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标准农田建设

搜索文档
今年我国夏粮实现稳产丰收
新华社· 2025-07-10 03:56
夏粮产量数据 - 2025年全国夏粮总产量14973.8万吨(2994.8亿斤),其中小麦产量13816.0万吨(2763.2亿斤)[1] - 全国夏粮总产量比上年减少3.1亿斤,下降0.1%[1] - 全国夏粮播种面积3.99亿亩,比上年减少52.0万亩,下降0.1%[1] - 全国夏粮单产375.6公斤/亩,比上年增加0.1公斤/亩[1] 地区产量变化 - 主产区中山东、河北、四川分别增产4.1亿斤、3.6亿斤和2.2亿斤[1] - 河南、陕西受旱情影响分别减产7.1亿斤和2.9亿斤[1] - 新疆受种植结构调整影响减产4.0亿斤[1] 影响因素分析 - 河南、陕西等主产区发生较重旱情,但通过引水调水和抗旱浇麦措施减轻了影响[2] - 高标准农田建设在抗旱减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2] - 其他灾害偏轻发生和深入推进大面积单产提升行动是单产持平的主要原因[2] 行业意义 - 夏粮稳产丰收为稳定全年粮食生产奠定基础[2] - 为应对国际形势和经济回升提供支撑[2]
国家发展改革委:我国建成超过10亿亩高标准农田
快讯· 2025-07-09 03:00
粮食安全与高标准农田建设 - 中国已建成超过10亿亩高标准农田,相当于黑龙江和河南两大产粮大省土地面积总和 [1] - 高标准农田建设保障了国家粮食安全,使粮食供应牢牢掌握在国内 [1] 能源基础设施发展 - 中国建成全球规模最大的电力基础设施体系,发电装机容量占全球总量的三分之一 [1] - 电力系统具备应对用能高峰能力,迎峰度夏、迎峰度冬期间能充分保障生产和生活需求 [1] 制造业体系与产业链韧性 - 中国拥有全球规模最大、门类最齐全、体系最完整的制造业体系 [1] - 产业链供应链安全水平持续提升,增强了应对各类风险挑战的能力 [1] 综合国力提升 - 国防实力与经济实力同步发展,国家主权和安全保障能力显著提高 [1]
铭记历史 缅怀先烈|青山见证土默川大地奋进脉搏
新华社· 2025-07-08 11:56
农业现代化发展 - 土默特右旗通过高标准农田建设和整村土地流转项目实现土地增产农民增收 流转费用翻倍 农民年收入增加约2万元 [2] - 土默特右旗175 6万亩耕地中约三分之二已建成高标准农田 农作物增产15%以上 [2] - 土默特右旗2024年粮食产量突破17亿斤 实现十三连丰 成为自治区首批整县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试点旗县 [2] 农业产业集群 - 土默特左旗形成现代农业示范产业集群 集四季采摘 田园文旅 农事体验 研学教育于一体 [2] - 当地推动农业 文化 旅游有机融合 展现现代都市田园综合体发展活力 [2] 历史背景与现状对比 - 80多年前大青山地区为八路军抗日游击根据地 游击队员开展500余次战斗 击毙日伪军2000余人 [1] - 现今该区域从分散零碎盐碱地转变为重要农业生产基地 呈现穰穰满家景象 [2][3]
又是一年好“丰”景 银行业护航“三夏”保障全年稳产增收
金融时报· 2025-07-08 03:18
农业金融服务支持"三夏"生产 - 农业银行江苏南通如东支行通过农村个人生产经营贷款为农场主蔡立新提供100万元信贷支持,较原50万元额度提升100%,资金3天到账助力小麦亩产达500公斤并扩大收购规模[1][2] - 农业银行江苏分行建立信用审查优先办结机制,运用"惠农e贷""粮农e贷"等产品,通过"一项目一方案一授权"模式批量满足夏粮收购资金需求[3] - 邮储银行辽宁北镇市支行为农户提供超100万元信用贷款,支持购置高速插秧机和无人机植保设备,提升种植效率[4] 农机设备金融创新 - 光大银行推出"万台农机更新计划",构建"金融+农机"生态,在安徽推出"皖美农机更新贷",为经销商提供灵活贷款并协助落实政府补贴政策[4] - 邮储银行通过田间调研精准对接农户需求,信贷资金直接用于种子采购和智能农机购置,推动农业机械化升级[4] 高标准农田建设金融赋能 - 农发行四川眉山市分行投放2.4亿元信贷资金支持永丰村高标准农田改造,实现"田成方、渠成网"布局,新建农田亩均增产100公斤,改造农田增产80公斤[6] - 农业银行在河南兰考县创新"高标准农田贷",对21万亩项目授信5亿元,配套5G智慧农业系统实现种植数据化管理[6][7] 科技赋能现代农业 - 兰考县5G+智慧农业项目通过数字化手段实现精准农田管理,降低农户劳动强度,形成"数据多跑路、农民少跑腿"的新型耕作模式[7]
建管并重打造高标准农田
经济日报· 2025-07-02 22:07
高标准农田建设政策导向 - 中共中央办公厅和国务院办公厅印发《逐步把永久基本农田建成高标准农田实施方案》,为农业现代化转型指明方向[1] - 高标准农田建设是提升耕地质量、保障粮食安全的核心举措,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1] - 甘肃、湖南、山东等省份已开展实践,在基础设施建设和科技应用方面取得成效[1] 跨部门协同机制 - 建设涉及自然资源、农业农村、财政、水利、生态环境等多部门协同[2] - 自然资源部门负责划定良田范围,农业农村部门组织施工,水利部门保障灌溉,财政部门确保资金[2] - 需要打破部门壁垒,共享信息,严把质量关[2] 智慧农业技术应用 - 建设不仅包括修路、通渠等基础设施,更注重田间设施短板补齐[3] - 通过土地平整、土壤改良提升地力,配套农业社会化服务[3] - 引入物联网、大数据实现精准施肥、变量施药等数字化管理[3] 长效管护机制 - 建立权责清晰的"县统筹、乡监督、村落实"三级责任体系[4] - 需充实监管力量,严把项目建设和资金使用关[4] - 探索财政投入与土地收益反哺相结合的资金保障模式[4]
国网浦城县供电公司:电亮“耕”基 点亮乡村振兴“新图景”
中国能源网· 2025-07-01 09:45
高标准农田电力配套工程 - 国网浦城县供电公司正在开展10千伏樟山线、临山线电网升级改造工作,旨在为高标准农田建设提供智能化、数字化电力服务 [1] - 工程结合区域电网规划和农田布局,推广远程监控设备等电力服务,确保高标准农田电力供应稳定可靠 [1] - 施工现场投入30多名专业人员,开展电杆架设、配变迁移、电缆下地等工作,并配备带电车、低压发电车保障用户用电"零影响" [4] 政企协同推进机制 - 公司将高标准农田配套电力设施建设纳入年度重点任务,与县农业局、各乡镇政府建立协同推进机制 [5] - 电网规划与农田建设方案实行同步设计、同步审批、同步实施的三同步原则 [5] - 公司采取"六个主动"服务措施:主动检验送电、监测供电、提高抢修能力、指导用户安全运行、宣传用电政策、排查用电情况 [5] 乡村振兴电力服务 - 高标准农田建设被定位为国家粮食安全的"基石"和乡村振兴的基础工程 [5] - 公司将持续创新服务模式,提升供电服务水平,为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提供电力支撑 [5] - 电力改造工程旨在以更坚强的电网架构和更优质的服务响应护航高标准农田建设 [4]
研判2025!中国高标准农田行业建设现状、运行模式及未来趋势分析:我国高标准农田建设规模持续扩大、布局不断优化[图]
产业信息网· 2025-06-29 01:18
高标准农田概述 - 高标准农田具备"四高"特征:农田质量高、产出能力高、抗灾能力高、资源利用效率高 [1][2] - 截至2024年底全国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超10亿亩,建成灌排渠道1000多万公里、小型水利设施2700多万处 [1][13] - 2024年新建和改造提升高标准农田超8000万亩,发展高效节水灌溉超1000万亩 [1][13] 区域建设进展 - 黑龙江省累计建成1.2亿亩居全国首位,河南省建成8808万亩(占全省耕地78%),山东省建成7759万亩 [1][15] - 建成后亩均粮食产能提升10%-20%,平均每亩节本增效约500元 [4] 政策支持体系 - 中央政策:2035年目标为将永久基本农田全部建成高标准农田,2030年阶段性目标为累计建成13.5亿亩 [8][10] - 地方政策:湖北计划2035年建成5950万亩,山东规划2021-2030年新增建设529万亩+改造提升1450万亩 [12] - 中央财政补贴标准:主产省新建/改造项目分别为2400元/亩、2200元/亩,其他地区2200元/亩、2000元/亩 [19] 商业模式分析 - 运作流程:县级申报→组建项目法人→土地流转→建设验收 [17] - 资金来源:财政补助占主导,另含社会资本、土地指标交易收益等9类渠道 [19] - 收入构成:粮食种植收益(含补贴)、土地二次流转收入、占补平衡指标交易等 [21] 行业发展趋势 - 技术应用:数字化技术加速渗透,推动精准农业管理 [23] - 生态导向:强化水土保持与面源污染防控,实现"藏粮于地"与"护绿于地"协同 [1][23] - 产业升级:特色农业基地建设与社会化服务体系完善将成为重点 [23] 粮食安全背景 - 2024年全国粮食产量7.06亿吨,人均501.68kg,耕地资源面临非农化/非粮化压力 [6] - 高标准农田可解决耕地碎片化问题,推动农业规模化经营和机械化升级 [4]
北京45万亩小麦迎丰收,高产攻关田亩产首次突破800公斤
新京报· 2025-06-20 09:23
小麦生产情况 - 北京全市小麦播种面积45万亩左右,同比增长超过5% [1] - 亩穗数49.2万,同比增加2.3万,单产呈增加趋势 [1] - 高产攻关田亩产达到812.9公斤,首次突破800公斤,比2023年最高产量提高8.0% [1] - 高标准农田亩均粮食产能提升约100公斤 [1] 农业技术应用 - 主推10个高产优质抗逆品种,比去年推介品种增加9.72万亩,同比增长14.8% [1] - 杂交小麦种植面积大幅提高,京麦189、京麦18等品种成为稳产增产"助推器" [1] - 推广应用高性能精量播种机300余台,安装智能终端2059台,覆盖80%以上农机专业合作社 [2] - 手机控制浇水施肥,无人机喷施叶面肥等技术应用提升产量 [2] 农田建设与示范 - 已建成高标准农田34万亩,配套高效节水设施17万亩 [1] - 市区两级重点建设37个高产示范区,集成应用高质量整地播种、水肥一体化等技术 [2] - 培育30余家社会化服务主体,提升规模生产水平与辐射带动能力 [2] 农机装备与生产保障 - 投入小麦收获机、拖拉机、玉米播种机等农机具1.2万台件 [2] - 保障农机跨区转运通畅,确保夏粮丰收到手 [2] - 推进夏播、夏管工作,抓好适墒适期播种和在田作物管理 [2]
山西朔州市财政局:强化财政质量监管职能 打造乡村振兴精品工程
中国发展网· 2025-06-20 06:37
高标准农田建设质量管理体系 - 朔州市财政局通过强化"事前、事中、事后"全流程管控,规范全市高标准农田建设工程质量监管工作 [1] 事前规划管理 - 科学规划要求因地制宜确定建设重点,运用数字技术优化设计方案,严格执行公开招标程序 [2] - 项目法人需细化质量目标至施工各环节,规范材料采购流程并强化进场抽检,杜绝以次充好 [2] - 实行预算动态调整机制确保资金与工程进度匹配,同步施工进度与数据上传实现建设内容可追溯 [2] 事中检查机制 - 建立施工单位、项目法人、监理单位联合检查机制,采用"四不两直"方式开展质量巡查 [3] - 严格执行"一平两通三提升"核心标准,规范资金拨付流程防止挤占挪用 [3] - 要求施工日志、检测报告等资料实时归档,保障项目档案完整可查 [3] 事后管护体系 - 采用"现场核验+第三方评估"双轨制验收,重点核查工程质量与设计标准契合度并公示结果 [4] - 项目验收后需明确管护主体,制定设施维护细则并定期巡检关键部位 [4] - 通过全国农田建设"一张图"系统动态更新项目地块信息,实现建成地块100%入库 [4]
河南拉网式排查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四级贯通守好中原粮仓
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2025-06-18 00:16
高标准农田建设监督 - 河南省纪委监委发现盛湾镇旗杆岭村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存在施工单位擅自替换材料并虚报预算的问题,已督促整改并对类似项目进行排查 [1] - 河南省纪检监察机关将监督高标准农田建设作为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的重要抓手,重点监督工程招投标、资金使用、管护利用等环节 [1] - 河南省已建成高标准农田8808万亩,占耕地面积近八成,为粮食总产量连续8年保持在1300亿斤以上提供支撑 [1] 问题排查与整改 - 河南省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对2020年以来新立项的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开展"拉网式"排查,发现问题457个,立行立改330个 [2] - 河南省农业农村厅联合有关部门暗访调查高标准农田建设工程质量和建后管护情况,发现问题线索257个并限期整改 [2] - 新县纪委监委对669处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开展全面排查,发现60个问题并实行台账管理、跟踪督办 [2] 资金与廉政风险防控 - 洛阳市孟津区纪委监委对近三年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进行"回头看",梳理规划设计、招标采购、工程验收等环节廉政风险点 [3] - 南乐县纪委监委通过线下审计和线上追踪资金流向,从严查处虚报工程量套取资金、截留挪用管护经费等行为 [3] - 周口市淮阳区纪委监委查处村党支部书记和机井管护员贪占机井电费问题,并督促整改农田水利设施 [3][4] 制度完善与长效机制 - 河南省纪检监察机关通过制发纪检监察建议书等方式,督促职能部门完善制度机制 [4] - 濮阳市纪委监委督促推进智慧农业系统平台建设,对高标准农田建成区进行实时监测与精准分析 [4] - 渑池县纪委监委推动建立项目立项、实施、竣工验收、设施管护、风险防控等全链条监管机制 [4]