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公司回购股份

搜索文档
年末上市公司回购热情不减
新华网· 2025-08-12 05:47
上市公司回购动态 - 恒逸石化计划回购股份资金总额不低于5亿元且不超过10亿元 回购价格上限为10元/股 回购期限不超过12个月 拟用于员工持股计划或股权激励 [2] - 伊戈尔实控人提议回购股份 资金总额为6000万元至1.2亿元 拟用于股权激励或员工持股计划 [2] - 天源环保已实施首次回购 回购股份9万股占总股本0.02% 成交总金额103.07万元 最高成交价11.47元/股 最低成交价11.43元/股 [3] - 天源环保此前披露回购方案 资金总额不低于5000万元且不超过1亿元 [3] 监管规则优化 - 沪深交易所修订股份回购规则 放宽回购条件限制 将触发条件从"连续20个交易日股价累计跌幅达30%"下调至20% [4][5] - 回购实施条件从"上市满一年"调整为"上市满六个月" 取消定期报告窗口期限制 [5] - 鼓励上市公司完善股份回购机制 明确触发条件及回购流程 要求充分发挥董事会作用 [5] - 明确股份回购与股份发行不得同时实施的时间区间 取消独立董事就回购事项发表意见的强制要求 [5] 市场影响分析 - 上市公司大规模回购向市场传递低估值信号 有助于增强投资者信心并促进股价合理回归 [1][5] - 规则优化有利于维护资本市场平稳运行 预计将进一步提升上市公司回购积极性 [5]
年内419家上市公司回购股份用于注销 回购金额上限合计超千亿元
搜狐财经· 2025-08-07 04:48
上市公司回购计划概况 - 年内已有419家上市公司发布431单回购计划,拟回购金额上限合计1181.77亿元,平均单笔回购上限2.74亿元,同比增长126.45% [1] - 回购资金来源包括回购专项贷款的有146单,占比33.87%,其中美的集团拟回购金额最高,两单回购计划上限分别为30亿元和100亿元,后者资金来源包括自有资金或专项贷款,中国银行提供不超过90亿元贷款 [2] 回购股份用途分析 - 用于股权激励或员工持股计划的数量最多,有298单占比69.14%,多数公司称若3年内未使用完毕将注销未使用股份 [5] - 用于注销减少公司注册资本的有79单占比18.33%,较去年同期15.19%进一步提升 [1][5] - 部分回购股份用于出售或可转债转股 [5] 注销式回购驱动因素及趋势 - 注销式回购占比提升受政策引导、估值修复需求及股东回报优化三重因素驱动 [1] - 未来注销式回购比例仍将稳步上升但增速或趋缓,因政策红利持续释放且A股估值仍处低位,但市场回暖后企业回购动力可能减弱 [1] - 部分企业需平衡回购与研发投入、并购扩张等长期需求 [1] 重点公司案例 - 美的集团市值达5511.16亿元,其100亿元回购计划中中国银行提供不超过90亿元专项贷款 [2][5]
增加股票需求 部分上市公司巨额回购股份
北京商报· 2025-07-28 03:04
上市公司股份回购趋势 - 近期上市公司掀起回购股份热潮,短期推动股价上涨但投资者存在分歧[1] - 回购相比现金分红可节省股东红利税,但消耗公司现金储备[1] - 以超过每股净资产价格回购会降低股票含金量,需量力而行[1] 回购资金使用方向 - 当前回购呈现两大趋势:金额显著增加(部分公司动用净资产10%以上)且回购股份不注销[1] - 大额回购导致股票含金量下降,仅获得短期股价支撑但损害长期价值[1] - 回购股份用于股权激励和员工持股计划被视作向高管及员工输送福利[1] 回购与股东利益关系 - 回购资金来源于净利润,本应分配给股东但实际未减少股份引投资者反感[2] - 理想操作应将回购与股权激励分离,回购股份应注销以惠及全体股东[2] - 股权激励方案需设定高难度行权条件(如股价挂钩),实现股东与员工双赢[2] 市场行为警示 - 股份回购不等于股价上涨信号,盲目追涨可能引发炒作风险[3]
多家上市公司披露回购计划!年内累计回购超700亿元
快讯· 2025-06-17 13:22
科创板公司回购动态 - 广大特材、华海清科、成大生物等8家科创板公司发布董事长及高管提议回购股份的公告 [1] - 2023年上市公司累计实施回购金额达717.1亿元 [1] - 贵州茅台、徐工机械、牧原股份、宁德时代等9家公司单家回购金额超10亿元 [1] 回购资金支持 - 上市公司回购增持贷款上限已提升至1317.85亿元 [1] - 该资金支持为上市公司实施增持回购提供了重要保障 [1] 政策背景 - 科创板上市公司在"科创板八条"周年之际深化"提质增效重回报"行动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