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团结

搜索文档
广东援疆2025年粤新“石榴籽一家亲”中小学生同心营暖心开营
南方农村报· 2025-08-14 08:36
共青团喀什地区 委员会、共青团 肇庆市委员会、 肇庆市教育局主 办,肇庆市青少 年宫承办。广东 省对口支援新疆 工作前方指挥部 主要负责同志, 共青团广东省委 员会书记冉波, 肇庆市委常委、 组织部部长谢俊 平等出席开营仪 式。 岭南醒狮迎客来 民俗祝福润童心 广东援疆2025年 粤新"石榴籽一 家亲"中小学生 同心营暖心开营 _南方+_南方 plus 8月12日,广东 援疆2025年粤 新"石榴籽一家 亲"中小学生同 心营开营仪式在 肇庆市青少年宫 红领巾广场举 行。近200名来 自新疆喀什与广 东肇庆的中小学 生齐聚一堂,以 民俗为桥、文化 为媒,开启了一 段跨越万里的友 谊之旅。 本次活动由广东 省对口支援新疆 工作前方指挥 部、共青团广东 省委员会指导, 活动在气势恢宏 的南狮表演中热 烈启幕,伴随着 铿锵有力的金鼓 声,醒狮矫健腾 跃、威风凛凛, 这项国家级非物 质文化遗产以其 独特的魅力,向 远道而来的新疆 小伙伴们传递最 诚挚的欢迎。 随后展开的"摸 彩头"入营仪式 别具匠心,孩子 们欢笑着触摸苹 果、青葱、桔 子、甘蔗等岭南 特色吉祥物,每 件物品都饱含美 好祝愿——苹果 象征"平平安 安", ...
探访西藏林芝嘎拉村 民族团结浇筑幸福“桃花源”
中国新闻网· 2025-08-14 07:45
"看着北斗星走不迷路,跟着共产党走会幸福。"西藏自治区林芝市嘎拉村村民尼玛多吉近日对《中国新 闻》报记者说,这句饱含着我们感情的谚语,体现着我们嘎拉村全体村民对习近平总书记关心关怀的难 忘之情。 2021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在西藏考察时曾到嘎拉村看望慰问村民。今年是西藏自治区成立60周年,嘎 拉村全体村民近日给习近平总书记写信,汇报村里发展变化情况,表达感恩奋进、创造更加美好生活的 决心。6月27日,习近平总书记给全体村民回信,对他们提出殷切期望。 嘎拉村隶属林芝市巴宜区林芝镇,地处尼洋河谷地,毗邻318国道。近年来,"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 山"的发展理念根植于嘎拉村村民心中,当地从"晴天一身土、雨天两脚泥"的过去,发展至如今远近闻 名的"桃花源",漫山遍野的野桃树,变成了村民名副其实的"致富树",嘎拉村也成为中外游客争相打卡 的"桃花村"。 民族交融如桃花 瓣瓣不同却瓣瓣同心 在嘎拉村村民次旦扎西家中,一张拍摄于上世纪70年代的照片格外引人注目。照片中,不同民族的家人 身着各种不同服饰。次旦扎西说,身着不同民族服装的人,组成了一个家庭,家里就是"民族一家亲的 场景"。 这是嘎拉村有记录以来,第一个民族团结家庭 ...
人民日报海外版整版聚焦吉林:各族人民相亲相爱 携手共建美好家园
人民网· 2025-08-14 00:46
旅游行业增长 - 2024年全州接待游客4511万人次 同比增长70% [7] - 旅游收入746亿元 同比增长71% 较2015年实现翻倍增长 [7] - 边境村接待游客超150万人次 入境游市场持续升温 [12] - 民俗园周边旅拍店从2022年3家增至200余家 [12] 农业与特色产业 - 边境村实施47个农业产业项目 完成投资7.2亿元 [12] - 建成9个种植养殖基地和18个农特产村 [12] - 人均收入1.8万元/年 村集体年收入60余万元 [11] - 发展"6+1"特色农业集群(畜牧业/人参中药材/木耳菌类/水产/民族食品/林产及乡村旅游) [13] 文化建设项目 - 创作墙体绘画2万余平方米 覆盖20余个村庄 [14] - 开展基层宣讲6000余次 组建三支专业宣讲队伍 [15] - 打造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全域体验区 [15] - 歌舞诗《五彩阿里郎》演出场场爆满 [14] 跨境贸易与交通 - 珲春口岸年入境帝王蟹超150万只 通过"复兴号"列车运往全国 [13] - 推动互市贸易落地加工 带动22个边境村8253名边民就业 [12] - 吉林省持续推进对俄"滨海2号"运输走廊建设 [13] 社会融合工程 - 实施互嵌交融工程 推动各民族全方位嵌入 [9] - 邀请全国25城100户家庭体验民族文化 2024年计划扩展至1000户 [7] - 社区组建民族艺术团 开展"民族长鼓""文化汇演"等融合活动 [8]
各族人民相亲相爱 携手共建美好家园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25-08-13 21:50
旅游行业增长 - 2024年延边州接待游客4511万人次同比增长70% 旅游收入746亿元同比增长71% 较2015年实现翻倍增长 [3] - 暑期光东村单日游客量超千人次 2023年累计接待游客40余万人次 [3] - 边境村旅游接待能力显著提升 36个边境村具备旅游接待功能 2024年接待游客超150万人次 [9] - 朝鲜族民俗园周边旅拍店从2022年3家爆发式增长至200余家 [9] 特色产业发展 - 东阿拉村通过电商直播销售农产品 村集体年收入60万元 人均年收入1.8万元 [8] - 全州建成9个种植养殖基地和18个农特产村 实施47个农业产业项目总投资7.2亿元 [9] - 发展"6+1"特色农业产业集群 包括畜牧业、人参中药材、木耳食药用菌等 [11] - 珲春口岸年入境帝王蟹超150万只 通过"复兴号"列车运往全国 [10] 文化融合工程 - 实施"五个一批"文化行动 包括打造非遗传承基地、发掘文物古迹价值等 [14] - 延边大学美术学院累计创作2万平方米墙体绘画 覆盖20余个村庄 [13] - 组建三支宣讲队伍开展基层宣讲6000余次 包括党政干部和专家学者团队 [13] - 朝鲜族歌舞诗《五彩阿里郎》演出场场爆满 形成文化品牌效应 [12] 基础设施投资 - 2024年边境村新建续建59个农业产业项目 [10] - 推进敬信小镇等9个边境村文旅项目开发 [9] - 加快"滨海2号"对俄运输走廊建设 [10] - 实施十年绿美吉林生态保护修复计划 [11]
第四套人民币1角券:时代经济与文化的微缩印记
搜狐财经· 2025-08-13 06:28
发行背景与基本信息 - 作为第四套人民币重要成员 由中国人民银行发行 适应改革开放时期经济快速发展与市场多元交易需求 [1] - 面额虽小 但在日常小额交易中扮演关键角色 填补角币流通空白 保障零售消费与便民找零等经济活动顺畅开展 [1] - 票面设计融合中国传统文化元素与时代审美 尺寸与图案布局遵循第四套人民币整体规范 [1] 票面设计与文化内涵 正面图案 - 印有高山族(台湾地区少数民族代表)和满族(中国北方重要少数民族)男子头像 诠释"中华民族大家庭"理念 [1] - 传递各民族平等 团结与共融价值观 彰显对民族多元性的尊重与凝聚 [1] - 人物形象刻画细腻 神态与服饰细节还原民族特色 成为民族文化的可视化载体 [1] 背面图案 - 以国徽为核心元素 上方标注"ZHONGGUO RENMIN YINHANG" 下方标注"1980"年号(制版年份) [4] - 辅以蒙古文 藏文 维吾尔文 壮族文等民族文字 体现法定货币权威性与对民族文化语言的包容 [4] - 民族文字与正面民族头像呼应 构建民族文化交融的视觉叙事 强化国家统一与民族和谐认知 [4] 流通历程与社会影响 - 深度渗透百姓生活 成为小额交易主角(如街边早点摊找零 文具店支付) [5] - 适配市场经济初期零售业态分散与小额消费频繁场景 助力个体商户与小微企业降低交易成本 激活基层经济活力 [5] - 成为70后与80后生活记忆载体 作为童年零花钱积蓄单元与校园消费(零食 班费)支付工具 串联家庭消费 校园生活与市井商贸等社会场景 [5] 收藏价值与市场现状 - 收藏价值受品相(全新未流通或流通品) 冠号(特殊冠号如补号冠) 号码(豹子号 顺子号等趣味号码)影响 [8] - 因发行量较大 普通流通品收藏价值有限 但全新品相与特殊冠号品种受收藏者青睐 在钱币市场有交易活跃度 [8] - 作为研究第四套人民币体系与改革开放初期经济社会风貌的实物标本 承载历史文化与时代记忆 推动钱币文化传播与历史经济研究 [8][9] 多重价值演进 - 从经济流通工具演变为民族文化 时代记忆承载者与收藏市场文化符号 [9] - 映射民族团结 经济变迁与社会生活百态 为理解中国货币文化与社会发展脉络提供实物参照 [9]
张家港援疆首个校园示范性石榴籽书屋投用
苏州日报· 2025-08-12 00:12
文化援疆项目 - 江苏援伊·苏州(张家港)工作组投资300万元建成首个现代化校园石榴籽书屋,占地1000平方米,包含阅读区、沙龙区、电子阅览室等五大功能空间 [1] - 书屋设计融合江南园林花窗和石榴籽元素,成为促进民族团结和文化交流的载体 [1] - 巩留县已建成104座石榴籽书屋,覆盖城乡,形成以县图书馆为总馆的公共阅读服务体系 [2] 文化交流活动 - 苏州市地方志办公室、苏州新闻出版集团等共建"石榴籽书屋·苏州书房",并举行赠书交接仪式 [2] - 张家港市捐赠《文明驿站建设指南》,提供9类特色驿站案例,为巩留县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提供参考模式 [2] - 启动"文化润心苏巩情"系列行动,包括思政云课堂、AI创作行动等,构建多层次文化交流格局 [2] 民族文化展示 - 中华乐府:乔麦版画展展出23个民族的乐器版画作品,展现各民族音乐文化交融 [3]
以歌会友 山歌传唱新时代
中国新闻网· 2025-08-07 01:11
赛事概况 - 2025全国客家山歌(江西·铜鼓)邀请赛于8月5日在南昌启动发布仪式,赛程将持续至9月,活动覆盖宜春铜鼓和南昌两地 [1] - 赛事主题为"唱支山歌给党听",融合乡村振兴、民族团结、红色文化、绿色发展等时代元素 [1] - 赛程分为初赛、复赛、决赛、晚会展演四个阶段,通过竞技形式促进传统唱腔、方言歌词、即兴对唱等核心技艺的代际传承 [1] 参赛范围与文化展示 - 吸引江西、湖南、湖北、广东、福建等地区的全年龄段歌手(团队)参赛,涵盖老、中、青、少群体 [1] - 通过赛事展示各地客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突出客家文化的深厚底蕴与独特魅力 [1] - 新增"红色客家山歌"实景演出环节,以沉浸式形式展现人文与红色文化结合 [1] 文旅融合创新 - 配套景区拉歌、嘉宾采风、自驾游等特色文旅活动,打造"非遗+文旅"体验场景 [1] - 活动设计注重沉浸式文化体验,结合江西铜鼓的景观、美食与文化资源 [1]
三地青少年心手相连!广州援疆工作队助力“石榴籽一家亲”交流营圆满落幕
南方农村报· 2025-08-05 03:33
活动概述 - "活力广州、精彩一夏,石榴籽一家亲"广州—疏附—波密三地青少年手拉手交流营活动在广州市越秀区朝天小学成功举办 [2][3] - 活动为期6天,是广州援疆工作队深入实施文化润疆、促进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重要举措之一 [4][5] - 穗疏两地100名青少年结对同行,参加了"科普一夏""非遗一夏""志愿一夏""运动一夏"等主题实践活动 [6][7][8] 活动内容 - 青少年们在团一大纪念馆和黄埔军校了解历史,观看大型舞台剧《黄埔!黄埔!》,重温革命岁月 [15][16][17][18] - 在广东省博物馆、永庆坊、粤剧博物馆和白鹅潭艺术中心体验粤剧表演、了解岭南民俗、欣赏前沿艺术 [20][21][23] - 通过打卡花城广场、海心桥、广州塔和珠江,走进广州市城市规划展览中心,游览广州动物园,感受广州城市之美 [22][24] - 在广东科学中心探索物理世界奥秘,在广东省气象卫星遥感中心领略航天卫星科技力量 [25][26][28] 活动意义 - 活动通过穗疏两地青少年结对交流,让青少年们感悟广州城市发展成就,感受十五运会和残特奥会的热烈氛围 [30][31][32] - 活动迎来了50名来自西藏波密的青少年,开启为期6天的湾区深度研学 [34][35][36] - 三地青少年在才艺展演中拉开序幕,广州青少年合唱《少年之光》,新疆青少年演奏《花儿为什么这样红》 [38][40] - 活动最后,三地青少年互赠纪念品,疏附青少年旅程圆满结束,波密青少年旅程正式开启 [41][42] 活动背景 - 近年来,广州援疆工作队坚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深入实施"民族团结 粤新同行"工程 [43][44] - 通过组织干部群众互访、青少年研学、体育赛事、文旅推介等多层次、多领域的交流交往活动,加速推动粤港澳大湾区和新新疆的互联互通 [45][46]
辉煌60年•我们的家园│行走在高原之上:触摸新时代幸福西藏的脉搏
央视网· 2025-08-02 14:11
生态建设 - 拉萨南北山绿化工程贡嘎段11号片区通过种植樟子松幼苗实现荒山秃岭到成片绿意的转变,建设者在高海拔恶劣环境下采用原始方法进行生态修复[3][5][7] - 拉萨两岛内河生态廊道形成水光潋滟的绿色丝带,缝合城市生态肌理并促进人自然和谐共生[6][10] - 高原生态修复体现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成果,绿色成为西藏最蓬勃的底色[8] 文化传承 - 夏扎大院通过唐卡艺术装饰等保留历史痕迹,新生代续写文化传承新篇章[9][12] - 措美县哲古镇扎扎服饰将文成公主传说转化为"穿在身上的文化基因",实现传统技艺活态传承[11][14] - 文化传承不仅保护建筑技艺,更承载民族记忆与心灵归属[15] 产业发展 - 三峡措美哲古风电场作为全球海拔最高运行风电场,体现"缺氧不缺精神"的技术突破与绿色发展理念[16][18] - 曲水县才纳镇现代农业示范园通过温室大棚、雪域花谷等项目实现科技与生态共生,推动乡村振兴[18][22] - 错那市觉拉乡航天育种基地培育蛋白草等新品种牧草,为高原畜牧业提供新动能[21][23][25] - 琼结县蔬菜基地产出小番茄等作物,丰富高原"菜篮子"工程[21][27] 民族团结 - 拉萨八廓古城曲苏大院多民族居民共居,通过日常互助体现"石榴籽"式团结[26][31] - 鲁固社区党群服务V站及通嘎E站提供便民设施与高效政务,构建温馨社区服务体系[30][33][34]
辉煌60年•我们的家园│行走在高原之上:触摸新时代幸福西藏的脉搏——“辉煌60年·我们的家园 幸福美丽西藏”网络主题活动手记
央视网· 2025-08-02 14:09
生态建设 - 拉萨南北山绿化工程贡嘎段11号片区通过种植樟子松幼苗实现荒山秃岭到绿意覆盖的转变 [3][7] - 拉萨两岛内河生态廊道形成水光潋滟、草木葱茏的生态景观,促进城市与自然和谐共生 [6][10] - 高原生态修复采用原始方法如人工浇灌,在缺氧陡峭环境下坚持植被种植 [3][8] 文化传承 - 夏扎大院通过唐卡艺术装饰和新生代参与实现历史与现代文化的交融 [9][12] - 措美县哲古镇扎杂村的扎扎服饰结合文成公主传说,成为活态文化传承载体 [11][14] 新能源与现代农业 - 三峡措美哲古风电场作为全球海拔最高在运风电场,体现高原绿色能源发展 [16][18] - 曲水县才纳镇现代农业示范园通过温室大棚和科技种植推动高原农业升级 [18][22] - 错那市觉拉乡航天育种基地培育蛋白草等新品种,助力高原畜牧业发展 [21][24] 社区与民生 - 八廓古城曲苏大院多民族共居,日常互助体现民族团结 [25][30] - 鲁固社区党群服务V站和羊达乡"通嘎E站"提供便民设施与高效政务处理 [29][32][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