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上市公司私有化
icon
搜索文档
东风集团退市!
新浪财经· 2025-08-27 16:37
公司资本运作 - 东风集团股份宣布子公司岚图汽车将以介绍上市方式登陆港股 同时东风集团股份将完成私有化退市[3] - 介绍上市特点是不发行新股或融资 仅将现有股东持有证券在交易所挂牌交易[6] - 交易采用股权+现金对价支付 总体收购价格为10.85港元/股 其中现金对价6.68港元/股 岚图股权对价4.17港元/股[9] - 交易采用"股权分派+吸收合并"模式 东风集团股份将其持有的岚图汽车79.67%股权按持股比例向全体股东分派[9] 财务业绩表现 - 2025年上半年收入545.33亿元 同比增长6.6% 毛利润75.99亿元 同比增长28.0%[11]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0.55亿元 较同期6.84亿元同比下滑92%[11] - 业绩变动主要因合资非豪华品牌市场持续下探导致合资乘用车业务销量和利润大幅下降[11] - 公司在自主事业领域的研发、品牌建设、渠道建设和市场营销方面投入加大[11] 业务板块分析 - 公司包含乘用车、商用车、零部件等多元化业务[13] - 2025年上半年累计销量82.39万辆 同比下滑14.7% 其中新能源汽车销量20.44万辆 同比增长33.0%[13] - 合资品牌中东风日产销量25.28万辆同比下滑23.5% 东风本田销量14.90万辆同比下滑37.4% 神龙汽车销量2.70万辆同比下滑28.3%[13] - 自主品牌中东风乘用车销量10.48万辆同比增长23.0% 岚图汽车销量5.61万辆同比增长84.8%[13] 私有化原因 - 股价持续走弱 截至2025年7月31日收盘价4.74港元/股 市净率仅约0.24倍[14] - 市值长期低于净资产水准 基本失去作为H股上市平台的融资功能[14] - 由于行业转型及市场竞争加剧等因素影响 整体业绩不达预期[14] 岚图汽车发展 - 岚图汽车作为集团内最优质新能源资产将实现单独上市[15] - 2022年至2024年期间业绩表现亮眼 2025年7月销量1.21万辆同比增长101.75%[15] - 截至2025年7月底年内累计销量6.83万辆同比增长87.58%[15] - 旗下已布局岚图FREE、岚图梦想家、岚图追光、岚图知音等车型[15] 行业转型趋势 - 新能源汽车市场蓬勃发展及国产自主品牌快速崛起导致合资品牌市场受到严重挤压[16] - 消费者购车观念发生转变 头部合资车企销量普遍面临下滑[16] - 自主品牌和新能源汽车领域存在巨大发展空间 将成为未来销量增长新增长点[16]
东风退市,岚图上场:一次重塑估值的突围战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8-25 12:01
交易方案核心内容 - 东风集团股份拟私有化退市 同时子公司岚图汽车以介绍上市方式登陆港股 采用股权分派加吸收合并的组合模式 两大核心环节互为前提同步推进[1] - 私有化收购价格为10.85港元/股 其中现金部分为6.68港元/股 岚图股权对价相当于4.17港元/股[7] - 介绍上市是一种特殊上市方式 不发新股不进行融资 将现有股东股份放到交易所挂牌交易 预计3-6个月内可完成上市[1] 东风集团股份估值与业绩表现 - 截至2025年7月31日总市值仅为391.2亿港币 股价报收4.74港元/股 市净率低至0.25倍 远低于净资产水平[3] - 2025年上半年实现营收545.33亿元 同比增长6.6% 毛利率达13.9% 较去年同期提升2.3个百分点[3] - 上半年整车销量82.39万辆 同比下降14.7% 归属于母公司股东净利润0.55亿元 同比下滑近92%[3] 岚图汽车业务表现 - 2024年实现交付8.57万辆 同比增长约70% 2025年以来连续5个月销量破万[3] - 上半年累计销量为56128辆 同比增长85% 财务数据快速改善 亏损从2023年近20亿元收窄到2024年不足2亿元[3] - 明星车型梦想家在新能源MPV细分市场多次摘得月销冠军 新车型FREE+上市仅15分钟获超1.1万辆大定订单[4] 交易动因与战略意义 - 港股市场对传统行业上市公司估值普遍偏低 融资功能萎缩 退市成为重整资产聚焦主业的理性选择[7] - 岚图已完成A轮融资 获得国企混改基金中银资本前海弘盛创投等多家投资机构投资[5] - 交易符合国资委对央企控股上市公司加强市值管理优化资本结构的要求 为行业提供可复制范式[7] 岚图上市后发展前景 - 上市后将拓宽融资渠道 获得长期稳定的资本支持 拓展海外事业布局 提升国际知名度和品牌形象[5] - 将吸引更多境外投资者关注 促进建立更规范透明的现代企业治理结构 提升运营效率和市场竞争力[6] - 估值不再受传统整车板块拖累 有望凭借高成长性和科技属性获得资本市场认可 实现估值逻辑切换[8] 东风集团战略转型 - 成立东风奕派汽车科技有限公司 将东风风神东风纳米东风奕派三大自主品牌研发生产供应链销售与服务全链条整合[8] - 摆脱上市平台约束后可更灵活推进结构性改革 提升在新能源智能化赛道上投入效率与市场响应速度[8] - 岚图作为东风自主高端新能源品牌核心资产 将聚焦优势带动东风自主新能源品牌整体实现跨越式发展[8]
河北前首富王玉锁的私有化资本腾挪:中小股东的利益如何保障?
搜狐财经· 2025-07-28 05:01AI Processing
资本运作与整合 - 新奥股份拟以595.15亿元对价私有化新奥能源,其中现金对价182.57亿元,股份对价412.61亿元通过发行H股支付 [1] - 交易完成后将提升产业链融合深度和业务协同效应,但中小股东利益存疑:新奥能源估值较2019年注入时无显著提升,新奥股份负债率将从54.3%升至67.08% [1][6] - 控股股东王玉锁通过两次资本运作从上市公司获得近百亿现金:2019年新奥能源交易中获55亿元现金,2022年新奥舟山交易中获42.75亿元现金 [7][8] 新奥能源估值争议 - 当前私有化理论对价80港元/股,较历史高点154.47港元下跌近半,且2024年净利润61.4亿元较2018年28.18亿元翻倍但估值未同步提升 [1][5] - 2019年注入时新奥能源32.8%股权作价258.4亿元,对应整体估值787亿元(70港元/股),与当前私有化估值水平相近 [4] - 大和证券研报显示市场担忧董事长被拘留传闻,但认为基本面影响有限,2024-2025年股息收益率达5.6%-5.7%具吸引力 [5] 财务数据对比 - 新奥能源营收从2017年482.69亿元增至2024年1160.7亿元,净利润从28.02亿元增至61.4亿元,但每股收益波动明显(2018年2.56元至2024年5.33元) [5] - 新奥股份交易后每股收益从1.46元增至1.56元,但核心利润从51.43亿元降至41.63亿元,负债率创2021年以来新高 [6][7] - 2018-2024年新奥股份现金分红比例多数年份低于40%,仅2024年股利支付率超70% [9][12] 历史交易回溯 - 2019年资产置换中联信创投与新奥能源3.69亿股(32.8%股权)置换,涉及现金支付54.95亿元 [4] - 2022年新奥舟山90%股权交易作价85.5亿元,评估溢价显著(净资产29.1亿元对应95.28亿元估值),实际业绩略超承诺值 [8]
员工“很突然、一脸懵”,极氪高层紧急开会!溢价22%收编极氪,李书福亏不亏?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5-08 10:25
核心观点 - 吉利汽车拟私有化极氪 旨在聚焦主业并规避美股不确定性 提出每股25 66美元的回购价 较发行价溢价22% [2][5][7] - 极氪上市后估值倒挂 市值68 98亿美元低于预期130亿美元 资产负债率超130% 年净亏损57 91亿元 [15][16] - 私有化后极氪将并入吉利乘用车四大品牌体系 强化协同效应 但面临组织整合与销量目标压力 [3][18][23] 交易细节 - 回购方案为非约束性报价函 提供两种可能路径:完全私有化或维持现状 最终取决于二级市场股价波动 [8][9][10] - 当前回购价较30天加权均价溢价20% 较公告前收盘价溢价13 6% 可避免中小股东诉讼 [7][8] - 吉利汽车现持极氪65 7%股份 交易完成后将实现完全合并 [3][20] 战略背景 - 公司引用《台州宣言》提出"回归一个吉利" 目标打造全球领先智能电动车集团 [2] - 历史曾通过子品牌合并实现销量增长 2015年同比提升35 2% 2017-2020年连续破百万辆 [19] - 2025年销量目标411万辆 极氪需完成32万辆 但Q1仅达成12 18% [18] 市场反应 - 公告后港股吉利汽车涨5%至17 88港元/股 市值1800亿港元 极氪美股盘前涨11% [3][10] - 行业认为私有化主因美股估值低迷 类似案例包括赛生药业等因流动性不足退市 [13] 组织影响 - 极氪内部已启动业务整合 智能驾驶部门同步研发领克车型 成立智能座舱分院 [25] - 高管团队调整频繁 4月27日以来涉及座舱、充电业务及营销体系重组 [23][25] - 员工股权行权价较高 实际兑现按10:1折价 后续或存在人员优化计划 [2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