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交流互鉴

搜索文档
学习手记 | “只有交流互鉴,一种文明才能充满生命力”
新华社· 2025-07-11 16:26
"只有交流互鉴, 种文明 才能充满生命力" 学习手记 (4 新华社国内部出品 "历史昭示我们,文明的繁盛、人类的进步,都离不开文明的交流互鉴。"7月10日,习近平主席向 全球文明对话部长级会议致贺信时强调。 这不由得让人想起,11年前的春天,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习近平主席的话掷地有声:"历史告 诉我们,只有交流互鉴,一种文明才能充满生命力。只要秉持包容精神,就不存在什么'文明冲突',就 可以实现文明和谐。" 历史是最好的老师。五千年中华文明史,也是一部文明融合共生的历史。 2019年8月,习近平总书记到甘肃考察,首站即来到敦煌莫高窟。 一尊尊栩栩如生的彩塑,一面面精美绝伦的壁画,镌刻下不同文明在中华大地上的交融激荡,映照 出中华文明的开放与包容。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只有充满自信的文明才能在保持自己特色的同时包容、借鉴、吸收各种文明 的优秀成果。" 2023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指出,中华文明具有突出的包容性,从根本上 决定了中华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取向,决定了中国各宗教信仰多元并存的和谐格局,决定了中华文 化对世界文明兼收并蓄的开放胸怀。 国际形势变乱交织,人类站在新的十字路口。解决 ...
全球文明对话部长级会议北京宣言(全文)
新华网· 2025-07-11 08:59
全球文明对话部长级会议北京宣言核心观点 - 会议主题为"维护人类文明多样性 共促世界和平发展",来自140多个国家的代表达成广泛共识 [1] - 强调文明多样性是世界基本特征,不同文明具有独特价值,应通过交流互鉴推动人类进步 [1] - 指出当前国际形势复杂多变,面临地缘政治对抗、单边主义、技术鸿沟和气候变化等挑战 [2] 文明多样性价值 - 多样性是人类文明魅力所在,共同构成绚丽多彩的人类文明百花园 [1] - 每种文明代表国家民族的精神血脉,应在传承中发展创新 [2] - 呼吁平等尊重不同文明自主选择的发展道路和模式 [1] 当前全球性挑战 - 国际局势受地缘政治对抗、单边主义和保护主义影响 [2] - 全球经济发展遭受多重冲击,技术、数字和智能鸿沟持续扩大 [2] - 气候变化危机日益严峻,需各国携手应对 [2] 文明交流合作机制 - 主张通过教育、科技、文化、青年等多领域交流消除文明隔阂 [2] - 建议构建全球文明对话合作网络,完善多层次交流机制平台 [3] - 特别提及加强文化遗产保护领域的国际合作 [2] 会议成果与后续行动 - 与会方赞赏中国为深化文明互鉴作出的贡献 [3] - 各方承诺共同落实全球文明倡议,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3] - 将探索拓展地方间友好交往等新型合作渠道 [3]
第十一届尼山世界文明论坛举办平行论坛
大众日报· 2025-07-11 00:59
尼山世界文明论坛概况 - 第十一届尼山世界文明论坛于7月9日至10日在曲阜举行,推动对话范围从学界扩展至社会各界,构建多元交流场域 [1] 中埃古代文明对话会 - 山东省人大常委会党组副书记孙立成强调黄河文明与尼罗河文明作为大河文明的交流互鉴意义,提出深化考古合作与文明对话 [1] - 论坛邀请中、埃、英三国专家学者围绕"黄河与尼罗河:跨越时空的中埃古代文明对话"主题展开交流 [1] 世界文化遗产论坛 - 山东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王随莲指出山东系统性保护世界文化遗产的举措,包括法治建设与守正创新,并计划加强国际文博机构合作 [2] 文化中国·尼山世界华侨华人论坛 - 中央统战部副部长陈旭呼吁侨胞守护中华文明根脉,增强文化自信,并通过跨文化传播推动中外合作 [2] - 山东省副省长陈平强调华侨华人在文明交流中的桥梁作用,鼓励新生代回乡交流并邀请侨胞来鲁发展 [3] 水文化论坛 - 水利部副部长刘冬顺提出挖掘水文化历史脉络,弘扬新时代治水经验,加强国际水文化交流以应对水安全挑战 [4] - 山东省副省长陈平指出山东水文化融合黄河、运河、海洋及泉水文化,将发展面向现代化的先进水文化 [4] 中医药文化论坛 -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局长余艳红强调发挥中医药在疾病防治中的作用,推动中西医协调发展,促进国际传统医药合作 [4] - 山东省副省长陈平表示将打造中医药文化高端平台,推进国家中医药综合改革示范区建设 [5] 尼山儒学对话会 - 山东省政协党组成员唐洲雁探讨儒家"成人之道与成人之美"的现实意义,呼吁通过国际学术交流解决人类共同挑战 [5] - 论坛汇聚中、韩、日、越、克罗地亚等50余名学者,聚焦文明间相互成就的路径 [5]
在尼山,对话世界文明
人民日报· 2025-07-10 22:52
论坛概况 - 第十一届尼山世界文明论坛于7月9日至10日在山东曲阜尼山举办,主题为"各美其美·美美与共——文明间关系与全球现代化" [2] - 论坛下设6个分议题,包括"文明的起源与未来发展""儒家文化的世界意义和时代价值"等,举办2场主旨演讲、4场高端对话、8场分组对话会及7场平行论坛 [2] - 参会嘉宾500余人,其中国际嘉宾近300人,来自70多个国家,包括外国政要、驻华使节、国际组织代表等 [2] 论坛历史与定位 - 自2010年首届论坛以来已举办11届,首届主题为"和而不同与和谐世界",历届主题紧扣文明交流与人类命运共同体 [3] - 论坛定位为不同文明对话交流平台,旨在化解偏见与误解,推动文明互鉴和谐共生 [3] - 尼山作为孔子诞生地,论坛依托儒家文化资源,成为全球学者探讨文明价值的重要场所 [3] 主题解读与学术活动 - 主题体现儒家"和而不同""仁爱"等价值观,反对单边主义,倡导国际合作共赢 [5] - 论坛举办38场学术活动(主论坛16场、平行论坛22场),400余名学者参与,其中国外专家220余名,超过230名学者发表演讲 [5] - 新增高端访谈、分组对话等互动形式以促进交流 [5] 国际反响与文化传播 - 马尔代夫副总统评价论坛"恰逢其时",柬埔寨国务大臣强调现代化需铭记文化本源 [4] - 韩国学者认为主题体现了对不同文明的尊重与平等交流共识 [4] - 论坛邀请国内外媒体及自媒体实地报道,举办"尼山杏坛"演讲并制作多语种视频,同期推出"大道之行——儒家文化特展" [6]
为人类文明进步、世界和平发展注入新的动力
人民日报· 2025-07-10 22:52
全球文明倡议的核心观点 - 习近平主席提出全球文明倡议,强调文明交流互鉴对世界繁盛和人类进步的重要性,倡导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以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 [2] - 倡议体现中国推动文明交流互鉴的责任担当,呼吁各国携手行动,深化互学互鉴,汇聚促进人类和平与发展的强大合力 [1] - 倡议顺应各国人民推动文明对话的现实需要,弘扬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的全人类共同价值 [5] 国际社会的响应与评价 - 纳米比亚前总统姆本巴赞赏倡议有利于增进国家间相互理解,促进合作与共同发展,纳米比亚愿与国际社会携手践行倡议 [2] - 日本前首相鸠山由纪夫认为中国高举和平发展旗帜,以共建"一带一路"联通世界,为全球治理注入可持续力量 [2] - 越南学者范玉雪指出越中文化交流促进两国文明共同进步,夯实传统友好关系 [3] - 墨西哥学院教授阿索夫斯卡强调中国展现开放包容态度,推动各国共同发展,为世界文明各美其美作出贡献 [3] 文明对话的实践与意义 - 习近平主席强调中国愿同各国秉持平等、互鉴、对话、包容的文明观,推动构建全球文明对话合作网络 [4] - 美国"鼓岭之友"召集人穆言灵认为倡议为深化不同文明交流提供机会,有助于构建和谐世界 [4] - 比利时前首相莱特姆指出加强文明交流的紧迫性,呼吁通过人文活动弘扬开放、尊重、包容理念 [4] - 斯洛伐克议会代表加布里埃尔·费舍尔提到联合国设立文明对话国际日,体现中国引领作用 [5] 文化交流与合作的具体路径 - 美国城市广播电视台总裁苏彦韬认为影视剧等文化领域交流可成为美中合作突破口,增进民间友好互信 [5][6] - 克罗地亚社会民主党副主席奥斯托伊奇指出中克深化文化、教育、旅游合作,惠及两国人民 [6] - 赞比亚国家发展联合党总书记伊门达表示文化交流促进包容性发展,全球文明倡议是全人类的公共产品 [7] - 哈萨克斯坦"阿玛纳特"党外事顾问伊莫娃赞赏中国尊重文明多样性,呼吁开展更多交流合作 [7] 倡议的全球影响与未来方向 - 格林纳达社会和社区发展部部长托马斯强调各国团结协作、相互理解是实现世界和平的关键 [7] - 特立尼达和多巴哥联合民族大会党国际关系书记莫里斯认为倡议促进国与国相互尊重,推动包容性发展 [7] - 阿索夫斯卡表示将继续推动中国当代文学传播,促进文明交流互鉴 [8]
第一观察 | “多样文明是世界的本色”
新华社· 2025-07-10 15:48
文明多样性 - 多样文明是世界本色 不同国家民族因历史文化社会制度差异形成各具特点的文明 [3] - 文明多样性是人类社会活力源泉 2021年习近平在联合国会议强调其作为发展动力的意义 [3] - 亚洲文明对话大会上提出"文明因多样而交流互鉴发展"的演进逻辑 [3][6] 文明交流互鉴 - 历史表明文明繁盛进步依赖交流互鉴 当前人类文明格局正经历调整重塑 [3][4] - 全球范围内呈现两种趋势:和平发展合作呼声高涨与文明冲突论调并存 [4] - 习近平提出"相互尊重和合共生"是文明发展正确道路 [5] 中国实践与倡议 - 地方工作时期推动福州-塔科马友城结对 浙江海外文化推广 上海世博会筹办等具体案例 [6] - 新时代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 纽约联合国总部等场合系统阐释中国文明观 [6] - 2023年提出全球文明倡议 核心为求同存异和合共生 与多国理念及联合国宪章契合 [6] 全球合作展望 - 中国倡导建立全球文明对话合作网络 通过平等包容的文明观注入发展动力 [6] - 以五千年文明积淀为基础 展现超越文明隔阂冲突的历史担当 [7]
深化交流互鉴 共建美美与共的文明百花园——尼山世界文明论坛搭建沟通桥梁
新华网· 2025-07-10 12:42
论坛概况 - 第十一届尼山世界文明论坛在山东曲阜举行 来自70余个国家的560余位嘉宾参与 [1] - 论坛主题为"各美其美·美美与共——文明间的关系与全球现代化" 下设6个分议题 [1] - 论坛从儒家思想学术论坛发展为涵盖文化、教育、历史、国际政治、经济等多领域的人文综合论坛 [1] 论坛意义 - 论坛持续为文明交流互鉴搭建平台 成为不同国家、不同文明专家学者沟通的桥梁 [3] - 马达加斯加驻华大使指出论坛推动多样文化和文明和谐共生、共同繁荣 现实意义显著 [3] - 英国巴斯市前副市长强调实现文明交流互鉴需跨越成见、打破壁垒、寻找共识 [3] 论坛特色 - 首次设立水文化平行论坛 来自10余个国家的专家学者探讨"水文化与全球现代化" [4] - 议题设置广泛深入 包括世界文化遗产论坛、金融文化论坛、中医药文化论坛等 [4] - 国际儒学联合会副会长表示论坛打破学科边界 推动对话范围从学界走向社会各界 [4] 文化交流活动 - 中医药文化体验馆吸引众多中外与会者体验 阿根廷教授对中医诊断表示认可 [4] - 俄罗斯籍专家提出"君子和而不同" 强调不同文明、文化、国家间可以合作 [4] - 柬埔寨王国国务大臣呼吁科学应与智慧同行 文明应作为构建和平社会的根基 [4] 论坛倡议 - 与会嘉宾呼吁秉持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理念 以文明多样性滋养现代化道路 [5] - 提倡以文明互鉴破解现代化进程中的共同挑战 以文明创新推动可持续发展 [5] - 致力于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促进人类文明进步作出新贡献 [5]
倾听尼山2025|“尼山”共识:不同文明之间急需加强交流互鉴
经济观察报· 2025-07-10 09:48
文明交流的紧迫性 - 全球560余位中外嘉宾齐聚尼山论坛探讨"和合共生"之道 [2] - 地缘冲突加剧、贸易壁垒增加背景下论坛主题聚焦"各美其美·美美与共" [3] - 人类文明演化过程中不同文明相处问题日益凸显 [5] 东西方文明交流现状 - 中国儒家思想在印度多层级教育体系中广泛传播 [8] - 德国曾兴起儒家研究热潮但当前相关德文书籍稀少 [9] - 中国对外国文学翻译数量是外国译中数量的70倍 [11] 文明互鉴的实践路径 - 建议将文明交流融入教育体系如开设课程、建立研究中心 [15] - 英国中文学习者少于德法但对中国文化兴趣浓厚 [15] - 国际法需从西方单一文明转向多元文明共同书写 [16] 儒学的全球传播潜力 - 儒学三期说提出从曲阜走向世界应对西方文明挑战 [17] - 东方文明包容性特质可为全球和平提供思想资源 [8] - 需加强儒家思想在欧洲的展示以重建东方文化热潮 [10] 全球化背景下的文明冲突 - 全球6500种语言和多元文化亟需相互理解以避免暴力冲突 [14] - 当前世界秩序由西方主导500年带来物质文明与冲突并存 [15] - 科技发展使人类具备摧毁地球能力需通过文明互鉴达成合作 [16]
凝聚促进人类和平与发展的合力——中国同国际社会携手践行全球文明倡议述评
新华社· 2025-07-09 15:03
全球文明倡议 - 中国提出全球文明倡议,包含四个"共同倡导":尊重世界文明多样性、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重视文明传承和创新、加强国际人文交流合作 [1] - 倡议旨在增进文明对话交流,消弭误解隔阂,为人类团结应对共同挑战注入正能量 [1] - 全球文明对话部长级会议将吸引约140个国家和地区的600余位中外嘉宾参与 [1] 文明平等与交流 - 联合国设立"文明对话国际日"(每年6月10日),由中国等83国提案通过 [2] - 全球200多个国家和地区、2500多个民族创造了多元文明,通过交流互鉴实现共同繁荣 [2] - 中国推动中老铁路"跨国春晚"等创新文化交流形式,促进民心相通 [7] 国际合作实践 - 中国与埃及、希腊等国开展联合考古项目,如中沙红海考古、中埃孟图神庙考古等 [12][13] - 中非合作将文明互鉴列为"十大伙伴行动"之首,并发布《2026年"中非人文交流年"概念文件》 [8][9] - 中国扩大单方面免签范围至拉美和加勒比地区,实现海合会国家全覆盖 [11] 技术创新赋能 - 中国企业研发智能翻译眼镜,助力跨语言文化交流 [12] - 中国网络文学、游戏、影视剧等文化"新三样"成规模出海 [11] - 科技与艺术融合项目如"上海·伦敦艺术之约"促进文明创新 [10] 多边平台建设 - 中国举办良渚论坛、世界汉学家大会、尼山世界文明论坛等国际对话平台 [8] - 成立亚洲文化遗产保护联盟、雅典中国古典文明研究院等专业机构 [8] - 积极考虑承办2028年联合国文明联盟全球论坛 [9]
希腊31家博物馆和文物机构的精美文物亮相三星堆 两大著名黄金面具在此相遇
四川日报· 2025-07-08 00:12
展览概况 - "古希腊的旅程——希腊考古出土文物精品展"在三星堆博物馆揭幕,由希腊文化部、三星堆博物馆、良渚博物院联合主办,是三星堆博物馆新馆开馆以来首个境外特展,也是西南地区首个与希腊文化部合作的原创文物展 [14] - 展览展出希腊31家博物馆和文物机构的172件(组)精美文物(含文物复制品9件),种类涵盖陶器、青铜器、金器、大理石雕像以及湿壁画等 [14] - 部分展品系首次在希腊境外亮相,全景展现从青铜时代到亚历山大大帝时代的古希腊文明 [15][16] 展览内容与特色 - 展览分为"文明之海:史前爱琴海的文明曙光""英雄史诗:迈锡尼的荣光""荣光重现:从几何到古典时期""文明回响:亚历山大眼中的世界"四个部分,以古希腊青铜时代到希腊化时期的代表性考古遗址及重要文物为主线 [16] - 展厅设计通过大量遗址高清图片、实景模型与多媒体投影手段,精准模拟复原迈锡尼古城狮门、宫殿等重要遗迹,全景呈现希腊代表性考古文化遗产 [16] - 展品包括狄安娜女神等希腊神话传说题材大理石雕像、希腊戏剧面具大理石浮雕、雅典陶器等众多精美文物,以及基克拉迪文化的代表性艺术品 [17] 中希文明对话 - 展览特别聚焦与三星堆文明同期的迈锡尼文明,探寻两大古老文明的共性与独特魅力,迈锡尼文明的代表文物阿伽门农金面具(复制品)与三星堆出土的黄金面具等隔空相遇 [18] - 迈锡尼文明在公元前16世纪初兴起,黄金制品是其艺术中最亮眼的表现形式之一,阿伽门农金面具(复制品)及出土于同一墓葬的金带饰参与展出 [18] - 三星堆同样诞生出对黄金的崇拜,如黄金面具、戴金面罩青铜人头像等文物,黄金的使用被赋予了人与神沟通的能力 [19] 展览意义与活动 - 展览展开了两种文明的交流与对话,促进不同文化之间的相互理解与交融,将持续至12月21日 [19] - 三星堆博物馆将联合希腊文化部、雅典大学等举办中希文明交流研讨会,拓宽学术深度,同时开发社教活动与主题讲座,将专业内容转化为公众可参与的文化体验 [19] - 中国古典文明研究院院长李新伟表示,展览对古希腊文明的全景式展示将激发人们对中华文明和古希腊文明的对比性思考,在三星堆展示古希腊文明具有特殊意义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