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育友好型社会

搜索文档
都在鼓励结婚生娃,哪个省份更“友好”?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6-05 16:01
婚育假期调整政策 - 四川省拟将婚假由5天延长至最多25天(参加婚前医学检查可额外增加5天)[1] - 四川省产假在国家规定98天基础上,一、二、三孩分别延长90天、120天、150天[1] - 全国婚假最长省份为甘肃和山西(30天),最短为广东、广西、湖北(3天)[3] - 西藏产假最长可达365天,北京、上海、云南等十余省份产假天数为158天[1] - 山东已将婚假由3天增至15天(参加婚前医学检查可再增加3天)[2] 全国婚假政策对比 - 婚假友好度计算公式:某省婚假天数/最长婚假天数×100%[3] - 甘肃、山西婚假友好度100%,河南、四川、黑龙江、新疆均超70%[3] - 婚假友好度最低省份为广东、广西、湖北(10%)[6] - 四川婚假友好度83.33%(20+5天),山东60%(12+3天)[4][6] 产假政策实施情况 - 国家规定基础产假98天,各地普遍延长60天及以上[8] - 河南、海南产假190天,青海、江西188天,吉林、黑龙江180天[8] - 西藏生育假政策友好度100%,海南、河南、青海、江西、四川均超50%[12] - 四川生育假调整后可达188天(一孩)、218天(二孩)、248天(三孩)[11] - 男方护理假西藏最长30天,四川拟从20天延长至30天[9][11] 政策落地配套措施 - 上海市提出加快出台育儿补贴和产假社保补贴政策[16] - 湖北省计划保障产假、护理假、育儿假落实到位[16] - 呼和浩特对生育一孩补贴1万元、二孩5万元、三孩10万元[16] - 四川省拟建立"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统筹多渠道资金"的成本共担机制[18] - 专家建议探索用人单位缴费为主、政府补贴和个人缴费结合的筹资模式[18]
鼓励生育措施密集出台!多个村庄、企业发钱鼓励生娃
第一财经· 2025-05-28 10:36
各地生育支持政策 - 神木市对生育二孩家庭给予一次性生育补贴5000元,三孩家庭10000元,二孩家庭每年育儿补贴3000元至孩子2周岁,三孩家庭每年10000元至3周岁 [4] - 攀枝花市实施"五位一体"生育友好集成改革十二条措施,包括婚俗文化构建、优生补贴、辅助生殖补贴、住院分娩免费、生育津贴发放等 [4] - 攀枝花市自2021年7月起为二、三孩家庭每孩每月发放500元补贴至3岁,已累计发放5560.5万元 [4] - 长春市拟对普惠托育服务机构按类型和地区给予1800-3600元/年/孩的补助 [5] 人口增长与政策效果 - 攀枝花市2024年末常住人口122.3万人,比上年增加0.5万人,连续四年正增长,城镇化率达71.46% [6] - 专家指出生育支持包括经济补贴、房贷优惠、弹性工作制、育儿假等多方面措施 [6] 村级生育激励措施 - 泰安市北上高村对2025-2027年生育二孩家庭奖励2万元,三孩家庭3万元 [8] - 东莞市黄塘村对初婚登记奖励1万元,政策内生育每个孩子奖励1万元 [8] - 广州市南岭村对初婚奖励4万元,生育一孩1万元、二孩2万元、三孩3万元,双胞胎/多胞胎按胎数奖励 [9] - 黄塘村2024年集体经济收入约2300万元,人均分红2.8万元,为激励措施提供经济基础 [11] 企业生育福利 - 劲牌公司对员工生育二孩一次性奖补1万元,三孩2万元 [13] - 自2021年以来已有超过十家知名企业出台生育鼓励措施,包括现金补贴和延长产假等 [13] - 企业鼓励生育措施有助于构建生育友好型社会氛围,同时提升企业美誉度和员工凝聚力 [13]
多地加码鼓励生育措施,多个村庄发钱鼓励生娃
第一财经· 2025-05-28 09:27
政策支持力度加大 - 生育支持政策涵盖经济补贴、假期延长、托育服务、医疗和居住保障等多方面,效果持续显现[1] - 神木市对生育二孩家庭一次性补贴5000元,三孩家庭10000元,并分别提供每年3000元和10000元育儿补贴至孩子2-3周岁[2] - 攀枝花市自2021年起为二、三孩家庭每月发放500元补贴至孩子3岁,已累计发放5560.5万元[2] 地方政策具体措施 - 长春市拟对公办托育机构按2400-3600元/年/孩补助,民办普惠机构按1800-3600元/年/孩补助[3] - 攀枝花市2024年末常住人口达122.3万人,增量0.5万人居全省第三,城镇化率71.46%全省第二[3] - 东莞市黄塘村对初婚登记奖励1万元,政策内生育每孩奖励1万元[5] 村庄级激励措施 - 泰山区北上高村对二孩家庭奖励2万元,三孩家庭3万元,试点期2025-2027年[5] - 广州南岭村生一孩奖1万元,二孩2万元,三孩3万元,初婚夫妻最高可获10万元奖金[5][6] - 黄塘村2024年集体经济收入2300万元,人均分红2.8万元,为激励措施提供经济基础[7] 企业参与生育支持 - 劲牌公司对员工生育二孩奖补1万元,三孩奖补2万元[8] - 自2021年起超10家知名企业推出生育补贴及延长产假措施,包括名创优品、携程、快手等[8] - 企业鼓励生育措施有助于提升社会美誉度及员工凝聚力[8]
京津冀一周观察丨前4月京津冀出口创历史新高,邯郸通报生猪注水问题
观察者网· 2025-05-21 02:16
京津冀区域出口 - 2025年前4个月京津冀区域进出口总额1.43万亿元人民币,占全国进出口总值的10.1%,其中出口4454.6亿元,创历史同期新高,增长1.7% [1] - 北京是拉动京津冀出口增长的关键因素,占比45%,较2024年同期提高1.4个百分点,上拉京津冀出口增速2.1个百分点 [1] - 4月京津冀出口1216.6亿元,创历史同期新高,增长8%,增幅为2024年6月以来新高 [1] - 民营企业出口增长强劲,新兴产业出口保持增长,自主品牌占比提升 [1] 5G规模化应用 - 北京已建成5G基站超14万个,5G终端连接数超350万 [2] - 北京计划到2027年底全面实现5G规模化应用,成为国内领先的5G应用标杆城市 [1] 生育友好型社会建设 - 京津冀三地签署《京津冀人口家庭发展工作交流合作框架协议》,从生育支持政策体系、重点人群服务体系建设、数据共享机制和生育友好文化圈四个方面加强合作 [2] 绿电交易 - 北京与新疆首次实现错峰绿电交易,4月完成1200万千瓦时交易量,形成"新疆绿电午间发、北京负荷晚间用"的新模式 [2] - 绿电主要来自新疆阿勒泰、哈密等地区的光伏发电企业,通过特高压直流工程通道输送,满足国家大剧院等部分电力用户的绿色用能需求 [3] 氢能产业 - 北京将氢能产业作为"十五五"规划研究的重点方向,聚焦制、储、运、加产业链条,加快培育领军企业 [3] - 推进液氢重卡、沼气制氢、制加氢一体站等重点项目建设,深化塑粉材料、关键零部件等领域的技术创新 [4] 服贸会 - 2025年服贸会将于9月10日至14日在首钢园区举办,已有30多个国家、地区和国际组织意向设展办会 [5] - 服贸会自2012年创办以来累计吸引198个国家和地区的近119万展客商参展参会 [5] 海上光伏项目 - 河北首个海上光伏项目——秦皇岛市1800兆瓦海上光伏示范试点项目首块网架平台成功吊装,进入大规模施工阶段 [6] - 项目总投资约144亿元,建成后年均发电量约27.5亿千瓦时,每年可节约标煤84万吨,减少排放二氧化碳215.95万吨 [6] 港航建设 - 2025年一季度河北省港航建设项目完成投资18.4亿元,同比增长17.3%,为季度计划的114.9% [8] - 2024年河北省港航建设项目完成投资超80亿元,同比增长19.9%,全省港口货物吞吐量14.05亿吨,增速3.1% [8] 平台经济 - 天津市平台经济一季度营收达1578亿元,同比增长23% [10] - 云账户2024年实现收入1220亿元,纳税74亿元,位列中国民营企业500强90位 [11] - 一季度天津市居民生活服务平台营收327亿元,同比增长35% [11] 新能源小客车指标 - 北京市在定向增发4万个新能源小客车指标的基础上,再次增发2万个指标,2025年小客车指标配额16万个,其中增发新能源指标6万个 [12]
京津冀协同完善生育支持政策体系
快讯· 2025-05-17 23:16
京津冀人口家庭发展合作框架协议 - 京津冀三地卫生健康委签署《京津冀人口家庭发展工作交流合作框架协议》[1] - 合作重点包括完善生育支持政策体系、推进重点人群服务体系建设、推动数据共享机制和打造京津冀区域生育友好文化圈[1] - 三地将协同完善生育支持政策体系,推动服务资源跨区域共享[1] - 将共同做好前瞻性政策研究,推进重点人群的服务体系建设[1] - 将夯实人口监测预警工作,推动三地信息数据共享[1]
产假提前返岗 生育津贴和工资能兼得吗?
央视网· 2025-05-17 23:08
生育津贴与产假工资争议案例 - 北京市第三中级人民法院判决女职工产假期间提前返岗可同时获得生育津贴和工资 [1] - 刘女士为北京某科贸公司财务经理 月薪7000元 公司依法缴纳生育保险 [1] - 生育前与公司协商产后45天可在家办公 公司法定代表人同意该安排 [1] - 社保部门核准支付刘女士生育津贴26059.37元 [1] - 产后20天开始接受公司工作安排 持续提供劳动 [1] 公司工资支付情况 - 公司产后每月支付工资5000元 低于原7000元标准 [2] - 法院认定降低工资标准与灵活办公工作量相匹配 [2]
“生育新政12条” 落地!四川攀枝花市“养娃红包”再扩容!
中国发展网· 2025-05-09 05:55
中国发展网讯 孕产妇可获1000元优生补贴,产妇5000元辅助生殖补贴,在攀购买住房,政府补贴二孩家庭1.5万元,补贴三孩家庭2万元……,近日,《攀 枝花市"五位一体"生育友好集成改革的十二条措施》(以下简称"十二条措施")经市政府第83次常务会研究同意,自2025年6月1日起施行,有效期五年。 这是该市继2021年7月在全国率先推出育儿补贴金政策、2024年9月推出托育补贴政策后,又一个建设生育友好型社会的创新举措。 攀枝花市有关负责人表示,该措施旨在贯彻落实《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优化生育政策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的决定》、《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快完 善生育支持政策体系推动建设生育友好型社会的若干措施>的通知》文件精神,进一步提高生育服务水平,降低群众生育养育教育负担、缩小城乡居民收 入差距、促进人力资源聚集,为共同富裕试验区建设提供良好的人口环境支撑。 "十二条措施"包括:构建新型婚俗文化,探索优生定额补贴政策,建立辅助生殖补贴制度,实施住院分娩免费政策,发放生育津贴,实施新生儿落地参 保,实施产假、育儿假、男方护理假,落实税费减免政策,完善育儿补贴政策,继续实施普惠托育补助,加强教育支持政策,加强住房 ...
有温度 重实效
经济日报· 2025-05-09 00:40
女性就业现状与挑战 - 女性就业结构和质量明显改善但育龄产后女性仍面临就业压力大、再就业困难多、劳动权益易受侵害等问题 [1] - "妈妈岗"作为新就业模式通过灵活工作时间空间和管理方式促进女性生育—就业平衡 [1] - "妈妈岗"减少生育带来的职业中断对保障女性职场发展、维护儿童利益、促进生育、满足企业灵活用工需求有积极意义 [1] "妈妈岗"实施中的问题 - 岗位供需结构失衡劳动密集型岗位如餐饮、客服、物业保洁等较多与女性对财务、文员、设计等岗位需求存在差距 [2] - 总体待遇不高多属非全日制用工工资按时薪结算标准参考各地最低工资标准 [2] - 岗位竞争激烈社会保险、劳动纠纷处理等权益保障不足 [2] - 女性在STEM领域受教育水平不足职业技能和就业能力有待提升 [2] 政策建议与改进方向 - 完善生育友好工作环境和制度体系加大抚育机构儿童照料服务供给完善生育友好型基础设施 [3] - 灵活调节"妈妈岗"工作制度环境结合企业运营要求和业务实际 [3] - 建立保障兜底机制降低生育带来的失业风险形成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女性受益的就业格局 [3] - 拓展岗位开发供应渠道对吸纳女性就业能力强的行业和企业加大支持力度通过税收优惠、财政补贴等助企稳岗扩岗 [3] - 重点引导生产制造、住宿餐饮、社会服务及平台经济、数字经济、银发经济等领域提供产后返岗再培训 [3] - 制定法律法规、完善司法救济、加强工会监督保障女性生育后回归岗位或再就业的平等权益 [3]
乳业巨头相继推出巨额生育补贴 我国乳业从价格竞争转向多维竞争
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2025-04-22 23:50
文章核心观点 两大乳业龙头飞鹤和伊利推出生育补贴活动,符合构建生育友好型社会方向,凸显乳业从价格竞争转向多维竞争,既是企业履行社会责任,也有商业利益考量,未来企业响应政策需注重商业可持续性 [1][4][6] 精准契合政策导向 - 国家和地方出台鼓励生育政策,全国23个省份推出不同程度生育补贴政策,形成多元化支持体系 [2] - 呼和浩特3月13日发布育儿补贴政策,覆盖一孩至三孩家庭,补贴最高达10万元,还配套牛奶消费券,将乳制品消费与生育激励深度绑定 [2] - 政策激发乳制品市场消费潜力,乳业巨头迅速跟进,构建生育支持体系成行业新动向 [2] 企业生育补贴举措 - 飞鹤4月初全面实施12亿元生育补贴,面向全国孕期家庭,覆盖一孩、二孩及多孩家庭 [1][3] - 伊利推出16亿元生育补贴计划,除物质补贴外,提供从孕期到孩子3岁全周期服务,金领冠推出“三孩家庭万元奶粉赠送计划” [1][3] - 蒙牛2022年在企业内部启动“三孩贺金制度”,符合条件员工生育三孩可获每年6万元、连续3年现金补贴,总额18万元 [3] 从“奶粉竞争”到“生态布局” - 受人口出生率下降等因素影响,乳制品行业面临挑战,2024年出生人口954万同比增长约6%,但婴幼儿配方奶粉销售额下降7.4% [5] - 乳企生育补贴计划是市场营销手段,可吸引消费者、提高销量、缓解市场需求下滑压力,飞鹤和伊利此举有商业利益考量 [5] - 飞鹤生育补贴计划是全产业链战略布局关键一环,强化品牌与消费者连接,拓展潜在客户群体 [6] - 伊利将生育补贴与婴配粉业务深度绑定,提供全周期服务,构建从孕期到育儿完整生态 [6] - 奶粉品牌可提供更多育儿服务支持,彰显社会担当,加强品牌与消费者黏性 [6] - 未来企业响应政策需注重商业可持续性,加大研发投入开发全生命周期营养产品,优化供应链效率 [6]
生娃就发钱,两家民企猛砸28亿催生
盐财经· 2025-04-14 09:24
乳企生育补贴计划 - 伊利宣布推出16亿生育补贴,为全国孕期家庭提供不少于1600元补贴及健康咨询服务,计划2025年4月实施 [5][7] - 飞鹤启动12亿元生育补贴计划,提供不少于1500元实物兑换券(可换奶粉),预计最多惠及80万人次 [7][9] - 两家企业补贴叠加可达3100元,直接触达目标消费者并提升社会好感度 [10][11] 行业竞争格局 - 飞鹤婴幼儿配方奶粉2024年销售额190.62亿元(占营收91.9%),市占率超20%且连续六年中国销量第一 [16][17] - 伊利奶粉业务2024年前三季度营收213.3亿元(同比+7.07%),婴幼儿配方奶粉市占率达16.9%且增速超两位数 [15][16][18] - 伊利2024年全球乳业排名第五(营收175亿美元),亚洲第一;蒙牛排名第九(营收139亿美元) [21] 企业财务表现 - 伊利2024前三季度营收890.39亿元(同比-8.59%),归母净利润108.68亿元(同比+15.87%),液态奶业务连续11年市占率第一 [15][20] - 飞鹤2024年总收益207.486亿元(同比+6.2%),婴幼儿奶粉业务同比增长6.6% [16][17] - 伊利奶粉业务拆分独立运营,成人奶粉市占率第一,婴幼儿奶粉增速显著 [18] 市场趋势与战略 - 新国标实施推动婴幼儿奶粉配方科学化升级,消费者对200元/罐以上高端产品接受度提升 [22][23][25] - 行业集中度持续提升,前十大奶粉企业市占率超87%,黑龙江等主产省产能仍无法完全满足需求 [24][27] - 乳企通过生育补贴构建"生育友好型社会"形象,强化品牌粘性与复购率,符合国家人口战略 [11][22][23] 行业数据 - 2024年中国乳制品出口4.52亿美元(同比+7.73%),进口262万吨(同比-9%),进口金额112.33亿美元 [27][29] - 消费者对国产奶粉信任度提升,飞鹤与伊利网络口碑分别为71和70(满分100) [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