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绩恶化

搜索文档
子公司收入虚增上亿元 广济药业遭处罚
中国经营报· 2025-07-30 03:13
财务违规与处罚 - 子公司济康医药在经销业务中违规采用总额法而非净额法确认收入 导致2022年第一季度多计营收4560.16万元(占当期营收25.49%)[2] 第二季度多计营收1.37亿元(占26.68%)[2] 第三季度多计营收1.38亿元(占20.49%)[2][3] - 公司2023年4月在监管部门关注下才进行会计差错更正[3] 2024年10月因涉嫌信息披露违规被立案调查[3] - 湖北证监局对公司处以150万元罚款 对时任董事长阮澍和财务总监胡明峰各处罚80万元[3] 经营业绩恶化 - 2024年营收6.39亿元(同比下滑13.42%) 连续两年负增长[4] 归母净亏损2.95亿元(同比扩大110.55%)[2] 扣非净亏损3.03亿元(同比下降107.32%)[4] - 2023-2024年累计亏损达4.35亿元[2] 制剂系列产品收入6143.78万元(同比暴跌65.26% 营收占比从23.97%降至9.62%)[4] - 原料系列产品收入增长11.52%但未能抵消整体下滑[4] 2025年上半年预亏6700-8350万元(亏损幅度较同期收窄)[5] 业务与运营挑战 - 维生素市场行情低迷 饲料级VB2及维生素B12价格处于周期低位[5] 孟州公司年产1000吨维生素B12项目产能未完全释放且持续亏损[5] - 济宁公司因生产线调试和技术工艺提升持续亏损[5] 研发投入5681万元(同比减少24%) 研发费用率从10.13%降至8.89%[5] - 公司通过降低管理成本、缩减生产规模及减少非必要人员应对困境[5] 部分原料和制剂产品销量实现同比增长[5] 公司背景 - 广济药业为湖北省属医药上市企业 1969年成立并于1999年在深交所上市[2] 主要产品包括维生素B2/B6/B12、异VC钠及医药制剂[2] 系全球主要维生素B2供应商[2]
医保解约潮、上市首亏损之际,创始人套现1.5亿!漱玉平民:正常操作
搜狐财经· 2025-06-06 12:29
医保解约危机 - 济南两家漱玉平民药房被山东省医疗保障局解除省直医保协议关系,具体原因未公布 [1] - 2024年11月济南市医保局连发三份公告与漱玉平民3家门店解除医保协议,原因包括重大信息变更未办手续和将非医保药品串换为医保药品结算 [2] - 青岛地区至少有22家漱玉平民相关门店被解除医保定点协议,包括11家青岛漱玉平民大药房和11家间接持股80%的青岛春天之星医药连锁门店 [5] - 哈尔滨宝丰大药房深业店因医保骗保案被全面解除医保协议,涉案金额超亿元,医保基金被冻结6223万元 [5] - 医保消费占药店销售额比例普遍在40%-50%,个别门店高达70%,失去医保定点资格将导致销售额大幅下滑 [5] 财务与经营恶化 - 公司2024年第四季度单季亏损1.76亿元,同比跌幅达509.43% [6] - 毛利率持续下滑至27.27%,较行业均值低6个百分点 [6] - 2024年累计关闭118家门店,新开门店数量为1698家,较上一年度减少9.73% [6] - 直营门店日均单店销售额降至5325元,较前一年减少215元,日均每平方米销售额为45元,同比下降3元 [6] - 2025年第一季度资产负债率飙升至77.16%,流动负债高达55.95亿元 [7] - 2025年第一季度营业额同比下降2.48%,净利润同比下跌66% [7][8] 创始人减持与股东抛售 - 创始人兼总裁秦光霞减持公司3%股份,套现约1.5亿元 [1] - 阿里健康2024年11月减持464万股,套现约6968万元,剩余持仓浮亏近亿元 [10] - 实控人李文杰的一致行动人漱玉锦云、漱玉通成合计减持804.73万股,套现约2.03亿元 [10] - 创始人减持行为引发市场悲观解读,反映资本对公司业绩恶化及医保合规风险的悲观预期 [10]
瀚川智能信披违规 遭遇业绩恶化与高管动荡双重考验
新浪证券· 2025-05-16 09:36
信息披露违规事件 - 控股股东及实际控制人因未及时披露重大股权质押及风险事项收到江苏证监局警示函 [1] - 2023年7月实控人蔡昌蔚质押控股股东52.43%股权,同时瀚川投资质押1313.43万股公司股票(占总股本7.47%) [2] - 2024年8月半年报净利润为负触发质押加速到期条款,但迟至2025年2月才披露,严重违反"立即披露"规定 [2] 信披机制缺陷 - 选择性披露:2024年12月股权冻结事项拖延至2025年2月才披露 [3] - 风险提示滞后:半年报净利润亏损未同步提示控制权风险 [3] - 内控失效:实控人离婚纠纷等重大事项以"个人隐私"为由未主动披露 [3] - 2023-2025年累计收到监管函件5次,涉及定增募投、资产减值等多领域 [3] 经营业绩恶化 - 2024年营收4.74亿元同比降64.61%,仅为2023年峰值(13.39亿元)的35% [4] - 新能源业务收入归零,汽车装备业务收入同比降72% [4] - 2024年归母净利润-11.03亿元,亏损增幅达1205%,创上市最大亏损 [4] - 资产减值损失6.38亿元(存货跌价3.2亿元、商誉减值1.8亿元)占亏损额58% [4] 财务与治理风险 - 资产负债率攀升至78.46%,流动比率0.89,短期借款4.2亿元远超货币资金0.8亿元 [4] - 2023年起高管频繁变动,2024年11月财务总监因"能力不足"被免职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