床边有照护 桌边有食惠 身边有帮扶 周边有布点 手边有响应 [5] - 首创"家庭照护床位"服务模式并推广全市 签约超3100户 [6] - 居家适老化改造完成近1400户 社区加装电梯累计超430台 [6] 医疗与餐饮服务 - 依托区域医联体和社区专科医联体推动优质医疗资源下沉 [6] - 建设1个配餐中心 13个社区食堂 46个社区助餐点 服务覆盖13万老年人群 [6] 国际消费与旅游 - 境外人士入住宾旅馆超94万人次 同比增长56% [6] - 离境退税开具申请单超3万份 同比增长近300% [6] - 重点商圈商品销售额超5亿元 同比增长126% [6] 文化演艺产业 - 年度文化演出超万场 [1] - 汇聚演艺新空间超100个 是2020年的近三倍 [7] - "十四五"以来完成国内申报演出超19万场 [7] - 音乐剧演出场次占全市85% 占全国市场近50% [7] 文旅新业态 - 拥有全国第一个密室 第一个演艺新空间 30余处元宇宙文旅项目 [8] - 采用"包容业态 审慎监管"原则 为演出提供全流程服务 [8] - 为语言类演出首创"剧本库"审核模式 缩短审批周期 [8] 城市文化生态 - 近60家美术馆 艺术馆 画廊 拍卖行 艺术空间集聚 [8] - 百联ZX创趣场等消费新业态快速发展 [8] - 巴黎奥运资格系列赛 上海国际花展 "繁花""豫园灯会"等文化IP引爆消费热潮 [8]
45年,深圳城市“封面”迭代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8-26 09:37
深圳城市封面演变与总部经济发展 - 深圳45年来城市封面不断迭代 从罗湖国贸大厦到福田CBD再到南山科技园区 体现城市经济发展与功能定位的升级[1][3][11] - 四代第一高楼同框入画 包括160米国贸大厦(1985年) 地王大厦(1995年) 京基100和平安金融中心(599米) 构成深圳经济空间传记[3][8][9] 罗湖片区总部经济雏形 - 罗湖作为深圳最早开发城区 在1980年代率先显现总部经济特征 1982年成立中国第一家外资银行分行南洋商业银行 1984年中国人民银行深圳分行设立[6] - 商业银行总行或市级分行前20强中有11家从罗湖起步发展 形成早期金融机构集聚效应[6] 福田CBD金融总部集聚 - 福田区拥有纳税超亿元楼宇159栋 持牌金融机构295家占全市近六成 市级总部企业111家占全市约三成[9] - 平安金融中心保持深圳第一高楼纪录 建筑面积11.5万平方米 容纳超3万人常驻办公 2023年成为粤港澳大湾区高塔联盟成员[8][9] - 配套服务业高度集中 包括全市61%资产评估机构 42%会计师事务所 38%律师事务所 23%人力资源服务机构[9] 南山CTD科技总部崛起 - 南山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超5500家 全市高新技术企业突破2.5万家 密度达每平方公里12家全国第一[13] - 腾讯雇员达11.12万人(2025年6月) 微信及WeChat月活突破14亿 大疆全球消费级无人机市场份额超70%[11][12][13] - 2024年小米研发人员2.26万人 Q2研发支出78亿元同比增长41.2% 未来五年计划投入2000亿元研发费用[17] 总部形态向生态化演变 - 腾讯投资85.2亿元建设大铲湾"企鹅岛"总部园区 占地80.9万平方米 可容纳超8万人办公 2024年建成30%并启动试运营[18][19] - 企业总部从单体楼宇向总部生态体系演变 如华为松山湖小镇 腾讯企鹅岛 阿里云谷等 注重跨部门交流与创新触发[18][19] - 苹果Apple Park占地26万平方米 耗资50亿美元(约330亿元人民币) 通过低容积率设计促进创意迸发[19] 科技企业战略布局 - 大疆2024年5月斥资22.87亿元在深圳湾超级总部基地拿地 建设智能航空系统产业生态全球总部[13] - 抖音和小米2024年7月启用深圳后海总部大厦 两地相距不足1.5公里 小米明确深圳将承担全场景技术生态关键角色[17] - 深圳形成一小时产业链优势 能高效调动周边资源 对科技企业总部配置功能具有显著吸引力[17]
45年,深圳城市“封面”迭代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8-25 01:44
深圳城市封面迭代与总部经济发展 - 深圳城市封面随经济发展不断迭代 从罗湖国贸大厦到福田平安金融中心 再到南山科技企业总部聚集区 [1][4][19] - 四代第一高楼同时存在 包括160米国贸大厦 地王大厦 京基100和599米平安金融中心 其中平安金融中心保持中国第二高楼纪录 [3][4][13] 罗湖区域发展历程 - 罗湖作为深圳最早开发区 1985年国贸大厦以三天一层楼速度建成 地王大厦1995年以两天半一层楼刷新纪录 [4] - 罗湖早期聚集外资机构 1982年成立中国第一家外资银行分行南洋商业银行 1986年成立全国首家中外合资财务公司 [9] - 商业银行市级分行前20强中11家从罗湖起步发展 [9] 福田中央商务区建设 - 福田1995年定位深圳市中心区 招商银行1993年将总行迁入 2001年建成237米招行大厦建筑面积11.5万平方米 [12] - 福田区拥有纳税超亿元楼宇159栋 聚集持牌金融机构295家占全市近60% 市级总部企业111家占全市约30% [15] - 配套服务业高度集中 包括全市61%资产评估机构 42%会计师事务所 38%律师事务所 23%人力资源服务机构 [17] 南山中央科创区崛起 - 南山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1996年建立 聚集腾讯 中兴 大疆等科技巨头 [19][20] - 腾讯雇员达11.12万人 微信及WeChat月活突破14亿 大疆消费级无人机全球市场份额超70% [22] - 2024年深圳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突破2.5万家 密度每平方公里12家 其中南山超5500家 [23] 科技企业总部新形态 - 大疆2024年5月斥资22.87亿元在深圳湾建全球总部 抖音小米2024年7月启用后海总部大厦 [23][25] - 小米研发人员达2.26万人 当季研发支出78亿元同比增长41.2% 五年计划投入2000亿元研发 [25] - 腾讯投资85.2亿元建设大铲湾"企鹅岛"总部园区 已建成30% 2024年10月试运营 [26] 总部经济形态演变 - 总部形态从高层建筑向低密度园区演变 如苹果Apple Park占地26万平方米耗资50亿美元 腾讯"企鹅岛"规划中央绿脊和开放社交空间 [26][27][28] - 企业总部功能从单一办公转向研发办公生活一体化 腾讯新园区将新增2.8万个实习岗位 技术类岗位超60% [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