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红色文化
icon
搜索文档
铭记历史 缅怀先烈|广东:沿东纵足迹看乡村振兴新征程
新华社· 2025-08-06 04:22
昔日英雄战斗的红色热土,正成为区域协调发展的"金山银山"、人民致富的"幸福靠山"。环南昆山—罗 浮山县镇村高质量发展引领区正加速建设。曾经东江纵队转移途经的崎岖路径,如今变身为218公里长 的旅游公路。这条公路将红色文化、绿色生态等资源串珠成链,成了带动区域旅游发展的"黄金通道"。 一路风景一路歌。在惠州市博罗县横河镇,徒步、轮滑、骑行等户外运动业态加速完善。户外运动机构 磨房总经理袁志滨说:"希望生态与产业共融,村集体与村民共富。"惠州市博罗县壹壹埔舍民宿店长温 远锋介绍,民宿去年4月底开业,旅游公路打通后,外地游客络绎不绝,客房每逢节假日供不应求。 在东莞,同样有一座东江纵队纪念馆掩映于苍翠山林中,坐落于大岭山抗日根据地旧址大王岭村的一个 山头。村中的民居、祠堂依山而建,拾级而上,大岭山抗日根据地旧址现有9个文物点保存完好。 广东惠州,罗浮山下,承载红色记忆的东江纵队纪念馆历经近半年的精心修葺后,于今年年初重新开 放。大门口的石碑上,"永远向前"四个大字熠熠生辉。 东江纵队是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在广东省东江地区创建和领导的一支抗日劲旅。"无数革命志士凝 聚和塑造了伟大的东纵精神。"惠州市东江纵队纪念馆馆 ...
以红色文化浸润军营与校园 中共中央军委机关旧址纪念馆庆祝建军98周年
解放日报· 2025-08-02 02:11
根据提供的新闻内容,该文档主要围绕中共中央军委机关旧址纪念馆的建军节主题活动展开,不涉及公司和行业相关内容。因此按照任务要求,无需进行投资分析要点的提取。 经核查,文档中未出现以下可分析要素: 1) 上市公司财务数据或业务动态 2) 行业发展趋势或政策影响 3) 市场竞争格局变化 4) 产品技术革新信息 5) 供应链或成本结构变动 备注:该新闻属于军政文化活动报道范畴,与资本市场分析无直接关联性 [1]
上城 防空洞吹起文明新风
杭州日报· 2025-07-31 02:23
居民边纳凉边看演出。 夏日炎炎,何处觅清凉?防空洞是个好选择。位于上城区四牌楼38号的纳凉点,是全市6处防空洞 纳凉点中开放面积最大、人气最旺的一处——去年开放期间,总人流量为7万多人次,单日最高达到 2000人次,是居民夏日里的"清凉港湾"。 今年,这里的清凉体验再升级。7月29日下午,"红色传承·清凉一夏"国防教育文明实践暨文艺志愿 服务活动在四牌楼纳凉点启幕,将红色文化、国防教育与邻里互动巧妙融合,以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传 播文明理念,以丰富多彩的文艺载体充实群众精神文化生活。 为让爱国主义精神在清凉中浸润人心,上城将艺术之美搬进了防空洞,不仅策划打造了"纪念中国 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摄影展,让一幅幅珍贵影像唤起历史记忆,还邀请中国 美术学院的12名学子在现场挥毫泼墨,即兴创作书法、国画等作品赠予市民,让艺术滋养与红色教育相 得益彰。 互动区域更是亮点纷呈,吸引着不同年龄层的市民驻足参与。"橄榄绿进校园"驻校教官带领青少年 近距离接触国防装备模型,通过遥控操作机器狗感受人工智能在安防领域的应用;在紫阳街道"尚法凉 驿"公共法律服务点,专业律师每周四下午都会在此坐镇,免费为居民提供法 ...
陕西延安:创新表达让红色文化“活起来”
人民网· 2025-07-31 02:10
7月29日,演员在延安保育院剧场表演红色舞台剧《延安保育院》。 7月29日,演员在陕西延安的金延安文化旅游产业园区表演红色歌舞剧《延安十三年》。 7月29日,演员在延安保育院剧场表演红色舞台剧《延安保育院》。 7月29日,演员在延安保育院剧场表演红色舞台剧《延安保育院》。 7月29日,演员在延安保育院剧场表演红色舞台剧《延安保育院》。 7月29日,演员在陕西延安的金延安文化旅游产业园区表演红色歌舞剧《延安十三年》。 7月29日,演员在陕西延安的金延安文化旅游产业园区表演红色歌舞剧《延安十三年》。 7月29日,演员在陕西延安的金延安文化旅游产业园区表演红色歌舞剧《延安十三年》。 7月29日,演员在陕西延安的金延安文化旅游产业园区表演红色歌舞剧《延安十三年》。 7月29日,演员在陕西延安的金延安文化旅游产业园区表演红色歌舞剧《延安十三年》。 ...
广州持续深化红色教育
中国发展网· 2025-07-30 07:57
赛事概况 - 第二届"英雄花开英雄城"花城红色故事大赛总决赛在广州少年儿童图书馆举办,主题为"用好红色资源、培育时代新人",吸引近3000名中小学生参与[1] - 赛事由市委宣传部、市文化广电旅游局(市文物局)、市教育局联合主办,通过讲故事、写故事、画故事等多元形式开展[1] - 30名选手经过初赛、复赛、半决赛选拔进入总决赛,呈现高质量红色文化盛宴[1] 赛事特点 - 选手综合水平显著提升,故事演绎感染力和情感表达精准度突破往届,引发观众强烈共鸣[2] - 红色文化挖掘更有深度,呈现鲜为人知的革命故事和时代英模事迹,特别聚焦抗战胜利80周年主题[2] - 表现形式创新多元,包含粤语、英语讲述及启聪学校学生的手语演绎[2] - 革命先辈后人参与赛事,通过家族传承故事展现红色血脉延续[2] 赛事成果 - 评选出红色故事讲述大赛一等奖5名、二等奖10名、三等奖15名、优胜奖67名,网络投票评选卓越之星2名等[3] - 红色故事原创作品大赛文字组和漫画组分别评选出一等奖2名、二等奖5名等,网络投票评选卓越之星1名等[3] 配套活动 - 第三届红色文化宣传月期间,全市红色文化场馆举办系列活动:广东革命历史博物馆"重走抗战之路"、中共三大会址纪念馆青少年研学、农讲所旧址纪念馆小讲解员培训等[4] - 主会场活动展演《乒乓破晓映东方》《国之瑰宝宋庆龄》等红色故事及《文物守护者》等文艺节目[4] 文化影响 - 红色文化作为城市精神引擎,广州将持续深化红色教育,树立崇尚英雄的社会风尚,激励青少年贡献民族复兴力量[5]
【延安】多彩“夜秀”释放文旅活力
陕西日报· 2025-07-29 23:57
"山丹丹的那个开花哟,红艳艳……"7月18日晚,延安宝塔山下,音乐响起,灯光秀表演开始。在 灯光的映衬和音乐的烘托下,宝塔山显得格外巍峨。 每天20时30分,流光溢彩的灯光秀表演就在这里准时开启,运用声、光、电等高科技手段,再现二 万五千里长征的历史画卷,吸引不少市民和游客驻足观看。"灯光秀很震撼。看到宝塔山被灯光映衬得 如此雄伟,我仿佛穿越到了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游客米朵感慨。 从烟火市集到文化展演,从光影盛宴到休闲体验,入夏后,夜幕下的延安城区,摇身一变成为活力 涌动的"大舞台",一道道独特的夜间风景次第呈现,吸引市民与游客欣然奔赴。 近年来,延安市深耕红色文化沃土,将红色演艺作为激活夜间消费的重要抓手,通过打造高品质、 沉浸式文化体验项目,让"红色IP"与夜间经济深度融合。如今,《延安保育院》等经典红色演艺作品已 覆盖市区及周边重点景区,形成了"日间参观革命旧址、夜间观看红色演艺"的文旅消费新模式。 "近年来,我们推出景区夜游活动,打造特色商业街,完善城市服务功能,不断释放夜间经济活 力,促进了旅游业快速发展。今年上半年,延安市共接待国内游客2280.4万人次,同比增长8.78%;国 内游客总花费13 ...
42个红手印立下“生死合同”:宁死不当汉奸!
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5-07-27 06:50
红色旅游行业 - 八路军太行纪念馆作为太行山革命根据地核心区域的重要红色旅游景点,暑期游客数量显著增加,尤其吸引家长带孩子和社会各界研学团体参观[1] - 武乡县通过八路军文化旅游节等活动打造数字化、情景化、互动化红色体验项目,以年轻人喜爱的方式推广红色文化[13] - 太行1号旅游公路贯通后有效串联县域内红色地标,配合"重走太行英雄路"等定制化研学路线,推动红色旅游资源整合[11] - 2023年7月武乡县红色景点接待游客达27万人次,显示红色旅游市场持续升温[15] 文旅产品创新 - 百团大战沉浸式体验馆运用声光电特效还原战斗场景,增强游客参与感与历史代入感[5] - 八路军太行纪念馆通过6500余件文物构建历史叙事体系,配合"生死合同"等特色展品强化情感共鸣[7][9] - 采用实景复原技术结合历史照片、文物等展陈手段,完整呈现八路军东渡黄河至抗战胜利的全过程[3] 历史资源开发 - 武乡县现存八路军总部、中共中央北方局等抗战时期机关驻地遗址,形成星罗棋布的红色地标网络[11] - 王家峪村、下北漳村等抗战旧址山村通过文旅开发转型为热门旅游目的地[13] - 纪念馆文物资源与地方历史深度绑定,如"生死合同"原件生动展现军民抗战决心,成为独特文化IP[7][9]
行走京华大地 感悟思想伟力丨四维透视北京高质量发展新图景
北京商报· 2025-07-24 12:10
金融科技示范区发展 - 金科新区已吸引266家金融科技企业和专业服务机构入驻,注册资本总额超1400亿元,形成完整产业链[4] - 采用"政府引导+市场主导"模式,西城区企业在人民银行"监管沙箱"项目中占比61%,证监会试点占50%[4] - "一会两赛三论坛"体系成熟,金融科技大会连续举办五届,成为国际行业盛会[5] - 发展重心从产业集聚转向优化生态,追求高质量发展"质变"[5] 红色文化传播 - 香山革命纪念馆累计接待观众190余万人次,2024年专题展览接待超40万人[6] - 展览展出200余张历史照片及360余件文物文献,采用数字化手段还原延安文艺座谈会场景[6] - "童学赶考"研学活动服务近500个青少年家庭、1000余名学生及家长[7] 南水北调工程成效 - 中线工程累计向北京调水111亿立方米,占城市供水80%,天津达100%[7] - 北京建成107公里地下输水环路,实现"三水联调",密云水库蓄水量创35.8亿立方米纪录[8] - 团城湖区域发现红鳍鳈、苍鹭等珍稀动物,体现生态保护成效[9] 知识产权司法改革 - 北京知识产权法院一审案件占比超90%,促成华为三星全球和解等标杆案例[10] - 网上立案率94%,在线庭审率85%(商标驳回复审类达97%),电子卷宗减少纸质依赖[10] - 法官人均结案数从2022年342件跃升至2024年480件,审限内结案率93%[11] - 集约送达量同比提升13.3%,收案量因多元调解出现小幅回落[11]
一本留言簿背后的山西法治教育实践探索
央视网· 2025-07-24 05:51
红色文化与法治宣教融合实践 - 彭真生平暨中共太原支部旧址纪念馆通过文献、照片、手迹、实物等藏品结合雕塑、场景复原、绘画、影视等手段生动再现太原支部历史背景和革命斗争光辉历史 [2] - 纪念馆日均接待观众2000余人6-8月为参观高峰参观者通过书法、绘画等形式在留言簿表达爱国情感和对祖国的祝福 [2][3][4] - 2020年11月该馆被确立为全国法治宣传教育基地深入挖掘红色文化中的法治元素推进红色法治文化阵地建设 [2] 纪念馆运营与观众互动 - 留言簿中高频出现爱国致敬等词汇反映观众情感共鸣 [2] - 电子留言板等创新互动方式吸引青少年参与表达 [4] - 馆长郭志军提到工作创新举措使红色历史资源焕发新的法治生命力 [2]
和合共生蕴华章——解码“藏东明珠”昌都的文化自信样本
新华社· 2025-07-24 02:53
民族交融与茶马古道 - 昌都市作为茶马古道重要物资集散地,历史上通过马帮队伍实现川、滇、藏三地茶叶与物资交换,形成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商贸网络 [5][7] - 茶马古道精神包括民族团结、冒险开拓和契约诚信,现存历史遗迹如芒康县纳西民族乡加达村的百年老宅与马帮用具展示民族融合记忆 [7] - 硕督镇作为古道驿站保留37户民族团结家庭,延续清军与藏族通婚后的习俗如制作月饼、舞狮和挂对联 [8][10] - 芒康县木许乡多民族聚居,藏族、汉族、傈僳族等共同生活,体现现代民族团结协作 [10] 红色文化与历史印记 - 昌都地区人民解放委员会办公旧址是西藏首个地区级党组织诞生地,曾建立西藏第一所现代学校、第一家公立医院和第一个邮政所 [12][13] - 左贡县列达村保存1962年手工缝制国旗,2019年党员再次制作新国旗,象征对党和国家的忠诚 [14] - 怒江大桥遗址纪念馆记录11万筑路大军以牺牲精神修建川藏公路,现成为促进西藏与内地交流的景观大道 [14][15][17] - 昌都市通过文艺作品如《铸魂达玛拉》、红色旅游线路开发推动红色文化产业发展 [17] 非遗传承与创新 - 国家级非遗芒康弦子舞、井盐晒制技艺、波罗古泽刻版制作技艺体现康巴文化根脉,井盐晒制技艺被列入国家级非遗名录 [17][18][20] - 嘎玛乡唐卡漆画融合大漆与唐卡艺术,吸引年轻人参与创新,如仁青郎加团队采用蛋壳镶嵌等新技法 [21] - 洛隆藏刀技艺传承人寸昆杰引入空气锤、淬火机等现代工具提升效率,同时保留传统手工雕刻 [22][24] - 昌都市通过非遗工坊、文创开发、文旅融合等方式推动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结合 [2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