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互鉴

搜索文档
“歌剧之王”多明戈执棒“大师音乐交流会”
北京商报· 2025-07-01 13:02
文化活动 - 2025年6月30日在北京华彬歌剧院举办"当东方遇见西方"大师音乐交流会,展示高规格艺术水准与文化内涵 [1] - 活动包含中外艺术家同台演出,如多明戈与中国青年艺术家王传越、马飞合作演唱,刘诗昆与7岁爱徒陈玥伊合奏《和平的天空》 [2][5] - 泰国艺术部表演团体带来非物质文化遗产孔剧,庆祝中泰建交50周年 [5] 演出内容 - 音乐会曲目涵盖东西方经典如《黄河颂》《今夜无人入睡》,以及现代京剧选段《智取威虎山》《沙家浜》 [7] - 京剧名家赵葆秀、胡文阁、张建峰、裘芸等参与演出,展现老中青三代艺术家传承 [7] 主办方规划 - 华彬文化基金会秘书长卢战表示将持续举办高规格创新演出,并向公众开放 [7] - 基金会通过文化精品推动国际交流,传递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 [7] - 7月1日将在华彬生态园举行2025夏季音乐会,并公布表演曲目 [7]
“古典文明中的人权智慧”研讨会在雅典举行
新华网· 2025-06-27 08:26
研讨会背景 - 国际研讨会"古典文明中的人权智慧"在雅典中国古典文明研究院举行 [1] - 由中国人权研究会、中国驻希腊大使馆、中国古典文明研究院、希中协会共同主办 [3] - 来自中希两国人权领域的政府官员、专家学者、媒体代表等50余人参会 [1] 研讨会主题 - 聚焦古典文明中的人权理念 [3] - 从文明互鉴视角探讨古典文明中蕴含的人权智慧 [3] - 为当今世界人权保障提供启示与借鉴 [3] 主要发言内容 - 中国人权研究会会长白玛赤林强调不同文明对人权理解的共通目标 [3] - 希腊前总统普罗科皮斯·帕夫洛普洛斯指出人权议题是中西方文明交流的重要内容 [3] - 中国驻希腊大使馆公使衔参赞赖波表示中方愿同希方共同推动人权对话合作 [3] 会议成果 - 举办中国古典文明研究院新办公场所交接仪式 [4] - 开展"开启东西文明互鉴之门"主题展览及同名研讨会 [4] - 发布中国科技考古与文化遗产保护重大成果 [4] 会议共识 - 人权是全球文明的重要内容 [4] - 捍卫人权需要不同文明、国家共同参与 [4] - 推动全球人权治理向更公平公正方向发展 [4]
驼铃古道 世界回响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25-06-25 22:21
敦煌莫高窟的历史地位 - 敦煌是古代丝绸之路的重要枢纽,被誉为"华戎所交,一都会也",是多元文化碰撞融合的中心 [7] - 莫高窟有着上千年的营造史,艺术风格呈现时代变迁与多元影响,如北魏受健陀罗艺术影响,隋唐吸收西域元素,西夏和元代融入藏传佛教特色 [7] - 敦煌壁画所用颜料如青金石来自阿富汗等地,是古代国际贸易网络的实物见证 [8] 藏经洞的发现与价值 - 1900年发现的藏经洞(第17窟)包含数万件公元4至11世纪的珍贵文献与艺术品,被誉为20世纪最重要的考古发现之一 [9] - 藏经洞文献堪称"中古时代的百科全书",内容涵盖宗教典籍、经史子集、官方文书、医方历法等,文字载体包括汉文、古藏文、回鹘文等多种文字 [10] - 藏经洞文献具有全球性学术价值,如现存最早的雕版印刷《金刚经》、研究唐代边疆的《沙州都督府图经》等 [10] 敦煌学的国际发展 - 敦煌学已成为一门国际显学,研究对象涵盖敦煌石窟艺术、藏经洞文献等,从诞生起就具有鲜明的国际性 [11] - 敦煌研究院推动创建"数字敦煌"资源库,实现了石窟艺术的永久保存和全球共享 [12] - 敦煌学发展由中国学者主导、全球学者共同参与,如"国际敦煌项目"(IDP)促进流散文物的数字化"重聚" [13] 敦煌文化的保护与传承 - 20世纪40年代起,常书鸿等第一代敦煌学人在艰苦条件下创立"国立敦煌艺术研究所",奠定了敦煌保护的基础 [12] - 段文杰通过临摹壁画保存艺术信息,樊锦诗推动数字化保护工程,使文物保护走向科学化 [12] - 敦煌研究院的"基于价值完整性的平衡发展管理模式"为世界文化遗产保护贡献了"中国方案" [12]
信长星率江苏省代表团到希腊考察访问拉紧互利合作和文明交流两大纽带为中希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发展贡献更大力量
新华日报· 2025-06-24 23:17
江苏与希腊经贸合作 - 江苏省代表团与希腊阿提卡省签署战略合作备忘录 双方将在科创 文旅 港口等领域深化合作 [1] - 12家江苏企业在中东欧投资合作座谈会上分享国际化经验 提出拓展双向经贸合作建议 [1] - 江苏省港口集团与比雷埃夫斯港签署深化合作框架协议 重点推进港口运营协同 国际物流网络优化 港航产业生态创新 [2] 产业与科技创新合作 - 江苏省产业技术研究院 中国矿业大学分别与希腊国立雅典理工大学签署产学研合作协议 [3] - 双方推动研发项目落地与科技成果转化 共同培养国际创新人才 江苏计划打造全球产业科技创新中心 [3] 文化交流与人文合作 - 江苏省广播电视总台与希腊色萨利省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启动"长江剧场"文化传播项目 [3] - 举办"跨越时空的相遇"中希文明互鉴活动 通过文化交流季促进民间交往与艺术分享 [3] 企业参与与项目进展 - 中远海运比雷埃夫斯港作为中希共建"一带一路"旗舰项目 已成为地中海第一大集装箱港 [2] - 希腊商协会及企业代表高度认可江苏发展前景 承诺深化优势互补与务实合作 [4]
倾听尼山2025|王学典:在东西方文化交融中探索人类文明新形态
经济观察报· 2025-06-23 11:11
论坛背景与主题 - 第十一届尼山世界文明论坛将于2025年7月9日至10日在山东曲阜举办,主题为"各美其美·美美与共——文明间关系与全球现代化"[3][7] - 论坛创立于2010年,已举办十届,从最初上百人参会发展到第十届有来自63个国家的近400位嘉宾出席,国际学者比例超50%[5] - 本届论坛设置6项分议题,包括"儒家文化的世界意义""人工智能发展与人类文明走向"等,直面地缘政治冲突与经贸壁垒等现实挑战[4][21] 文明对话理论框架 - 论坛主题源自费孝通"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理念,首次将该理论纳入文明互鉴背景讨论[12][17] - 文明相处三阶段论:"各美其美"是基础认知,"成人之美"需承认他者文明优势,"美美与共"是整合文明长项构建新形态[14][15][16] - 现存四大文明(儒家/伊斯兰/恒河/西方文明)均无法互相取代,文明对话是成本最低的相处方式[12][13] 东西方文明比较 - 西方文明植根个人自由导向权利本位,东方文明植根血缘亲情导向集体义务本位,二者均基于人性故不可互相替代[26][29] - 儒家文化对西方最大意义在于消解个人至上主义,理想状态是东西方生活方式互相借鉴形成非极端化平衡[29][30] - 家庭作为最牢固社会组织形式是儒家文化生命力的根基,只要家庭不解体其价值就持续存在[28] 论坛发展轨迹 - 议题演进三阶段:从初期文化价值讨论→中期对接生态/经济等现实挑战→近期聚焦AI伦理等前沿科技治理[21] - 参与主体从哲学学者扩展至政企产学研多元联动,分论坛增设中医药/体育等垂直领域对话[22] - 话语体系完成从"解释中国"到"定义范式"升级,将"天人合一"等传统智慧转化为气候变化等全球治理方案[22] 文明共识与现代化 - 论坛达成四大共识:文明多样性价值、发展需多样性与共同性统一、追求全人类共同价值、创新文明新形态[32] - 儒家思想需进行社会科学化改造,与马克思主义社会治理理论结合,共同构建中国式现代化治理框架[36][38] - 中国式现代化核心是平衡资本活力与约束,设置伦理/法律/政治界限,继承"义在利先"等道义经济传统[39][42] 技术变革挑战 - 人工智能将带来文明形态颠覆性挑战,需建立伦理/道德/政治边界但具体路径尚未形成共识[35] - 第十届论坛首次纳入AI议题,探讨如何以"人本伦理"引导科技发展,推动传统价值融入数字治理规则[22][35]
倾听尼山2025|王学典:在东西方文化交融中探索人类文明新形态
经济观察报· 2025-06-23 08:33
尼山世界文明论坛概况 - 第十一届尼山世界文明论坛将于2025年7月9日至10日在山东曲阜举办,主题为"各美其美·美美与共——文明间关系与全球现代化"[1][3] - 论坛自2010年创立以来规模持续扩大:从首届上百人参会增至第十届63国近400位嘉宾(国际学者占比超50%)[3][10] - 设置六大分议题:文明起源与未来发展、儒家文化世界意义、齐鲁文化与世界文明、全球现代化进程、家庭与社会发展、人工智能与人类文明[2] 论坛主题的现实意义 - 当前全球背景:地缘政治冲突频发(俄乌/巴以/黎以/叙利亚)、贸易壁垒增加,文明对话需求迫切[2][3][7] - "各美其美"强调文化自信,"美美与共"倡导文明整合,目标指向费孝通提出的"天下大同"[5][7][8] - 论坛首次将费孝通理论纳入文明互鉴讨论框架,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9][17] 论坛发展轨迹 - 议题演变:从初期文化价值讨论(和而不同)转向"文明+治理"复合模式,近年聚焦AI伦理/数字治理等前沿议题[11][12] - 参与主体多元化:从哲学学者扩展至政府/国际组织/企业领袖,形成"政产学研"联动机制[11] - 话语体系升级:从解释中国理念(和而不同/仁者爱人)到参与全球规则制定(如AI伦理中的"人本伦理"主张)[12] 东西方文明比较 - 西方文明特征:个人至上/权力本位(如开放式社区),植根于对自由的追求[13][14] - 东方文明特征:集体主义/义务本位(如封闭式小区),植根于对安全感的需求[13][14] - 儒家文化价值:消解极端个人主义,提供"道义经济"理念(义在利先/共同富裕)[14][20] 文明对话成果 - 达成四大共识:尊重文明多样性、坚持交流互鉴、追求共同价值、创新文明形态[16] - 提出三大原则:文明和谐共存、维护多样性、坚持对话互鉴[12] - 实践路径:以交流超越隔阂、以互鉴超越冲突、以共存超越优越[17] 儒学现代化挑战 - 科技冲击:AI/基因技术等对传统伦理提出挑战,需设置伦理/法律/政治边界[18] - 理论革新:儒家需从农耕文明治理理论升级,与马克思主义结合(如规范资本活动)[19][20] - 中国式现代化内涵:释放资本活力同时设置道德/法律界限(公有制主体+法律规范)[20] 相关ETF数据 - 食品饮料ETF(515170):市盈率20.01倍,近5日涨0.17%,主力净流入929万元[22] - 游戏ETF(159869):市盈率40.6倍,份额增8100万份,估值分位61.27%[22] - 科创半导体ETF(588170):近5日涨1.98%,主力净流入294万元[22] - 云计算50ETF(516630):市盈率96倍,估值分位85.02%,主力净流出255万元[23]
寿山福海 社稷安宁(博物视界)
人民日报· 2025-06-19 21:51
明代青花瓷艺术 - 明永乐青花寿山福海纹三足炉是南京博物院镇馆之宝,造型为青铜鼎样式,腹部纹饰为寿山福海纹,寄托明代人对社稷安宁的祈愿 [8] - 该器物高约58厘米,口径约38厘米,胎体厚重,造型庄严,通体装饰海水江崖纹,大面积使用蓝色表现海水,白底表现浪花 [9][10] - 青花三足炉与故宫太和殿、雍和宫万福阁等建筑前陈设的铜炉形制基本相同,多用于承担祭祀、礼仪功能 [10] 郑和下西洋与瓷器发展 - 15世纪初明代中国站在大航海时代前沿,郑和率领由200余艘船只、2.7万余人组成的船队,总航程超过7万海里 [11] - 青花三足炉表现海水的深蓝色来自郑和下西洋带回的青花钴料苏麻离青,产自西亚地区,富铁低锰的化学特性使青花呈现深邃浓烈的蓝色 [12] - 明永乐、宣德年间官窑制品大量使用苏麻离青,该时期青花瓷以胎釉精细、青色浓艳、造型多样和纹饰优美而久负盛名 [12] 中外文化交流与瓷器风格 - 与青花三足炉同时展出的明永乐青花缠枝花卉纹折沿盆器形仿自伊斯兰金属或玻璃器,风格与传统中国瓷器迥异 [12] - 明初中华文明与伊斯兰文明交流密切,大量穆斯林来到中国,为染织、制瓷、铸造等行业注入新活力 [13] - 永乐以降波斯、阿拉伯艺术东渐,与中国原有艺术相融合,在瓷业上发生异样精彩 [13]
运河碧波漾万里 苏韵欧风共婵娟—— “文明遇·鉴:中国大运河文化江苏周”在欧洲绽放光彩
新华日报· 2025-06-16 23:16
文化交流活动 - "文明遇·鉴:中国大运河文化江苏周"在比利时、克罗地亚举办,作为中欧建交50周年系列活动之一,展示中国大运河文化的精神内涵和当代价值 [1] - 活动包括快闪表演、非遗展示、美食体验、文旅推介等多种形式,吸引当地民众和游客参与互动 [2][3] - 开幕式上举办"水韵江苏"文旅推介和无锡城市推介活动,展示江苏运河沿岸风光和文化成果 [3] - 专题展览"千年运河·水韵江苏"生动展现大运河历史画卷、自然风光与文化遗产 [3] - 中欧青年交流活动"运河风华·青春骑遇记"和"千年运河千里行"国际传播行动启动,促进青年对话 [4] 非遗展示 - 苏州刺绣、扬州雕版印刷、常州孟河医派、扬州剪纸、惠山泥人、宜兴紫砂等江苏非遗技艺精彩亮相 [3] - 非遗传承人现场展示苏绣"一根丝线劈300份"的精微匠心和中医针灸推拿技艺 [3][7] - 常州孟河医派展位吸引外国观众体验推拿、针灸,对中医疗效表示赞叹 [8] - 中比艺术家文化沙龙围绕"中欧艺术与文化传承、保护、互鉴"展开深度对话 [8] 文旅合作 - 江苏推出10条入境旅游线路,优化旅游公共服务,提升入境旅游便捷性和体验感 [10] - 无锡与萨格勒布签署多项文化产业合作项目,包括文化产业协同创新、文旅路线开发、动漫IP运营等 [10] - "大运河—萨瓦河文化产业协同创新中心"正式启动,推动两地文化产业合作 [10] 国际反响 - 活动引发比利时《晚报》、法国《费加罗报》等国际主流媒体关注报道 [11] - 活动内容在20个国家以6种语言发布,被当地主流媒体广泛转载 [11] - 中国外交部发言人、驻外使节等官方账号转发推荐活动内容 [11]
“何以中国”?今天,我们与它们共同回答→
经济日报· 2025-06-15 08:19
文化和自然遗产的经济价值转化 - 国家级非遗相关视频在抖音平台新增超2亿条 同比增长31% 非遗商品年销量超65亿单 [2] - 博物馆行业2024年接待观众14.91亿人次 同比增长15.5% 文创产品销售收入34.28亿元 同比增长63.7% [2] - 文旅产业通过数字技术实现遗产活化 形成沉浸式演绎空间 非遗教学等新消费场景 [3] 科技赋能遗产保护与开发 - 大数据和机器人技术提升自然遗产保护效能 数字孪生技术实现文物永久保存 [4] - 手机应用和虚拟现实技术突破空间限制 使遗产体验触达率提升300% [4] - 中国(海南)南海博物馆实现考古 保护 展览三位一体运营模式 [4] 国际化发展机遇 - 免签政策推动"China Travel"热潮 文化遗产成为国际旅游核心吸引力 [5] - 文化IP国际化传播体系升级 带动遗产体验项目海外营收增长45% [5] - 非遗皮影 铜马凤冠等传统元素通过国潮文创实现出口额翻倍 [2][5] 产业融合创新 - 影视游戏行业深度挖掘遗产IP 相关衍生品市场年复合增长率达28% [2] - 数字文旅将名山大川转化为虚拟景点 带动周边产业规模突破80亿元 [2] - 餐饮行业结合非遗技艺 推出限定产品线贡献12%营收增量 [2]
第二届南亚汉学家大会聚焦文明互鉴和区域合作
新华网· 2025-06-14 02:02
会议概况 - 第二届南亚汉学家大会暨中斯学者文明对话会于6月11日至13日在斯里兰卡科伦坡和凯勒尼耶两地举行 [1] - 参会人员包括来自中国、斯里兰卡、印度、尼泊尔、孟加拉国、巴基斯坦、不丹等国的数十位知名汉学家以及斯里兰卡政界人士、高校师生等200余人 [1] 会议主旨 - 国际儒学联合会会长孙春兰强调大会呼应文明交流对话的迫切需求并彰显中国与南亚国家共建命运共同体的愿景 [1] - 文明对话和人文交流的意义在于促进民心相通、密切友好往来提升民生福祉推动地区发展 [1] - 斯里兰卡国家行政部长钱达纳·阿巴亚拉特纳指出文明对话有利于凝聚合作共识促进民心相通应对共同挑战 [1] 会议活动 - 开幕式上举行了世界汉学中心斯里兰卡汉学家理事会成立仪式和《中斯<米胶协定>议会辩论》三语版新书发布仪式 [2] - 活动除主旨论坛外还设有四场平行分论坛 [2] 主办单位 - 活动由国际儒学联合会担任学术指导单位世界汉学中心、斯里兰卡凯勒尼耶大学和斯里兰卡中国合作协会联合主办 [2] - 首届南亚汉学家大会于2024年1月在尼泊尔首都加德满都举行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